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用于婴幼儿腹腔镜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经腹腔镜行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患儿40例,随机分为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组(S组)和基础+全麻组(K组),每组20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麻醉诱导、术中维持、麻醉苏醒各时期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诱导时间S组明显短于K组(P〈0.05);静脉穿刺时40例患儿均配合,S组无一例出现逃避、肢体运动,K组有1例患儿有肢体运动;K组8例患儿有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现象,S组无此现象;两组患儿术中镇痛均较满意,血流动力学平稳,麻醉恢复期S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K组。结论:吸入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有利于呼吸、循环的管理及术后苏醒,是一种安全有效、方便快捷的技术,是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经肛门一期根治术的麻醉方法。方法:20例先天性巨结肠手术患儿,采用骶管阻滞联合浅全身麻醉,观察麻醉前、气管插管后、骶管阻滞后10min、手术开始、分离结肠时各时点的HR、PETCO2变化。结果:全部病例麻醉效果满意,各项生命体征在各时点表现平稳。结论:骶管阻滞联合浅全麻是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症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在小儿肠套叠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将60例急性肠套叠患儿随机分为A组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和B组基础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各30例,观察麻醉前后血压、脉搏、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的变化程度及术中牵拉反应、术后呕吐。结果:在T0时刻,A组和B组患儿的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1和T2时刻, A组患儿的MAP和HR未有明显变动,而B组患儿的MAP和HR显著升高,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儿的肢体活动发生率、苏醒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A组患儿的术后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麻醉的麻醉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对小儿肠套叠手术麻醉的应用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在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在腹腔镜下行单侧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患儿60例,ASA Ⅰ~Ⅱ级,按随机方式分为A组(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麻醉组)和B组(全麻插管组),每组30例,观察气腹效果、术后清醒时间,连续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 两组患儿手术时间(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苏醒时间(min)A组短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气腹后HR、MAP、PetCO2比气腹前明显升高(P<0.05),A组和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麻醉用于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是可行和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预防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选择需行手术治疗的9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儿在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后给予右美托咪定,对照组患儿在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后给予生理盐水。对比观察2组患儿麻醉苏醒期心率、应激反应及躁动发生状况。结果观察组患儿麻醉苏醒期心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麻醉苏醒期醛固酮、皮质醇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拔除喉罩时间略多于对照组,但2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右美托咪定能促进患儿心率稳定,缓解患儿应激反应,有效减少患儿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状况,可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Soave手术时舒芬太尼用于骶管阻滞的麻醉及镇痛效果.方法 40例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C组:0.8%利多卡因+0.25%罗哌卡因)和舒芬太尼组(S组:0.8%利多卡因+0.25%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5μg/kg),气管插管后行单次骶管阻滞,异氟醚吸入维持.观察两组气管插管前(T0)、骶管阻滞后(T1)、扩张肛门(T2)、游离肠管(T3)及拔管后5 min(T,)患儿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变化,比较术中异氟醚维持值、肛门松驰程度及苏醒时间,术后2、4、8、16和24h镇痛、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S组与C组比较:T2、T3、T4患儿HR、MAP低(P<0.05),术中异氟醚维持值低(P<0.05),苏醒时间短(P<0.05),术后2、4、8 h' Ramsay镇静评分高(P<0.05),FLACC镇痛评分各时点低(P<0.05).两组术后尿潴留、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差异.