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M2A胶囊内镜对胃肠道特别是小肠病变的检出率及病变类型,探讨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运用M2A胶囊内镜对37例疑诊小肠疾病和体检者进行检查.结果疑诊小肠疾病组发现小肠病变18处,包括克罗恩病、小肠寄生虫、回肠淋巴瘤、回肠Mechel憩室、小肠海绵状血管瘤、小肠息肉样病变、小肠糜烂、回肠末端炎、十二指肠炎或溃疡、十二指肠囊肿,病变检出率为81.8%,诊断阳性率为68.2%(15/22);高于体检组.两组病例M2A胶囊内镜在消化道不同部位的运行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胶囊内镜平均工作时间,获取照片数量无显著差异,胶囊内镜图片质量佳,病人耐受性好.结论胶囊内镜对疑诊小肠疾病的病变检出率较高,而且安全无创,可以作为小肠疾病检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并观察患者使用胶囊内镜的安全性及顺应性。方法分析该院91例患者胶囊内镜临床检查资料。结果胶囊内镜通过率为98.91%,小肠疾病检出率60.44%,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检出率70.00%。患者顺应性良好,1例出现胶囊滞留,未出现并发症。结论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中有良好的诊断价值,是一种安全的、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检查对小肠疾病研究。方法分析2005年6月~2015年1月,经胃镜,肠镜检查无阳性发现,疑似小肠疾病者86例进行胶囊内镜检查,86例胶囊内镜检查中26例正常,60例异常。60例小肠异常者同期行小肠气钡双重造影。结果 86例疑似小肠疾病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均获成功。74例胶囊内镜通过回盲瓣达结肠,12例未在有效时间通过回盲瓣,86例中发现病灶60例,(阳性率70%),其中小肠息肉者为23例,小肠美克尔憩室为6例,小肠炎性改变8例,小肠毛细血管扩张症12例,小肠平滑肌瘤11例。60例胶囊内镜阳性者与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的结果对比为胶囊内镜发现小肠息肉为23例,小肠气钡双重造影发现小肠息肉为21例,P为0.5,胶囊内镜发现小肠美克尔憩室为6例,小肠气钡双重造影发现小肠美克尔憩室为3例,P为0.25,胶囊内镜发现小肠炎性改变为8例,小肠气钡双重造影发现小肠炎性改变为0例,P为0.01,胶囊内镜发现小肠毛细血管扩张为12例,小肠气钡双重造影发现小肠毛细血管扩张0例,P为0.00,胶囊内镜发现小肠平滑肌瘤为11例,小肠气钡双重造影发现小肠平滑肌瘤为11例,P为1.00。结论我们认为胶囊内镜对各种小肠疾病的诊断率均高于小肠气钡双重造影,尤其是对小肠炎性病变,小肠血管病变等黏膜改变有更好的检出率,并且无痛苦,无创伤,安全性好,并发症少,易于接受,可作为小肠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我院收治的367例小肠类疾病患者采用胶囊内镜诊治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367例小肠疾病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根据手术结果分析胶囊内镜诊断符合率。结果经胶囊内镜检查显示,367例小肠疾病患者中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检出率比较高,对炎性改变、疑似恶性肿瘤方面检出率较低,且与手术结果相比较,胶囊内镜符合率分别为血管病变71.4%、隆起性病变55.6%、高度疑似良性肿瘤70%、高度疑似恶性肿瘤71.4%、高度疑似克罗恩氏病100%。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的诊断率较高,在临床中,可作为诊断小肠疾病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5.
由于传统内镜的局限性,小肠疾病一直成为消化系疾病临床诊断的"盲区"。此外,不少患者难以耐受或因惧怕,不愿意接受传统的人工插入式内镜检查,从而耽误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医用无线胶囊内镜具有检查方便、无创伤、无导线、无痛苦、无交叉感染、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等优点,扩展了消化道检查的视野,克服了传统的插入式内镜的缺点,可作为消化道疾病尤其是小肠疾病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illcam SB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6月期间接受胶囊内镜检查的54例受检者为研究对象(胶囊内镜组)。受检者在胶囊内镜排出体外后,有32例受检者愿意再行全消化道造影检查(传统检查组)。疑诊小肠疾病者46例(疑诊小肠疾病组),无症状人群8例(无症状人群组)。54例受检者中20例检查前一周有肉眼可见的血便(急性显性出血组),14例受检者症状主要为黑便或反复大便潜血阳性(慢性隐性出血组)。统计检查成功率、病变检出率、诊断阳性率等指标。结果胶囊内镜在小肠运行时间为(317.97±18.21)min,工作时间为(494.97±26.19)min。胶囊内镜组检出病变以小肠粘膜多发糜烂、小肠肿瘤、小肠淋巴滤泡增生症为主,两组未见病变分别为14、27例。胶囊内镜组检出率和诊断阳性率均明显高于传统检查组(p<0.01)。疑诊小肠疾病组和无症状人群组两组检查成功率、回盲部通过率、病变检出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急性显性出血组和慢性隐形出血组两组检查成功率、回盲部通过率、病变检出率、诊断阳性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受检者检查中未出现并发症。胶囊滞留率为0%。结论 Pill Cam SB胶囊内镜检查小肠疾病无创、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病变检出率和诊断阳性率,对小肠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张禹 《健康世界》2014,(5):32-33
小肠被称为人体消化道的盲区,许多诊断其他疾病行之有效的检查方法到了诊断小肠疾病的时候就一筹莫展了。在胶囊内镜和全小肠电子内镜尚未普及和不十分完善的情况下,我们如何雾里看花寻真相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OMOM胶囊内镜在消化道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6例消化道疾病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并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56例中发现病灶51例(91.1%),小肠病变44例(78.6%),食管、胃及结肠病变7例。51例病灶中,31例患者同时存在2种或3种病变。胶囊的胃内运行平均时间为32(9~126)min,小肠内平均运行时间为282(55~430)min,平均获取照片数为50213张。所有受检患者顺应性良好。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对消化道疾病尤其是小肠疾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检查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OMOM胶囊内镜在消化道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6例消化道疾病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并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56例中发现病灶51例(91.1%),小肠病变44例(78.6%),食管、胃及结肠病变7倒。51例病灶中,31例患者同时存在2种或3种病变。胶囊的胃内运行平均时间为32(9~126)min,小肠内平均运行时间为282(55~430)min,平均获取照片数为50213张。所有受检患者顺应性良好。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对消化道疾病尤其是小肠疾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检查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控胶囊内镜在健康体检人群小肠疾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总医院健康管理研究院胃肠镜中心2019年1至12月期间行磁控胶囊内镜胃和小肠检查的1 230例体检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有消化道症状组和无消化道症状组,统计分析体检者磁控胶囊内镜检查的完成情况及对体检者小肠病变的检出情况,并分析小肠病变与消化...  相似文献   

