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处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是指胚胎着床于剖宫产手术后子宫切口瘢痕的微小缝隙上,是少见的异位妊娠类型,它是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之一,极具危险性。近几年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此病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该病早期诊断较困难,易误诊,如未及时处理,可出现子宫破裂和大出血,甚至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2.
早期妊娠胎盘绒毛植入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院临床遇早期胎盘绒毛植入2例,现将其临床特点及转归总结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例1:女,47岁,因药物流产术后3月,阴道大量流血1~+h于2001年2月8日入院。GSP3,身体健康,于1977、1978及1980年分别顺产一女二子,1981年人工流产1次。2000年11月15日因早孕自行药物流产,流产第3天阴道大量出血,是否有组织物排出不详,第4天阴道出血逐渐减少,第8天干净。术后月经未来潮,未避孕。2001年2月8日无明显诱因  相似文献   

3.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切口部位妊娠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的相关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2003年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切口部位妊娠的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4例均有停经后阴道流血,其中3例人流术中大出血,术后阴道流血持续不断,B超均发现子宫下段前壁有包块.4例患者中1例行子宫切除术,1例宫腹腔镜联合治疗,2例宫颈注射氨甲喋呤,待β-HCG<100 mIU/ml后行宫腔镜手术. 结论剖宫产术后切口部位妊娠的早期诊断水平有待提高.药物联合宫腔镜手术治疗该病可获满意效果,降低剖宫产率及人工流产率能降低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李亚  周琴  王世宣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0):4702-4705
目的:分析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妊娠的临床发病特点、诊断标准及其治疗策略,为临床上合理诊治该疾病提供资料。方法: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妇科病房2007年1月1日~2010年6月30日期间收治29例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该疾病临床发病特点、诊断及其治疗过程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妊娠发病率约为2.85/2 000次妊娠,临床发病多见停经、不同程度的阴道出血和血β-HCG水平的升高,确诊方法为盆腔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临床可选用多种治疗方法,其中双侧髂内动脉结扎并子宫切口妊娠病灶切除手术疗效显著。结论: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妊娠发病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而逐渐增多,常可导致严重的子宫大出血,危及孕妇生命,临床上应加以重视,及时早期确诊,选择合理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5.
剖宫产后子宫切口妊娠为妊娠囊种植于剖宫产后子宫瘢痕处,是一种少见而危险的异位妊娠。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此种特殊的异位妊娠亦逐渐升高。因其临床表现为停经后阴道流血,常被误诊为难免流产或宫内早孕或输卵管妊娠。现将我院4年来诊治的子宫切口妊娠7例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部位妊娠的临床表现、超声检查及治疗方法。方法针对我院2006年3月至2009年3月间收治的27例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部位妊娠的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患者中5例保守治疗成功,22例用药物+超声监护下刮宫治疗成功,且27例患者用药后4周内血-HCG均降至正常。结论有剖宫产史的妇女再次妊娠时,应常规行超声检查,药物保守治疗+超声监护下刮宫术是一种有效,且比较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剖宫产切口瘢痕处妊娠是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之一,可能发生致命性的大出血和子宫破裂,严重危及产妇的生命或生育能力。  相似文献   

8.
周颢 《现代保健》2009,(21):158-159
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是指受精卵、滋养叶细胞种植于剖宫产后的子宫切口瘢痕处,这是一种非常危险而最为罕见的异位妊娠。近年来由于剖宫产率明显上升,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妊娠发生率高达0.045%,在有剖宫产的异位妊娠中占6.0%。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早期诊断困难,一旦继续妊娠或人工流产刮宫时,常引起大出血,  相似文献   