结论 舒芬太尼配伍利多卡因、罗哌卡因骶管阻滞用于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Soave 手术,可提供良好的术中麻醉及手术后镇痛、镇静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喉罩通气全凭吸入七氟醚麻醉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以2009年5月~2012年6月于辽宁省肿瘤医院住院的63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采用七氟醚进行诱导,待成功置入喉罩后采用单纯七氟醚吸入进行麻醉维持;对照组采用传统静脉注射麻醉诱导,待成功置入喉罩后,采用持续吸入七氟醚及间断注射顺苯磺酸阿曲库铵麻醉维持。监测两组患者麻醉情况。结果观察组喉罩拔除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置入喉罩时(T2)平均动脉压(MAP)较麻醉诱导开始时(T1)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2时对照组MAP较观察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2时心率(HR)较T1时明显较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两组间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通气全凭吸入七氟醚麻醉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是一种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七氟醚吸入喉罩全麻和骶管阻滞复合七氟醚吸入喉罩全麻对小儿斜疝患者围术期机体特异性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小儿患者随机分为2组:七氟醚吸入喉罩全麻组(A组)、骶管阻滞复合七氟醚吸入喉罩全麻组(B组)。分别于麻醉前、术后2h、术后1d、术后3d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 Meter,FCM)监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术后2h,两组CD3+、CD4+、CD4+/CD8+比值均下降,与麻醉前比较,七氟醚吸入喉罩全麻组下降明显(P〈0.05),骶管阻滞复合七氟醚吸入喉罩全麻组下降不明显(P〉0.05),CD8+变化不明显;术后1d,两组CD3+、CD4+、CD4+/CD8+比值均明显下降,但前者CD3+、CD4+、CD4+/CD8+比值降低幅度均明显高于后者(与麻醉前比较,P〈0.05;组间比较,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喉罩全麻和骶管阻滞复合七氟醚吸入喉罩全麻均可抑制小儿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但后者对小儿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王萍  毛珍慧  张建敏 《北京医学》2010,32(8):630-632
目的对比观察单纯全麻及骶管阻滞复合全麻对新生儿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36例新生儿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患儿随机分为Ⅰ组(全麻)和Ⅱ组(骶管+全麻),Ⅰ组患儿气管插管后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Ⅱ组患儿行骶管阻滞后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对比两组患儿气腹前后呼吸循环参数指标变化及气腹压力,拔管时间等。结果两组患儿手术时间,CO2气腹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Ⅱ组患儿气腹压力(10.2±1.7)mmHg小于Ⅰ组患儿气腹压力(13.2±2.1)mmHg,有显著性差异(P〈0.05)。Ⅱ组患儿拔管时间(4.5±1.1)min短于Ⅰ组(8.5±1.5)min,有显著性差异(P〈0.05)。Ⅰ组患儿气腹后10min PIP值(28.3±5.6)cm H2O显著高于Ⅱ组(24.7±4.6)cm H2O(P〈0.05),Ⅰ组患儿气腹后20min PIP值(29.5±5.7)cm H2O显著高于Ⅱ组(25.5±4.9)cm H2O(P〈0.05)。HR、MAP、PetCO2、SpO2各时点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骶管阻滞复合全麻及单纯全麻均能为新生儿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提供满意,有效,合理的麻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利用七氟醚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对小儿腹股沟区手术全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6例患儿随机分为三组,各32例,分别为七氟醚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组、七氟醚组和氯胺酮组。氯胺酮组患儿采用5 mg/kg氯胺酮肌注麻醉,七氟醚组通过面罩吸入七氟醚实施麻醉,复合组在七氟醚组的麻醉方法基础上,于切皮前辅助采用0.2μg/kg舒芬太尼进行缓慢静注。结果:氯胺酮组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和动脉压(MAP)值在麻醉诱导和切皮期分别与七氟醚组及复合组同一时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和MAP值在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醚组与复合组的HR、SpO2和MAP值在同一时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氯胺酮组、七氟醚组、复合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渐次降低,三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进行小儿腹股沟区手术的麻醉具有较理想的临床效果,不仅能够有效减少以往氯胺酮对患儿中枢神经的刺激与影响,同时可以有效降低麻醉诱导期及苏醒期的不良反应,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与全身麻醉+骶管阻滞麻醉用于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手术后对麻醉复苏过程的影响.方法 选年龄3个月至1岁拟择期行经肛门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小儿患者40例,随机分为全麻组(Ⅰ组,n=20),全麻+骶管阻滞组(Ⅱ组,n=20).Ⅰ组给予氯胺酮、芬太尼、异丙酚和维库溴铵维持麻醉 Ⅱ组给予氯胺酮、芬太尼、异丙酚和维库溴铵维持麻醉,辅予0.5%利多卡因溶液行单次骶管阻滞.结果 两组麻醉效果均满意,生命体征平稳,术后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围术期平均体温Ⅰ组比Ⅱ组高,全麻用药量Ⅰ组比Ⅱ组多,术后清醒、拔管时间Ⅰ组明显短于Ⅱ组.结论 单纯全麻比全麻复合骶管阻滞麻醉用于小儿经肛门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手术有利于小儿术中保暖,更有利于术后复苏.  相似文献   

12.
