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与Th1/Th2免疫变化。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3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及20例健康儿童外周血T细胞亚群;ELISA法检测以上儿童血清IFN-γ(ng/L)、IL-4(ng/L)。结果毛细支气管炎组CD4^+百分率略高于对照组,CD8^+百分率略低于对照组,但两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CD4^+/CD8^+比值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哮喘组CD4^+百分率高于对照组,CD8^+百分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且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毛细支气管炎组、哮喘组与对照组IFN-γ、IL-4、IFN-γ/IL-4水平变化差异显著(P〈0.05)。哮喘组IL-4水平略高于毛细支气管炎组(P〉0.05)。毛细支气管炎组IFN-γ水平低于哮喘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毛细支气管炎和哮喘患儿均存在细胞免疫失调,以Th2型细胞占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 γ 干扰素(IFN- γ )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分析。探讨其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喘息的相关性及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6例急性期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毛细支气管炎组)和30例健康体检儿童(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IFN- γ 和IL-6。结果毛细支气管炎组CD3CIMcr、CD3+CD8T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毛细支气管炎组CD3*T、CD3+CD4T/CD3+CD8T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毛细支气管炎组IFN叫降低,IL-6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感染期存在T细胞亚群紊乱,与发作期哮喘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有类似变化;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感染期发生细胞免疫失调。即Th1细胞功能受到抑制,Th2细胞功能亢进。因此,毛细支气管炎患儿Tn细胞功能紊乱是导致患儿发生喘息的免疫学机制,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临床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与研究维生素D、T淋巴细胞亚群与小儿腹泻相关性,以期探寻一种更加合理、有效的方法降低小儿腹泻发生。方法:随机选取70例小儿腹泻者作为研究组,另外再随机抽取健康体检者70例进行对比研究,作为对照组;同时对两组研究对象维生素D、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及其相关性和治疗效果等内容进行观察和数据的记录、整理、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维生素D水平低于对照组且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也存在差异,P〈0.05;并且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维生素D、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是腹泻的危险因素,P〈0.05;维生素D水平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呈正相关性,P〈0.05;同时腹泻患儿治疗措施总有效达95.60%,对其随访半年后,结果显示腹泻再发2例、复发率仅4.4%。结论:维生素D、T淋巴细胞亚群与小儿腹泻具有相关性,而加强维生素D水平的监测、及时、适量补充、纠正维生素D的缺乏或不足为小儿腹泻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开辟了新途径,值得临床进一步加以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对 2 1例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及 2 0例正常儿童T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结果 RSV毛细支气管炎组与对照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8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CD4/CD8比值RSV毛细支气管炎组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存在与哮喘相似的T细胞亚群变化相关的免疫功能紊乱 ,提示两者在发病机制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王桂芝  刘德光  吕敏  郝建华 《实用全科医学》2011,(11):1717-1717,1746
目的观察胸腺肽对重症毛细支气管炎T细胞亚类(CD3、CD4、CD8、CD4/CD8)及免疫球蛋白值(IgG、IgA、IgE、IgM)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0月-2010年12月莱钢医院住院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6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在常规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胸腺肽治疗;对照组30例,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住院天数及治疗前、后血T细胞亚类(CD3、CD4、CD8、CD4/CD8)、免疫球蛋白(IgG、IgA、IgE、IgM)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喘憋减轻、咳嗽、啰音消失时间明显缩短,住院天数明显减少,治疗前后血T细胞亚类(CD3、CD4、CD8、CD4/CD8)、免疫球蛋白(IgG、Ig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胸腺肽可使患儿免疫功能增强,对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有增强和调节作用,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双黄连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采用APAAP桥联酶标法 ,对 3 5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进行双黄连雾化吸入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 ,并与 3 0例健康儿相比较。结果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T淋巴细胞CD3、CD4、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健康儿童 (P <0 .0 1)。CD8值明显高于健康组儿童 (P <0 .0 5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经双黄连治疗后较治疗前CD3、CD4、CD4/CD8比值明显回升 (P <0 .0 5 )。CD8明显回落 (P <0 .0 5 )。结论 :双黄连可调节人体T淋巴细胞亚群的平衡 ,起到加强患儿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蒋文良 《现代医学》2014,(7):755-758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与免疫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10例健康儿童为A组,26例应用维生素D哮喘患儿为B组,53例未用维生素D哮喘患儿为C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25-(OH)D3的水平,免疫比浊法检测IgA、IgG及IgM,碱性磷酸酶及抗碱性磷酸酶法行T细胞亚群(CD3+、CD4+、CD8+)的测定。结果:B、C组患儿的25-(OH)D3、IgA及CD4+显著低于A组(P〈0.05),C组显著低于B组(P〈0.05);B、C组CD4+/CD8+显著高于A组(P〈0.05),C组显著高于B组(P〈0.05);B组与C组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低于A组(P〈0.05);B组与C组Ig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A组(P〈0.05);25-(OH)D3水平与IgA、CD+4呈正相关,与CD+4/CD+8之值呈负相关。结论:哮喘患儿血清25-(OH)D3水平降低,免疫功能紊乱,25-(OH)D3水平与免疫功能有相关性,应用维生素D制剂可改善患儿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Y-干扰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8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采用Y-干扰素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后疗效及T细胞淋巴亚群变化.