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10月收治的2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分别行常规治疗与HBO治疗,另选取50例健康志愿者,对比三组D-二聚体水平以及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后HBO组患者痊愈率与显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两组无明显差异。治疗前后HBO组与常规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治疗10 d后HBO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明显下降。结论 D-二聚体能够有效反映脑梗死患者疾病的发展与治疗效果,高压氧治疗脑梗死能够取得显著地效果并降低血浆内D-二聚体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血浆D-二聚体的动态变化及其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CT影像、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颅脑损伤患者80例,健康对照组20例.颅脑损伤组分别于伤后24h内、3d、7d、14 d空腹静脉采集血液标本.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NSE浓度,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浓度.结果 颅脑损伤组各时间点的NSE及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损伤后患者NSE和D-二聚体水平与GCS评分呈明显负相关;与CT影像呈明显正相关;与伤后3个月GO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测定患者血清NSE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有助于颅脑损伤患者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恩必普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50 mg口服,每日1次;疏血通注射液6 mL加入0.9%氯化钠或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恩必普200 mg口服,每日3次。所有患者均以2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的疗效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7.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54%(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12 h观察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 d和治疗后2周时,两组D-二聚体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恩必普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具有良好的疗效,用药后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先上升后很快下降,对改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病情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免疫比浊法检验血浆D-二聚体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29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溶栓治疗前后使用免疫比浊法进行血浆D-二聚体检测,同时与健康人群比对。结果三组疾病患者其治疗后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治疗前相比均下降显著(P0.05),而三组疾病患者其治疗前及治疗后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志愿者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评估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况及疗效预期进行免疫比浊法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测定,其临床指导价值巨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浓度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健康人组50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28例。分别测定健康人组及APL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结果 APL患者治疗前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显著增高(P<0.05);通过化疗2周部分缓解后血浆D-二聚体含量比治疗前明显降低,但是仍高于正常参考值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浓度的血浆D-二聚体是提示APL患者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有价值的重要实验指标;临床监测血浆D-二聚体对APL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张俊玲  高捷  张树华  窦静 《河北医药》2012,34(2):180-181
目的 探讨哮喘儿童应用抗凝药物后纤维蛋白原、单体聚合功能及D-二聚体变化.方法 选择2007至2010年在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儿科住院的支气管哮喘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37例.检测2组哮喘患儿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单体聚合功能变化及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2组治疗前比较,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单体聚合功能变化及D-二聚体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单体聚合功能变化及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结论 儿童哮喘存在高凝状态,小剂量肝素雾化吸入可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单体聚合功能和D-二聚体水平,显著改善其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艾迪注射液对血浆D-二聚体的干预作用,探讨其对结直肠癌患者高凝状态的影响。 方法 筛选30例D-二聚体异常升高的具有复发高危因素Dukes’B期以上的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15例,均采用标准FOLFOX或XELOX方案化疗,治疗组联合使用艾迪注射液,在疗程前后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值。结果 对照组D-二聚体升高10例,降低5例,均值在治疗前后统计学无差异;治疗组D-二聚体升高3例,降低12例,均值在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2组D-二聚体降低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治疗前后D-二聚体的净效应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艾迪注射液可降低高凝状态结直肠癌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化疗对结直肠癌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围术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67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病例组,并选取同时期门诊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对照组及病例组手术前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计算D-二聚体阳性表达率;随访2年,比较D-.二-聚体阳性和阴性患者的复发转移率及生存率.结果 病例组术前、术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低于术前(P<0.05);Ⅲ期+Ⅳ期患者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Ⅰ期+Ⅱ期患者(P<0.05);病例组患者术前D-.二-聚体阳性表达率为49.25%显著高于术后的26.87%(P<0.05);术前D-二聚体阳性患者术后复发或转移率为27.27%,2年生存率为45.45%,与术前D-二聚体阴性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TNM分期、术前D-二聚体阳性为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术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降低,且与患者TNM分期、分化程度、复发转移及预后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血清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采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治疗组),维脑路通静脉滴注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对照组)。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D-二聚体的含量变化。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和80.0%,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均明显下降;治疗组较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有利于早期恢复脑血供,改善微循环,降低D-二聚体含量,调节体内凝血-纤溶系统功能平衡,促进患者康复,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食管癌患者放疗前后D-二聚体水平变化情况与临床意义。方法选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食管癌疾病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观察放疗前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情况与放疗后的血浆D-二聚体指标水平变化情况。选同期健康体检人员100例作为参照组。结果和参照组比较,食管癌患者放疗前的血浆D-二聚体指标显著增高,放疗后的血浆D-二聚体指标显著降低,且各数据之间差异显著(P <0.05)。结论食管癌疾病患者在放疗前后的血浆D-二聚体会有明显的变化,能够有效的反应出食管癌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应的参考数据,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间我院经介入溶栓治疗的4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与临床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溶栓治疗前D-二聚体(514.6±135.1)μg/L,与正常临界值比较差异显著(P<0.05);溶栓治疗2 d后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达峰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7 d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0 d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降至正常范围。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过程中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有助于评估溶栓疗效,判断溶栓、抗凝治疗停止时机,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与化疗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环 《河北医药》2007,29(6):580-581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在化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胶体金方法测定50例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结果 肺癌患者化疗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化疗后有效组D-二聚体含量显著低于化疗前(P<0.01),稳定组D-二聚体含量与化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进展组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化疗前(P<0.01).结论 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高低可作为肺癌判断预后、观察疗效的一个指标,化疗后D-二聚体的含量与患者的生存期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发病24h内的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血浆D-二聚体含量,并将两组结果与正常对照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治疗3周后血浆D-二聚体含量显著下降,其数值与对照组相近(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发病24h内存在凝血纤溶系统异常,治疗3周后凝血纤溶系统基本恢复正常,血浆D-二聚体对脑梗死患者的诊断、病情及疗效判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王榕生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5):28-29,32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血气分析检测在肺栓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72例肺栓塞患者,根据栓塞面积分为两组,A组大面积36例,B组小面积36例,选取同期36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分析3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血气分析结果。结果 A、B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PCO2明显高于对照组,PO2明显低于对照组;A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PCO2明显高于B组,PO2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治疗后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PCO2明显高于治疗前,PO2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联合血气分析检测对肺栓塞患者病情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利于诊疗方案的制订。  相似文献   

15.
