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腮腺创伤修复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腮腺创伤修复中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宏观、体视学、显微镜图象分析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大鼠腮腺部分切除术后剩余腺体bFGF的表达变化进行了动态分阶段分析。结果:bFGF在损伤刺激后发生高表达,伤后1d最高,之后逐渐降低,至伤后8w恢复正常。与之相伴随,间质组织在前2W明显增生,以后逐渐减少,腺泡细胞在前2w 大量萎缩凋亡,2w后又再生,8w恢复正常。结论:bFGF是强丝裂原和生血管因子,是参与腮腺创伤修复的重要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外用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对腮腺创伤修复的促进作用。方法 :采用宏观、体视学、显微镜图象分析方法 ,对外用重组bFGF对大鼠腮腺创伤修复的影响进行动态分阶段分析研究。结果 :外用重组bFGF明显促进了肉芽组织和毛细血管的增生 ,增强了创伤性炎症增生反应 ,同时无促进腺泡细胞增生和涎液分泌的作用。结论 :外用重组bFGF促进腮腺创伤的愈合 ,减少腮瘘并发证的发生 ,对腮腺创伤的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对内皮细胞(EC)增生及对血管生成抑制剂TNP-470和地塞米松(Dex)作用的影响,探讨FGF促进内皮细胞增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将其分为对照组(DMEM组)及实验组(FGF组、地塞米松组、TNP-470组、FGF 地塞米松组、FGF TNP-470组);采用二甲基噻唑二苯基四唑溴盐(MTT)比色分析测定内皮细胞生长活性,流式细胞计数仪检测内皮细胞周期各时相相对细胞数,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内皮细胞中核因子-κBp65(NF-κBp65)和κi-67的表达。结果 FGF显著促进内皮细胞增生,使细胞分裂增殖指数(P1)增大,核内NF-κBp65和κi-67表达增加;TNP-470及地塞米松抑制内皮细胞增生,使核内NF-κBp65和ki-67表达减少,其中TNP-470使P1值降低;FGF可减轻二者的抑制效应。结论FGF显著促进内皮细胞增生.其可能机制是通过活化NF—KB,使细胞由静止期进入增殖期,促进DNA合成,细胞分裂;TNP-470及地塞米松抑制内皮细胞分裂与增殖,FGF可逆转此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外源性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rhEGF)与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rhFGF)促进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浅Ⅱ度烧伤创面、深Ⅱ度烧伤创面和刃厚皮供皮区创面共 90例患者 2 70个创面为研究对象 ,所有创面分别为rhEGF治疗组、rhFGF治疗组和自身对照组 ,选择自体相应部位、相似深度创面进行对照。分别观察创面愈合时间和在不同时间内创面的愈合率。结果 rhEGF的促再上皮化作用明显 ,对浅Ⅱ度烧伤创面及刃厚皮供皮区创面比rhFGF组和对照组愈合时间缩短 (P <0 .0 1) ,rhEGF对深Ⅱ度烧伤创面与对照组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而rhFGF对肉芽组织生长有特殊的作用 ,rbFGF对深Ⅱ度烧伤创面比rhEGF组和对照组愈合时间明显缩短 (P <0 .0 1) ,对浅Ⅱ度烧伤创面及刃厚皮供皮区创面比对照组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动态愈合率在不同的烧伤创面也明显加快 ,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rhEGF和rhFGF修复创面效果的差异取决于它们不同的生物学特性以及作用机制 ,组织缺损较大 ,组织损伤层次深 ,早期需要内芽组织填充的创面使用rhFGF为宜 ,而浅度创面需要以再上皮化修复为主的则选择rhEGF为佳  相似文献   

5.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人发育骨与软骨中的表达和分布,认识这两种生长因子在人发育骨与软骨中的作用,用组织学、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技术,对临床经过石蜡包埋的人发育骨与软骨组织进行定位、定性检测。结果显示TGFβ和bFGF在人发育的骨与软骨细胞中共同表达。作者认为TGFβ和bFGF协同作用可能在人发育骨与软骨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脑梗死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校坤  钟慧君 《人民军医》2002,45(7):397-399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是一种多功能生物活性物质,有促进血管形成,改善微循环,促进中枢及外周神经发育、生长及修复损伤的作用,是一种维持神经细胞存活的重要营养因子[1],属国家一类新药.为了探讨其对脑梗死的疗效,我们于1998年2月~2000年6月采用 bFGF 治疗脑梗死50例,并与常规综合疗法40例对照,证明其疗效优于常规综合疗法.  相似文献   

7.
