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背景:体外实验数据表明了在同种异体移植免疫反应中存在CD30阳性的T细胞.目的:通过对肾移植手术前后患者血清溶解性CD30分子的检测,结合临床排斥反应的发生情况,分析其对于评估受者术后免疫状态、监测急性排斥反应发生以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设计、时间及地点:临床病例分析,于2004-04/2007-03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完成.对象:肾移植患者153例,男103例,女50例,平均年龄37岁.方法:分别采集移植前 (未使用免疫抑制剂)和移植后第0,1,3,5,7,14,21,28天移植受者外周血3 mL,分离血清-20 °C保存,使用由BenderMedSystems提供的溶解性CD30 细胞因子ELISA 检测试剂盒,检测各样本溶解性CD30水平.主要观察指标:移植前后溶解性CD30与排斥反应的相关性.结果:对17例发生急性排斥患者与136例未发生排斥患者的术前溶解性CD30水平进行比较,排斥组平均113.2 U/mL,未排斥组83.2 U/mL,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术后5 d内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 > 0.05);而从术后5 d开始,排斥组与未排斥组具有明显差异(P < 0.01).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和排斥缓解的时间与溶解性CD30水平之间无相关性(P >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术后5 d溶解性CD30水平可以很好的诊断急性排斥反应,曲线下面积为0.850,理想的临界值为100 U/mL,其特异性为85.0%,敏感性为83.6%.预后结果显示,术前溶解性CD30阳性患者移植肾存活率明显低于阴性患者(P < 0.01).结论:肾移植患者溶解性CD30水平对于预测急性排斥反应及对预后的判断均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背景:很多实验已证实,可溶性CD30可作一种除群体反应型抗体以外的新的分子标志物来评估移植受者移植前免疫状况.目的:比较sCD30与群体反应性抗体对预测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于2007-01/2008-01在郑州人民医院器官移植科完成.参试者:接受肾移植的患者120例.方法:检测120例.肾移植前患者血清sCD30与群体反应性抗体浓度,移植后患者接受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的免疫抑制疗法.移植后6个月内的急性排斥反映判断采用肾穿刺活检,确诊患者是否发生了急性排斥反应.主要观察指标:通过检测移植前后sCD30,群体反应性抗体水平,观察患者sCD30、群体反应性抗体与急性排斥关系.结果:总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15.8%(19/120),sCD30与群体反应性抗体检测均阳性患者与两项都是阴性的患者相比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显著提高(42%和7%,P=0.001).群体反应性抗体阴性患者中若检测出sCD30呈阳性,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概率会显著升高(21%和5%,P=0.019).致敏组人群检测结果阳性率较高.结论:sCD30的高表达与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大部分肾移植失败的患者体内都存在抗HLA抗体.检测抗供者特异性HLA抗体在肾移植受者体内的表达,并分析其在预测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2006-10/2008-03郑州人民医院器官移植科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79例肾移植受者血清中的抗供者特异性HLA抗体以及群体反应性抗体水平,群体反应性抗体>10%为阳性,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受者即致敏受者.检测移植后2个月内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统计分析群体反应性抗体及抗供者特异性HLA抗体与移植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结果:肾移植前血清抗供者特异性HLA抗体阳性50例受者的急性排斥反应率发生率为66%,移植前血清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56例受者的发生率为25%,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抗供者特异性HLA抗体水平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具有更强的相关性.移植前血清抗供者特异性HLA抗体阳性受者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抗供者特异性HLA抗体阴性受者(66%,11%,P<0.01).体内含抗HLA-Ⅱ类抗体受者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含HLA-Ⅰ类抗体的受者(78.1%,43.8%,P<0.05).结论:抗供者特异性HLA抗体是肾移植前筛选致敏受者的重要指标,抗供者特异性HLA抗体阳性患者移植后更容易发生急性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4.
