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护士锐器伤情况进行调查,了解护士锐器伤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以问卷方式调查4所医院1090名临床护士的锐器伤相关情况,调查内容包括:工作以来及最近1个月锐器伤发生情况;操作经验及习惯;教育训练;工作环境条件等。结果:(1)94.3%的护士有过锐器伤经历,最近1个月锐器伤发生率为51.39%。(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没有就锐器伤进行教育和干预(OR2.46,95%CI1.87~3.24),其它危险因素是经常为不合作的病人进行侵入性的操作(OR1.69,95%CI1.11~2.58)、工作环境光线不够充足(OR1.61,95%CI1.2~2.16)以及掰安瓿时不用纱布(OR1.57,95%CI1.19~2.09)。结论:被调查人群护士锐器伤发生率高,研究结果可为减少锐器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情况,并探讨相应的管理对策。方法采用开放式问卷,专人发放,对大连市中心医院感染管理科护士针刺伤情况及原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82%的护士在工作中曾被针刺伤,最常见的两种原因为污染头皮针回插、污染针头回帽,发生率为61.20%。结论护士在工作中被针刺伤的现象普遍。通过加强培训,监督检查,提高意识,有效减少头皮针回插、污染针头回帽现象,从而保障医务人员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3.
锐器伤是医院里一种与注射密切相关的职业性危害。医院临床接诊护士,特别是急诊科护士。常在患者尚未完全确诊之前即投入到处置和抢救中,其中包括处于潜伏期和诊断前的传染病患者。因此,锐器伤对这些护士危害性更大。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降低医院感染率,我们对全院146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供应室护士锐器伤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锐器伤是指在工作时间内由一切锐利器械所造成的使皮肤出血的意外伤害。污染的锐利器械是导致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疾病传播的最大职业危险因素。供应室是接收污染器械、供应无菌器械的科室,供应室护士在不同的工作地点、工作环境与锐利器械接触频繁,因此,锐器伤对供应室护士危害性大,为此对供应室护士锐器损伤情况及损伤后护士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护士锐器伤现状,并进行分析,探讨防范对策。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医院408名护士2009年1月-2010年12月锐器伤经历进行调查问卷,对锐器伤发生的原因、伤后处理进行分析。结果:79.41%的护士发生过锐器伤,其中87.04%的护士是被针刺伤,针刺伤多发生在拔针、抽血、分离针头操作中。锐器伤发生率最高的科室是外科,发生率为93.18%,其次是急诊科和妇产科,分别为92.59%、86.96%。防护具使用情况,平均得分为(54.5±14.8)分。伤后处理正确117人(36.11%)。受伤前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占83.95%。结论:锐器伤的发生与工作环境、工作年限、操作技术熟练程度及防护用具的使用情况有关。应加强护士职业防护培训,提高护士标准化预防依从性,规范操作流程,改善工作环境,保障防护用具供应,以促进护士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低年资护士护理风险的发生因素并提出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月低年资护士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结果:以主动服务意识缺乏、沟通不到位为护理风险的主要因素,其次是角色适应不良,责任心不强,专业能力不强,法律意识淡薄,人员配置不合理等。结论:分析低年资护士护理风险因素,针对主要因素提出对策,提高低年资护士抗风险意识和能力,确保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7.
护士发生锐器伤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锐器伤的危害及防护措施。方法对在手术室工作的201名实习护士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锐器伤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实习护士锐器伤发生率为88.06%,且防护意识不强。结论手术室实习护士锐器伤发生率高,应加强全面防护意识教育,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锐器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自1981年Mccormick首次报道针刺伤对医护人员的危害以来,医护人员职业性损伤也越来越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为了进一步了解临床护士锐器伤情况,探讨防范措施,本文对122名参加我院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程序化、规范化护理文件书写”学习班护士做了回顾性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据统计,全世界针刺感染人数高达1000万人,因此而致命的有180万人(WHO,1998).被HIV污染的锐器刺伤而感染HIV的比率为0.3%,被HCV污染的锐器刺伤而感染HCV的比率为1.8%,而只需0.004毫升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  相似文献   

11.