郑岚  刘刚  钟春生  郑浩  胡恩贔  王科  孙涛 《淮海医药》2013,31(5):377-379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和β2-微球蛋白含量与恶性肿瘤的相关性及观察恶性肿瘤组中治疗前后三者水平变化与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取110例常见恶性肿瘤患者以及50名健康对照组的静脉血,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含量用日本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凝仪测定,血浆β2-微球蛋白含量用日本Hitachi760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 110例恶性肿瘤患者中肿瘤初治组和难治转移组较正常对照组的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和β2-微球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治疗缓解组的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和β2-微球蛋白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和β2-微球蛋白含量变化与恶性肿瘤及其预后显著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恶性肿瘤的诊断可靠性,减少漏诊率和误诊率,并可作为恶性肿瘤治疗前后疗效对比及预后判断的一项早期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在心脑血管疾病中通过免疫比浊法检验血浆D-二聚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12月我院收治的30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研究,根据疾病类型将所选患者分成急性心肌梗死组(n=100)、急性脑梗死组(n=100)、冠心病组(n=100)三组,另外择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0名作为对照组,所选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均通过免疫比浊法检验血浆D-二聚体,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分析,并与健康体检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对比。结果经过临床治疗后,急性心肌梗死组、急性脑梗死组、冠心病组三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 0.05);且急性心肌梗死组、急性脑梗死组、冠心病组三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心脑血管疾病中通过免疫比浊法检验血浆D-二聚体可以对疾病情况以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本文主要研究D-二聚体在不同类型和摒弃的主动脉夹层患者血浆中的检验情况,对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水平进行测定,为动脉夹层疾病的诊断提供医用价值。方法 对广东省人民医院2012年11月~2013年4月入院接受治疗的2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临床检验,对患者症状进行影像分析,分别对患者主动脉夹层急性期与慢性期D-二聚体含量水平进行测定,并采用介入治疗方法对患者主动脉腔进行隔绝治疗,在患者接受治疗后的1~7d对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再进行测定,患者对照组中,以急性心肌梗死(B组)、动脉肿瘤(C组)、心肺类疾病(D组)患者作为对照组,除28例动脉夹层观察组患者外,对照组每组患者20例,对不同病症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进行测定和对比。结果 患者在出现急性主动脉夹层后,血浆D-二聚体含量显著增加,血浆D-二聚体含量在不同类型的主动脉夹层患者中具有不同的表现差异,在对患者采用腔内隔绝术进行治疗后也会对血浆D-二聚体含量产生影响。结论 不同类型和病期的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治疗指标与血浆D-二聚体指标具有密切的关系,研究不同类型与病情主动脉夹层患者D-二聚体检测结果对治疗主动脉夹层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郜靓  张亚雷  杨海虹 《安徽医药》2010,14(11):1311-1312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及血小板计数与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测定11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癌组)及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及血小板计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肺癌组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及血小板计数高于对照组(P〈0.05),肺癌组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及血小板计数与病理类型、肿瘤大小、TNM分期之间无明显关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及血小板计数与生存期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及血小板计数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抗凝治疗对控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病情的发展及预后可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进展期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检测59例进展期肺癌患者[39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20例小细胞肺癌(SCLC)]化疗前、3个疗程化疗后及3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结果 进展期肺癌患者化疗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且NSCLC组与SCLC组差异有显著性,D-二聚体在NSCLC组更高表达.NSCLC与SCLC患者的Ⅲ、Ⅳ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差异有显著性.39例进展期NSCLC患者化疗后有效(PR/CR)组D-二聚体含量为(223.00±102.16)mg/L,显著低于化疗前(P<0.01),化疗后稳定(SD)组与化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78),化疗后进展(PD)组D-二聚体含量是(1024.81±577.08)mg/L,明显高于化疗前(P<0.01).SCLC患者中化疗后PR/CR和PD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化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高低可作为进展期肺癌观察病情、判断预后、观察疗效的一个指标,对NSCLC尤其适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血浆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浓度水平与老年肺炎的相关性,探讨两者对老年肺炎的诊断、严重程度及判断预后的价值.方法 检测96例老年肺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浓度水平,比较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的浓度变化及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以及不同CURB-65评分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的水平差异.结果 老年肺炎患者治疗前血浆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及治疗后,且CURB-65评分越高,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的水平越高.结论 血浆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的浓度检测,对老年肺炎患者的早期诊断、严重程度判断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