背景:肾移植后急性体液排斥反应虽然发生率不高,但对移植物功能恢复可造成严重影响,是移植物早期丢失的主要原因.目的:分析肾移植后急性体液排斥反应早期诊断和防治的意义.方法:选择接受肾移植后规律随访的受者296例,其中移植前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受者26例,阴性受者270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动态监测肾移植受后外周血中的群体反应性抗体和供者特异性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穿刺活检组织中C4d的沉积及浸润淋巴细胞表面分子标记,按Banff 2005标准结合临床相关指标诊断急性体液排斥反应.结果与结论:26例移植前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受者中6例(23%)移植后发生了急性体液排斥反应,270例阴性受者中19例(7%)发生了急性体液排斥反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发生急性体液排斥反应的患者中22例(88%)外周血清中检测到供者特异性抗体,271例无急性体液排斥反应的患者中仅1例检出供者特异性抗体,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 < 0.01).急性体液排斥反应受者中C4d阳性率为80%,未发生急性体液排斥反应的患者C4d阳性率仅为6.7%,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 < 0.001).肾移植后早期监测群体反应性抗体和供者特异性抗体水平,通过穿刺活检观察移植肾组织中的C4d沉积情况,可及时诊断急性体液排斥反应,有效改善移植物功能并提高移植物存活率.  相似文献   

5.
背景:目前异体器官移植后细胞因子变化己经有较多的报道,但有关细胞因子在肾移植患者中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与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鲜有报道。目的:观察肾移植受者移植前后血清细胞因子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与移植肾急性排斥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接受肾移植患者48例,均为首次肾移植,分为肾功能稳定组和急性排斥反应组。另选择健康体检者30人为对照组。结果与结论:肾功能稳定组、急性排斥反应组移植前1d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肾功能稳定组血清3种细胞因子水平均于移植后第1天即开始逐渐升高,在3d时显著升高(P〈0.05),5d时开始下降,7d下降显著(P〈0.05),14d左右趋于降至移植前水平,21-28d表达稳定在移植前水平。急性排斥反应组血清3种细胞因子水平于移植后第1天即显著升高(P〈0.05),7-14d维持在高水平(P〈0.05),21-28d稳定下降,但仍明显高于移植前(P〈0.05)。相同时间段,急性排斥反应组血清3种细胞因子水平均明显高于肾功能稳定组(P〈0.05)。提示移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动态水平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肾移植受者的免疫反应状态,可作为辅助早期诊断急性排斥反应的免疫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6.
肾移植患者群体反应性抗体水平与移植肾急性排斥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背景:目前众多实例和资料证实,群体反应性抗体的存在与否及该抗体的致敏程度对于是否发生排斥反应及移植物存活率的高低、移植后器官功能的实现都有着重要意义.目的:检测肾移植受者术前、术后群体反应性抗体水平,并结合患者临床排异情况,分析肾移植患者术前、术后群体反应性抗体水平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于1998-09/2000-05在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泌尿科肾移植研究室完成.对象:选择在北京友谊医院接受肾移植的633例患者,男348例,女285例,年龄16~67岁.方法:采用美国One Lambda 公司和德国Biotest公司淋巴细胞冷冻板,检测患者术前和术后一两个月内血清中的群体反应性抗体.主要观察指标:术前及术后患者群体反应性抗体水平、临床排斥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移植前群体反应性抗体阴性591例,移植后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164例,61例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占10.3%;移植前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42例,移植后30例发生了急性排斥反应,占71.4%,12例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肾移植术前群体反应性抗体阴性与阳性术后发生排斥反应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 0.001);肾移植前后群体反应性抗体均为阴性患者427例,术后24例发生了急性排斥反应,占5.6%;肾移植后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164例,70例发生了急性排斥反应,占42.7%.肾移植前群体反应性抗体阴性与术后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并发生排斥反应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 0.001).术前群体反应性抗体阴性和阳性与术后排异与否的相关系数为0.612,术后群体反应性抗体阴性和阳性与术后排异与否的相关系数为0.685,二者在P=0.01水平有明显相关性.结论:群体反应抗体对预测移植肾的急性排斥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术前、术后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患者,术后发生急性排斥的概率较高;而术前、术后群体反应抗体阴性的患者发生急性排斥的概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肾移植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排斥反应。探讨无创伤性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检查手段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为临床评估肾移植效果及移植肾功能提供客观的辅助性数据。方法:选择2004-01/2005-12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行同种异体移植肾患者57例,其中经穿刺活检证实或最后临床诊断为急性移植肾排斥反应者22例,未发生排斥反应等并发症的移植肾功能正常者35例,患者均知情同意。