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乳腺癌C -erbB - 2癌基因与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二步法 ) ,检测 83例乳腺癌组织中C -erbB - 2、ER、PR的表达。结果 C -erbB - 2、ER、PR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 5 7 83%、71 0 8%、6 6 2 7%。C -erbB - 2表达 :在ER、PR阴性组高于ER、PR阳性组 (P <0 0 5 ) ;在淋巴结转移组的乳腺癌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 (P <0 0 5 )。结论 C -erbB - 2与ER、PR联合检测 ,对于乳腺癌患者术后选择个性化化疗具有指导意义 ,也是衡量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绝经前后c-erbB-2、ER、PR受体的表达差异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432例乳腺癌的病理学资料,其中195例患者随访5年,c-erbB-2、ER、PR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结果 (1)绝经前组,c-erbB-2阳性患者的ER阳性率显著低于c-erbB-2阴性患者(P=0.003);绝经后组,c-erbB-2阳性患者的ER、PR阳性率均显著低于c-erbB-2阴性患者(P<0.001,P=0.005)。(2)多因素分析显示,绝经前组的独立预后因素为淋巴结转移、c-erbB-2,绝经后组的独立预后因素为淋巴结转移、c-erbB-2和ER。 结论 绝经前与绝经后乳腺癌c-erbB-2、ER、PR受体表达的临床意义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徐彬  方志沂  刘君 《实用癌症杂志》2002,17(6):588-590,598
目的 探讨ERβ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测定 97例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ERα、ERβ和PR的表达 ,并与生化法测得的ER、PR及临床病理指标作对比分析。 结果 ERβ在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 62 .9% ( 61/ 97)。ERβ与ERα的表达无相关性 (P >0 .0 5 )。ERα、生化ER、PR及免疫组化PR均阴性表达的乳腺癌组织内ERβ阳性表达率为 83 .3 % ( 10 / 12 )。ERβ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 (P <0 .0 1)。无腋淋巴结转移者的ERβ阳性表达率为 81.6% ( 3 1/ 3 8) ,有腋淋巴结转移者的ERβ阳性表达率为 5 0 .8% ( 3 0 / 5 9) ,两者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且ERβ阳性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ERβ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月经状况和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 (P >0 .0 5 )。结论 ERβ与ERα、PR一样也为细胞核受体。原发性乳腺癌组织内亦有ERβ表达。在原发性乳腺癌组织内ERβ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和腋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ERβ与ERα的表达无相关性 ,不能通过ER、PR及ERα联合测定来取代ERβ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ER、PR和PS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各因素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15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ER、PR和Ps:的表达。结果全组PS2表达阳性率为38.1%,与ER、PR表达符合率分别为60.6%、62.6%。在ER阳性和阴性病例中,PS2阳性率分别为48.6%和29.4%(X^2=5.977,P〈0.05);在PR阳性和阴性组中,PS2阳性率分别为50.8%和28.9%(X^2=7.664,P〈0.01),均呈正相关关系。PS2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月经状况、肿瘤大小无关(P〉0.05),与腋窝淋巴结状况(P〈0.01)、临床分期(P〈0.05)有关。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PS2的表达与ER、PR呈正相关关系,并与腋窝淋巴结状况和临床分期有关,提示PS2可能对指导乳腺癌临床内分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内分泌细胞与雌、孕激素受体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 ,检测 5 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嗜铬素A(CgA )、雌激素受体 (ER )及孕激素受体 (PR )的表达情况 ,并对CgA阳性的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分别进行CgA /ER及CgA/PR双重免疫组化染色。 结果 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CgA阳性率为 44 .0 % (2 2 /5 0 )。ER阳性率为2 8.0 % (14 /5 0 ) ,PR阳性率为 5 0 .0 % (2 5 /5 0 )。子宫内膜样腺癌CgA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ER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但PR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 2例CgA阳性子宫内膜癌细胞中CgA /ER同时表达率为 10 .1% (2 2 1/2 2 0 8个细胞 ) ,CgA/PR同时表达率为 2 0 .1% (4 90 /2 44 0个细胞 )。