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云海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云海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肾脏病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4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具有较高的学术理论造诣,在疾病诊治方面,强调辨病辨证相结合,坚持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肾脏疾病.对慢性肾衰竭、各种肾小球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丰富的治疗经验.今就其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慢性肾衰竭(CRF)在发病后会对肾脏造成慢性进行性损害,最终进展为终末期肾衰竭(尿毒症期)。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达1.195亿例,而最终进展为终末期肾衰竭者超过200万[1],对人们身体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虽然西医在治疗CKD方面有一定的疗效,同时在疾病终末期可以通过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脏移植等方法进行替代治疗,但在预后、医疗费用、患者的生活质量等方面还存在  相似文献   

3.
正樊均明教授是四川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教授,主任医师,樊教授致力于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肾衰竭基础和临床工作多年,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对慢性肾衰竭的病机特点、治疗特点有一定的心得,辨治用药灵活,疗效显著。樊教授结合中医古代文献资料,提出慢性肾脏疾病/肾纤维化应属中医"脏痿"范畴,从"肾痿"论治慢性肾衰竭可为临床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开辟一条崭新的途径,在治疗慢性肾衰竭方面,樊教授强调早期是关健,整体是要领,通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肾衰竭(CRF)是临床肾病科较常见的疾病,特别是近年来,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以及慢性肾炎的失治误治,使慢性肾衰竭患者不断增多.现将我肾病科近年来临床采用中西医结合观察治疗4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慢性肾衰竭是由于多种原发性肾脏疾病发展到晚期或继发于其他疾病引起的肾实质性损害所致,它是一种不可逆的多脏腑、多系统的临床综合征。慢性肾衰竭是一个缓慢发展的过程,早中期肾衰竭(肾功能代偿期、失代偿期)用中医药治疗效果较好,能够缓解症状,保护残余肾功能,延缓病程进展  相似文献   

6.
慢性肾衰竭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慢性肾衰竭(CRF)是发生在各种慢性肾实质疾病的基础上,缓慢地出现肾功能减退而至衰竭的一个临床综合征。据统计,每1万人口中,每年大约有1~1.5人发生慢性肾衰竭。中医药对于延缓肾衰竭以及改善替代疗法带来的副作用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尤其是反映中医特色的辨证施治方法,其疗效大大超过了单味药或某些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7.
正慢性肾衰竭为各种慢性肾脏疾病持续进展的共同结局,病情复杂多变,治疗难度较大。笔者导师郭兆安教授系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郭兆安教授从事中西医肾脏病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近30年,对慢性肾衰竭的诊治有其独特见解,在临床取得满意疗效。现将郭兆安教授诊治慢性肾衰竭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慢性肾衰竭是指多种慢性肾脏疾患发展到晚期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以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及代谢产物大量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以及某些内分泌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它是各种危险因素及原发疾病相互作用,造成进行性肾实质不可逆损害,最终导致肾脏的纤维化和萎缩变小。结合中医学及现代医学对慢性肾衰竭的研究,我们提出肾痿作为慢性肾衰竭的中医病名[1,2],从肾痿论治慢性肾衰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黄芪注射液对慢性肾衰竭病人肾功能及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慢性肾衰竭(CRF)为各种肾脏疾病持续发展的共同转归,处于慢性肾衰竭代偿期到氮质血症期病人的治疗,主要是以延缓肾衰竭进展,减慢病人进入终末肾衰竭的速度为目的。此时患者体内血管活性物质代谢紊乱以及由此引发的血流动力学异常,是促使其病情慢性渐进性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内皮素(ET)是目前已知的体内最强的缩血管物质,在CRF中起着重要的病理生理作用。在临床中我们发现黄芪注射液在降低血ET水平,延缓肾功能进展方面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思路浅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慢性肾衰竭是肾脏各种不可逆性损害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产生的各种临床症状和代谢紊乱所形成的综合征.慢性肾衰竭是一个病机复杂,证候多变的疾病,所以临床上治疗起来非常困难,常常会顾此失彼、无所适从.如何抓住治疗的切入点,以及各期各阶段治疗的重点,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肾衰竭和高血压是一对互为因果的病理生理现象,二者常相伴而存在,相互影响而加重。慢性肾衰竭合并的高血压,夜间血压生理性下降趋势丧失。尽管单纯的高血压病所引起的肾小动脉硬化症是否能作为导致终末期肾衰竭的原发病因,仍有不同看法,但大家公认的是,高血压能够加速慢性肾脏疾病肾功能恶化的速度,是导致残肾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控制高血压能够有效地延缓残肾功能的恶化,高血压也是导致肾衰竭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显著高于同年龄非肾衰竭患者的主要罪魁祸首,脑卒中、心衰、心肌梗死、心脏猝死等导致的死亡占终末期肾衰竭患者死亡原因的50%以上。因此,怎样能很好地控制慢性患者的高血压是肾脏病工作者共同关心的临床问题。本文在复习最新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工作,就慢性肾衰竭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肾康注射液在慢性肾衰竭中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肾衰竭为一组进行性恶化难治的临床综合征候群,肾移植和透析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但限于费用及其各自的不良反应,仍存在不少问题.传统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肾衰竭方面有着宝贵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现代中医药在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保护肾功能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近年来以中西医结合为基础的非透析疗法治疗慢性肾衰竭日益受到重视.我院应用肾康注射液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疗效满意,现将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是肾脏疾病中导致慢性肾衰竭的最常见疾病,临床上在疾病早期主要以减少蛋白尿、控制血压、延缓肾衰竭的进程为主要治疗方法。近年来,肾小管功能的损害在肾脏病进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黄葵胶囊的主要成分为黄蜀葵花,其化学成分为黄酮类,  相似文献   