血脑屏障(BBB)能否让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通过并发挥其神经营养因子作用其机制尚不明确。本文采用125I-标记bFGF经动物腹腔注射后25min检测实验动物全身各组织放射活度,计算各组织bFGF的含量。结果:脑bFGF含量在成年鼠组为(17.36±8.30)pg/mg.新生鼠组为(31.96±10.11)pg/mg,新生鼠缺氧组为(56.68±15.79)pg/mg,各组相差具有显著意义(P<0.05~0.01);以同一时相血液bFGF含量为参照,成年鼠组脑bFGF含量占全血bFGF含量的(6.51±3.80)%,在新生鼠组为(14.09±3.12)%,在新生鼠缺氧组为(26.24±11.83)%,各组相差具有显著意义(P<0.05~0.005)。结果提示:bFGF可通过血脑屏障。新生鼠组及其在缺氧状态下应用bFGF,可使脑内bFGF含量较成年鼠组显著增多,故bFGF可能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肌皮瓣营养神经再恢复的作用. 方法 30只Wistar大白鼠,随机分为bFGF实验组、等渗盐水对照组、bFGF全身用药组.建立腓肠肌皮瓣模型,保留动静脉带,离断支配神经,再将神经断端行端端吻合.实验组术后从肌皮瓣基底留置硅管注射200 U/ml的bFGF,0.1 ml,1次/d,连续2周,同时等渗盐水组从硅管内注入0.1 ml等渗盐水,bFGF全身用药组从健侧肌肉内注射等量的bFGF 200 U/ml,12周后行腓肠肌皮瓣及再生神经的组织学检查及肌皮瓣肌肉、皮肤内神经组化染色检查. 结果实验组肌肉及皮肤组织内神经末梢灰度、数密度、面密度各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等渗盐水组与全身用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bFGF持续局部用药明显促进周围神经再生、肌皮瓣肌肉营养及皮肤感觉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0,19(2):120-121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人发育骨与软骨中的表达和分布,认识这两种生长因子在人发育骨与软骨中的作用,用组织学、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技术,对临床经过石蜡包埋的人发育骨与软骨组织进行定位、定性检测。结果显示TGFβ1和bFGF在人发育的骨与软骨细胞中共同表达。作者认为TGFβ1和bFGF协同作用可能在人发育骨与软骨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兔关节软骨细胞分裂增殖及功能代谢的影响,为组织工程方法修复关节软骨缺损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生长良好的兔正常关节软骨细胞,在含体积分数为10%新生小牛血清的DMEM条件下体外单层培养,细胞贴壁后随机分组,并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bFGF和(或)IGF-1;培养液不加任何因子为对照组,以四唑盐(MTT)法检测细胞相对数,二苯胺显色法测各瓶细胞DNA含量,咔唑硫酸法测基质中糖醛酸含量,以间接反映蛋白多糖含量。并采用流式细胞技术进行细胞周期亚时相分析。结果:在实验浓度范围内,两种因子均促进细胞增殖,DNA合成及增加胞外基质中葡萄糖醛酸含量,且呈剂量-效应依赖关系。当IGF-1浓度≥10ng/ml,bFGF浓度≥1ng/ml时,其促进效果较显著(P<0.05,0.01)。bFGF的促细胞增殖作用更为明显,最大为对照组的1.32倍,而IGF-1对细胞外基质葡萄糖醛酸含量的影响更显著,最大为对照组的1.78倍,bFGF能明显缩短DNA合成前期(G1期)和分裂前期及分裂期(G2M期)时间;bFGF IGF-1作用后,同样缩短G1期和G2M期时间,显著缩短G1期时间;而IGF-1仅缩短G2M期时间。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bFGF及IGF-1均以剂量依赖性方式影响细胞,刺激细胞增殖及功能代谢,两种因子的协同作用仅表现在对细胞的增殖作用上,对细胞功能代谢没有明显影响。两种因子促进细胞增殖是通过缩短细胞周期不同亚时相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对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毒性试验恒河猴的舌象及舌的病理组织学进行了观察,结果:高剂量组变化明显,舌背及舌腹面粘膜稍晦暗,舌质略欠红活,无舌脉粗张及细络瘀血;镜下见舌背、舌腹面粘膜固有层及下层淋巴细胞浸润、滤泡样结构形成,毛细血管、小动脉内皮细胞增生肥大,小动脉壁增厚,结构不清,丝状乳头粘膜细胞局灶性胞浆内出现嗜酸性颗粒。认为是rh-bFGF促内皮细胞增殖功能与免疫反应原体现  相似文献   

12.