采用Philips EnVisor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仪,对急性排斥反应肾移植患者进行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测,观察排斥反应患者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前后移植肾脏的大小、形态结构、肾内血管树分布、血流灌注以及各级动脉血流参数(阻力指数,搏动指数)等指标的变化,并与移植肾功能正常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急性排斥反应组2例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死亡,进入结果分析急性排斥反应组20例,移植肾功能正常组35例。①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肾移植患者移植肾体积明显大于肾功能正常组(P<0.01);肾实质增厚,皮髓质界限模糊。给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后急性排斥反应组患者肾脏厚径显著小于治疗前(P<0.05);肾实质回声减低,皮髓质交界变清。②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肾移植患者移植肾血流阻力指数、搏动指数均显著高于移植肾功能正常组(P<0.01)。治疗后急性排斥反应组患者肾血流阻力指数、搏动指数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与移植肾功能正常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一种简便、经济的无创性技术,对移植肾血流阻力指数、搏动指数的追踪观察可为临床上评估肾移植效果提供较可靠的客观依据,对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有较高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8.
背景:细胞凋亡在移植免疫和移植物功能丧失发生过程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Fas/FasL系统被认为是细胞凋亡参与肾移植的急性排异反应过程的主要途径之一。目的:分析肾移植受者术后血清sFas和sFasL水平变化及其在预测早期急性排异反应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肾移植受者80例分为肾功能稳定组(49例)、急性排斥反应组(23例)和环孢素A中毒组(8例)。另选择性别、年龄与肾移植受者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肾移植受者术后均常规使用环孢素A+硫唑嘌呤+泼尼松三联免疫抑制治疗。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给予每日甲基强的松龙6~8mg/kg冲击治疗,3d为1个疗程。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清sFas和sFasL水平。结果与结论:肾移植组患者手术前的血清sFas和sFas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排斥反应组血清sFas、sFasL水平高于相同时间段肾功能稳定组(P<0.05)。环孢素A中毒的肾移植患者术后各时间点血清sFas、sFasL水平变化与肾功能稳定组基本相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动态监测血清sFas、sFasL水平可能对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心脏移植术后患者血清中IL-6的变化及其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分别在移植前及术后第1、3、7、14、30天抽取患者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6浓度,并监测患者血清中FK506药物浓度。结果心脏移植患者血清中IL-6在术前与健康对照组人群无显著性差异(P0.05),并在术后第一天明显升高(P0.05),并于第3天开始降低,在术后第7天基本回复术前水平;移植急性排斥组患者血清中IL-6浓度显著高于术前水平,在未发生排斥反应时,移植稳定组患者血清中IL-6与术前无明显差异;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患者血清中FK506浓度与IL-6浓度呈现显著地负相关性(P0.05)。结论 IL-6在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病情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监测受者血清中IL-6水平可预测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Luminex液相芯片技术检测肾移植患者血清IL-17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移植肾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0月期间38例肾移植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根据预后将肾移植患者分为急性排斥组(18例)和非排斥组(20例),分别检测两组肾移植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血清IL-17的表达情况,分析血清IL-17与移植肾患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相关性。结果肾移植患者术前血清IL-17的平均水平为1.3±1.9 pg/ml,显著低于健康对照_组(6.9±8.5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68,P0.001);肾移植患者急性排斥组血清在术后第7天IL-17水平为3.4±5.8 pg/ml,高于非排斥组(0.5±0.4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2,P=0.031)。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显示肾移植术后非排斥反应患者血清IL-17高值水平的生存率显著低于低值水平(P0.001)ROC曲线显示,将肾移植患者术后第4天与第7天血清IL-17水平联合分析,预测其急性排斥反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6.67%和10.0%。结论肾移植患者术后4~7天血清IL-17水平的动态升高趋势可预测其早期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背景:提高移植后排斥反应风险预报的准确性,可为移植后个体化使用免疫抑制剂提供参考。目的:寻找一种能定量分析供受者间免疫反应强度的方法来预测急性排斥反应。方法:对同种异体尸肾移植的患者115例采用前瞻性分析,用ELISPOT法检测移植前分泌γ-干扰素的供者特异性活化T细胞的频度,观察随访期内有无急性排斥及肺部感染,并观察HLA错配与急性排斥的关系。结果与结论:115例群体反应性抗体阴性肾移植受者中有25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患者的供者特异性活化T细胞频度高于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者(P〈0.01),而HLA-I、II及总的错配数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通过移植前对产生γ-干扰素的供者特异性活化T细胞频度的检测,可预测急性排斥反应,对潜在供者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2.
