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表明犬心室壁中层心肌细胞(M细胞)具有独特的电生物特征,如动作电位时程有较强的频率依赖性。本文观察M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特征,并讨论其与动作电位特征的关系。方法 酶解犬左心室心肌M细胞及心内、外膜层肌细胞,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观察并比较其单个心肌细胞的瞬时外向钾流特征。结果(1)M细胞和心外膜层肌细胞的瞬时外向钾流较心内膜层仙细胞明显地大。(2)M细胞瞬时外向钾流具有显著频率依赖性,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表明犬心室壁中层心肌细胞(M细胞)具有独特的电生理特征,如动作电位时程有较强的频率依赖性。本文观察M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传性,并讨论其与动作电位特征的关系。方法酶解犬左心室心肌M细胞及心内、外膜层肌细胞,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观察并比较其单个心肌细胞的瞬时外向钾流传性。结果(1)M细胞和心外膜层肌细胞的瞬时外向钾流较心内膜层肌细胞明显地大。(2)M细胞瞬时外向钾流具有显著频率依赖性,即基础刺激周长长时其强度明显增加。结论 M细胞具有较大的瞬时外向钾电流是其显著“峰和园顶”形态和动作电位时程较强的频率依赖性的离子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研究发现心室肌细胞电生理活动的不均一性,即心室跨壁电生理异质性,是近年来心脏电生理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在折返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和维持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原因是心室肌三层细胞即心外膜层(epi)、中层(M)、心内膜层(endo)细胞动作电位形态的差异,即epi及M细胞动作电位(AP)形态呈"峰和圆顶"状,而endo细胞无此特点,形成跨室壁复极离散,在缺血等情况下容易引起2相折返,诱发室性心律失常.主要表现在动作电位形态、离子通道特性以及对各种病理生理因素的反应都有差异,称为心室肌细胞的电生理异质性(Electrophysiological heterogeneity).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 ,心室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室肌工作细胞和浦肯野纤维上 ,而有关心室肌工作细胞的电、机械及药理知识也几乎均来源于心内膜下心室肌细胞。近年来 ,随着心室肌中层细胞 (M细胞 )的发现和研究的深入 ,发现心内膜下心肌细胞、心外膜下心肌细胞及M细胞的电生理特性有很大差别 ,主要表现在动作电位形态、离子通道特性以及对各种病理生理因素的反应都有差异 ,称为心室肌跨壁电生理异质性。心室肌跨壁电生理异质性的提出和重视是近年来心律失常发生机制和心电图复极波形成基础方面的研究进展之一。本文就这些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犬左心室壁外膜层、中层(M细胞)及内膜层细胞的L型钙电流大小,观察氯化镉阻断钙电流后,三层心肌单个细胞跨膜动作电位的变化。方法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结果去极电压为 10mv时,I_(Ca,L)电流的峰值达最大,在心外膜、M细胞及心内膜细胞间存在显著差异,分别为-4.0±1.2、-5.3±0.4及-4.3±1.2pA/pF,(P<0.05)。在其它去极电压,三层细胞钙电流值无显著差异。氯化镉(0.2mM)使三层细胞动作电位均缩短,心内膜、M细胞及心外膜细胞APD_(90)分别由用药前的436.4±39.0ms,511.6±48.7ms,431.8±42.36ms缩短至用药后的293.4±41.7,296.7±50.3,295.2±40.9ms,APD_(90)分别缩短32.8%,42.0%,31.6%(P<0.05)。结论犬心室外膜、中层(M细胞)及内膜细胞的L型钙电流分布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在体犬M区(心肌中层)与心内膜层和心外膜层心肌的单相动作电位(MAP).方法应用Franz MAP接触电极记录技术.结果(1)心率为110次/分时体表心电图基本正常.M区和心外膜MAP,在复极早期有典型的"峰和园顶".此时心内膜层单相动作电位时程(MAPD)与M细胞相似均比心外膜层MAPD90长,分别为213±18ms、210±35ms和201±41ms(P<0.01,n=9).(2)内膜层激动时间最短,M区的次之,外膜层的最长,它们分别为4.3±2.1ms、8.2±4.3ms和15.9±5.0ms(P<0.01,n=9).结论在体情况下,心内膜层MAPD与M细胞相似均比心外膜层的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正常犬左心室楔形心肌块为模型,观察不同部位起搏对3层心肌跨室壁复极离散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按文献方法制备带冠状动脉分支的犬左心室楔形心肌块模型,将3根玻璃微电极插入心肌块的不同位置记录心内膜下心肌、中层心肌和心外膜下心肌的跨膜动作电位;同时记录心肌块的整体电活动(容积心电图)。