结论 子宫内膜癌组织出现较多的内分泌细胞及ER、PR的缺失是肿瘤异质性的表现。内分泌细胞不仅影响肿瘤细胞的生长 ,而且可能与子宫内膜癌对激素治疗的抗性或激素治疗后的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雌激素调节蛋白PS2 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 ,对 4 8例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PS2 进行检测 ,分析其与ER、PR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PS2 与ER显著的正相关。在ER( )PR( )的病人中 ,PS2 阳性率达 6 7 9% ,而在ER(- )PR(- )的患者中PS2 阳性率仅为 12 5 % ,二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PS2 阳性表达与病人长生存期呈正相关 ,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结论 :在预测乳腺癌抗雌激素治疗的效果时 ,PS2 可以作为一个有用的重要指标 ,补充ER、PR的不足。同时PS2 阳性的乳腺癌患者预后较好 ,PS2 可作为预测乳腺癌患者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与ER、PR、CerbB-2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CerbB-2的表达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对术前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251例乳腺癌患者术后的肿瘤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R、PR及CerbB-2蛋白表达.[结果]在乳腺癌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肿块≥2cm及肿块<2cm组中的ER、PR阳性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超声显示血流分级2~3级、淋巴结转移阳性、肿瘤侵犯周边组织的病例中,其ER、PR阳性率明显低于血流分级0~1级、淋巴结转移阴性和周边组织无肿瘤侵犯病例(P<0.05);而CerbB-2阳性率则高于对应病例(P<0.05).[结论]乳腺癌彩色多普勒显像与CerbB-2、ER、PR的表达具有相关性,两者结合对于评价乳腺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Wang SL  Li YX  Song YW  Wang WH  Jin J  Liu YP  Liu XF  Yu ZH 《中华肿瘤杂志》2010,32(7):520-525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情况与行改良根治术后腋窝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835例行改良根治术后腋窝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根据ER、PR和Her-2的免疫组化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Rec-/Her-2-(三阴性)组、Rec-/Her-2+组、Rec+/Her-2+组和Rec+/Her-2-组,比较其局部区域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结果 835例患者中,三阴性组141例,Rec-/Her-2+组99例,Rec+/Her-2+组157例,Rec+/Her-2-组438例.Rec+/Her-2-患者的5年局部区域复发率为6.2%,低于其他患者(12.9%,P=0.004).与受体阳性组(Rec+/Her-2+和Rec+/Her-2-)比较,受体阴性组(Rec-/Her-2-和Rec-/Her-2+)有较高的5年远处转移率(26.4%和19.7%,P=0.0008)、较低的5年无瘤生存率(66.7%和75.6%,P=0.0001)和较低的5年总生存率(71.4%和84.2%.P=0.000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激素受体和Her-2的表达状态是乳腺癌患者局部区域复发、远处转移、无瘤生存和总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Rec+/Her-2-患者的局部区域复发风险低,受体阴性患者发生远处转移和死亡的风险高.结论 ER、PR和Her-2是改良根治术后腋窝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胃癌的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表达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观察三苯氧胺 (TAM)在胃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从 1993年 2月到 2 0 0 0年 12月 ,用免疫组化SP法 ,对 12 3例胃癌术后标本进行了ER、PR检测 ,并将TAM应用于胃癌的内分泌治疗 ,追踪随访 5年。结果 ①胃癌的ER、PR阳性率均为 36 5 9% ( 45 / 12 3) ;②分化好 (高、中分化 )的胃癌ER、PR阳性率18.5 7% ( 13/ 70 ) ,分化差 (低分化腺癌 ,粘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 )的胃癌ER、PR阳性率 60 38% ( 32 / 5 3) ,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③ER、PR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 ,分期越晚阳性率越高 ,但统计学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④接受化疗 34例 ,化疗同时辅以TAM内分泌治疗 31例 ,5年生存率分别为 2 6.47% ( 9/ 34 )、5 1.61% ( 16/ 31) ,二者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本研究表明 ,ER、PR阳性表达的胃癌是一种雌、孕激素依赖性肿瘤 ,化疗联合TAM内分泌治疗 ,可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 ,提高 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激素受体PR、ER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对15 9例子宫内膜组织中的PR、ER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PR阴性子宫内膜癌的淋巴结阳性率明显高于PR阳性者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ER阳性和阴性的淋巴结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PR、ER阴性表达的淋巴结阳性率为 5 1 5 % ,而PR、ER阳性者为 10 7% ,两者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结论 :PR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淋巴结转移更具相关性 ,可将PR、ER表达结果作为评估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连环蛋白 p120(p120ctn)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 -2)在 ER、PR 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7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阴性乳腺癌组织及其中41例癌旁乳腺组织和33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 Her -2及 p120ctn 的表达情况。结果:87例 ER、PR 阴性乳腺癌组织中 p120ctn 蛋白在细胞膜异常表达率为63.2%(55/87),Her -2阳性表达为60.9%(53/87)。41例癌旁乳腺组织中 p120ctn 蛋白在细胞膜异常表达率为7.3%(3/41),Her -2无阳性表达;33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 p120ctn 异常表达率为9.1%(3/33),Her -2亦无阳性表达。p120ctn 异常表达、Her -2阳性表达在 ER、PR 阴性乳腺癌组织与癌旁乳腺组织、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差异显著(P =0.000)。p120ctn 的异常表达和 Her -2的阳性表达与癌组织的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均显著相关(P<0.05),与患者的月经、年龄、肿瘤大小和临床分期无关(P >0.05)。p120ctn 的异常表达和 Her -2的阳性表达在 ER、PR 阴性乳腺癌组织中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 =0.952,P =0.000)。结论:p120ctn 的异常表达和Her -2阳性表达在 ER、PR 阴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协同作用。联合检测对评估预后以及为基因靶向治疗提供初步依据。  相似文献   

12.
乳腺增生病雌、孕激素受体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乳腺增生病变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乳腺增生病患者手术切除标本,常规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ER、PR表达。结果ER和PR总阳性率74.36%(27/39)和87.18%(34/39),ER、PR同时阳性为66.67%(26/39)。本组不典型增生6例ER和PR阳性率均为100%,其表达强度最强,其次为腺病伴腺瘤形成,最弱为小叶增生。结论:乳腺增生病变组织中ER、PR虽然呈高表达,是三苯氧胺(TAM)治疗的适应症,但仍有25.64%的患者ER呈阴性表达,因此,用TAM治疗乳腺增生病前应检测患者的ER和PR,阳性者可用TAM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雌/孕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progesterone receptor,ER/PR)和癌基因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receptor2,HER2)与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其表达状态是乳腺癌分子分型、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预测的重要依据。为了深入探讨 ER/PR/HER2在乳腺癌发生和恶性演进中的意义及相关机制,拟建立ER/PR/HER-2阴性和阳性乳腺癌的蛋白质表达谱,寻找 ER/PR/HER-2阴性和阳性乳腺癌中差异表达蛋白,为乳腺癌患者提供新的预后预测指标和治疗新靶点。方法应用蛋白质组学同位素相对标记与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iTRAQ)技术建立 ER/PR/HER-2阳性和阴性乳腺癌的蛋白质差异表达谱,鉴定2组乳腺癌的差异表达蛋白,对部分差异表达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包括蛋白功能注释、基因本体论分类分析(gene ontology classification analysis,GO 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 and genome,KEGG)通路分析。结果应用 iTRAQ 蛋白质组学技术对乳腺癌组织进行了蛋白组学分析,鉴定出 ER/PR/HER-2阳性和阴性组间有差异表达的蛋白4999种,以 ER/PR/HER-2阳性∶ER/PR/HER-2阴性≥3为上调标准,确定 ER/PR 阳性组上调蛋白73种。以 ER/PR/HER-2阳性∶ER/PR/HER-2阴性≤0.5为下调标准,ER/PR/HER-2阳性组下调蛋白58种。GO 分析结果显示,ER/PR/HER-2阴性和阳性乳腺癌差异表达蛋白的分子功能、生物过程和细胞定位较为复杂,并且在上调蛋白和下调蛋白上存在分布差异。KEGG 通路分析发现,部分差异表达蛋白涉及200条信号通路。结论 ER/PR/HER-2阳性和阴性乳腺癌间存在差异表达蛋白,这些蛋白涉及复杂的分子功能、生物过程和信号通路,可能与 ER/PR/HER-2的表达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4.