结果 患儿治疗后有效率93.75%,CD3+、CD4+、CD4+/CD8+比值明显回升,CD8+明显回落(P<0.05).结论 Y-干扰素具有较强的免疲调节功能,能显著提高机体细胞免麦,对于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可起到积极作用,并且对于预防婴幼儿哮喘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探讨其免疫功能以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期(重症组、普通组)和正常对照组儿童外周血T细胞亚群,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Ig A、Ig M、Ig G水平。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重症组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低于普通组和对照组(P〈0.01),普通组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低于对照组(P〈0.01);CD8+重症组高于普通组(P〈0.01),而在普通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组和重症组肺炎血清Ig A、Ig M、Ig G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Ig G重症组低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失调,检测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水平,有利于判断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病情,为临床应用免疫调节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癫痫的Ag-NORs与T淋巴细胞亚群治疗前后的变化及二者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仪、普通银染技术测量小儿癫痫患者的CD20、CD3、CD4、CD8、T淋巴细胞核仁区嗜银蛋白含量。结果癫痫患儿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数CD20;癫痫患儿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D3;癫痫患儿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CD4;癫痫患儿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CD8;癫痫患儿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CD4/CD8;癫痫患儿组与对照组比无变化。结论免疫功能异常是小儿癫痫发病机制之一,抗癫痫治疗可改变部分免疫指标,T淋巴细胞核仁区嗜银蛋白含量测定可替代T淋巴细胞亚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合并代谢综合征(MS)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亚群和血清瘦素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UA患者112例,其中合并代谢综合征组(观察组)患者59例和无代谢综合征组(对照组)患者53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_3+、CD_4+、CD_4+、CD_8+、CD_8+、CD_4+、CD_4+/CD_8+/CD_8+)及NK细胞的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瘦素(LEP)水平。比较2组患者的主要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和病死率,分析代谢综合征对UA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观察组CD_3+)及NK细胞的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瘦素(LEP)水平。比较2组患者的主要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和病死率,分析代谢综合征对UA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观察组CD_3+、CD_4+、CD_4+、CD_8+、CD_8+及NK细胞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CD_4+及NK细胞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CD_4+/CD_8+/CD_8+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LE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再发心绞痛比例高于对照组(33.9%vs.17.0%,P<0.05),心源性病死率亦高于对照组(27.1%vs.11.3%,P<0.05)。结论合并代谢综合征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免疫调节功能受损较重,血清瘦素水平较高,这可能是导致心绞痛发作频率和心源性病死率升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CD28、CD152水平变化,为慢性丙肝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4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作为观察组,4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用荧光抗体CD4-PECY5、CD8-PE标记过的患者CD4+淋巴细胞和CD8+淋巴细胞表面CD28、CD152表达水平,分析其治疗前后变化水平.结果 观察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CD4+ CD28、CD8+ CD2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CD4+ CD28、CD8+CD28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4+ CD28、CD8+ CD28与对照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CD4+ CD15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CD8+ CD152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CD4+ CD152明显降低(P<0.05),CD8+ CD152+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观察组CD4+ CD152+、CD8+ CD152与对照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HCV-RNA阳性率为82.5% (33/40),治疗后为17.5% (7/40),治疗后HCV-RNA阳性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外周血T细胞CD28、CD152水平变化能反映慢性丙型肝炎患者HCV RNA复制情况及免疫系统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脾氨肽对儿童过敏性紫癜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及预防复发作用。方法将7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常规予以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和潘生丁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脾氨肽冻干粉治疗3个月。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CD4+水平和CD4+/CD8+比值均较前明显上升、CD8+水平较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上升或下降的幅度更明显(P〈0.05),治疗后随访半年及1年内的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X0=4.94和4.68,P〈0.05)。结论脾氨肽具有预防过敏性紫癜复发的功效,作用机制与改善患儿的细胞免疫失衡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人剂联合孟鲁司特对支气管哮喘患儿细胞免疫及血清瘦素、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和脂质过氧化物(LPO)的影响。