11.
小慧 《医药与保健》2007,15(11):27-27
由于传统内镜的局限性,小肠疾病一直是消化系疾病临床诊断的"盲区"。此外,不少患者难以耐受或因惧怕不愿意接受传统的人工插入式内镜检查,而耽误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气囊内镜在小肠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自2006年10月至2015年5月对疑诊有小肠疾病的45例患者进行双气囊内镜检查,3例患者经口进镜,5例患者经肛进镜,57例患者经口+经肛进镜。总结该组患者的病变的检出情况、并发症及患者的耐受性。结果45侧患者中54例发现病灶,包括:小肠肿瘤、炎性肠病、小肠息肉、小肠憩室等。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和消化道出血、穿孔等并发症。29例经病检、手术或治疗效果确诊。结论气囊内镜能安全快速地检查全小肠,对小肠疾病的检出率较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国产OMOM胶囊内镜在消化道小肠疾病诊疗中的重要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8月30例接受0MOM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并详细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胶囊内镜通过胃部时间12~130 min,小肠时间192~345 min.胶囊排出体外需18~170 h,平均所需27.2 h,且没有破损.胶囊内镜拍摄图像大部分清晰,少部分受小肠气泡和粪渣感染影响图像质量.消化道阳性检测率76.67%,小肠病变60%.出血组小肠病变77.8%;腹痛组小肠病变66.67%,健康组人员小肠病变33.3%.小肠病变总检出率50%.胶囊嵌顿是胶囊内镜所引发的主要并发症,大部分患者都能够自行排出胶囊,本文有1例没有及时排除.结论?国产OMOM胶囊内镜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无痛苦,对小肠疾病检出率高,尤其适用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患者.  相似文献   