14.
正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根据其乏力、少尿、恶心、呕吐、水肿等临床表现,其病理过程应属于中医学的"溺毒"、"水肿"、"癃闭"等范畴。慢性肾衰竭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不断进展的最终结局。目前随着继发性肾脏病发病率的上升,导致CRF的发病率也在随之上升。自2016年03月~2017年03月,我们运用化浊解毒方配合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早  相似文献   

15.
正慢性肾衰竭的疾病基础是慢性肾脏疾病持续不愈造成的最终结局[1]。主要表现为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的代谢失调,内环境紊乱[2],慢性肾衰竭患者的预后较差,虽然采取肾脏替代疗法治疗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针对严重程度较高的患者,效果较差[3,4]。持续性血液透析滤过(continuous hemodi-afihration, CHDF)对于肾衰竭患者度过少尿或者无尿阶段具有重要的作用。治疗中对脾肾虚弱等中医症状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6.
正临床许多慢性疾病的终极发展,大都表现本虚标实,本虚损伤五脏则终必及肾,特别是老年性疾病。标实不外气滞湿阻痰积而最后导致脉络瘀阻。牟重临老师是浙江省名中医,牟师认为肾虚血瘀是形成许多慢性疾病的重要病理特征,补肾活血法是许多慢性疾病的治疗大法之一,临床运用须针对疾病不同的病理特点进行组方。现就常见四种慢性疾病的补肾活血法治疗来探讨其临床意义。1慢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CRF)是许多肾病的最后发展趋势,其病位在  相似文献   

17.
高同型半胱氨酸与慢性肾衰竭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体内蛋氨酸代谢生成的一种含硫氨基酸,也是一种反应性血管损伤氨基酸,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性疾病.近年来证实Hcy已成为预测心脑及外周血管疾病重要指标,同时还发现慢性肾衰竭(CRF)患者的高Hcy与慢性肾衰竭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影响着慢性肾衰竭患者的预后,是其独立危险因素.我们就Hcy与慢性肾衰竭的相关性及对心血管并发症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肾衰竭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它是多种肾脏疾病的最终归宿,病程长、临床表现复杂、治疗困难.目前尚无有效的医疗措施能够逆转慢性肾衰竭的病理进程,因此各种治疗的关注点仍在于延缓肾功能恶化、改善临床症状与延长带病生存期.然而,由于慢性肾衰竭病机复杂、病情多变,简单地专方施治或单一地内服治疗往往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慢性肾衰竭(CRF)是多种慢性肾脏疾病的最终归宿,病程长,治疗困难,如何对其慢性病程进行干预治疗,延缓肾功能恶化,改善临床症状,延缓进入终末期肾衰竭的时间是临床工作者面临的主要课题,我们通过长期临床观察,应用健脾补肾降浊汤联合大黄排毒汤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慢性肾衰竭因其发病率高、患者预后差、社会经济负担重,成为全球公共健康问题,现代医学治疗措施有限[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中医医院王耀献主任医师,师从吕仁和教授,长期从事肾脏病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在慢性肾脏病治疗方面经验丰富,临床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跟诊学习,总结其经验如下,以飨同道。王耀献教授认为无论何种原发病,疾病进展到慢性肾衰竭期,就存在肾络微型癥瘕、肾体失养、肾用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