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赖祥林 《新中医》1989,21(7):54-55
脾胃学说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余运用脾胃学说指导临床,对多种疾病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尤其对老年性疾病的治疗,疗效更佳,兹将对老年病的治疗体会,略述如下。一、脾失血,宜健脾摄血为先失血多分虚实两大类,实者多责之于火,火盛迫血妄行,多见于青年人,素体热盛者;虚者多由于气虚,气虚则血失于统摄,多见于年老体虚,或大病久病之后,脾失健运,脾气虚弱,统摄无权,血液外溢,以致衄血、呕血、便血或紫癜等,症见病久不愈,血色暗红或淡红,伴头晕心悸,四肢乏力,纳呆体倦,舌质淡,脉虚无力等。此乃脾虚不能摄血之证,根据年老脾虚的特点,治宜健脾益气摄血,多选  相似文献   

3.
脾胃学说在中医脏腑学说中极其重要,向为祖国医学所重视。有关脾胃的论述,《内经》、《难经》、《金匮》、《伤寒》等书皆有记述。到了南宋,医学家李东垣有了较大的发展。由于李氏所处的时代战乱频繁,人民劳役沉重,饥饱失调,所以脾胃损伤之证尤多。他结合自己的丰富临床实践总结出一套具有独创性的理论,继《内外伤辨惑论》之后,又写成了著名的《脾胃论》,为祖国的医学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循《内经》与李氏学说,运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4.
朱春冬  张胜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21(12):2073-2074
脾胃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内伤脾胃 ,百病由生”。从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提出了老年人的病理特点 ,一为气血不足 ,二为脾阳虚弱或胃阴亏虚 ,并结合病例分析了应用脾胃学说在老年病治疗中的一些体会 ,提出了老年病的治疗必须以顾护脾胃为本 ,以期促进中医老年病学的发展。运用脾胃学说 ,不仅能治疗老年人脾胃本身的疾病 ,还能治疗脾胃以外其他相关脏腑的疾病 ,为世界老年医学的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朱春冬  张胜 《中医药学刊》2003,21(12):2073-2074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从老年人的生理特点,提出了老年人的病理特点,一为气血不足,二为脾阳虚弱或胃阴亏虚,并结合病例分析了应用脾胃学说在老年病治疗中的一些体会。提出了老年病的治疗必须以顾护脾胃为本,以期促进中医老年病学的发展。运用脾胃学说,不仅能治疗老年人脾胃本身的疾病,还能治疗脾胃以外其他相关脏腑的疾病,为世界老年医学的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试论脾胃学说在骨伤科中的应用胡关彪浙江省绍兴市中医院(312000)关键词:脾胃学说/骨伤科脾胃学说的创立始于《内经》、《难经》,创于易水学派,盛于宋元明末,被后世医家广泛应用于临床,对内科杂病的辨证论治尤其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而历代医家对于伤病...  相似文献   

7.
《周易》为我国古代哲学经典著作,其哲学思想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曾经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如阴阳五行学说、整体恒动观等基础理论即渊源于此。笔者试从《周易·坤卦》的哲学理论与脾胃学说的形成方面略陈管见,谬误之处,敬请教正。 坤厚载物 品物咸亨 《周易·坤卦》彖辞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坤为纯阴之象,其性柔顺,其体博大宽厚,主受纳翕聚,承受乾健之气为万物资生的源泉,因其博大,故无物不包涵在内,因其宽厚,故无物不赖其资生。其德在时  相似文献   