14.
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位于消化管中央,常规检查手段难以到达或者获得理想效果,传统的胃肠镜检查仅能对一小部分小肠黏膜进行直视检查,而其他影像学检查如小肠气钡造影、核素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等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也比较有限。因此,长期以来小肠一直是消化道检查的盲区,小肠疾病也由于检查手段的限制而难以得到正确诊断,导致大量小肠疾病患者的长期误诊和漏诊,不仅浪费了大量的医疗资源,而且更重要的是贻误了小肠疾病治疗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5.
戴斌  宾捷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8):1599-1601
推进式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和胶囊内镜是最近几年新出现的诊断小肠疾病的检查方法,针对两者的特点,从适应症、禁忌症、临床应用以及尚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比较,为临床治疗思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朴美玉  洪洙 《现代保健》2011,(11):109-110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胶囊内镜对采用传统方法 未能明确的小肠可疑克罗恩病患者的诊断效果,以探讨其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8年5月~2010年4月,笔者对45例可疑患小肠克罗恩病的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上述患者均存在腹痛、消瘦、便潜血阳性、缺铁性贫血、腹泻和发热等症状,并经结肠镜、胃镜、X线钡餐造影、小肠钡灌造影、血管造影或核素扫描等检查未发现异常,且病程均超过2年.结果 45例患者中25例(55.6%)被诊断患有小肠克罗恩病,20例(44.4%)患者没有阳性发现.病变主要累及小肠远侧端,病变表现为黏膜糜烂(6例),溃疡(10例),结节样黏膜增生(6例)和肠腔狭窄(3例).结论 胶囊内镜是对小肠疾病具有诊断价值的医疗设备,对传统的检查方法 均无阳性发现的小肠克罗恩病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率,可以成为早期发现小肠克罗恩病有价值的诊断工具.  相似文献   

17.
小肠远离口腔和肛门.游离存在于腹膜内并被肠系膜束缚形成多发性复合肠襻,度达335m—85m。小肠疾病的诊断方法主要有:推进式小肠镜、探针式小肠镜、X线小肠钡剂检查、核素扫描、血管造影。由于小肠的解剖特点,述方法的诊断阳性率低,位及定性不准确,检查时患痛苦大,均属创伤性检查,有并发症。2000年5月以色列  相似文献   

18.
小肠出血诊断和外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肠出血病因复杂多样,临床上常表现为呕血、便血、慢性贫血等,临床诊断较为困难,给临床带来极大的挑战.目前小肠出血的诊断方法多样,包括钡剂造影、螺旋CT检查、选择性动脉造影检查、核素扫描等.胶囊内镜检查和双气囊内镜检查实现了全段小肠检查,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腹腔镜检查亦被经常用于小肠出血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外科治疗是小肠出血性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特别是小肠急性大出血.但是外科治疗亦存在其局限性和风险性.现就小肠疾病伴出血的诊断和外科治疗进展作综述,希望对小肠出血的诊断和治疗的临床决策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胶囊内镜对不同症状和消化道不同部位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于2010年8月-2011年8月期间,对53例患者进行了胶囊内镜检查。将受检者分为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疑为功能性胃肠病、腹痛腹泻腹胀、便秘、体检等共5组。【结果】1例因吞服胶囊后无图像信号,1例因个人原因吞咽胶囊失败,其余51例均顺利到达结肠,胶囊内镜小肠病变总的诊断率为92.15%(47/51);空肠及回肠阳性诊断率为52.94%【结论】胶囊内镜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手段,检查安全,顺应性好,诊断价值也较高。  相似文献   

20.
小肠疾病包括肿瘤、炎症和出血性疾病三大类.其起病多隐匿,临床上多表现为腹痛、黑便、贫血等,没有特异性,容易漏诊、误诊.因此,对有上述症状的病人在排除胃、十二指肠和大肠疾病后,即应考虑小肠疾病的可能,并进行相关的检查.目前,对于小肠疾病的诊断主要包括影像学方法和内镜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