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医学的进步,包括人工血管在内的生物材料在人类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防治中越来越重要.用于心血管系统的生物材料在研制时和临床使用之前,首先要准确评价其与血液接触后的血液相容性.早在六十年代初,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就对用于人工器官的生物材料进行血液相容性评价[1],但由于凝血及抗凝血机理未完全明了,故现在国内外尚无统一的血液相容性评价体系,各实验室采用的评价方法、途径各不相同,评价结果也相差甚远,故无法相互比较.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生物材料的血液相容性进行了综述.着重介绍了血栓形成及凝血发生机制、目前提高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的技术、血液相容性的研究及评价方法等几方面的内容;另外,还分析了当前血液相容性研究存在的问题并且对将来从分子水平上设计新型血液相容性生物材料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体外评价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体外实验因其快捷、方便、特点 ,通常被用作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评价的初步筛选实验。在体外血液相容性评价中 ,需选用合理的血液与材料接触模型、敏感而又特异的检测指标 ,在整个实验中尽量避免外界非待测材料对血液的激活作用。另外接触时间、接触方式、切变率以及参照材料的选择等均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近年来 ,体外评价方法虽已取得很大进展 ,但仍有待于标准化 ,以更有效地评价生物材料的血液相容性。  相似文献   

4.
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评价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抗凝血材料时,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如何快速、准确地评价材料的血液相容性。这对研究新抗凝血材料和加快研究周期将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材料对血液的影响较复杂,而凝血机理本身至今还不完全清楚,因此目前对血液相容性的评价,还没有统一的方法和标准。美国材料试验协会F—4委员会在1982年制定的“医用材料和装置选择的一般生物学试  相似文献   

5.
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评价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材料从本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已发展到了第三代,即高功能医用生物材料阶段。用于心血管系统的生物材料在研制时及临床使用之前,首先要准确地评价其与血液接触后的血液相容性。六十年代初,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率先对用于人工器官的生物材料进行了血液相容性评价,但由于多年来对凝血及抗凝血机理还末完全了解,故迄今为止,国内外还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统一的血液相容性评价体系,各试验室采用的评价方法、途径各不相同,评价结果也相差甚远,无法相互比较。NIH1985年最新版的“血液与材料相互作用指南”一书对以前的血液相容性评价方法已做了较全面的  相似文献   

6.
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材料—血液间相容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着重介绍了血液相容性材料、材料—血液间相互作用的生物学基础、血液相容性的评价方法等几方面的内容 ,并对将来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的研究方法和从分子水平上设计新型生物材料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生物材料成为临床诊治伤病的重要器材.人体器官中除了人脑及大多数的内分泌器官外,基本都有代用的人工器官.其中与血液循环系统直接相关的人工器官如人工心脏、人工肾、人工血管等均要求具有良好的血液相溶性[1].因此,近年来血液相容性成为生物医学工程界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对血液相容性的整体概念、研究方法、血栓与凝血发生机制及提高血液相容性的手段等几方面的研究状况做概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就材料-血液间相容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着重介绍了血液相容性材料、材料-血液间相互作用的生物学基础、血液相容性的评价方法等几方面的内容,并对将来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的研究方法和从分子水平上设计新型生物材料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综合评价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提出由四个体外和半体内试验综合评价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的体系,同时用此综合评价体系评价了六种用于心血管系统的聚氨酯材料和一种硅橡胶材料的血液相容性。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四参数综合评价体系可较真实地评价生物材料对血液的急性反应,并可对生物材料的血液相容性进行粗筛。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专家们认为改善抗凝血生物材料的血液相容性,可以明显提高抗凝血生物材料的抗凝血性能。 目的:评价聚酯类和钛类抗凝血生物材料的血液相容性。 方法:以文献检索的方法探讨聚酯类和钛类抗凝血生物材料对血液中红细胞、血小板、白蛋白、纤维蛋白以及凝血因子等的影响,并通过溶血试验、动态凝血试验、血小板黏附试验、血清蛋白吸附试验、复钙试验以及乳酸脱氢酶释放试验等分析聚酯类和钛类抗凝血生物材料的抗凝血性能,从而评估聚酯类和钛类抗凝血生物材料的血液相容性。 结果与结论:聚酯类抗凝血生物材料及钛类抗凝血生物材料的溶血率明显降低,血小板黏附较少,白蛋白的吸附量增加,纤维蛋白原的吸附明显减少,复钙时间及凝血时间明显延长,表现出较高的抗凝血性能,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是较为理想的抗凝血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11.
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的表面能量观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前言 对高聚物血液相容性的评价及其抗凝机制的探讨一直是当今生物材料专家们很感兴趣的领域。其中引人关注的是从材料表面能量的角度来考查材料的血液相容性。通常通过测定材料和已知表面张力的液体之间的接触角导出材料的表面张力,从而考查各种表面的能量与血液相容性的相关性。在采用接触角技术确定表  相似文献   

