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旨在观察预注利多卡因对依托咪酯全身麻醉诱导时肌阵挛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身麻醉手术患者80例,ASA Ⅰ、Ⅱ级,年龄23~67岁,体重指数(BMI)20~30 kg/m2,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全身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2%利多卡因2 mL(利多卡因组)或同等容积的生理盐水(对照组),30 s后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3 mg/kg.1min后观察两组患者发生肌阵挛的情况,并记录肌阵挛的程度.完成记录后两组患者均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5 mg/kg、舒芬太尼0.5μg/kg、维库溴铵0.1 mg/kg后完成气管插管.结果 利多卡因组40例患者中有13例发生肌阵挛,且大部分患者程度较轻;对照组40例患者中有29例发生肌阵挛(P<0.05).结论 利多卡因预处理可以显著降低依托咪酯全身麻醉诱导时肌阵挛的发生率,减轻肌阵挛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乳剂依托咪酯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不同给药顺序对肌阵挛的影响.方法 非高血压组455例,高血压组204例.开通静脉后平静15 min测得平均压和心率为基础值(T0),麻醉诱导用咪达唑仑、依托咪酯、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静脉注射,记录患者睫毛反射消失时(T1),注射依托咪酯后3 min(T2)和5 rain(T3)上述参数,气管插管吸入七氟烷,插管后1min(T4)和5 min(T5)记录上述参数.根据给药顺序不同又分为A、B和C组,A组先注射依托咪酯后咪达唑仑、芬太尼和顺式阿曲库铵,B组麻醉诱导先注射咪达唑仑后依托咪酯、芬太尼和顺式阿曲库铵,C组先注射芬太尼后注射依托咪酯、咪达唑仑和顺式阿曲库铵,观察肌阵挛发生率及程度,结果高血压组患者在静注依托咪酯后血压和心率下降明显(P<0.05),非高血压组心率下降明显(P<0.05).芬太尼或咪达唑仑可明显减少肌阵挛的发生率和强度.结论 依托咪酯0.3 mg/kg麻醉诱导对高血压患者可导致明显的血压和心率下降,预先给予芬太尼或咪达唑仑可明显减少肌阵挛的发生率和强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咪唑安定0.02mg/kg预处理对依托咪酯全麻诱导时肌阵挛的预防作用。方法:50例择期全麻手术患者,男女各25例,ASA(I~Ⅱ)级,年龄(18—65)岁,随机分为咪唑安定组(M组)和对照组(D组),分别观察并记录静脉注射0.3mg/kg依托咪酯脂肪乳剂后有无肌阵挛发生及肌阵挛的严重程度。结果:M组的25例患者中,仅1例(4%)出现中等程度的肌阵挛,明显低于对照组(D组)的16例(64%)(P〈0.01)。结论:0.02mg/kg咪唑安定预处理可减少依托咪酯全麻诱导所致的肌阵挛。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氢吗啡酮预处理对依托咪酯全麻诱导时所致肌阵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180例在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ASAⅠ~Ⅱ级,年龄18~60岁,采用分层随机化分为3组,各组60例.Ⅰ组静脉注射氢吗啡酮5μg/kg,Ⅱ组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μg/kg,Ⅲ组静脉注射同等容积的0.9%氯化钠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不同质量浓度雷米芬太尼预防依托咪酯诱导肌阵挛的效果。方法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120例,根据麻醉诱导时靶控输注雷米芬太尼的不同质量浓度随机均分为4组,采用血浆靶控输注方式(Minto模型),分别设定目标质量浓度为1、2、3、4μg/L,达到效应室平衡后5 min,给予依托咪酯0.3 mg/kg静脉诱导,观察肌阵挛的强度及持续时间。结果 1、2、3、4μg/L组肌阵挛的发生率分别为70.9%、33.3%、26.7%、0。随着雷米芬太尼质量浓度的升高,重度肌阵挛逐渐减少;与1μg/L组比较,2、3μg/L组的效果最明显(P<0.05);当雷米芬太尼的质量浓度为4μg/L时,患者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及呼吸停止。结论靶控输注雷米芬太尼可降低因依托咪酯全身麻醉诱导所发生的肌阵挛,雷米芬太尼的质量浓度为2~3μg/L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瑞芬太尼对依托咪酯引发肌阵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对依托咪酯引发肌阵挛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依托咪酯组(E1组)、依托咪酯泵注组(E2组)和瑞芬太尼组(R组)。E1组静注依托咪酯0.3 mg/kg,30 s内注完;E2组依托咪酯0.3 mg/kg静脉泵注[速度60μg/(kg.min)];R组依托咪酯0.3 mg/kg[速度60μg/(kg.min)]和瑞芬太尼1μg/kg[速度0.2μg/(kg.min)]同时泵注。观察肌阵挛程度并进行评分。结果 R组依托咪酯引发肌阵挛程度明显低于E1组和E2组(P〈0.01),其中E2组肌阵挛的程度明显低于E1组(P〈0.01)。结论瑞芬太尼能够显著降低依托咪酯引发的肌阵挛。  相似文献   

7.