林杨  栾海星 《中外医疗》2013,(28):125-126
目的探讨七氟醚快速吸入诱导在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该院65例行先天性唇裂修补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n=33)和对照组(n=32),实验组患儿给予七氟醚快速吸入麻醉诱导,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诱导。比较两组患儿麻醉后反射消失时间、气管插管时间、气管插管条件评估、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反射消失时间和气管插管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气管插管条件评估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气管插管前MAP与HR均明显小于麻醉诱导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插管后3 min MAP指标明显小于麻醉诱导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快速吸入诱导在临床应用中见效更快、稳定性和安全性更高、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全麻联合骶管阻滞用于小儿腹腔镜下先天性巨结肠手术麻醉的合理性。方法:选择择期于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下先天性巨结肠手术患儿4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用单纯芬太尼静脉复合全麻,B组用舒芬太尼静脉复合全麻+骶管阻滞,各20例,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麻醉效果均良好,B组在麻醉过程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明显平稳,全麻及肌松药的用量明显少于A组,术后苏醒时间、拔管后的恶心、呕吐、烦躁等不良反应明显少于A组。两组间观测指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腹腔镜下先天性巨结肠手术麻醉采用舒芬太尼全麻联合骶管阻滞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连续骶管阻滞复合静脉麻醉在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80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患儿,随机分为全麻插管组(A组)和连续骶管阻滞复合静脉麻醉组(B组),每组40例,观察不同麻醉方法下小儿在切皮前、切皮时、气腹时、气腹后20 min、术毕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同时记录患儿麻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入PACU滞留的时间.结果 与切皮前相比,切皮时、气腹时、气腹后20 min的MAP和HR波动幅度A组较B组大(P<0.05),术后A组较B组在PACU滞留的时间长,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率高,术后躁动发生明显增加(P<0.05).结论 连续骶管阻滞复合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麻醉效果确切,术后恢复快而平稳,并发症的发生减少.  相似文献   

15.
张成  黄振华  徐晓燕 《四川医学》2010,31(12):1788-1790
目的探讨喉罩下吸入七氟醚联合骶管阻滞在小儿肿瘤介入手术治疗中的麻醉可行性。方法选择1~13岁择期行肿瘤介入手术患儿40例,随机分成S组(七氟醚吸入组)和P组(静脉组)。S组入室后吸入8%七氟醚,意识消失后插入型号合适的喉罩,连接麻醉机,七氟醚浓度调节到1MAC维持,经骶裂孔注入1%利多卡因溶液(0.8ml/kg,最多25ml)。P组入室后静脉注入丙泊酚2mg/kg,氯胺酮2mg/kg,入睡后再以丙泊酚4mg/(kg.h),氯胺酮2mg/(kg.h)泵注维持至手术结束。麻醉过程中观察各组患儿诱导前(TO)、麻醉诱导完成时(T1)、手术开始即时(T2)、手术结束时(T3)时的HR、SpO2、MAP变化;记录术中体动及窒息、呛咳发生率,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及手术时间术毕苏醒时间。结果 P组T1时刻SpO2显著降低(P〈0.01);T2时刻HR、MAP显著升高(P〈0.01)。S组术中体动、呛咳发生率显著低于P组(P〈0.05),术毕苏醒时间显著短于P组(P〈0.01)。结论喉罩下吸入七氟醚联合骶管阻滞麻醉在小儿肿瘤介入治疗中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李爱军  樊娟  孙传玮  杨忠刚 《广东医学》2012,33(9):1252-1253
目的 观察气管插管、喉罩和面罩通气全麻联合骶管阻滞用于经肛门直肠内拖出术的临床效果,为小儿经肛门直肠内拖出巨结肠根治术的麻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婴幼儿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症患儿60例,分为气管插管全麻联合骶管阻滞组(A组)、喉罩全麻联合骶管阻滞组(B组)和面罩吸氧下氯胺酮静脉麻醉联合骶管阻滞组(C组).观察3组患儿诱导前、切皮时、手术开始后20 min、术毕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苏醒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B组各时点MAP、HR与诱导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毕时MAP、HR较诱导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各时点MAP、HR较诱导前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儿各时点SpO2均为100%,苏醒时间较A、C组明显缩短(P<0.05),且苏醒期无不良反应.