甘健玲  林奇荣 《河北医学》2011,17(8):1104-1106
目的:通过对手术室护士损伤原因的调查,提出相应的防范和应对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我市不同单位不同工作年限,不同职务及不同学历的120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造成锐器损伤的主要原因包括:①缺乏预防损伤的标准和规范;②安全防范意识淡薄,缺乏岗前培训;③紧急情况下工作忙乱出错;④产品本身质量问题。结论: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预防利器损伤的发生以预防职业性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该院血透室医护人员在进行治疗护理是出现锐器损伤的情况,分析减少锐器损伤的有效对策。方法在2012年3月—2012年11月采用现场调查的方法对该院血透室56名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防护以及锐器损伤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56例被调查的血透医护人员在上岗前都参加过职业暴露防护培训,在调查的56例血透室医护人员中出现锐器损伤的共34例,锐器伤发生率为60.71%。结论该院血透室医护人员在进行治疗护理工作时锐器损伤发生率较高,有必要强化血透室医护人员职业安全教育,规范医护人员操作流程,锐器损伤后实施规范处理流程,保证血透室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13.
宋玲 《实用全科医学》2010,8(9):1162-1163
目的了解实习护生实习期间职业防护现状,探讨减少实习护生锐器伤的干预预防措施。方法对2007-2008年162名实习护生实习结束后进行锐器伤及职业防护知识问卷调查。结果 162名护生中,发生锐器伤的有113人次,发生的主要原因依次为:输液及注射结束拔针时、处置医疗废弃物时、手掰安瓿时和其他原因。2008年实习护生岗前医院感染职业防护相关知识培训,护生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2007年的实习护生,培训组87名中锐器伤40人次,锐器伤发生率45.98%,未培训组75名中锐器伤73人次,锐器伤发生率9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习护生锐器伤发生率高,锐器伤的发生与职业防护知识缺乏、防护意识淡漠,技术操作不熟练、不规范密切相关,加强实习护生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规范操作行为,开展有针对性的行为干预和效果评价,是减少实习护生锐器伤发生的有效干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杨晓琼 《中外医疗》2008,27(36):8-9
目的 了解临床护士锐器伤的发生情况、防护现状及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并探讨相应的防护对策.方法 对我市3家二级(含二甲)以上医院的部分临床护士发放自行设计的医疗锐器伤问卷调查表,进行回顾性调查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名护士都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医疗锐器伤,发生率为96.5%,其中1年内发生针刺伤508次,年刺伤率人均发生2.5次;安瓿损伤196次,人均发生1次; 其他锐器伤70次,人均发生0.35次.结论 临床护士的自身防护意识淡薄,医院存在制度不健全,补救措施不及时.  相似文献   

15.
伍育旗  余旻  杨卫东  于超  郭昌云  黄睿  肖倩  江高燕 《医学综述》2013,19(13):2432-2434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病换瓣术后肾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为制订心脏瓣膜病换瓣术后肾功能损害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心脏瓣膜病换瓣术后的患者71例,其中发生术后肾功能损害的27例患者作为病例组,术后肾功能无损害的44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心脏瓣膜病换瓣术后肾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升主动脉阻断时间≥70 min、体外循环时间≥120 min、年龄≥50岁、术前肾功损害是术后肾功能损害的高危因素;多因素结果分析显示,体外循环时间≥120 min(OR=4.937,95%CI 1.481~16.46)、术前肾功损害(OR=9.847,95%CI 1.016~95.42)是术后肾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了解和掌握引起心脏瓣膜病换瓣术后肾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可避免心脏瓣膜病换瓣术后的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原因,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以2007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北京某三甲医院医务人员上报的医务人员锐器伤登记表为基础,分析导致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的因素。结果在180例调查者中医师、护士锐器伤的发生率最高,分别为40%和39.4%。