8.
脏象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脾胃学说又是李东垣在脏象学说基础上的发展。我们运用脾胃学说在临床上对脾不统血、肝郁犯脾、中气下陷、湿困脾胃等证进行针灸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祖国医学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个学术争鸣的兴旺时期,由此而涌现了金元四大家,其中李东垣是补土派的脾胃专家,《脾胃沦》是李氏继承《内经》以来有关脾胃的论述结合其本人的丰富实践经验加以整理提高的代表作。在东垣时代的前后,中医学术上展开了“补脾不如补肾、补肾不如补脾”的热烈讨论,李东垣坚持“后天之本在脾”,突出补脾的重要,之后,出现了张景岳、赵献可等人的补肾派,强调了补肾的重要,李中梓从而作出了“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肾并重的结论。李东垣的脾胃学说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脾胃学说有了新的发展,温病学家叶天士从温病的角度出发提出  相似文献   

10.
董冉冉 《吉林中医药》2012,32(3):220-221
脾胃学说奠基于《黄帝内经》《难经》,历代医家皆有所发展.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为现存最早的中医临床经典著作,其临床治疗思想始终不离顾护脾胃,将脾胃学说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地结合,在脾胃学说的发展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黄帝内经》系统地论述了脾胃的解剖形态、生理功能、脾胃病的病因病理、治疗和预防等基本理论,为脾胃学说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对当今临床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伤寒论》脾胃学说的理论渊源于《内经》,并着重从病因病机、辨证纲领、治法方药、药后调护四个方面剖析了是书脾胃学说的丰富内容,从而说明是书为后世脾胃学说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和临床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以3个验案为题材,分别论述了李东垣脾胃学说中甘温除热、健脾补肾、燥湿和胃等法在临床上治疗慢性结 肠炎、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胃窦炎等内科疾病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4.
根据董廷瑶教授对小儿脾胃病的认识,辨证特点,治疗原则等,例举了临床运用升清运脾、和营养胃、疏肝理脾、培土生金、清脾化湿、健脾益气等通过调理脾胃而达到治愈各种疾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脾胃学说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前贤对其理论研究颇多,认为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任达然副主任医师数十年来,运用脾胃学说治疗疑难杂症,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兹举案例数则,以窥一斑。  相似文献   

16.
正李杲,字明之,晚年自号东垣老人,是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在临床上他十分强调脾胃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在《内经》"人以胃气为本""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观点,对于内伤虚损性疾病,多从脾胃入手,强调以调治脾胃为中心的治疗原则,因此他也被称作"补土派"。其代表作《脾胃论》中,阐述了脾胃生理特性、病理变化,提出了以脾胃为元气之本、脾胃为气机升降枢纽、"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等为主要  相似文献   

17.
陈婕 《陕西中医》2015,(1):84-86
李永成教授认为气机失和是脾胃疾病的常见病因,脾虚胃弱是发病的基础。临床多见寒热虚实夹杂,虚多于实,虚证可贯穿于疾病的始终,气机不畅是脾胃疾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治疗本病当健脾和胃,平调寒热,兼顾虚实,以调理脾胃气机为主。采用半夏泻心汤为基础方,随证加减,常收奇效。  相似文献   

18.
通过查阅古代文献并结合现代研究,对脾胃学说在骨伤临床中的应用进行探讨。认为脾胃的后天之本,对骨伤病人,在遵循三期辨证施治的基础上,贯穿调理脾胃法,可促进骨折愈合,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刺锦端 《新中医》1992,24(3):30-31,45
本文主要介绍临床运用脾胃学说作指导,治疗一、脾胃虚弱型;二、脾胃阴虚、虚火上炎型;三、脾胃湿热型;四、脾胃积热型;五、脾胃湿热型等多种眼疾病例的治验。  相似文献   

20.
脾胃学说是祖国医学重要组成部分。祖国医学认为“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脏腑经络之极,是人体赖以生存重要脏腑”,故称为“后天之本”。30年来我在针灸临床中,在脾胃学说指导下,采取与脾胃有关的经络输穴,按型辨证施治,治疗脾胃病收到满意的疗效。例一:张××,男,63岁,军人。1956年就诊。主症:食欲不振,胃脘不舒,有时肠鸣,记忆力减退,失眠,头晕,面色白,苔白,脉虚弱。诊断:脾胃俱虚,治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