目的:术前肌注吗啡对依托咪酯所致肌阵挛的影响.方法:全麻下行择期手术患者90例,根据术前针的不同分为3组:Ⅰ组,吗啡10mg,阿托品0.5mg,30例;Ⅱ组,安定10mg,阿托品0.5mg,30例;Ⅲ组,阿托品0.5mg,30例.在麻醉诱导静注依托咪酯后,观察并记录2分钟内肌阵挛阳性率及发生分级.结果:3组肌阵挛阳性率分别为16.67%、53.33%、56.67%.与Ⅱ、Ⅲ组比,Ⅰ组肌阵挛阳性率及发生分级明显较低(P<0.05),Ⅱ、Ⅲ组肌阵挛阳性率及发生分级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肌注吗啡可明显减少依托咪酯引起的肌阵挛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靶控输注不同浓度雷米芬太尼预防依托咪酯诱导时肌阵挛的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12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 Ⅰ~Ⅱ级择期全麻手术病人,靶控输注前静脉注射0.03 mg/kg咪唑安定,按雷米芬太尼的血浆靶浓度随机分为4组(R0、R2、R4、R6组),即0、2、4、6 ng/ml组,达到效应室平衡后5min,给予依托咪酯0.3 mg/kg静脉诱导,病人意识消失后静注罗库溴铵行气管插管,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肌阵挛的发生率及强度.结果 靶控输注雷米芬太尼2 ng/ml以上明显减少依托咪酯诱导时肌阵挛的发生率.R0、R2和R4组插管后1min及2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均高于插管前(P<0.05),而R6组插管后1 min及2min的MAP和HR与插管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靶控输注雷米芬太尼2 ng/ml以上即能有效抑制依托咪酯诱导时的肌阵挛,靶控输注雷米芬太尼6 ng/ml复合依托咪酯能有效抑制诱导时的肌阵挛与气管插管时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低剂量阿曲库铵预处理对依托咪酯引起肌阵挛的影响.方法 50例ASA分级为Ⅰ、Ⅱ、Ⅲ级,计划在全麻下接受手术的患者随机双盲分为低剂量阿曲库铵预处理组(0.06 mg/kg,A组)和对照组(生理盐水,S组),3 min后给予依托咪酯0.3 mg/kg.观察患者的肌阵挛和疼痛情况,用1~4分的评分标准记录.结果 肌阵挛的发生率A组(24%)显著低于S组(72%).各年龄段肌阵挛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S组中,男性(69%)和女性(75%)患者肌阵挛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依托咪酯诱导前使用小剂量阿曲库铵预处理,可以显著降低肌阵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0.015mg/kg咪达唑仑预处理对依托咪酯全麻诱导时肌阵挛的影响。方法100例择期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诱导时分别静脉注射0.015mg/kg咪达唑仑和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后静脉注射0.3mg/kg依托咪酯。观察有无肌阵挛发生,并记录肌阵挛程度。完成记录后,两组均静脉注射4μg/kg芬太尼,1min后两组均静脉注射0.6mg/kg罗库溴铵,充分肌松后气管插管。结果观察组的50例患者中,仅5例出现轻度的肌阵挛,而对照组的50例患者中有39例发生肌挛(P〈0.01);在对照组中注射依托咪酯后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肌事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0.015mg/kg咪达唑仑预处理可减少依托咪酯全麻诱导所致的肌阵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预注布托啡诺对预防依托咪酯导致肌阵挛的效果。方法:拟在全麻下择期手术患者180例,ASAⅠ或Ⅱ级,男85例,女95例,年龄20~65岁,体重42~59 kg,随机分为布托啡诺组(B组)、舒芬太尼组(S组)和对照组(N组),每组各60例。B组给予布托啡诺20μg/kg(总量不大于2 mg);S组给予舒芬太尼0.2μg/kg、N组给予同容积的生理盐水,1 min后三组患者均静注依托咪酯0.3 mg/kg,注射时间30 s,并持续观察2 min,观察痉挛发生情况和评估严重程度。结果:诱导期间三组患者的B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Sp O297%;与N组比较,B组、S组患者肌阵挛1、2、3级例数明显减少,肌阵挛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预注20μg/kg布托啡诺可有效减少依托咪酯诱导时导致的肌阵挛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异丙酚、依托咪酯联合全麻诱导对老年病人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ASAⅠ~Ⅱ级老年病人,用异丙酚0.8mg/kg、依托咪酯0.3mg/kg、芬太尼3gg/kg和阿曲库铵0.6mg/kg进行麻醉诱导,监测平均动脉压(MAP)、HR、每搏量(SV)、每搏指数(SI)、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射血速率(EV)。分别在诱导前、静注麻醉药1min,3min以及气管插管后3min记录上述指标。结果与诱导前比较,静注麻醉药后Imin,3min,MAP、HR、SV、SI、CO、CI、EV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但最大改变均不超过15%。气管插管后3min,MAP和HR较诱导前明显升高(P〈0.05),其余指标均恢复至基础值水平。结论异丙酚、依托咪酯联合麻醉诱导对老年病人的血液动力学的影响轻微,对于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病人,这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诱导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TCI)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对高龄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老年患者TCI瑞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麻醉时满意的效应室浓度。