背景:提高移植后排斥反应风险预报的准确性,可为移植后个体化使用免疫抑制剂提供参考。目的:寻找一种能定量分析供受者间免疫反应强度的方法来预测急性排斥反应。方法:对同种异体尸肾移植的患者115例采用前瞻性分析,用ELISPOT法检测移植前分泌γ-干扰素的供者特异性活化T细胞的频度,观察随访期内有无急性排斥及肺部感染,并观察HLA错配与急性排斥的关系。结果与结论:115例群体反应性抗体阴性肾移植受者中有25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患者的供者特异性活化T细胞频度高于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者(P<0.01),而HLA-I、II及总的错配数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通过移植前对产生γ-干扰素的供者特异性活化T细胞频度的检测,可预测急性排斥反应,对潜在供者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肾移植受者尿液中供者细胞DNA的检测在诊断急性排斥反应的应用及其价值。方法 以供者为男性、受者为女性的35例肾移植受者为研究对象,定期收集尿液标本,从中提取DNA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Y染色体上特异的基因片段DYZ -1。结果 手术第1日受者的尿液中即有供者细胞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尿液中供者细胞DNA的基因表达强度逐渐减弱,直至术后1个月,只有5例(14 . 3% )受者的尿液中供者细胞DNA的基因表达消失,其中1例(2 0 % )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另外30例(85 . 7% )受者的尿液中仍有供者细胞DNA的基因表达,其中7例(2 3 .3% )发生了急性排斥反应;存活3个月以上发生急性排斥反应9例患者,7例(77 .8% )的尿液标本中能检测到供者细胞DNA ,抗排斥治疗结束后1个月,71 4 %转为阴性;9例肾功能良好的稳定期受者,仅1例(11. 1% )的受者尿液中DYZ -1基因阳性。结论 长期存活的肾移植受者尿中供者细胞DNA的检测可以作为诊断急性排斥反应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宋洁  李辉  张晓东  李瑛 《中国临床康复》2011,(18):3337-3340
背景:细胞凋亡在移植免疫和移植物功能丧失发生过程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Fas/FasL系统被认为是细胞凋亡参与肾移植的急性排异反应过程的主要途径之一。目的:分析肾移植受者术后血清sFas和sFasL水平变化及其在预测早期急性排异反应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肾移植受者80例分为肾功能稳定组(49例)、急性排斥反应组(23例)和环孢素A中毒组(8例)。另选择性别、年龄与肾移植受者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肾移植受者术后均常规使用环孢素A+硫唑嘌呤+泼尼松三联免疫抑制治疗。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给予每日甲基强的松龙6~8mg/kg冲击治疗,3d为1个疗程。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清sFas和sFasL水平。结果与结论:肾移植组患者手术前的血清sFas和sFas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排斥反应组血清sFas、sFasL水平高于相同时间段肾功能稳定组(P〈0.05)。环孢素A中毒的肾移植患者术后各时间点血清sFas、sFasL水平变化与肾功能稳定组基本相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动态监测血清sFas、sFasL水平可能对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肾移植受者血浆C反应蛋白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移植前后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的表达水平与肾移植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采用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监测91例肾移植受者手术前及术后3、6、9、15d的血浆中的CRP的变化情况。结果:肾移植术后CRP表达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发生排斥反应时的CRP显著升高;排斥时的CRP表达水平为(13.02±1.54)mg/L,与术前、术后无排斥时及排斥反应控制后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同期稳定组无明显变化【(6.01±1.17)mg/L】。结论:C反应蛋白作为一种急性时相反应物,它与肾移植排斥反应密切相关,监测其表达水平对排斥反应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流式细胞微球捕获技术检测肾移植受者外周血细胞因子,分析其在巴利昔单抗应用前后、肾移植手术前后以及移植物排斥反应发生时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72例肾移植受者根据术后移植物功能状况分为2组:肾功能稳定组53例,急性排斥反应组19例.