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奥曲肽对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及其对视网膜上VEGF和IGF-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健康的鼠龄7d的昆明小鼠2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正常组(A组)于正常空气环境中饲养,实验组(B组)和对照组(C组)置于氧箱中饲养。鼠龄12天时,B组玻璃体腔内注射奥曲肽3μl,A组和C组玻璃体腔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给药后第7天,将小鼠处死,摘除眼球制作组织学标本,视网膜铺片光镜下观察视网膜血管形态;HE染色计数突破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平均数;免疫组化定量分析VEGF和IGF-1在视网膜上的表达。统计学分析统计结果以均数士标准差表示,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样本比较采用LSD-t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B、C组HE染色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平均数呈增加趋势,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A、B、C组视网膜上VEGF和IGF-1的阳性表达有增强趋势,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视网膜上VEGF与IGF-1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奥曲肽能有效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同时降低VEGF和IGF-1在视网膜上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2.
静脉注射大鼠骨髓MSCs缓解新生大鼠高氧肺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对高氧新生大鼠肺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贴壁选择法分离、培养、扩增大鼠骨髓来源MSC,并以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2-deoxyuridine,BrdU)进行标记;3日龄清洁级SD新生大鼠32只,随机分为高氧组(A组)、高氧干预组(B组)、正常干预组(C组)、对照组(D组)4组;A、B二组均置大鼠于95%氧环境下7天后,B组每只动物尾静脉注射5×104的MSCs,A组每只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50μl;而C、D二组则置于正常空气环境下,同时分别给予每只大鼠尾静脉注射含5×104MSC及PBS 50μl.注射后72 h(13日龄)处死全部动物,肺组织病理学检测辐射状肺泡计数(radical alveolar counts,RAC),免疫组织化学检测VEGF吸光度(A)值、BrdU表达情况.结果:仅二个注射MSC组(B、C组)可见BrdU阳性表达,高氧组RAC值及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给予MSC均可使其明显上升,近于对照组.结论:给新生大鼠静脉注射MSC对高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增加肺组织VEG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高氧诱导幼鼠建立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治疗组玻璃体腔注射姜黄素;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组织切片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血管内皮细胞核;免疫组化检测视网膜VEGF的表达.结果:治疗组视网膜新生血管数减少,视网膜VEGF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两者差异显著.结论:姜黄素可以有效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CNV)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钙通道拮抗剂尼莫地平对增殖性视网膜病变(OIR)的治疗作用及其与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的相互作用.方法:以高浓度氧气诱导SD幼鼠OIR模型.将P2(出生后第2天) SD幼鼠随机分为8组(n=10),A为正常对照组,于自然空气中饲养,B为单纯OIR组,C、D、E为球后注射药物组,F、G、H为腹腔内注射药物组,后7组动物均于高浓度氧环境下饲养.球后及腹腔内注射组分别注射不同剂量的尼莫地平.取幼鼠眼球作普通病理切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分别检测视网膜新生血管芽内皮细胞数目及PDGF的表达.结果:单纯OIR组视网膜新生血管芽内皮细胞数目及PDGF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球后注药大、中剂量组较单纯OIR组均明显减少(P<0.01),小剂量组则无明显变化.腹腔内注射各剂量组较未用药组均明显减少(P<0.01).结论:PDGF在OIR组织中表达明显增加,而钙通道拮抗剂尼莫地平可抑制OIR的发生,并在某种程度上抑制PD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氧诱导的新生小鼠视网膜病变模型(OIR)中,观察三七总皂苷调节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对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60只7日龄(P7)的C57BL/6J小鼠双盲法分成4组:A组,正常对照组;B组,OIR组;C组,三七总皂苷组;D组,磷酸盐缓冲液(PBS)组。B、C、D三组建立OIR模型,C组玻璃体腔注射三七总皂苷1μL,D组注射PBS 1μL。视网膜铺片观察视网膜新生血管情况。HE染色计数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免疫组织化学检测VEGF的表达。Real-time PCR检测视网膜组织lncRNA表达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分析VEGF、Fgf2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三七总皂苷组可见极少量的视网膜增生血管,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明显减少(P<0. 