受伤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个等级,使用卡方检验对锐器伤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工作科室、受伤日期、工作时间、工作类别、伤害发生操作环节、受伤部位为发生锐器伤的危险因素(P<0.05),与工龄无关(P>0.05)。使用有序Logistic回归的方法对以上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构建预测方程,结果显示最终模型卡方检验χ2=16.057,P<0.05,为有效模型。拟合度检验P<0.05,说明模型拟合良好。结论本研究显示锐器伤发生的高危人群为医师与护士,主要发生在手术与检查、诊疗、护理环节,手术室与急诊室是高风险场所,主要暴露感染源为乙肝病毒。为防范锐器伤发生,应完善制度建设,加强安全宣传的力度,积极开展培训、规范操作流程,推广安全器具的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透室护理人员锐器伤的原因及防护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的某市二级医院的500名护理人员为例,采用统计学分析调查学历、工龄、教育水平不同下的护理人员的锐器伤发生率;结果学历高的护理员锐器伤发生率明显低于低学历者,工龄在5年以上的明显低于工龄在1~5年的,工龄1~5年的模型低于工龄〈1的;结论医院中锐器伤发生率较高,尤其是对学历低、工作经验缺乏者,应该提高防范措施,规范操作程序,遵守规章制度,减少锐器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急性肾损伤患者病因及其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急性肾损伤(AKI)的病因,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为早期发现、早期预防和提高疗效提供帮助。方法选择2008年10月—2010年10月就诊于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AKI患者为研究对象,归纳引起AKI的病因,将资料完整的426例AKI患者分为治愈组、好转组、无效组和死亡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初步筛查出影响预后的因素,然后将初筛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各因素对死亡风险的影响。结果 (1)AKI患者426例,男268例(占62.91%),女158例(占37.09%),男女比约1.7∶1。平均年龄(43.3±14.8)岁;(2)按照引起AKI的原因分类,肾实质病变和梗阻性肾病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23.71%和20.66%),其次是感染和药物性因素(分别占13.15%和11.50%)。(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器官衰竭数目、高血钾和血红蛋白是影响AKI患者预后的因素(P<0.01)。结论肾实质损害、肾后梗阻、感染和药物是引起AKI的常见原因。MODS和高血钾是AKI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血红蛋白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9.
妊娠合并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我院妊娠合并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率,寻找妊娠合并AKI的病因、危险因素及发病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12月住我院产科的5 864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其中494例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血尿、蛋白尿、血肌酐异常。确诊为AKI的患者40例,非AKI患者454例。对孕妇的年龄、孕龄、孕产次数、高血压病史、流产史、血压、尿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血红蛋白、D-二聚体、新生儿体质量、围产儿的Apgar评分及胎儿的死亡率进行比较,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其危险因素。结果妊娠合并AKI的发生率为6.8‰,主要病因是先兆子痫、高血压。AKI组孕妇的妊娠年龄明显大于非AKI组(P<0.05),且高血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AKI组收缩压、舒张压、血肌酐、尿素氮、尿酸明显高于非AKI组(P<0.05)。AKI组新生儿体质量及Apgar评分为1分、5分患者的比例均低于非AKI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妇年龄、血压、高血压病史是AKI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妊娠合并AKI的发生率为6.8‰,胎儿的死亡率为13.6‰,妊娠合并AKI的危险因素是孕妇年龄...  相似文献   

20.
周敬花  李艳  向巍 《四川医学》2014,(6):744-746
目的:了解低年资护士使用Braden量表的诊断符合率相关因素,为保证护士使用Braden量表准确评估患者提供依据。方法低年资护士和专科护士分别使用Braden量表对50名年龄≥70岁老年患者进行压疮高危因素评分。结果低年资护士的诊断符合率为64.29%,主要表现在对感觉、移动力以及摩擦力和剪切力的评估上与专科护士存在不同程度差异(P&lt;0.05)。结论低年资护士评估压疮风险的诊断符合率偏低,需加强对低年资护士准确使用Braden量表的相关知识培训,提高低年资护士对压疮风险评估的准确性,以便采取积极护理措施,降低院内难免压疮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