根据巴利昔单抗使用与否分为2组:巴利昔单抗使用组32例,巴利昔单抗未使用组40例.采集72例肾移植受者术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时和30名健康供者的外周血,应用流式细胞微球捕获技术分析IFN-γ、TNF-α、IL-10、IL-5、IL-4、IL-2共6种细胞因子含量.对肾移植供者与受者组、肾移植受者术后功能稳定组与急性排斥反应组、术后4周巴利昔单抗使用组与未使用组、巴利昔单抗使用前后细胞因子含量进行比较.结果 术前肾移植受者组外周血TNF-α、IL-10、IL-5、IL-4、IL-2分别为(1.65±0.10)、(2.55±0.19)、(1.88±0.14)、(1.85±0.12)、(2.12±0.09)ng/L,低于健康供者组的(3.04±0.17)、(3.33±0.26)、(4.03±0.25)、(2.73±0.16)、(4.03±0.26)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890、2.375、7.851、3.955、7.153,P值分别为<0.01、<0.05、<0.01、<0.01、<0.01);术前肾移植受者组IFN-γ含量为(2.50 ±0.18)ng/L,健康供者组为(3.00±0.24)n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25,P>0.05).肾功能稳定组IFN-γ、IL-10分别为(2.71±0.11)、(3.91±0.52)ng/L,低于急性排斥反应组的(3.30±0.36)、(12.01±5.35)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061、11.465,P值分别为<0.01、<0.05).使用巴利昔单抗的肾移植受者,在巴利昔单抗使用后IFN-γ、TNF-α和IL-10分别为(2.78±0.17)、(1.58±0.07)、(2.77±0.24)ng/L,与使用前的(2.90±0.21)、(1.67±0.12)、(2.45±0.16)n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605、6.011、4.126,P值分别为<0.01、<0.01、<0.05).术后4周巴利昔单抗使用组IFN-γ、IL-10、IL-4分别为(2.90±0.31)、(9.08±0.16)、(2.73±0.11)ng/L,与未使用组的(3.28±0.11)、(4.17±0.21)、(2.11±0.20)n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268、4.263、3.762,P值分别为<0.01、<0.01、<0.05).结论 流式细胞微球捕获技术使用微量标本可同时检测6种细胞因子.联合检测肾移植受者外周血中的细胞因子能够为临床诊疗提供更有意义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changes in expression of endothelial-overexpressed lipopolysaccharide-associated factor 1 (EOLA1) in grafts following liver transplantation in rats. Thirty Lewis rats received liver transplants from Lewis rats (tolerance group); 30 received liver transplants from dark Agouti rats (acute rejection group). Changes in serum biochemical indexes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nd total bilirubin), graft histology and EOLA1 expression were measured on days 1, 3, 5, 7 and 10 post-operatively. Mean survival time was >100 days in the tolerance group and 16.2 +/- 1.4 days in the acute rejection group. Pathological evidence of acute rejection in grafts was seen after day 5 in the acute rejection group. Serum biochemical index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acute rejection group than in the tolerance group from day 5 post-operatively, whereas EOLA1 expression in the liver graf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tolerance group than in the acute rejection group. EOLA1 expression seems to b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severity of rejection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