12.
生物材料生物相容性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70,自引:3,他引:70  
综述了生物材料生物相容性的安全性原则和功能性原则研究进展。在生物学评价方法研究中,最活跃的是细胞毒性试验方法和血液相容性评价方法。本文引入了“生物功能性原则”概念,对生物材料引起的生物功能变化,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14.
改进医用装置的血液相容性有两种基本途径,即研制具备所需血液相容性的新材料和对装置的血液接触表面进行改性。由于研制一种既具有要求的机械性能,同时又有良好的表面血液相容性材料通常十分困难,因此,通过表面改性获得血液相容性装置是一种更为实用的技术。这些技术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首先是增加表面亲水性,降低表面与血液成分的相互作用。其中在表面接枝聚氧化乙烯是一种广为应用的方法,应引起特别注意;其次,对聚合物表面进行伪饰,使其不被血液视为异  相似文献   

15.
生物材料与血液界面作用机制及相容性评价的研究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材料与生物组织之间的界面作用机制的研究,由于它在材料生物相容性评价及生物组织异常变化认识上的重要地位而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较为详尽地介绍了研究与血液相容性相关的生物-非生物界面的技术方法的现状和进展,并对一些新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思路、研究工作中所得到的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及新见解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16.
生物材料与生物组织之间的界面作用机制的研究,由于它在材料生物相容性评价及生物组织异常变化认识上的重要地位而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较为详尽地介绍了研究与血液相容性相关的生物──非生物界面的技术方法的现状和进展,并对一些新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思路、研究工作中所得到的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及新见解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了在体外血液循环中切变率50~4,000s~(-1)范围内对三种管径相同的生物材料表面与血液相互作用后的测定结果。作者采用~(125)I标记的抗人血小板单克隆抗体(SZ-21)测定血小板粘附数量及用“凝血自动分析仪”测定了反映内源性凝血因子激活的变化。 本研究发现,在生理切变宰范围内的血液参数变化并不与切变率的增加成正比,而是存在着两个使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指标发生突变的“临界切变率”,当切变率超过2,500s~(-1)后产生血液参数的病理学改变。  相似文献   

18.
生物相容性一直是生物材料应用于医疗器械的重点研究内容。但是目前国内外标准的评价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影响了生物材料的研究。近年来趋于对生物材料进行综合评价,本文以复钙时间、血小板黏附以及血浆蛋白的量等实验为基础,结合层次分析法探讨了综合评价抗凝血生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细胞培养法评价生物材料生物相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细胞培养法检测材料生物相窝性是一种快速,简便,重复性好又价廉的方法,在材料生物相容性评价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血液相容性是生物材料研究领域里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血液相容性是一个涉及血液和生物医学材料表面作用的复杂现象 ,影响因素繁多。对材料的血液相容性的测试和评价同样是一个复杂问题 ,涉及到多学科、多领域的技术和方法。本文以聚氨酯为例 ,对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的概念、生物医学材料表面和血液的相互作用以及评价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