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Narcotrend监测系统在老年患者全凭静脉全身麻醉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胆道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术中分别根据NT值及临床体征和临床经验调整丙泊酚和雷米芬太尼用量。分别记录苏醒时间和听从指令时间、气管拔管、丙泊酚和雷米芬太尼的用量以及Ramsay评分,了解有无术中知晓。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术中知晓,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较短,丙泊酚和雷米芬太尼用量更少,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出手术室时Ramsay评分更低(P<0.05)。结论 Narcotrend监测系统用于老年患者全凭静脉麻醉,有利于减少丙泊酚和雷米芬太尼的用量,提高了全身麻醉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麻醉趋势指数( narcotrend index ,NTI)监测复合Supreme喉罩通气在患者全身麻醉中应用的优越性。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全麻患者80例,采用抽签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Narcotrend监测组(N组,n=40)和常规监测组(C组,n=40)。术中,C组全麻药用量依据患者的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及平时用药经验进行调控;N组全麻药用量依据NTI进行调控。记录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麻醉后监测治疗室( post-an-esthesia care unit ,PACU)驻留时间;记录术中全麻药用量和患者围术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C组比较,N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PACU驻留时间明显缩短(P<0.05);全麻药丙泊酚的用量显著减少(P<0.01);全麻药咪达唑仑、舒芬太尼及罗库溴铵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rcotrend监测能减少患者全麻药用量,缩短苏醒时间,加快全麻后恢复;Supreme喉罩的使用能降低患者围术期相关并发症,提高麻醉质量。 相似文献
3.
《中国医药科学》2020,(1)
目的探讨在小儿日间手术全身麻醉中应用Narcotrend脑电意识深度监测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随机将2018年1~12月我院60例接受日间手术患儿(1~6岁)分为观察组(30例,应用Narcotrend脑电意识深度监测)、对照组(30例,应用常规监测)。比较两组患儿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手术时间、七氟醚用量、瑞芬太尼用量及不良反应(术中体动、呛咳、恶心呕吐、术后躁动)发生率。结果 (1)观察组患儿心率、平均动脉压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观察组患儿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七氟醚用量少于对照组,P <0.05,但手术时间、瑞芬太尼用量和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3)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36.67%),P <0.05。结论在小儿日间手术全身麻醉中应用Narcotrend脑电意识深度监测具有较好的效果,不仅可减少七氟醚用量,缩短小儿麻醉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苏醒时间,还可减少围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维持方法下Narcotrend(NT)在全麻苏醒期对患者意识监测的准确性。方法:将ASAⅠ-Ⅱ级、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中麻醉维持随机分为丙泊酚-瑞芬太尼组和七氟醚组,每组各30例。2组均采用NT监测镇静深度并统计术毕患者睁眼时的NT和时间,继而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ROC)来判断NT对意识恢复判断的准确性。结果:2组比较,睁眼时NT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睁眼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丙泊酚-瑞芬太尼组和七氟醚组的AUCROC分别为0.913和0.920。结论:无论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或七氟醚吸入维持全身麻醉,NT均可准确反映患者意识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Narcotrend脑电意识监测在麻醉深度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60例心理正常择期进行全身麻醉的非开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监测组与观察组,每组80例。监测组患者给予Narcotrend脑电意识监测及常规监测,观察组患者仅给予常规监测,观察两组患者追加减麻醉药物的次数、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发生术中知晓的次数。结果监测组患者追加减麻醉药物的次数为3次,显著少于观察组的9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组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为(20.78±2.31)min,显著短于观察组的(31.89±3.21)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组患者发生术中知晓的次数为0次,显著少于观察组的5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rcotrend脑电意识监测在麻醉深度监测中具有常规观察方法所无法比拟的客观、精确、简单、即时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观察Narcotrend麻醉深度监测仪应用于全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ASAⅠ-Ⅱ级成年人腹部手术全麻100例,随机分为两组:Narcotrend(NT)麻醉深度监测组(A组,即实验组);经验给药组(B组,即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T1(NT数值数据出现3min后)、T2(插管)、T3(切皮)、T4(缝皮)、T5(意识恢复)、T6(气管拨管)、T7(出室)7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以及两组患者的麻醉药物用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术中知晓率。结果实验组在插管时、切皮时及拔管时的MAP及H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入室NT数值出现3min后、缝皮时、意识恢复时及出室时的MAP及H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所用丙泊酚总量、瑞芬太尼总量、维库溴铵总量、及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h随访两组患者均无术中知晓(P〉0.05)。结论 NT麻醉深度监测仪用于全凭静脉麻醉有利于控制麻醉深度,使用较少的麻醉药物达到最佳的麻醉效果,缩短复苏过程。 相似文献
9.
