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整理《内经》285条“阴阳”语词,得出结论:①165条指代具体的事物或现象;②109条指代阴阳二气;③11条用于篇名或书名。进而分析归纳出《内经》时代天人合一、意象一体的阴阳观:①以自然气象的直观认识为基础;②阴阳具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2.
《黄帝内经》是一部卷帙浩繁的古代医学论文总集,乃中医学的奠基之作,其思想内容涉及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气象、医药等十分广阔的领域。《黄帝内经》运用整体思维、变易思维、相成思维全面地诠释"气交"理论,认为万物皆禀天地之气而生,自然万物是一个连续的、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遵循天人一体观,"气交"理论揭示了生命活动规律以及天地自然变化对生命生理变化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3.
"阴阳交"病见于《黄帝内经素问》第三十三篇,文章通过对"温、交",及关键词"阴阳交、三死"的深入探讨,以及治疗方面的整理,来认识"阴阳交"病,为现代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有“阴阳寒热”“形气肿痛”的论述,从“同气相求”“形气统一”的原则入手,认为寒伤人表形,兼以伤气热伤里气,兼以伤形.无形之痛为伤无形之气所致,有形之肿为伤有形之体所致,故形伤则痛,气伤则肿.寒热致病多为肿痛并见,其中寒邪伤人初起以肿为主要表现,热邪伤人初起以痛为主要表现.邪气所伤主次的区别决定了疾病发展趋向不同.此外临床上寒邪与热邪所致的形气肿痛在不同阶段有相应变化,当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相似文献   

5.
《内经》"法于阴阳"的养生思想,即顺应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使机体阴阳与自然环境始终保持协调平衡。"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调整和保持人体阴阳的协调平衡是治疗疾病、养生保健的最高行为准则。《内经》"法于阴阳"的养生思想对于认识生殖、生命规律的变化,研究养生保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试谈《内经》对阴阳理论的建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谈《内经》对阴阳理论的建树张宇享(山东省海阳市凤城康复医院265118)关键词:阴阳学说;《内经》中图法分类号:R221;R226《内经》云:“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生之本,本于阴阳”。阴阳理论是中医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组方用药等的总纲,故深...  相似文献   

7.
《周易》是中国文化在轴心期的一部光辉杰作,它在中国历史上长期被崇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国文化经典的代表之作。《周易》所呈现的自然哲学、人文哲学等思想,所开创的象数思维模式与内涵等,亦无不延伸至《黄帝内经》之中,可以说《黄帝内经》所有重要的思想与理论,均  相似文献   

8.
<正> “阴阳交”语出《素问·评热病论篇》,指出:“有病温者,汗出辄复热,而脉躁疾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为何?岐伯对曰:病名阴阳交。交者,死也……”历代医家对此解释不一,主要分歧集中在“阴阳交”这个名称上。唐·王冰注释说:“交,谓交合阴阳之气,不分别也”。1984年出版的全国统编教材《内经讲义》宗王冰之说,谓“阴阳交”为“阳热之邪入于阴分交结不解”。笔者对此不敢苟同。中医学以“邪正斗争”、“阴阳盛衰”来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以机体的“阴阳离  相似文献   