方法全麻下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45例,随机分为初始效应室浓度不同的三组,每组15例:Ⅰ组设定依托咪酯初始效应室浓度为0.5mg/L;Ⅱ组设定依托咪酯初始效应室浓度为0.6mg/L;Ⅲ组设定依托咪酯初始效应室浓度为0.8mg/L。术中依托咪酯维持的效应室浓度为0.4mg/L。分别在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1min(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切皮时(T3)、拔除气管导管前(T4)、拔除气管导管后即刻(T5)和回病房后即刻(T6)时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辅助药物使用次数、苏醒指标等。结果三组间各时点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各组T1时MAP和HR均降低;三组患者的依托咪酯总用药量、手术总耗时、平均效应室浓度(Ce)及清醒时间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I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可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依托咪酯0.6mg/L初始效应室浓度、0.4mg/L维持效应室浓度可为高龄老年患者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不同靶浓度依托咪酯麻醉诱导期间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的变化,分析其对麻醉深度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择期行全身麻醉下非心脏手术患者8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25 ~ 50岁,体重指数<30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20例,即E0.5组、E0.7组、E0 9组、E1.1组,依托咪酯效应室靶浓度分别为0.5μg/mL、0.7μg/mL、0.9 μg/mL、1.1 μg/mL.静脉注射咪哒唑仑0.05 mg/kg、芬太尼3μg/kg、罗库溴铵0.6 mg/kg后,开始靶控输注依托咪酯,当效应室浓度达到0.5 μg/mL、0.7μg/mL、0.9μg/mL、1.1 μg/mL时行气管插管,于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喉镜置入时(T2)、气管插管后1 min(T3)、气管插管后3 min(T4)、气管插管后5 min(T5)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AAI、脑电暴发性抑制指数(BS).结果 4组患者麻醉诱导期间AAI的变化趋势一致,靶控输注依托咪酯后AAI值明显下降,T1时AAI值明显低于T0时(P<0.01),随后各时点AAI组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MAP、HR明显低于T0时(P<0.01),T2、T3时MAP、HR比T1时明显升高(P<0.05),E0 9组和E1.1组部分患者出现BS,E1.1组BS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 AAI能反映靶控依托咪酯麻醉诱导期间麻醉深度的变化,但不能敏感地反映不同靶浓度依托咪酯的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对老年患者胸科手术麻醉苏醒期不良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麻醉科自2013年1月—2014年12月接受治疗且符合研究标准的86例老年胸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把86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进行比对分析,每组43例患者。实验组患者用右美托咪定,对照组患者用生理盐水做对照。记录两组患者苏醒期间咳嗽,不自主运动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患者的疼痛情况(VAS)以及不同时间点MAP,HR的数值。结果两组患者有明显差异,患者拔管5 min,对照组患者的MAP、HR值相比于实验组患者有明显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咳嗽的程度与频率,不自主运动的发生率较低;VAS的评分也是实验组患者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拔管时间大致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胸科手术麻醉苏醒期的不良反应有极好的预防作用,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杜波 《中外医疗》2016,(21):123-125
目的:观察分析应用依托咪酯在心血管患者麻醉诱导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心血管患者110例作为实验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他们均分成试验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患者在麻醉诱导时使用依托咪酯,试验组患者在麻醉诱导结束后使用依托咪酯,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等指标的改善程度。结果两组患者的HR、MAP和SPO2等指标在麻醉诱导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麻醉诱导后,试验组患者的MAP(72.8±8.1)指标与对照组(79.6±9.3)进行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的HR(80.7±7.6)和SPO2(99.4±0.7)指标与对照组HR(80.3±7.9)和SPO2(99.8±0.6)相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心血管患者麻醉诱导中,在麻醉诱导结束后使用依托咪酯的效果显著高于在麻醉诱导时使用依托咪酯的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上采纳。  相似文献   

17.
