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采用脑电、肌电、皮电信号进行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和音乐放松过程中脑电(EEG)α波相对功率、肌电(EMG)、皮电(GSR)的变化.方法 对16名健康被试首先进行音乐放松30 min,然后按随机顺序采用脑电、肌电、皮电各进行生物反馈放松训练30 min.试验过程中运用spirit-32生物反馈仪记录脑电α波相对功率、肌电、皮电并分析.结果 脑电α波相对功率上升幅度在脑电[(4.49±2.62)%]、肌电[(4.90±4.59)%]、皮电[(3.70±2.87)%]生物反馈放松训练中比音乐放松[(1.28±0.97)%]时明显(t =4.589,3.087,3.187,P <0.05).皮电下降幅度在脑电[(2.52±1.58)豪西门子]、皮电[(1.38±0.47)豪西门子]生物反馈放松训练中比音乐放松[(0.75±0.84)豪西门子]时明显(t =3.954、2.582,P <0.05).音乐放松、各种生物反馈放松训练使脑电α波相对功率(肌电、皮电)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不同(F =2.083,1.773,3.939),P <0.05.结论 生物反馈过程中生理信号的上下波动变化可能由于全或无的反馈方式所导致. 相似文献
2.
3.
肌电生物反馈为全身放松训练提供一个可靠的客观指标,能使患者较快地获得良好的放松效果,对某些心身疾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对住院焦虑症患者进行生物反馈放松训练的效果。方法:将116例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医院原有的治疗,观察组增加生物反馈放松训练。4周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治疗后SAS、SD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均P<0.01)。结论:生物反馈放松训练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5.
在脑卒中后的康复治疗中,肌电生物反馈疗法作为一种新型的康复治疗方法,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有研究发现,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大脑可塑性”有积极促进作用,有大量临床研究表明,肌电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的康复有明显作用,是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一种有效康复治疗方法.同时有研究发现,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可能对脑卒中患者的心理障碍的康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7.
《陕西医学杂志》2014,(10):1390-1391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卒中后肢体瘫痪患者运动障碍的疗效。方法:纳入62例卒中患者,病程均在1月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按照《2010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两组均给予必要的药物治疗,辅以传统的物理按摩、针灸等康复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仪对偏瘫侧肢体进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在治疗前、治疗1月后,分别用Barthel指数、简化的Fugl-Meyer评价量表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均有改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量表、简化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均有改善,与相应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能力方面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能减轻卒中急性期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其联合传统康复功能训练,优于单用传统康复训练,可有效减轻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评价航空心理训练中对飞行人员实施生物反馈放松训练的效果。方法分别采用渐进性肌肉放松、呼吸调整放松、意向放松和音乐放松等四种方法进行反馈训练,对训练中心率、压力指数和PNN50生理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训练前、中和后期各生理指标变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四种训练方法之间生理指标变化无差异(P〉0.05);低年龄组心率变化在训练前和训练中、训练后与中间和高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飞行人员生物反馈放松训练效果明显,不同放松方法的训练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训练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年龄组训练效果好于中间和高年龄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在脑卒中康复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间54例脑卒中且成功救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7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治疗及相应护理,观察组使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下肢肌张力、整体运动能力和康复质量。结果观察组踝关节跖屈肌群张力和胫前肌肌力大于对照组,下肢运动能力、平衡功能和步速的测定值高于对照组,躯体症状、心理症状得分低于对照组,康复状态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于脑卒中后患者的恢复具有积极意义,能提高局部肌肉群表面张力、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增强康复质量。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研制一种能让病人掌握自我放松及调节心理生理状态的肌电反馈仪,并建立放松效果评价方法。方法:对肌电信号进行放大、采样,然后根据采集到的肌电信号使相应肌电水平的信号灯点亮,设置16个显示灯,分别表示不同范围的肌电大小水平,让病人感知放松程度,把整个放松过程的信号灯点亮编号进行记录保存后,利用计算机软件设计出放松效果评价打印报表。结果:通过对60例受试者测试表明,本仪器稳定性好、准确度高,反馈界面友好,放松效果评价方法合理、科学,得到医生认可。结论:本仪器及放松效果评价方法可得到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康医学》2019,(5)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康复运动治疗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7年6月的90例臂丛神经损伤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观察组55例与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运动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肌电反馈疗法。比较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两组三角肌、肱三头肌、桡侧伸腕肌群肌功能位下积分肌电(iEMG)值、肩关节功能、肘关节功能及手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三角肌、肱三头肌、桡侧伸腕肌群iEMG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allett肩关节、Gilbert肘关节、Raimondi手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康复运动疗法相比,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康复运动治疗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的效果更显著,可明显提高患儿的肌力,提升患儿的肩关节、肘关节及手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训练对产后尿失禁产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宜昌市枝江市中医医院收治的产后尿失禁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20年7月—2021年12月收治的产后尿失禁患者40例作为研究组。对照组进行盆底肌训练,研究组进行肌电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训练。比较两组盆底肌张力恢复情况、尿失禁改善情况、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会阴肌力评定量表1~3级占比低于对照组,4~5级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漏尿量正常率高于对照组,中度漏尿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生理职能、生理功能、精神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训练可显著改善产后尿失禁产妇的盆底肌功能,减轻产妇产后尿失禁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在脑卒中后肢体偏瘫的康复治疗中,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是一种新兴的康复治疗方法,近年来发展迅速。大量临床研究表明,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和下肢(足下垂、膝过伸、步态异常)功能及矫正异常运动模式方面都有明显的作用,是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结合运动康复对桡神经损伤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75例桡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7)和观察组(n=38)。对照组在常规药物基础上给予运动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2个月后疗效及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伸腕角度、伸肘角度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神经损伤患者使用肌电生物反馈结合运动康复,可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作用。方法对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为期8周的肌电生物反馈治疗,2次/d,每次30min左右。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压、额肌肌电值的变化,并以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自评抑郁量表(SDS)调查其心理状况。结果经8周治疗后,患者额肌肌电值、S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和P〈0.01)。收缩压自治疗第2周起明显降低(P〈0.05),舒张压自第4周起明显降低(P〈0.01),并持续至治疗结束时保持相对稳定(P〈0.01)。而治疗前后SDS评分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能够降低患者肌肉紧张度,改善心理功能,从而达到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肌电触发生物反馈治疗对脑梗死早期偏瘫患者肢体康复的影响,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653例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治疗意愿分为对照组(n=257)和治疗组(n=396)。2组患者均同时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其中治疗组又分为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治疗(n=275)及肌电触发电刺激反馈(MTB)治疗(n=121)2个亚组,于病情稳定48 h后进行瘫痪肢体生物反馈治疗。所有病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7d及治疗结束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和简氏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患肢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 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治疗前NIHSS、FMA和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中2亚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评分均明显提高(P<0.01);与NMES组比较,MTB组患者各项评分均有提高(P<0.05)。结论: 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瘫痪肢体进行早期生物反馈训练康复治疗能促进偏瘫肢体的功能恢复,显著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其中MTB疗法疗效优于NMES疗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