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根据新版《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重新修订新的CPR流程,以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方法根据2005年新版CPR指南中“持续有效不间断地胸外按压”核心要求,在新的CPR流程中制定减少中断按压具体措施,总结50例CPR病人的每一步骤中减少中断胸外按压时间对早期恢复自主循环成功率、24小时心肺复苏成功率和脑复苏成功率等临床效果的影响。结果采用新版CPR流程对初期恢复自主循环、初期复苏成功率和24小时成活率都有明显提高。结论制定减少中断按压时间的抢救措施,对提高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应该将制定减少中断按压时间的措施贯穿临床CPR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2.
袁志敏  宋大捷 《医学综述》1997,3(11):509-511
<正>猝死,尤其是心脏猝死(SCD)乃是临床最危重的急症之一。由于其发病急骤,常常出人意料,且以突发心跳、呼吸停止,意识丧失及大动脉搏动消失为主要特征,因而致死率极高。晚近认为,凡发病后1小时内死亡者均可归属于SCD,且发病距死亡时间越短,则SCD可能性越大。现已证实,发生SCD的直接板机作用主要为室颤,而心脏原发病、心功不全、  相似文献   

3.
自动胸外按压心肺复苏担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一种自动胸外按压心肺复苏担架系统,它将按压、呼吸、吸引、液体输注等功能集成在一个双折担架上.该担架系统完全符合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要求.该担架系统能承载患者,可于现场和后送途中对患者实施不问断胸外按压和机械通气心肺复苏,同时也可进行吸引和输液,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心肺复苏急救系统.其按压/通气比、按压深度、呼吸潮气量均可调.  相似文献   

4.
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是心脏病突发者得以生存的第一个环节.心肺复苏实施过程中胸外按压的力度和频率都有具体的要求,但是大多数人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心肺复苏培训,难于进行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急救.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便携式心肺复苏装置,可以更好地把握胸外按压的时机和程度,改善心肺复苏急救的效果.该装置在实施胸外按压过程中能够实时检测施救者的按压力度,根据患者体型判断按压力度是否满足要求.如果按压力度过大或过小,则会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进行报警提示.此外,本装置还可以设定按压频率,并进行声音提示.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索用机械式胸外按压复制大鼠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模型的可行方法。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与模型组(n=10)。10%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后行气管插管和左侧股动脉插管。在监测心电图与动脉血压条件下,模型组行气管阻塞(tracheal obstruction,TO),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出现2 min用呼吸机辅助和自制动物胸外按压仪行CPR。结果 模型组TO后迅速出现自主呼吸停止,紫绀,心律失常,4~5 min出现心脏停搏,动脉收缩压降至40 mmHg以下,脉压消失,CA出现。2 min后给予CPR,8只大鼠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并出现一过性再灌注心律失常,6只大鼠恢复意识并存活24 h。血液生化分析提示模型组大鼠存在电解质紊乱、酸中毒、肾功能损害、心肌酶谱升高。病理学切片观察发现模型组大鼠心肌横纹溶解,肾小球无复流,神经元减少,肺淤血等器官损害。结论 机械式胸外按压可以提供CA大鼠CPR所需的基本心输出量,可以成功建立大鼠CPR模型。  相似文献   

7.
胸外心脏按压频率对心肺复苏影响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胸外心脏按压的频率对心肺复苏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操作如不正确的把握好按压速度,患将会因心肌缺血缺氧,循环血量不足而死亡,操作如能正确的把握好按压速度,患将有复生的可能。因此培养娴熟的业务技术,把握好胸外心脏按压频率是心肺复苏的关键,也是抢救成功的保证。现将观察及护理操作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谢钢  赵金臣 《医学综述》2014,(2):286-288
胸外心脏按压是抢救心搏骤停的有效措施,连续胸外按压能显著提高复苏成功率。对于院外心搏骤停的急救,大多数目击者不愿意或者不能实施传统的心肺复苏,除此之外,实施单纯胸外心脏按压与传统的心肺复苏有相似的生存率及神经学预后。因此,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强调普通急救者只需实施单纯胸外心脏按压即可,提高目击者实施心肺复苏的依从性和可行性。单纯胸外心脏按压法应当被大众熟悉,并期待更多的目击者参与到心搏骤停的心肺复苏中来。  相似文献   