从心肌块的心外膜面、心内膜面分别、同时或多部位发放刺激,记录并分析不同部位起搏时的QRS时限、QT间期、Tp-Te间期及心律失常的诱发率。结果反映心肌跨室壁复极离散的心电图指标如Tp-Te间期在心外膜刺激(Epi)时最大:(83.63±19.30)ms,其次为内外膜同时刺激(Bi):(75.63±16.47)ms,最小为心内膜刺激(Endo):(54.75±13.18)ms(两两比较,均P<0.01);Tp-Te指数(Tp-Te/QT)也有相似变化,上述部位刺激时分别为(0.28±0.05),(0.27±0.04)和(0.20±0.04)(两两比较,均P<0.01)。但是当从心内膜面或者心外膜面双部位发放刺激时,Tp-Te间期或Tp-Te/QT较单部位刺激时均明显缩短或减小(P<0.01)。此外,心外膜刺激、内外膜同时刺激及心内膜刺激时分别有6例(75%)、5例(60%)和1例(13%)诱发了室性心律失常(χ2=7.0,P=0.03)。结论心内、外膜面同时刺激使心室肌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增大,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危险性增加;而从心内膜面或者外膜面同一面双部位发放刺激并不延长心肌复极时间,与单部位刺激相比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反而减小。这一发现或许能为改进心力衰竭时心脏再同步治疗的起搏方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豚鼠左室游离壁不同区域的电生理异质性及其对索它洛尔的反应.方法用标准玻璃微电极技术观察索它洛尔使用前后不同刺激频率时豚鼠左室游离壁不同区域动作电位(AP)的变化.结果心内膜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时程(APD)较心肌中层及心外膜细胞长(P<0.001).心内膜、心肌中层及心外膜细胞的AP复极到90%的APD(APD90)在刺激频率为0.2Hz时分别是(233±3)、(216±2)及(210±3)ms,在刺激频率为3.3Hz时分别是(172±4)、(163±3)及(156±3)ms,心内膜心肌细胞具有明显的慢频率依赖性.用索它洛尔后各层细胞APD等程度延长,各层的APD仍有明显差异(P<0.001).结论豚鼠左室游离壁各层心肌细胞的APD存在明显的跨壁梯度,心内膜的细胞有更长的APD和更明显的慢频率依赖性;索它洛尔可等程度地延长各层心肌细胞的APD,但不能减小跨壁梯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犬右心室三层心肌细胞上参与离子流平衡的内向电流L型钙电流(ICa.L)的特性,并研究其对异丙肾上腺素的反应。方法经酶解分离获得犬右心室外膜下细胞、M细胞和内膜下细胞,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并比较不同部位心肌细胞的ICa.L,分析使用异丙肾上腺素前后电流-电压曲线的差异。结果ICa.L的峰值电流密度(pA/pF)在右心室外膜下细胞、M细胞和内膜下细胞分别为-4.868±1.362(n=20),-3.594±0.544(n=20)和-2.874±0.547(n=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493,P<0.05)。使用0.5μmol/L异丙肾上腺素后,右心室外膜下心肌细胞ICa.L的峰值电流密度由-4.832±1.127(n=11)增至-22.348±4.057(P<0.01),M细胞由-3.726±1.051(n=11)增至-17.992±4.159(P<0.01),心内膜下心肌细胞用药前后变化(-2.714±0.879,-2.987±1.0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a.L在犬右心室肌的不同细胞(外膜下心肌细胞、M细胞、内膜下心肌细胞)存在不均一性,β-肾上腺能激动剂可以减小右心室外膜下心肌细胞和M细胞动作电位复极1期末离子流的外向转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药物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的发生机制。方法建立冠状动脉灌注的犬左室心肌楔形组织块模型,同步记录左心室内膜、中层、外膜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及跨壁心电图,观察不同浓度D-Sotalol对动作电位时间(APD)、QT间期、跨壁复极离散度(TDR)、早期后除极(EAD)及Tdp发生的影响。结果浓度为0~100μmol/L的D-Sotalol呈剂量依赖性地延长各层细胞APD,尤以中层细胞最为显著(P<0.05),因而增加TDR;D-Sotalol在中层细胞可诱发EAD,触发室性早博并形成跨壁折返导致Tdp。结论 D-Sotalol在中层细胞诱发EAD、R on T室性早博是其致Tdp的始动因子,在TDR增加的基础上形成跨室壁折返是Tdp得以维持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