05)。注射三七总皂苷后lncRNA XLOC_150632、XLOC_150636表达明显下调(P<0. 05),XLOC_122045、XLOC_100454、XLOC_170009、XLOC_122042表达明显上调(P<0. 05)。VEGF和Fgf2的蛋白表达明显减少。结论:三七总皂苷可调节lncRNAs抑制OIR新生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课题通过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观察玻璃体内注入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对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并探讨其治疗作用。方法选取鼠龄为7天的健康昆明小鼠28只(56只眼),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高氧组、PEDF干预组和对照生理盐水组,每组7只。正常对照组鼠在正常空气环境中饲养,其余3组鼠置于氧箱中,建立高氧诱导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正常组鼠不做任何处理,PEDF干预组幼鼠在出生后第12天向玻璃体腔内注射PEDF 1μl,而对照生理盐水组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各组小鼠均在出生后第17天处死,摘除眼球制作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细胞核数目。采用CD31分子免疫组化方法鉴别视网膜内界膜与血管内皮细胞。结果正常对照组标本HE染色未见突破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高氧组和对照生理盐水组标本可见较多的突破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EDF干预组的数目明显少于高氧组和对照生理盐水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且未见明显药物毒性反应。CD31分子免疫组化染色证实突破内界膜的细胞为血管内皮细胞。结论玻璃体内注入一定剂量的PEDF,能够有效抑制高氧诱导下的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PEDF有望成为防治血管增生性视网膜病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HDACI)FK228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机制.方法:将鼠龄为7d的C57BL/6J幼鼠置于75%浓度的氧环境中连续生活5d,建立高氧诱导的血管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幼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给氧对照组及治疗组(幼鼠玻璃体腔内注射FK228 250ng,对侧眼注射相同体积的二甲基亚砜溶液作为疫细胞阳性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与空白组和治疗组这两组的HIF-1α免疫细胞阳性率均有明显差异(P<0.05).(2)空白组和治疗组的VEGF免疫细胞阳性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与空白组和治疗组这两组的VEGF免疫细胞阳性率均有明显差异(P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管抑素体内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疗效及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链脲佐菌素糖尿病大鼠模型,分A组(造模实验组),B组(造模对照组),每组36只,取正常SD大鼠36只作为C组(正常对照组)。予以玻璃体腔内注射血管抑素后观察视网膜HE染色结果及大鼠的视网膜VEGF的表达。结果 A、B组大鼠的血糖值明显高于同期C组;A组即注射血管抑素与B组即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PBS)相比,视网膜的细胞排列有一定规则,组织水肿不明显;A组视网膜的VEGF水平明显低于B组,且都高于C组。结论血管抑素可明显降低糖尿病鼠视网膜组织的VEGF表达,能有效抑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水肿及内部组织结构的改变。因此,血管抑素有潜在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刀豆蛋白A(Con A)诱导急性免疫性肝损伤Wistar大鼠模型的剂量和注射途径。【方法】(1)按不同剂量Con A尾静脉注射分组:将42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B、C、D、E、N组,每组7只。N组为空白对照组,大鼠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A、B、C、D、E组大鼠尾静脉注射Con A,剂量分别为4、8、16、30、40 mg/kg。注射后第8 h,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IL-10、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水平,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2)按Con A不同注射途径分组:将21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组、尾静脉注射组,每组7只,尾静脉注射组和腹腔注射组分别经尾静脉和腹腔注射16 mg/kg Con A。注射后第8 h,检测血清ALT、AST、ALB水平。【结果】实验结束时Con A各剂量组大鼠非正常死亡数:A、B、C组0只,D组2只,E组7只。A、B组的肝组织可见少量点状坏死,炎性细胞浸润,小叶结构基本完整;C、D组可见明显的桥接样坏死。尾静脉注射组大鼠血清ALT、AST、ALB水平显著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尾静脉注射16 mg/kg Con A可成功诱导Wistar大鼠急性免疫性肝损伤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曲安奈德对核因子-κB(NF-κB)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大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病变中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7 d SD幼鼠40只,其中30只大鼠建立氧诱导的视网膜新生血管病变模型,10只置于正常环境中。