方法将榆林市儿童医院2011年10月-2012年12月收治的9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根据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研究组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联合盂鲁司特治疗,对照组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及血清瘦素、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CP、LPO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CD3+、CD4+、CD8’及CD4/CD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6:12周时研究组患儿的CD3+、CD4+、CD4/CD8f(64.35±7.55)%,(36.42±4.22)%,(1.69±0.15);(68.56±8.11)%,(39.01±4.77)%,(1.85±0.17)]明显高于对照组[(60.02±6.04)%,(32.96±3.23)%,(1.25±0.14);(63.31±6.87)%,(34.82±3.88)%,(1.42±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研究组CD8±[(28.66±2.45)%]明显低于对照组[(25.21±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血清瘦素、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CP、LP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6、12周后研究组患儿的血清瘦素、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CP、LPO水平[(7.05±0.48)μg/L,(16.35±1.94)ng/L,(11.03±1.35)pg/L,(9.46±0.10)nmol/L;(6.52±0.47)μg/L,(6.48±O.90)ng/L,(6.05±0.79)pg/L,(7.03:t0.55)nmol/L]均低于对照组[(8.73±0.72)μg/L,(25.24±3.15)ng/L,(16.25±1.76)pg/L,(12.83±1.50)nmol/L;(7.95±0.55)μg/L,(9.25±1.03)ng/L,(10.09±1.24)pg/L,(10.22±1.09)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人剂联合孟鲁司特对支气管哮喘患儿细胞免疫及血清瘦素、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CP、LPO水平的改善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支气管肺炎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C4的水平,探讨患儿发生支气管肺炎时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支气管肺炎患儿58例为观察组,同期儿保门诊经体检为健康正常的小儿共30例为对照组,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及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两组小儿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C4的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CD3+、CD4+T淋巴细胞及CD4+/CD8+比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CD8+T淋巴细胞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gA、IgM、IgG及补体C3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补体C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肺炎患儿机体存在明显的免疫功能紊乱,检测免疫功能对诊断及指导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数目及比值变化。方法对85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儿童用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数目及比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卫分证组CD3+、CD4+细胞数目、CD4+/CD3+和CD4+/CD8+比值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气分证组CD3+、CD4+细胞数目、CD4+/CD3+和CD4+/CD8+比值明显升高,CD8+/CD3+比值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营分证组CD4+/CD3+和CD4+/CD8+比值显著升高,CD8+/CD3+比值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卫分证组比较,气分证组CD3+、CD4+、CD8+细胞数目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分证组CD3+、CD4+、CD8+细胞数目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气分证组比较,营分证组CD3+、CD4+、CD8+细胞数目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数目与比值的改变可能是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卫-气-营3个不同阶段传变的内在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李俊龙  阎家骏  陈炜 《浙江医学》2011,33(3):312-315
目的 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和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URS-PL)对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T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61例,ESWL组31例,URS-PL组30例.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1d、术毕30min、术后1d以及术后4d抽取肘静脉血,分析比较其红细胞免疫功能变化、T细胞亚群及其增殖活性、NK细胞含量以及杀伤活性.结果 URS-PL组患者术后1d CD3、CD4、CD4/CD8较之术前1d及ESWL组均明显降低(P<0.05或0.01),术毕30min及术后1d NK细胞比例及杀伤活性较之术前1d及ESWL组明显下降(P<0.05或0.01),术毕30min及术后1、4d 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肿瘤红细胞花环率较之术前1d及ESWL组亦明显下降(P<0.05或0.01).结论 相对于URS-PL,ESWL对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T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抑制更细微.免疫因素对于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治疗选择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模拟岭南湿热复合因素造模实现流感病毒性肺炎湿热证模型的构建,并观察蒿芩清胆汤对模型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周龄BALB/c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单纯病毒感染组(B)、湿热证模型组(C)、蒿芩清胆汤组(D)和阳性药物组(E)。A、B两组均给予普通饲料喂养14 d,B组于第11天滴鼻感染病毒1次。C、D、E组均给予高脂饲料喂养14d,同时连续10 d气候箱暴露,6 h/d,第11天滴鼻感染病毒1次,感染病毒后不再置入气候箱。D、E组分别于病毒感染后2 h开始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4 d。D组每日灌胃蒿芩清胆汤水煎浓缩液0.4 ml;E组按70 mg.kg-1.d-1剂量灌胃给予利巴韦林溶液0.4 ml;其余各组均同时以灌胃等量生理盐水。连续干预14 d后,处死小鼠眼球取血,检测各组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①与A组相比,B、C组CD3+CD4+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降低(P<0.05),CD3+CD8+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升高(P<0.05),CD3+CD4+/CD3+CD8+值显著降低(P<0.05);与C组相比,E组CD3+CD8+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降低(P<0.01),D、E组CD3+CD4+/CD3+CD8+值明显升高(P<0.05或P<0.01)。②与A组相比,B、C组血清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1),IFN-γ/IL-4值亦明显升高(P<0.05);与C组相比,E组IFN-γ/IL-4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蒿芩清胆汤对流感病毒性肺炎湿热证模型小鼠具有多靶点的免疫炎症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益肾康颗粒治疗慢性移植肾肾病(CAN)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确诊为早期CAN患者分为益肾康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维持常规治疗,益肾康组加服益肾康颗粒30g/d,观察治疗第4、8、12周后外周血中CD3^+、CD4^+、CD8^+水平,并计算出CD4^+/CD8^+的比值,分析益肾康颗粒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及与对照组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水平相近(P〉0.05);治疗后益肾康组的外周血CD4^+、CD8^+计数及CD4^+/CD8^+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肾康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未见严重的副作用。结论益肾康颗粒能够提高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调节肾移植术后抗排斥和感染之间的矛盾,辅助治疗CA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