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淋巴结转移度(LNR)与坏死淋巴结转移度的关系。方法选择42例确诊为有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病例。27例坏死病例,15例无坏死病例。收集所有患者淋巴结转移数目、坏死淋巴结数目及其他资料,分析LNR与坏死淋巴结转移度的关系。结果 42例大肠癌转移淋巴结坏死组转移度(20.9%)较无坏死组转移度(33.2%)低,预后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88,P=0.002)。结论坏死淋巴结转移度可作为衡量预后的指标,该指标低,预后可能也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三阴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腋窝淋巴结阳性个数与切除淋巴结总数比例(LNR)对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纳入三阴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75例,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患者总生存(OS)和无病生存(DFS),并应用Log—rank检验LNR对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本组病例LNR平均值为0.31+0.18。LNR和淋巴结阳性总数呈正相关。LNR低分组中位OS和中位DFS均比LNR高分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NR是影响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三阴性乳腺癌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探讨它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有完整病理学检查和随访资料的1051例根治性切除的大肠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淋巴结活检数目、淋巴结转移度、转移范围和跳跃式转移等淋巴结转移相关指标对预后的影响。结果转移达肠旁组,中间组,中央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7.2%,65.2%,50.1%,差异有显著性(P〈0.01)。无淋巴结转移病例中,取检淋巴结数〉5枚者和≤5枚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96.5%和84.4%,差异有显著性(P〈0.01)。有淋巴结转移病例中,取检淋巴结数〉7枚者和≤7枚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79.6%和57.5%,差异有显著性(P〈0.01)。淋巴结转移度和跳跃式转移不影响预后。结论淋巴结活检数目和转移范围是影响预后的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4.
张志军 《基层医学论坛》2014,(29):3951-3952
目的:探讨乳腺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对其生存率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31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患者经2个月~6年的随访,肿瘤直径在3 cm以下的总存活率74.2%(23例),直径在3 cm以上的总存活率25.8%(8例),两者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腋淋巴结未发生转移的患者25例,总生存率84.0%;淋巴结发生转移的患者6例,总生存率33.3%,两者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中选取的患者由于多为乳腺癌中晚期,且癌细胞恶性程度高,淋巴结转移率高,患者生存率低,预后差,应及时给予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新辅助化疗疗效与淋巴结转移率(lymph node ratio,LNR)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60例采用新辅助化疗后行手术治疗的ⅢA-N2期NSCLC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分析新辅助化疗临床疗效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LNR与新辅助化疗临床疗效,并进行生存分析,研究LNR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新辅助化疗客观缓解率(ORR)是53.3%,疾病控制率(DCR)为95.0%,淋巴结阳性患者率为91.2%,LNR为19.3%。临床疗效ORR组与SD组比较,前者具有更低的LNR(P<0.05)。患者术后1、2、3年的总存活率分别为86%、67%、45%,中位总生存期(OS)为35.0个月;术后1、2、3年无进展存活率分别是63%、40%、21%,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24.0个月。根据LNR分组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低LNR患者具有更长的OS和PFS(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低LNR患者有更长高的2年总生存期(OS)。多因素分析显示,LNR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淋巴结转移度(1ymphnoderatio,LNR)对进展期结直肠癌的预后作用。方法对2007年1月-2012年1月在本院普通外科行根治手术的181例结直肠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根据LNR中位数将结直肠癌患者分为低LNR组(LNR〈0.17,96例)和高LNR组(LNR≥0.17,85例),两组1年、3年、5年总生存率(overallsurvival,OS)分别为97.9%VS87.1%、88.8%vs61.0%、69.6%vs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检出淋巴结数(examinedlymphnodes,ELN)和LNR均为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且ELN分层分析结果显示,LNR对进展期结直肠癌预后作用独立于ELN。结论LNR具有独立预后作用,可作为进展期结直肠癌淋巴结分期和预后判断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并探讨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8月期间10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所采取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同步放化疗组54例,放射治疗(放疗)组46例,比较其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和3年生存率(OS);根据3年后是否存活,将同步放化疗组分为存活组38例和死亡组16例,探讨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同步放化疗组与放疗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放化疗组骨髓抑制发生率明显高于放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放化疗组3年OS明显高于放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存活组与死亡组之间病理分型、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是否贫血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病理分型、是否有淋巴结转移以及是否贫血是3年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或P〈0.01)。结论:同步放化疗可有效提高中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生存率,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是否贫血是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淋巴结转移率(LNR)在Ⅲ期结直肠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随访收集Ⅲ期结直肠癌临床病理资料,采用