30只大鼠中20只大鼠出氧箱后给予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1μl(0.04 mg),对侧眼注射平衡盐溶液(balanced saltsolution,BSS)作为对照,分为高氧+药物治疗组和高氧+BSS液对照组,每组20只眼;另10只大鼠作为高氧对照组。视网膜组织切片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F-κB及VEGF的表达。结果:高氧+药物治疗组与高氧对照组及高氧+BSS组相比,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目明显减少(P0.01),高氧+药物治疗组的NF-κB及VEGF的表达均低于高氧对照组及高氧+BSS组(P0.05)。VEGF表达升高的同时,NF-κB的表达呈升高趋势。结论:曲安奈德明显抑制NF-κB及VEGF的表达,即有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NF-κB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在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一种严重影响早产儿生存质量的疾病,目前对ROP的防治研究着重于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本实验通过建立高氧诱导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动物模型,探讨长效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曲安奈德在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方面的作用。方法:选择鼠龄为7 d的C57 BL/6 J幼鼠60只,分为大、小剂量治疗组和正常及高氧对照组。大、小剂量治疗组一眼玻璃体腔内分别注射曲安奈德5μl及2.5μl,对侧眼注射相同体积的平衡盐溶液(BSS)作为对照。血管灌注法视网膜铺片,观察视网膜血管情况;视网膜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并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目。结果:高氧环境对照组与正常环境对照组相比,视网膜有大量新生血管形成,说明高氧诱导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制作成功;药物治疗组与高氧对照组相比视网膜血管分布规则、密度减少,且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目明显减少(P<0.001)。大、小剂量治疗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视网膜组织切片未见视网膜毒性及炎症反应。结论:曲安奈德有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凉血活血药物对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干预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通过氧诱导C57BL/6幼鼠的方法建立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凉血活血药物高、低剂量组.计数视网膜切片中突破血管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数;免疫组织化学检测HIF-1和NF-κB在视网膜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氧诱导后,幼鼠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目明显增加,HIF-1、NF-κB明显上调,与正常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视网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成功;各治疗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目减少、HIF-1、NF-κB下调,与模型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凉血活血药物对视网膜新生血管有抑制作用.结论 凉血活血药物可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MK801对豚鼠近视的调节,探讨其在近视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3周龄三色豚鼠分为6组:A组(正常空白对照组)、B组(右眼遮盖3周组)、C组(右眼遮盖3周+玻璃体腔生理盐水注射组)、D组(右眼遮盖3周+玻璃体腔注射1 ng MK801组)、E组(右眼遮盖3周+玻璃体腔注射10 ng MK801组)、F组(右眼遮盖3周+玻璃体腔注射100 ng MK801组)。实验前及实验3周时对各组进行视网膜检影和A超测眼轴,原位杂交法检测神经细胞性一氧化氮合酶(ncNOS)的表达,放射免疫法检测cGMP的含量,将D,E,F组的屈光度、眼轴、ncNOS及cGMP含量与MK801药物浓度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玻璃体腔药物注射C,D,E,F组遮盖眼随注射浓度的升高近视屈光度数下降,眼轴延长减慢,ncNOS及cGMP含量下调,与MK801注射浓度行相关分析呈直线相关,屈光度与注射浓度呈正相关(r=0.702,P<0.05),眼轴长度、ncNOS表达、cGMP表达与其呈负相关(r=-0.736,-0.637,-0.725,P<0.05)。