9.
患者 ,女性 ,4 5岁。右乳癌术后 10 + 年 ,纳差 3+ 天。查体 :极度消瘦 ,生命体征正常 ,神清。右侧颈胸部皮肤及皮下组织放疗后呈板状改变 ,触硬。心肺腹、四肢及神经系统无异常 ,既往史无特殊。诊断 :1右乳癌术后 ;2重度营养不良。因需输入化疗药物及提供静脉高营养做深静脉置管。选择右锁骨下静脉途径 ,置管不顺利 ,在操作过程中 ,病人突然出现呼吸急促 ,呼吸频率2 7次 /分 ,双肺可闻及少许哮鸣音。立即停止操作 ,进行多功能心电监测 :Sp O2 4 5 % ,快速型心律失常 ,室速。查体 :深昏迷 ,大动脉搏动消失 ,无自主呼吸 ,双侧瞳孔 0 .5 cm,…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在心肺复苏期间进行机械通气,当选择容量控制(VCV)模式下使用减速波时,通过分析峰流量分别选择50IMmin(正常)和30L/min(小流量)时对气道高压程度的影响,探讨何种峰流量更适合心肺复苏期间机械通气的要求。方法纳入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在急诊科进行心肺复苏的患者30例。在同一操作者按压下心肺复苏进入平稳状态后,患者呼吸机其他参数不变,在峰流量分别为50IMmin和30L/min时,随机冻结各自一个呼吸周期的压力.时间曲线图,测量吸气相气道峰压中的最高值。结果使用峰流量分别为50L/min、30L/min时平均气道峰压高值分别为(54.1±4.9)emH20和(35.5±5.3)emH20,患者气道峰压高值大于40emH20的发生率分别为96.7%和26.7%,气道峰压高值大于50cmH,0的发生率分别为76.7%和0%。相对于50IMmin,30IMmin的峰流量可明显降低患者的气道峰压(P=0.000)。结论心肺复苏机械通气在VCV模式下使用减速波时,选择低于正常水平的较小的峰流量(如30L/min)较正常流量(如50L/min)可明显降低气道峰压,明显减轻由于胸外按压持续存在导致气道内压力的反复剧烈变化而对呼吸机的影响,且使大多数患者气道峰压低于40cmH2O,是比较合理且安全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李春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1):25-26
本文旨在对心肺复苏的发展史、生命支持及心肺复苏的方法与应用的药物进行综述如下,旨在提高对心肺复苏的进一步了解.  相似文献   

13.
2006年3月至2007年12月对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城乡居民以自制问卷调查表形式进行心肺复苏知晓率情况调查,结果示11200人中有3708(33.11%)人掌握;6105(54.51%)人知晓,不会实施;不知晓者1387(12.38%)。不同文化程度、职业的人群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城乡居民急救知识知晓率低,尤以乡镇低文化层次人群最低,应对全民进行多层次、多样化的院外急救知识宜传教育,以提高心肺复苏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有效率。  相似文献   

14.
血管加压素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廖裔学  阮海林 《医学综述》2006,12(14):891-892
血管加压素(AVP)是一种内源性激素,传统用于治疗尿崩症和急性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近年来研究表明,血管加压素可用于心脏停搏以代替肾上腺素。本文就血管加压素在心肺复苏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郑文君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0):120-121
介绍“心肺脑复苏术”仿真情境教学的目标与重点、难点、学生分析能力,教学设计基本思路,教学条件,教师执教能力要求及详细的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包括三个阶段:案例导入引出救护任务与学习目标;对病人评估与判断及教学活动设计;对心搏呼吸骤停病人的救护教学活动设计。  相似文献   

16.
心肺复苏中两种人工通气方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在心肺复苏中球囊面罩通气和气管插管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3例采用球囊面罩通气和35例采用气管插管通气的心肺复苏患者进行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心跳、呼吸骤停后得到及时供氧的时间;抢救后血氧饱和度(SaO2)上升到85%以上的比率及所需时间;胃内容物反流发生率及心肺复苏成功率。结果两组患者及时供氧的时间、SaO2>85%所需的时间及胃内容物反流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SaO2>85%的比率和复苏成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通气方式各有优缺点,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酌情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心肺复苏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08年5月至2009年4月救治的46例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组患者的年龄、胸外按压开始时间及持续时间、电除颤开始时间、人工呼吸开始时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临床医师应掌握心肺复苏的影响因素,积极实施抢救措施,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心肺复苏机在呼吸心跳骤停患者CPR救治中的疗效与徒手心肺复苏疗效的比较,旨在探讨心肺复苏机在濒死患者救治中的意义.方法102例濒死患者随机分成2组,均在得到确认后4s之内开始心肺复苏术,其中组1采用徒手心肺复苏术,组2采用心肺复苏机持续心肺复苏术,按照2010心肺复苏指南的要求,执行持续心肺复苏,观察自主心率、自主呼吸、颈动脉搏动、面色、瞳孔,心电图.结果2组救治方法比较,观察指标证明有效或无效,组1有效1例,无效63例,有效率1.56%;组2有效6例,无效31例,有效率16.21%,2组对比两总体阳性率有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2明显高于组1.结论心肺复苏机对于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有很好的复苏效果,复苏率明显高于徒手心肺复苏,同时,在调试合理,运用娴熟的情况下,还可有诸多的好处,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王芳 《医学综述》2012,18(1):93-95
心肺复苏患者自主循环恢复后仍有较高的病死率,心肌功能障碍是复苏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复苏后心肌功能障碍主要与全心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关,目前认为其机制主要有氧自由基、钙离子、炎症、内皮等参与,复苏干预措施以及缺氧本身也对心肌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为更好地研究心肺复苏后心肌损伤的机制,现对近几年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使用心肺复苏机和人工心肺复苏的疗效。方法:56名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分为心肺复苏机CPR组、人工标准CPR组,比较两者循环、呼吸恢复率。结果:使用心肺复苏机进行心肺复苏术,患者的循环恢复率和呼吸恢复率均高于人工标准心肺复苏。结论:心肺复苏机具有人工心肺复苏没有的优越性,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