Kaplan-Meier方法计算5年无瘤生存率(DFS)和总生存率(OS),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LNR与DFS和OS的相关性。结果中位
随访时间62.5月,5年总DFS和OS分别为51.8%和56.3%。术后病理标本获取的中位淋巴结数为10个,转移淋巴结中位数为3
个。根据LNR分布的四分位数分组为LNR1(LNR≤0.125),LNR2(0.125LNR4(LNR4>0.500),其5年DFS分别为64.2%、53.5%、41.8%和25.7%(P<0.05);5年OS分别为68.1%、60.8%、49.2%和32.7%
(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T分期、淋巴结数目和LNR是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根据淋巴结获取的数目分层(≤12个淋
巴结,>12个淋巴结)分析,LNR的预后作用独立于获取淋巴结数。结论LNR具有独立的预后作用并且优于TNM分期中的淋
巴结分期预后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大肠癌致肠梗阻的病理类型、梗阻部位及预后。方法选择在普外科住院的大肠癌致肠梗阻58例临床资料,分析易导致肠梗阻的大肠癌病理类型、梗阻部位及预后情况。结果 1>65岁患者术后2年存活率较低,与<65岁患者比较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左半结肠癌患者发生肠梗阻概率较高,与右半结肠、直肠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8例患者中中分化腺癌36例(占62.07%),高于其他病理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未转移患者2年存活率明显高于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癌并肠梗阻以左半结肠高发,中分化腺癌多见,高龄和发生转移的患者术后存活期限较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type 1,PAI-1)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uPA、PAI-1蛋白在29例正常大肠黏膜、28例大肠腺瘤、51例无淋巴结转移大肠癌、50例有淋巴结转移大肠癌样本中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1) uPA及PAI-1蛋白在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表达均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与大肠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有负相关关系(P<0.05,rs'=-0.7408及P<0.05,rs'=-0.7807);与分化程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浸润深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在大肠癌中,uPA及PAI-1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5,rs'=0.2043); (3)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回归分析,显示uPA的表达程度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的因素之一,PAI-1蛋白表达程度和患者年龄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的因素.结论 uPA及PAI-1蛋白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是影响大肠癌预后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肠癌、大肠腺瘤和正常大肠黏膜中Skp2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大肠癌、大肠腺瘤和正常大肠黏膜中Skp2蛋白的表达。结果大肠癌、大肠腺瘤和正常大肠黏膜中Skp2蛋白表达率分别为76%(57/75)、36.7%(11/30)、16%(4/25),大肠癌与大肠腺瘤、正常黏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腺瘤与正常黏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kp2蛋白在有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组织中阳性率为92.3%(24/26),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组织67.3%(33/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表达与其他病理及临床因素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kp2的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及转移有密切关系,阳性表达对预测大肠癌发生淋巴结转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胸段食管鳞癌患者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且接受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术的胸段食管鳞癌患者108例,以其中完成随访要求的10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3年的预后情况,将其分为生存组(n=76)和死亡组(n=25)。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肿瘤部位、病理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数目及术后治疗,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因素。结果 生存组和死亡组患者的肿瘤部位、术后病理(PT)分期、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数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平均年龄、吸烟史及术后治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部位、PT分期、AJCC分期及分化程度对胸段食管鳞癌患者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术后预后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部位、PT分期、AJCC分期及分化程度是胸段食管鳞癌患者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el-18基因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2年无病生存期的关系。方法用实时PCR方法定量检测64例结直肠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的Mel-18基因的表达水平,并分析组织中的Mel-18表达水平与大肠癌临床病例特征、2年无病生存期的关系。结果64例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Mel-18 mRNA低表达26例(40.62%),高表达4例(6.25%),中表达34例(53.12%)。 Mel-18 mRNA基因高表达、中表达和低表达患者的2年无病生存率为82.6%、74.4%、6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Mel-18 mRNA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浸润程度及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无关(P>0.05),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P<0.01)。结论 Mel-18基因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状况有关,有可能成为预测大肠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31例胃肠道类癌的诊治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毅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2):135-137