9.
《内经》“阴阳之要”、“阴阳反作”的理论与临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析《内经》“阴阳之要,阳密乃固”,提示阴阳平调的关键是以阳气为主导。阐析《内经》“阴阳反作,病之逆从”,说明脾胃升降失常是阴阳反作的病理变化。文章联系临床实际,例举了阳不能密而致阴不能固;清气在下,则生飧泄的临证验案各一例,进一步体现了《内经》理论研究与临证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从"气分阴阳"辨析阴虚发热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气分阴阳"理论辨析阴虚发热证,并讨论相关问题.纠正把阴虚发热阐释为"血虚发热"、"津液虚发热"的不正确说法,分析其实质,从而立足于阴阳二气的作用关系理论,规范化阴虚发热证的病机,并提出其实际意义.力图抛砖引玉,巩固"气分阴阳"理论在中医学理论与临床应用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阐发"三阴三阳"的来源、内涵及其科学实质。[方法]从对阴阳定义出发,用发生还原论的方法,通过分析《黄帝内经》对各种三阴三阳说法的阐述,寻找"三阴三阳"各种说法来源。[结果]从《黄帝内经》的描述中发现,各种三阴三阳说都来源于太阳运动,第一种说法来源于太阳光照强度在人身的阴阳分法,第二种说法来源于日地的相互运动产生的阴阳消长的量变阴阳分法,第三种来源于日地相互运动产生的四时四象发展成的三阴三阳说。[结论]各种"三阴三阳"说都来源于太阳运动,日地相互运动是产生各种"三阴三阳"说的本源,是黄帝师徒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三阴三阳的阐述,不是多派各家学说杂陈。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乾坤坎离卦象入手,提出"立极阴阳"理论,认为坎离中立极之阴阳为纲纪。并通过分析"立极阴阳"与扶阳学派的核心思想,认为"立极阴阳"是构成了扶阳学派的理论支点。此理论的提出,对我们准确把握扶阳学派之理论体系,以及中医阴阳五行学说的运用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3.
试论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治未病”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阳、五行学说作为中医学特有的思维方法,一直指导着人类的养生和疾病的防治。它从人体自身或人与自然的整体观念出发,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机体受到病邪的侵犯时,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维护人体的动态平衡,从而达到“治未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内经》阴阳学说理论,阐释了老年病的生病理特点及运用于临床辨证施治、遣方用药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阳虚阴结"病机探讨温阳法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思路及经验,认为"阳虚阴结"是前列腺癌的基本病机,提出"温阳化气"为前列腺癌的治疗总纲。在临证治疗前列腺癌时应"温阳化气",消除阴翳,温阳抑阴,促阳化气,使人体"阳化气"功能得以正常发挥,同时需依据疾病阶段、变证兼证、证候虚实,辨证选药,随证治之,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中医的阴阳可分为抽象阴阳与具体阴阳。具体阴阳可以测量,具有确定性和可判定性。中医的肾阴、肾阳等的虚实具有"可观测性",并不意味着人体内存在某种可以在实验仪器下检测到的"阳物质"或者"阴物质"。事物的属性可分为两类,数值大者为阳的属性可称为阳属性,数值大者为阴的属性可称为阴属性。阳虚指的是阳属性值的偏小状态,阳实指的是阳属性值的偏大状态;阴虚指的是阴属性值的偏小状态,阴实指的是阴属性值的偏大状态。一般地,设事物A具有n个相对独立的属性,因为每个属性有3种状态(阴、中、阳),则事物A的阴阳虚实状态有3n种,其中有且只有一种状态是正常态。阴阳虚实的程度可以用绝对偏移量或相对偏移量来表示,具体又可以分为4种情况。  相似文献   

17.
"五脏相关"是岭南医家邓铁涛教授基于传统中医五行学说提出的概念。小儿慢性荨麻疹病因复杂,以风、火、湿邪多见,导致心火过亢、肝气郁滞、脾虚湿蕴、肺卫不固、阴阳两虚。治疗该病多从五脏着手,以清泄心火、疏肝理气、健脾祛湿、调和营卫、调和阴阳为法,标本同治、消补兼施。  相似文献   

18.
古代崇阴尊阳思想对中医理论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讨论崇阴尊阳思想的哲学渊源及其对中医理论的影响。指出道家的宇宙观和儒家的进取精神可能是崇阴和尊阳思想产生的哲学渊源,不同时代的崇阴尊阳思想促使了医学中温补、养阴等学派的产生;中医理论的发展与创新,应倡导阴阳平等协调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内阳外阴本体结构是指在下在内之阳与在上在外之阴为正常的阴阳结构关系.阳虚盗汗或为阳虚日久、卫外不固、腠理疏松、汗液外泄所致;或为阴盛于下、格阳于外、阳不得潜所致.然"阳化气,阴成形",阳虚易致痰瘀浊邪阻滞中焦,上下不通,病情缠绵.故阳虚盗汗应分期而治,早期以疏通上、中二焦为主,使邪有所出,可选桂枝汤类方;中后期法宜扶阳...  相似文献   

20.
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各家学说,从背景、内涵、具体运用、临床意义等方面进行辨析,指出其对临床养生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