微小颗粒骨异位成骨过程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通过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在自体微小颗粒骨异位成骨过程中的表达 ,探讨微小颗粒骨移植的成骨机制。 方法  4 8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在臀大肌肌袋内植入自体微小颗粒骨及自体块状骨。术后按期取材 ,进行组织学、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染色。 结果  (1)颗粒骨在成骨过程中吸收较快 ,至术后 2 8d时完全被新生骨替代。块状骨成骨能力弱 ,以骨吸收为主。 (2 )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结果显示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结论 颗粒骨异位成骨能力强于块状骨 ,bFGF在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旨在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了(bFGF)缓释做球生物活性保存情况及其对于成骨细胞的作用。方法 将bFGF、bFGF-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PELA)做球和bFGF-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加入成骨细胞培养液中.用细胞计数法、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反应比色法(MTT法)、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增殖情况,并检测成骨细胞上清液中骨钙素(BGP)含量。结果 培养1d后.四组细胞计数、吸光度(A)值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4,6d时PLGA做球组细胞计数和A值明显优于其余三组;培养6.8d后.bFGF组值仍然高丁PELA做球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培养2b后,bFGF组的G2/M s期百分数最高,4,8d后PLGA微球组G2/M S期百分数最高。成骨细胞上清液中BGP含量.PLGA做球组最高,其次为PELA做球组。结论 bFGF—PELA微球效果不佳.制备工艺需要改进;bFGF-PLGA微球通过较长时间持续释放活性bFGF,明显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大鼠坐骨神经钳夹伤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mRNA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 102 只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6 只,对照及实验组各48 只,用持针钳钳夹坐骨神经,于伤后4 小时、1,3,7,10,14,21,28 天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 PCR) 结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alpha-32p- dCTP放射自显影,检测大鼠坐骨神经钳夹伤局部、腰4 ~6 背根节及相应脊髓节段bFGFmRNA的动态变化。结果 实验组伤后4 小时bFGFmRNA在损伤局部、脊髓及背根节的表达均开始增强,分别为1.41±0.10,1.78±0 .10 和2.17±0.12;伤后7 天表达值最高,分别为2.72±0.14,3 .65±0.17 和3.90 ±0.06;伤后28 天表达值为1.23 ±0.06 ,1.43±0 .05,1 .78±0.03,降至正常及对照组水平(P> 0.05)。结论 周围神经损伤后内源性bFGFmRNA表达增强有助于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弥漫性脑损伤(DBI)组织细胞问黏附分子-1(ICAM一1)表达的影响,探讨bFGF的脑保护机制.方法 按照Marmarou法建立大鼠DBI模型.干湿重法和荧光实时定量PCR分别测定脑外伤及bFGF预处理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和ICAM-1 mRNA的表达. 结果 bFGF预处理组伤后不同时问点的脑组织含水量和ICAM-1 mRNA表达趋势与外伤组类似.同一时间点预处理组含水量比外伤组下降,但高峰期延迟至48 h出现.