结论 喉罩通气下全麻联合骶管阻滞对循环影响小,术后苏醒时间短、术后不良反应少,较气管内全麻和传统氯胺酮静脉麻醉效果更优,可以安全用于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症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骶管麻醉复合七氟醚麻醉对下腹部手术患儿生命体征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下腹部手术患儿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儿单纯使用七氟醚麻醉,观察组患儿采用骶管麻醉复合七氟醚麻醉.比较两组患儿不同时点心率(HR)、平均动脉血压(MAP),并比较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在不同时点的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儿在入手术室时、诱导后、骶骨阻滞后、切皮时HR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31.43%)明显高于观察组(1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骶管麻醉复合七氟醚麻醉对下腹部手术患儿生理干扰较小,且麻醉效果明显,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的麻醉方法在唇腭裂修复手术中的应用,探讨唇腭裂修复手术理想的麻醉方法。方法将108例不同时期的婴幼儿唇腭裂修复手术,按麻醉方法分为氯胺酮静脉麻醉组(K组)52例和七氟醚吸入全麻组(S组)56例。K组,氯胺酮20μg/(kg.min)持续静脉泵注 S组,2~3vol%七氟醚持续吸入,保留自主呼吸。观察比较麻醉期间心率(H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以及麻醉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间HR比较,术前、术中、术后均有显著差异 同组内HR比较,K组术中明显高于术前,而S组无明显变化。两组间SPO2比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和术后无差别(P〉0.05) 而两组内术中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围术期喉痉挛、低氧、躁动和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组间比较无差别(P〉0.05)。结论七氟醚气管插管吸入麻醉是婴幼儿唇腭裂修复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9.
蔡琳  巩固  刘英海  胡玲 《四川医学》2012,33(2):310-311
目的探讨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用于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麻醉的有效性和安生性。方法将40例择期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20例。A组采用七氟醚吸入诱导,0.25%罗哌卡因骶管阻滞。B组采用氯胺酮诱导,丙泊酚维持麻醉。观察两组患儿的ECG、NIBP、HR、SpO2、PetCO2,以及麻醉效果、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麻醉效果均满意,术中生命体征平稳,苏醒时间A组短于B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用于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麻醉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与比较七氟烷与丙泊酚复合骶管阻滞同阿托品、咪达唑仑、氯胺酮三者复合骶管阻滞在疝气患儿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提高麻醉剂在疝气患儿手术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东阳市妇幼保健院2013年3—11月收治的84例行疝气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静脉给予阿托品0.01 mg/kg、咪达唑仑0.1 mg/kg和氯胺酮1.0 mg/kg(分2次静注),复合骶管阻滞麻醉;观察组吸入七氟烷诱导(初期比例为8%,后期调至3%),同时静注给予丙泊酚1 mg/kg,复合骶管阻滞麻醉。麻醉期严密监测患儿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情况;麻醉后观察患儿的睁眼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以及麻醉时间、清醒时间。数据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比较2组患儿不同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HR和MAP)、手术麻醉后恢复情况(睁眼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及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和麻醉效果。结果麻醉后观察组患者HR及MAP均呈下降趋势,但与麻醉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麻醉后对照组Tb、Tc、Td时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睁眼时间(11.76±4.28)min和定向力恢复时间(19.43±6.38)min都明显低于对照组(13.94±5.04)min、(28.38±7.25)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0%,明显低于对照组(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清醒时间为(18.9±5.3)min也明显低于对照组(31.5±7.7)min(P〈0.05)。结论在疝气患儿手术中采用七氟烷与丙泊酚复合骶管阻滞麻醉效果明显优于阿托品、咪达唑仑、氯胺酮三者复合骶管阻滞,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