《中国医药科学》2016,(7):222-225
目的探讨在心脏手术麻醉中应用Narcotrend脑电监测仪评价麻醉深度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对2010年8月~2012年7月在我心脏手术室行体外循环手术的76例心脏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行Narcotrend监测组(N监测组)和对照组,N监测组结合Narcotrend监测结果判断麻醉深度,对照组则选定同一麻醉医师依据临床经验调节麻醉深度。记录比较两组麻醉药用量、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及患者恢复情况、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在麻醉药使用量、手术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及术后复苏时间等方面N监测组要优于对照组(P<0.05)。在D2~E1分级比例上N监测组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Narcotrend脑电监测有助于调节麻醉深度,控制麻醉药使用率,缩短术后复苏时间,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Narcotrend(NCT)在全麻苏醒期监测患者意识的效能。方法选择40例ASAⅠ或Ⅱ级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手术期间通过丙泊酚、瑞芬太尼、罗库溴铵维持麻醉,术毕应用Narcotrend监测麻醉深度,采用改良镇静/警觉评分评估患者全麻后意识恢复情况。记录不同改良镇静/警觉评分所对应的NI(NarcotrendIndex)值。计算这些参数对应意识状态的相关系数(r)。结果 rNI与患者全麻苏醒期意识状态变化显著相关(P〈0.01)。结论 Narcotrend监测在全麻苏醒期能及时有效地反映患者意识状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麻醉深度监护在全麻患者苏醒期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112例老年全麻患者,术毕进入麻醉恢复室后随机分为A组(54例)和B组(58例),采用Pearlcare 脑电图系统监测麻醉意识指数(Ai ,0‐100)值。B组拔管指征:自主呼吸频率<20次/分、潮气量>6 ml/kg ,脱机后SpO2>95%持续5 min;A 组拔管指征增加 Ai 值>95。比较两组拔管时间和苏醒过程。结果A组术毕拔管时间长于B组[(29.2±4.5) min vs .(25.8±3.4) min](P<0.05),拔管时 Ai值大于B组(96.2±2.6 vs .87.3±3.1)(P<0.05);A 组拔管后呼吸遗忘和低氧血症发生例次少于B组(P<0.05)。结论全麻苏醒期在麻醉深度监护下气管拔管能降低老年患者呼吸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无痛结肠镜检查中使用Narcotrend麻醉脑电意识深度监测系统监测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时麻醉深度,评估丙泊酚应用的有效性、安全性,确立无痛结肠镜检查时恰当的Narcotrend数值(NI)范围以指导临床。方法无痛结肠镜检查150例,根据NI值随丙泊酚输入剂量的变化分为3组,每组50例。A组NI=35~45,B组NI=46~56,C组NI=57~67。记录检查过程中生命体征、呛咳体动反应、反流误吸、结肠镜检查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结果丙泊酚用量A组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1);A组苏醒时间高于B组和C组(P〈0.05);B组检查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仅为8%,低于A组(24%)和C组(16%)(P〈0.05)。结论 Narcotrend可以指导监测无痛结肠镜检查的麻醉深度,NI值在46~56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高血压病人开胸手术中应用的利弊。方法 将60例拟行开胸手术的老年高血压病人(ASA分组Ⅰ-Ⅱ级)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B组单纯用全麻,观察两组手术期间循环功能和ECG的变化及全麻用药量和苏醒延迟的发生率。结果 A组病人术中循环功能较稳定,心肌缺血有所改善,全麻用药量较小,无苏醒延迟发生。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开胸手术的老年高血压病人更安全,能降低应激反应,改善心肌缺血,并可减少苏醒延迟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80例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按麻醉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对照组用全麻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镇痛效果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麻醉的总有效率为96.3%,对照组麻醉的总有效率为92.3%,两组麻醉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麻醉起效时间和阻滞完全时间更短,并发症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髋关节置换术中,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的镇痛效果无明显差异,但腰硬联合麻醉起效时间和阻滞完全时间短,并发症少.应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赵同军 《中国航天医药杂志》2014,(5):52-54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8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7例采用全麻进行手术,42例采用全身-硬膜外复合麻醉手术。分别对患者术前1天、术后7天的神经精神功能进行检测,判断不同麻醉方法对患者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两组术前神经精神功能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间术后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神经精神功能恶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与全身-硬膜外复合麻醉对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影响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状态指数(cerebral state index,CSI)指导下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全麻对腹部手术老年患者麻醉恢复和全麻药物用量的影响。方法:腹部择期手术65岁以上患者40例,随机分为A组(CSI组)和B组(对照组),每组20例,A组通过调控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泵入速率维持CSI值在适当范围:术中50~60、术毕前约20分钟60~70,B组根据患者血压、心率等临床体征变化来调节麻醉过程中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泵入速率,记录两组患者清醒时间,拔管时间,苏醒室留观时间,麻醉药(异丙酚)的用量,以及各时点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脉搏指氧饱和度(SpO2)及CSI值。结果:在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及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的情况下,A组麻醉药(异丙酚)的用量较B组明显减少(P<0.01),麻醉过程中,与B组比较,A组的CSI值升高(P<0.05),A组清醒时间、拔管时间、苏醒室留观时间较B组明显减短(P<0.01)。结论:CSI指导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全麻能减少全麻药的用量并能加快老年患者麻醉恢复。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应用于全麻后催醒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5例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择期腹部手术患者,按照分层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术后催醒给予氟马西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观察两组催醒效果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结果观察组BIS评分、OAA/S评分、清醒时间及拔管时间等催醒效果观察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及平均脉动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潮气量、血氧饱和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能显著提高全麻术后催醒的临床效果,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魏成敏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0):10-13
目的 对比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单纯全身麻醉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心肌损伤的情况。方法 100例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单纯全身麻醉,观察组采取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手术麻醉前、术后6 h、12 h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水平;心肌功能水平,包括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麻醉清醒时间和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手术麻醉前、切皮时、术中30 min、术后血流动力学情况,包括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6、12 h APTT、PT、TT均短于对照组, FIB水平低于对照组, PL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 h CK-MB与c TnI水平分别为(1.33±0.63)U/L与(0.19±0.11)μg/L均低于对照组的(1.61±0.71)U/L与(0.37±0.12)μg/L,术后12 h CK-MB与cTnI水平分别为(1.63±0.95)U/L、(0.23±0.18)μg/L均低于对照组的(2.58±1.08)U/L与(0.41±0.1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清醒时间(21.01±8.24)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34.52±11.20)min,苏醒期躁动发生率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切皮时、术中30 min HR、MA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2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纯全身麻醉相比,老年腹部手术患者采取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的效果更为显著,对心肌功能损伤更小,可降低其凝血纤溶指标水平,缩短麻醉清醒时间,降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应在临床中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