9.
车华  孙若珩  张玲 《现代保健》2011,(32):121-122
目的探讨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2年1月~2011年7月15例腹壁切口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者全部有剖官产史,术后切口愈合良好;剖宫产术后6个月~2年在腹壁瘢痕处或其周围部出现胀痛,平均2.7年,逐年加重,随着月经周期而进行性增大、变硬、压痛或隐性胀痛,于月经过后变软缩小,亦有持续性隐痛者。15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切片均证实子宫内膜异位症,随访1个月一3年,未见复发。结论腹壁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根据手术史、典型临床表现、妇科及B超检查做出诊断,手术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通过降低剖宫产率、改进手术步骤、术后提倡母乳喂养可预防其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行保守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的早期诊断以及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21例患者均诊断为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2例大出血者采用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超声监视下行宫腔镜下清宫术治疗,16例采用甲氨蝶呤+超声监视宫腔镜下清宫术治疗,3例甲氨蝶呤注射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妊娠组织周围血流仍较为丰富者采用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超声监视宫腔镜下清宫术治疗。全部患者清宫术后病理检查见变性坏死绒毛及蜕膜组织,均一次清宫干净,血β-HCG恢复正常,阴道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包块消失。21例均恢复良好,肝肾功能无异常,出院后随访1~3月,月经复潮与正常妊娠无差别。结论:剖宫产史结合超声检查以及血β-HCG检测结果是CSP早期诊断的有效方式,保守治疗采用MTX联合超声监视宫腔镜下清宫术,必要时配合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对于保留患者子宫及生育能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浙江萧山医院采用在超声介入下注射聚桂醇硬化剂的方法治疗子宫切口妊娠,安全性好,治疗效果满意。该方法是基层医院对剖宫产瘢痕妊娠的创新性治疗方法 ,值得推广。超声介入下注射聚桂醇硬化剂在消化科应用多年未见明显异常,且子宫肌层组织结构等远优于食管及胃壁组织,本文也证实其使用的安全性。故特此报道此技术以飨我刊读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剖宫产子宫切口疤痕部位妊娠(Cesarean Scars Pregnancy,CSP)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收集2000年8月~2008年8月共8年间本溪市中心医院剖宫产子宫切口疤痕部位妊娠10例,分析孕周、症状、治疗方法以及预后情况。结果:患者平均年龄32岁,有1~2次剖宫产史,距上次妊娠时间为13个月~12年不等,平均孕龄为46天,治疗方案为全身及局部用药以及手术治疗。均保留生育功能。结论:CSP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以及应用甲氨蝶呤(MTX)个体化的用法对保留患者生育功能是有效可行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8例早期妊娠胎盘绒毛植入误诊原因,为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患者初诊均被误诊,占同期异位妊娠的8.16%(8/98),其中,3例手术治愈,5例保守治疗成功。结论在超声引导下经宫腔介入无创治疗均获良好的结局,有效的保留了生育功能,减少了手术风险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张丹妮  郝恩源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7):2583-2584
目的:探讨预防、诊断及治疗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妊娠(CSP)的有效方法。方法:对解放军二○八医院2009年6月~12月收治的43例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部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3例患者中,明确诊断为CSP 20例,其中8例为MTX治疗组,5例为穿刺组,7例为介入组。23例首诊误诊为早孕、葡萄胎等。治疗过程中出血>500m l 19例。非直接吸宫法终止妊娠成功18例,不成功2例。单纯吸宫不成功17例。超声检查是诊断子宫切口妊娠的主要依据。确诊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未确诊前开始治疗者。介入治疗阻断妊娠部位血流的处理方式好于直接吸宫,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部位妊娠的关键是早期诊断,介入治疗是最快捷有效的治疗方法,经腹或腹腔镜保守手术,及全身或局部使用甲氨蝶呤后吸宫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吸宫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的保守治疗方式和效果.方法:选择近一年接受的76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患者为案例,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给予甲氨蝶呤以及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进行治疗,治疗后对效果对比.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析,乙组有效率92.1%,甲组的有效率71.1%,乙组的优势更为突出对两组患者的绒毛膜促性腺细激素指标、阴道出血时间、完全恢复时间对比,乙组的各项系数少于甲组.结论: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患者给予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效果明显,能让患者尽快恢复,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1病例资料患者24岁,末次月经2012.3.30,于5.12因停经42天,少量流血6天就诊。B超:宫内早孕,剖宫产切口处回声异常13*13*10mm。于当日口服米非司酮药物流产3天,5.15服米索前列醇,自诉排出绒毛样组织,未再来院复查。6.12因流血多于月经量就诊,一般状况好,未行B超检查,急诊行清宫术,吸出绒毛样组织4g,手术顺利,出血少。术后1.5小时患者出现大  相似文献   

17.
杜琼英 《现代保健》2013,(1):105-106
目的:探讨子宫峡部剖宫产切口部位妊娠的治疗方法,观察其临床效果,为该种病症的临床诊疗提供积极的参考与依据。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于2008年4月-2009年1月收治的26例患有子宫峡部剖宫产切口部位妊娠的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笔者所在医院采取的治疗方法,分析其效果。笔者所在医院收治患者后,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并联合应用氨甲喋呤和米非司酮,进行对症治疗,同时,针对其中17例患者,实行超声监护下的刮宫术。结果:经过治疗,26例患者均得治愈,对其进行随访,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预后效果十分良好。结论:针对子宫峡部剖宫产切口部位妊娠,应该及时进行对症治疗。选取氨甲喋呤与米非司酮进行联合用药,并进行刮宫术,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疾病症状,临床效果十分理想,适于在该病的临床诊疗中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前剖宫产率居高不下已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在我国尤为突出。随着我国二孩生育政策的放开,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的发病率亦日趋增高,如果不能对其进行及时诊治,将会出现大量出血、甚至子宫破裂等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本文就其诊治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邓叶舟 《中国卫生产业》2013,(13):149-149,15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的诊断及临床分析。方法 2010年9月—2012年9月期间,该院诊治的3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患者,患者入院后给予相应检查,尽早确诊,尽早给予相应处理,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最先阴道彩超确诊的24例子宫切口妊娠患者中,6例直接进行子宫切口妊娠物清除术+修补术后,血HCG水平迅速下降,大约2周左右血HCG水平恢复正常,18例行MTX+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后,12例血HCG水平逐渐下降,大约一个月左右,血HCG水平恢复正常,另外6例保守治疗失败,立刻改行子宫切口妊娠物清除术+修补术,术后血HCG水平迅速下降,大约20d左右血HCG水平恢复正常。6例人工流产术中发生大出血,立即实施子宫切口妊娠物清除术+修补术,术后大约一个月,血HCG水平恢复正常。结论剖宫产患者再次妊娠时,定期阴道彩超检查,一旦确诊子宫切口妊娠,积极给与相应治疗。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子宫切口妊娠的发病率也在上升。剖宫产子宫切口通常选择在子宫下段,产后子宫复旧,子宫下段恢复为正常的子宫峡部,所谓子宫切口妊娠是指此部位的妊娠。临床本病的发病率仍少见,占剖宫产的0·144%。我院于2005年12月收治1例此患者,经保守治疗成功,现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