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后抑郁症严重影响产妇身心健康和婴儿生长发育,其发病因素可分为生理和心理社会两大类,通常在产后2周出现症状。表现为易激怒、恐怖、焦虑、沮丧和对自身及婴儿健康过度担忧。常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及照料婴儿的能力,有时还会陷入错乱或嗜睡状态。不仅影响产妇的健康,危害产妇及婴儿,而且影响到婚姻、家庭和社会。健康教育是减低产后抑郁发病率的重要手段,具体内容包括:宣传和培养自理意识,加强产前保健,完善产褥期家庭访视,将产后保健与婴儿计划免疫相结合,建立完善的产后支持系统。本文探讨如何有效降低产褥期抑郁症发病率。[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广州市某社区初产妇产后抑郁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市初产妇在产褥期、产后第3个月以及产后第6个月的抑郁状况,并探讨其抑郁症状产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对广州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产后保健服务的506名产妇的一般情况及抑郁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产褥期抑郁发生率为30.43%,其影响因素有"婴儿生长是否良好"和"是否自然分娩" 产后第3个月抑郁发生率为23.80%,其影响因素有年龄、"家中有无老人同住"和"是否母乳喂养" 产后第6个月抑郁发生率为11.79%,其影响因素有年龄、"婴儿生长是否良好"以及"是否恢复上班"。结论广州市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呈现随时间而改变的趋势,提示在社区产后保健工作中,应根据产后的不同时间段,针对不同的危险因素,筛选出产后抑郁的高危人群,并提供有针对性的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光疗婴儿母亲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条件的光疗婴儿的母亲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按照医院产后护理常规护理;干预组40例在接受医院产后常规护理基础上,自婴儿接受光疗第一天开始接受研究者提供的护理干预,至婴儿光疗结束,使用爱登堡产后抑郁量表,比较2组婴儿光疗结束后的抑郁状况。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婴儿光疗结束后抑郁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50,P=O.008)。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光疗婴儿母亲因母婴分离所致的产后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产后抑郁症的社区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的社区护理。方法:宣传和培养自理意识,加强产前保健,完善产褥期家庭访视,为产妇提供高水平的社会支持和必要的就诊指导。结果:社区护士要把护理理念从医院延伸到社区,提高社区护理服务技能,而管理到位是社区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结论:产后抑郁严重影响产妇身心健康和婴儿生长发育,社区护理干预是减低产后抑郁发病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高危儿管理中,儿童保健医生对母亲的心理干预对母亲情绪、育儿行为及其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把280例高危儿的母亲随机分为干预组(140例)和对照组(140例),干预组在对高危儿常规保健的同时,按“母亲心理干预方案”对母亲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仅对高危儿进行常规保健。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母亲抑郁状态评估,对比两组母亲产后3个月抑郁自评标准分及参加保健情况、母乳喂养率、婴儿体格及智能发育情况。【结果】高危儿的母亲产后3个月内出现SDS标准分〉50分者59例,占21.07%;SDS标准分〉50分者,第1个月SDS标准分两组无显著差别,而干预组SDS标准分第2个月、第3个月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6个月内母乳喂养率无显著差别(P〉0.05);对照组6个月内流失率高于干预组(P〈0.001),6个月时,婴儿Kaup指数〈15者对照组多于干预组,≥15者干预组多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危儿的母亲产后3个月处在抑郁的高危状态,适当的心理干预可降低母亲的抑郁水平,提高高危儿保健质量,改善婴儿的营养状况,促进母婴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产后抑郁与婴儿气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对415例婴儿气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探讨了产后抑郁对婴儿气质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出生的正常健康婴儿415例,母亲有产后抑郁的212例,无产后抑郁的203例,进行婴儿的一般情况调查,并采用婴儿气质测评的方法,对婴儿气质进行评价。【结果】产后抑郁对婴儿气质有重要的影响,它对婴儿不同气质类型的影响差异显著(P<0.01),母亲没有抑郁的婴儿偏近容易型气质的可能性远远高于母亲有产后抑郁的婴儿。通过对抑郁组和正常组的婴儿气质维度得分的分析,抑郁组的活动水平得分低于正常组,节律性、趋避性、适应度、反应强度、情绪本质、持久性、注意力分散及反应阀8个维度得分则高于正常组。【结论】产后抑郁与婴儿气质有明显的相互影响,因此要预防产后抑郁,并了解婴儿气质,及早地进行有效的干预。  相似文献   

7.
岳延棉  朱丽萍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1):4951-4952
<正>产褥期保健是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中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访视医生的家庭访视,了解产妇康复、新生儿喂养情况及对产妇、婴儿体检,及时发现产妇、婴儿的一些异常情况,并予以处理及宣教指导,可以有效地提高母乳喂养率和降低产妇产后抑郁,对保护母婴健康安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儿死亡率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国内的产后家庭访视服务现状并不十分乐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与婴儿发育的关系。方法于2015年1月—2016年12月采用方便抽样法在湖南省怀化市鹤城区妇幼保健中心招募产后42 d初次建卡的母婴队列1 251对,产后42 d及产后6个月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定母亲抑郁症状,婴儿6个月采用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中文版(ASQ-C)评定婴儿发育情况,并测定体格发育指标。结果母亲产后42 d抑郁检出率为17.03%,产后6月抑郁检出率为4.32%;母亲产后42 d抑郁组的婴儿ASQ-C总分及沟通、解决问题、个人–社会3个能区得分低于非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母亲当前抑郁组的婴儿粗大运动能区得分低于非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产后42 d及当前抑郁的2组婴儿体格发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后42 d母亲抑郁是6个月婴儿发育迟缓的危险因素(OR=2.655,95%CI=1.843~3.825),母亲当前抑郁症状与婴儿发育迟缓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OR=1.776,95%CI=0.859~3.671)。结论母亲产后抑郁症状对婴儿发育有负面影响,应在孕期及产后积极开展健康指导,降低母亲抑郁症状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如东县掘港镇农村产妇产后抑郁症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3年对该镇607名农村产妇进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调查,并对抑郁产妇进行社区干预。结果607名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的62例,发生率为10.21%,产后抑郁与产妇的年龄、文化程度有关,与产时高危、分娩方式及婴儿性别无关。62例抑郁产妇经社区干预后42例EPDS评估正常,占67.74%。结论加强孕产妇围生期保健,做好产后社区干预,可有效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产后母亲情绪与婴儿气质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母亲在产后3个月内的抑郁、焦虑情绪对婴儿气质的影响。方法选取590名产妇,在产后3d、42d和3个月时以医院用抑郁/焦虑量表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进行评价,在3个月时由母亲填写婴儿气质量表评价婴儿的气质情况。结果产后3个月内有抑郁、焦虑情绪母亲的婴儿,其气质为中间偏难养型、难养型和启动缓慢型的比例较母亲无抑郁、焦虑情绪的婴儿有明显增高。母亲的抑郁、焦虑情绪对婴儿气质因子中的活动水平、趋避性、适应性、反应强度、情绪本质及注意分散度的变化有影响。婴儿气质类型为中间偏难养型、难养型和启动缓慢型的母亲中有抑郁焦虑情绪的母亲的比例也较高。结论产后母亲的抑郁、焦虑情绪对早期婴儿的气质发育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