结论:近视豚鼠MK801玻璃体腔注射能通过下调NO-cGMP表达减缓近视的进展,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静脉注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高氧新生大鼠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贴壁选择法分离、培养、扩增大鼠骨髓来源MSCs,并以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进行标记.3 d龄清洁级SD新生大鼠32只,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8只.A、B两组均先将动物置于95%氧环境下,而C、D组则置于空气环境下;7d后,A、C组每只尾静脉注射含5×104MSCs的PBS 50μl,B、D组同时仅给予PBS 50μl,并将大鼠全部置于空气环境下,72 h后处死全部动物,病理学检测肺组织辐射状肺泡计数(RAC),免疫组织化学检测BrdU表达情况,ELASA法检测肺组织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o)、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结果 与空气暴露(C、D)组相比,两高氧(A、B)组RAC值显著降低,TNFα、TGFβ1等显著增加;比较A、B二组,A组在RAC、TNFo、TGFβ1等方面与B组存在显著差异;免疫组化显示A、C两组均可见BrdU阳性细胞表达,且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给新生大鼠静脉注射MSCs后,MSCs可在肺组织定植,其定植水平与动物暴露的环境有关,并对高氧引致的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肺部微环境等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病毒性心肌炎(VM)小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A、B、C、D、E 5组,每组10只.A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5 mL;B、C、D、E组均腹腔注射柯萨奇病毒B组(CVB 3)0.5 mL诱导小鼠,建立VM模型.1 d后,A、B组给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 mg·kg-1,1次·d-1,连用7 d;C、D、E组分别腹腔注射盐酸川芎嗪注射液5 mg·kg-1、10 mg·kg-1、15 mg·kg-1,1次·d-1,均连用7 d;9 d 后处死小鼠.采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光镜下观察心肌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组小鼠心肌细胞中Fas/FasL蛋白的表达.结果 心肌病理变化:A组无病变;心肌病变积分B组明显高于C、D、E组(均P<0.01);细胞凋亡:与A组比较,B、C、D、E组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升高(P<0.01或P<0.05),与B组比较C、D、E组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降低(P<0.01);Fas/FasL蛋白阳性染色指数:B、C、D、E组均显著高于A组(P<0.01或P<0.05),C、D、E组显著低于B组(P<0.01).结论 川芎嗪可通过下调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细胞Fas/FasL蛋白表达,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和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戊四氮(PTZ)诱导的慢性癫痫模型幼鼠血清和海马中硫氧还原蛋白(TRX)、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表达水平及球形红假单胞脂多糖(LPS-RS)、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对其表达的影响,对比LPS-RS与mNGF干预后的差异大小。方法:清洁级wistar雄性幼鼠130只,随机分为4组:A组(空白对照组,n=31只)、B组(EP癫痫组,n=33只)、C组(mNGF组,n=33只)、D组(LPS-RS组,n=33只)。A组幼鼠每天给予9g/L生理盐水,B、C、D组3组的幼鼠每天给予PTZ 40mg/kg腹腔注射,给药14d后B、C、D组3组建立慢性癫痫模型。第15~21天为干预阶段(共7d):A、B组幼鼠每天予等量9g/L生理盐水,C组幼鼠每天腹腔注射mNGF 4μg/kg, D组幼鼠每天腹腔注射LPS-RS 0.1mg/kg,给药后均观察1h,记录其行为学表现;末次干预结束后A、B、C、D 4个小组每组随机取27只幼鼠进行标本采集,每组于3h、24h、72h三个时段各随机采集9个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血清及海马中TRX、NSE的浓度。结果:血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检测脑组织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含量,探讨亚低温、川芎嗪对缺氧缺血性脑病幼鼠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将142只大鼠幼鼠随机分为常温缺血组32只(A组)、亚低温组36只(B组)、川芎嗪组38只(C组)、亚低温+川芎嗪组36只(D组),建立缺血缺氧性脑病幼鼠模型,给予各组相应的治疗,检测各组幼鼠脑组织内MDA、SOD含量,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组、C组、D组幼鼠MDA含量均较A组低,SOD含量高于A组,提示治疗有效.D组与B组、C组比较,脑组织内MDA含量较B、C组低(P=0.006,P=0.000),SOD含量(P=0.007,P=0.000)高于B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C两组MDA和SOD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9,P=0.137).结论 亚低温、川芎嗪均能减轻缺氧缺血引起的脑损伤,两者联合使用,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高氧诱导的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鼠中血管生成素2(Ang-2)及酪氨酸激酶(Tie-2)受体表达。方法高浓度氧诱导C57BL/6J小鼠建立视网膜缺血性病变动物模型。将30只小鼠分为2组:正常组;高氧组。视网膜切片HE染色,计数各组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并加以比较。于鼠龄17d取各组小鼠视网膜及前增生的血管膜,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半定量测定Ang-2及Tie-2受体mRNA的表达。结果吸入高氧鼠每只眼均可见突出内界膜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发生率为100%。高氧组Ang-2及Tie-2受体mRNA表达分别为对照组的3.7倍(P<0.05)、4.1倍(P<0.05)。结论血管抑素能有效抑制高氧诱导的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但并不影响VEGF的合成和分泌,其抗血管新生作用可能为抑制VEGF功能发挥。  相似文献   

19.