86例胸外伤急诊手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胸外伤急诊手术的麻醉要点,总结其救治经验。方法对86例胸外伤行急诊手术的麻醉过程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其致伤原因、伤情构成、麻醉选择及处理要点。结果顺利复苏出室75例,脱机困难转ICU9例(其中2例死于呼吸功能衰竭,2例死于合并的颅脑损伤,1例死于继发的多脏器功能衰竭),术中死亡2例。结论及时建立呼吸通道、选择适宜控制呼吸模式、维持循环功能稳定、密切注意合并伤、严格掌握拔管及转运指征、为术后治疗创造条件是其麻醉要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分析16例开胸肿瘤手术患者术中突发严重心律失常的成功处理经验,探讨胸科手术麻醉期间心律失常的发生原因及处理原则。方法术中连续监测患者心电图(ECG)、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有创动脉压。记录患者术中心律失常发生的时间、术式、类型、治疗措施及效果。结果 16例患者术中心律失常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麻醉手术期间突发的严重心律失常,只要发现及时、诊断迅速、处理正确,可以成功有效地治疗,保证手术顺利安全完成。开胸手术术中有创动脉压监测非常重要,在心电图受到干扰时,也可及时发现问题。  相似文献   

19.
莫志伟 《中外医疗》2014,(22):123-125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静吸复合麻醉下老年胸科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于该院实施胸科手术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复合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七氟醚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复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复合右美托咪定。监测两组患者的BIS值及七氟醚用量,记录两组患者术毕恢复呼吸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评价患者麻醉前、术后1、6、12、24、48 h的认知功能状态,并于术后1、6、24 h检测患者血S100β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毕恢复呼吸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合组术后1 h、术后6 h、术后12 h的MMSE评分分别为(24.5±1.4)、(27.1±1.2)、(28.0±1.1)分,术后1 h、6 h的血S100β蛋白分别为(0.093±0.021)、(0.069±0.015)μg/L,单位七氟醚用量为(17.7±2.2)mL/h;对照组术后1 h、术后6 h、术后12 h的MMSE评分分别为(22.1±1.8)、(25.7±1.0)、(27.0±1.3)分,术后1 h、6 h的血S100β蛋白分别为(1.434±0.036)、(1.175±0.040)μg/L,单位七氟醚用量为(25.3±2.0)mL/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可减少静吸复合麻醉下老年胸科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复合右美托咪定可减少七氟醚在老年胸科手术中的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快通道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及术后镇痛对胸腹部手术患者围术期循环状况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117例ASA体格状况Ⅰ-Ⅱ级的胸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3组,每组39例:静吸全麻组(A组);快通道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组(B组);快通道联合硬膜外阻滞加术后镇痛组(C组)。术后A组、B组常规肌注镇痛药止痛,C组术毕接镇痛泵采用硬膜外连续止痛48 h,观察3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麻醉药用量、拔管时间、围术期疼痛评分(VAS)及血糖分析。结果:①3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术中入液量和ASA评级没有明显差异,与A组相比B组、C组在麻醉诱导后MAP、HR均明显降低,在拔管后MAP、HR均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C组由于采用快通道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用药量减少,与A组相比,术毕完全清醒至拔管时间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中知晓比较各组无差异。②3组患者术前血糖和疼痛评分没有明显差异。与B组、C组相比,A组血糖在麻醉中变化差异不大,拔管时及术后均明显增高。术后疼痛评分与C组相比,A组、B组均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快通道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加镇痛能更有效的减轻胸腹部手术病人的应激反应、加快麻醉后恢复,有利于病人的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