目的 探讨胃肠道类癌的诊断、外科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的31例胃肠道类癌患者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肿瘤病灶≤2cm与〉2cm患者5年生存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cm者5年生存率为50%,两者比较P〈0.05。伴有淋巴结转移与不伴有淋巴结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53.3%和85.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肿瘤体积与淋巴结转移率(lymph nodes metastasis ratio,LNR)的比值作为Ⅲ期结直肠癌复发、转移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05年6月-2008年6月在本院普通外科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120例Ⅲ期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依据肿瘤是否复发、转移将120例结直肠癌患者分为无瘤生存组和肿瘤转移组,并进行随访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阳性淋巴结数(P=0.037)、LNR(P=0.002)、N分期(P=0.045)和TN比值(P=0.038)与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具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比值(P=0.028)、LNR(P=0.029)和N分期(P=0.002)均为影响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TN比值具有独立的近期预后作用,可作为Ⅲ期结直肠癌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的重要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治疗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8例胃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腹腔镜组28例,开放性手术组20例,比较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等手术相关指标;记录比较距病灶近、远端切缘距离及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术后第1、3、5天早晨抽血检测C反应蛋白值。结果两种手术方式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5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效果优于开放性胃癌切除术。  相似文献   

17.
吴红霞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38(8):705-707,F0003
目的探讨肠道肿瘤中p16和Ki-67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大肠腺瘤16例、腺癌32例(高分化10例,中分化8例,低分化14例),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16和Ki-67的表达情况,实验结果用SPSS11.5进行卡方检验。结果p16在大肠腺癌和腺瘤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6.9%和81.3%,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p16蛋白随着大肠癌恶性程度的增加,表达强度逐渐降低,高分化腺癌与中、低分化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Ki-67增殖指数在腺癌中明显高于腺瘤(P〈0.05),且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p16蛋白表达在大肠腺瘤、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了一定的作用,对大肠癌的诊断及评估预后有一定意义;Ki-67增殖指数与肿瘤的恶性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可能是判断大肠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周红艳 《中外医疗》2014,(17):43-44
目的:对60例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相关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大肠癌患者60例,给予手术治疗,并对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大肠癌淋巴结转移与性别、肿瘤位置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术前癌胚抗原状况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癌淋巴结转移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明显关系,若在早期出现便血、大便变形等症状时,应及早入院诊治,以免延误到大肠癌中后期,导致术后淋巴结转移率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影响上皮性卵巢癌预后的因素.方法:对64例卵巢上皮性癌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6例早期(Ⅰ~Ⅱ)病人以全子宫切除加双附件切除为主,38例晚期(Ⅲ级及以上)以肿瘤减灭术为主,术后化疗以CAP方案为主(环磷酰胺、阿霉素、顺氯氨铂).结果: 早期患者存活率明显高于晚期患者(P〈0.01).38例晚期患者中,理想的肿瘤减灭术 (无残灶或残灶〈2 cm) 者存活率明显高于不理想的肿瘤减灭术﹙残灶≥2 cm)者(P〈0.05).术后化疗次数≥6次者与〈6次者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化程度对预后有明显影响(P〈0.05),但年龄及病理类型对预后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的临床分期、残灶大小及化疗次数对预后影响较大.结论:早期诊断、首次手术彻底以及化疗疗程≥6次是改善上皮性卵巢癌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趋化因子受体7(Chemokine receptor7,CXCR7)在涎腺腺样囊性癌(ACC)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侵袭、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7例正常涎腺组织、47例涎腺多形性腺瘤、41例涎腺腺样囊性癌及其切缘组织切片中CXCR7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例资料,分析CXCR7对ACC侵袭、转移和预后的影响。结果涎腺腺样囊性癌中CXCR7表达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神经侵袭、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密切相关;Kaplan-Merier曲线显示,CXCR7阳性表达组患者与CXCR7阴性表达组患者术后生存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XCR7表达与ACC的神经侵袭、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有关,有助于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