血管抑素抑制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管抑素体内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疗效及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高浓度氧诱导C57BL/6J小鼠建立视网膜缺血性病变动物模型。将30只小鼠分为5组:正常组;高氧对照组;实验I组(高氧+血管抑素,浓度150μg/μL);实验II组(高氧+血管抑素,浓度200μg/μL);实验III组(高氧+血管抑素,浓度300μg/μL),前两组玻璃体内注射生理盐水2μL,后三组玻璃体内分别注射不同浓度的血管抑素2μL。视网膜切片HE染色,计数各组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并加以比较。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切片VEGF的表达。于鼠龄17d取各组小鼠视网膜及前增生的血管膜,RT-PCR检测VEGFmRNA的表达。结果吸入高氧鼠不论是对照组还是血管抑素治疗组每只眼均可见突出内界膜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发生率为100%。高氧+血管抑素(浓度150μg/μL)组、高氧+血管抑素(浓度200μg/μL)组、高氧+血管抑素(浓度300μg/μL)组与高氧对照组相比新生血管细胞核数分别减少了41.96%(P<0.01)、57.40%(P<0.01)、81.73%(P<0.01),在血管抑素治疗的三组中,随着剂量的加大,抑制新生血管形成作用逐渐加强。与正常组相比,高氧对照组、高氧+血管抑素(浓度150μg/μL)组、高氧+血管抑素组(浓度200μg/μl)、高氧+血管抑素(浓度3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比心脏注射和鼠尾静脉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BMSCs)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大鼠模型的疗效,并分析可能的治疗机制.方法 体外扩增培养雄性SD大鼠的BMSCs,用5%三硝基苯磺酸(trinitrobenzenesulfonic acid,TNBS)/乙醇灌肠建立UC大鼠模型,并建立正常对照组D.造模后24h,A组由心脏注射BMSCs悬液0.5 ml(含1×106个干细胞),B组由鼠尾静脉注射BMSCs悬液0.5 ml(含1×106个干细胞),C组由鼠尾静脉注射0.5 ml 0.9%氯化钠注射液,计算各组大鼠的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移植后7d处死大鼠,光镜下观察结肠病理变化,及人性别确定区Y蛋白(human sex-determining regionY protein,SRY蛋白)、自杀相关因子(factor associated suicide,FAS)、G-蛋白偶联受体5(leucine-rich repeat containing 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5,Lgr5)的表达.结果 A组较B、C组DAI评分低(F=90.603,P<0.05),但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细胞移植组大鼠均检测到SRY蛋白,A组优于B组;C组Fas表达高于D组(t=9.494,P<0.05),A、B组Fas表达较C组下调,且A组低于B组,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6,P<0.05);A、B组LGR-5较C组表达明显增加,且A组较B组高,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7,P< 0.05).结论 心脏注射BMSCs对UC的疗效优于鼠尾静脉注射;BMSCs可通过减轻肠道细胞凋亡、促进肠道干细胞再生起到对UC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