在6,12,24,48和72 h时间点外伤组和预处理组含水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6,12,24,48,72 h和7 d时间点两组ICAM-1mRNA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结论 bFGF预处理能下调外伤后ICAM-1mRNA的表达,这可能足其脑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兔耳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 )对兔耳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影响。 方法 复制 96个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 ,将其随机分为bFGF实验组与磷酸盐缓冲液 (PBS)对照组 ,观察 3个月。通过愈合时间、瘢痕体积、组织学改变及原位杂交 ,检测整合素 β1mRNA表达反映bFGF对瘢痕形成的影响。 结果  (1)bFGF组与对照组愈合时间分别为 (18.4± 1.6 )和 (2 1.3± 1.4 )d。 (2 )观察 3个月 ,bFGF组瘢痕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 (3)与对照组比较 ,bFGF组在愈合期炎症反应、血管形成及成纤维细胞增殖更明显。但在愈合后的瘢痕组织中胶原纤细排列较规则。(4)bFGF组整合素 β1mRNA表达在愈合期均高于对照组。随后各组随时间推移表达逐渐减弱 ,bF GF组减弱更快。 结论 bFGF具有既促进愈合又改善瘢痕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减轻周围神经在缓慢牵拉过程中的损伤,增加神经延长率的方法。方法采用改良的组织扩张器,对大白兔坐骨神经行扩张延长的同时,辅以脉冲电磁场(PEM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处理。最后,测定神经延长率(NER)、运动传导速度(MCV)及组织病理观察。结果NER在PEMF组及bFGF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MCV的降低却显著较轻。组织病理显示,PEMF及bFGF组的神经变性轻,雪旺氏细胞增殖,新生毛细血管及髓鞘却较明显。结论PEMF及bFGF可减轻神经在扩张期间的损伤,增加延长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动脉内溶栓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联合治疗对大鼠缺血性脑梗死面积的影响,并探讨bFGF的保护机制。方法 将50只雄性Wistar大鼠,用血栓栓塞法制备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于缺血4h后随机分为:1、单纯溶栓组;2.溶栓与bFGF联合治疗组。分别在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观察大鼠神经功能缺陷的和MRI T2WI显示病变面积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时间点bax的表达,结果 在单纯溶栓组,脑缺血再灌注3h时,bax表达开始增加,再灌注12h时达到高峰;与单纯溶栓组比较,溶栓与bFGF联合治疗6h后,MRI T2WI显示病变面积显著缩小(P<0.05),bax表达明显减弱(P<0.05)。结论 bFGF对大鼠局灶性缺血具有保护作用,可降低bax表达,抑制细胞凋亡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外源性bFGF对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6O只SD大鼠随机分治疗组、对照组各30只,钳夹损伤右侧坐骨神经后每日分别给予bFGF和生理盐水,术后行神经电生理和组织学检查。结果:计量分析治疗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神经纤维密度、轴突直径和髓鞘厚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bFGF能促进周围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活体组织中促进血管形成的作用,为bFGF应用于改善组织血运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在家兔背部皮管模型的组织内分别应用bFGF(实验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利用组织学、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观察bFGF在活体组织中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的情况,并作定量指标检测.结果给药组(bFGF)皮管内毛细血管增生明显,各项定量指标数值均高于对照组,而高剂量bFGF组的新生血管无论数量还是质量亦优于低剂量bFGF组.结论bFGF可促进活体组织中新生血管形成,对改善局部组织血运,提高组织移植的成功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