PS2表达在判断乳腺癌预后和指导内分泌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PS2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对判断乳腺癌预后和指导内分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9例乳腺癌组织中PS2、ER、PR蛋白的表达。结果:PS2阳性表达率为38.2%(34/89);PS2基因的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腋淋巴结状况和月经 状况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PS2、ER表达均与5年无瘤生存率和5年总生存率相关(P<0.05);PS2与ER、PR表达呈正相关(P<0.01);PS2、ER表达与内分泌治疗疗效相关(P<0.01)。结论:在指导内分泌治疗时,PS2可以作为1个重要的指标补充ER、PR的不足,三者结合可进一步提高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针对性和疗效;PS2对判断乳腺癌的预后有一定价值,但不是独立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绝经后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状态与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关系及意义。方法使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化学发光分析法检测41例乳腺癌患者血清性激素六项(LH、FSH、PRL、E2、P、T)水平,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乳腺癌ER、PR表达状态。结果绝经后乳腺癌PR阴性组与PR阳性组比较,患者血清LH、FSH水平显著增高(P值分别为0.005和0.031),PRL、E2、P、T水平在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ER阴性组与ER阳性组之间所测性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绝经后乳腺癌PR表达状态可能与垂体激素LH、FSH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乳腺癌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 (ER、PR)与cerbB 2基因表达及相互关系 ,乳腺癌淋巴结转移 ,病理组织分型、临床分期与癌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 2 10例原发性乳腺癌进行了ER、PR与cerbB 2检测。结果 ER的阳性表达率 5 9 0 5 % ,PR的阳性表达率 4 7 6 2 % ,cerbB 2的阳性表达率 33 81% ,cerbB 2的阳性表达与ER、PR的阳性表达 ,与临床分期、病理组织分型有显著相关性 (P <0 0 1) ,与腋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ER、PR与cerbB 2在乳腺癌组织中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其检测结果对于临床治疗 ,辅助判断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s of expression of Bax inhibitor-1 (BI-1) gene and the receptors of estrogen and progestogen in breast cancer and its significance. Methods: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s had been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s of BI-1 gene and receptors of estrogen and progestogen in breast cancer. 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s of expressions of BI-1 gene, estrogen receptor (ER) and progestogen receptor (PR) in breast cancer were 77.08%, 60.42% and 54.17%, respectively. The positive rate of expression of BI-1 gene was higher in the group with negative expression of ER than the positive group, their positive rates were 76.92% and 52.27%, respectively; but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i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expressions of PR. The positive rate of expression of BI-1 gene was also higher in the group with positive lymph node metastasis than the non-lymph node metastasis group, and their positive rates were 64.58% and 36.36%,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BI-1 gene, in combination with ER, has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to choose individual chemotherapy and radiotherapy after operation and can become an important indicator for judging the prognosis of breast cancer.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ER、PR、Her-2及Ki-67在乳腺癌原发灶和前哨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50例具有乳腺癌原发灶和前哨淋巴结转移灶的病例,采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分析原发灶和前哨淋巴结转移灶中ER、PR、Her-2及Ki-67的表达有无差异。结果:ER在乳腺癌原发灶和SLN转移灶中表达一致率为100%。PR原发灶和转移灶一致率为92%,变化率为8%,Her-2原发灶和转移灶一致率为96%,变化率为4%,表达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i-67在乳腺癌原发灶表达率为(30.3±20.2)%,SLN转移灶表达率(25.1±1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原发灶和转移灶表达一致率为70%,变化率为30%,但表达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补充腋窝淋巴结阳性率在原发灶高表达、SLN转移灶中变为低表达组22.2%(2/9)明显低于无变化组62.5%(15/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原发灶基本能反应SLN转移灶ER、PR、Her-2表达状态,但针对个体而言,SLN转移灶分子状态重新评价仍有益。Ki-67在SLN转移灶表达率降低,原发灶高表达而SLN转移灶变为低表达可能预测补充腋窝淋巴结的低转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测定乳腺癌组织中ER、PR的表达,并分析临床病理特点与ER、PR表达的关系。结果乳腺癌多发于31~50岁(41.7%)及51~70岁(47.5%);最常见肿瘤类型为浸润性导管癌(78.3%);45.8%患者确诊时已有淋巴结转移;Ⅰ级浸润性导管癌占8.5%,Ⅱ~Ⅲ级占91.5%;ER、PR阴性表达率分别为47.5%、59.2%。Ⅰ级浸润性导管癌ER、PR的阴性表达率均低于Ⅱ~Ⅲ级浸润性导管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级浸润性导管癌中无一例有脉管内瘤栓和淋巴结转移,而Ⅱ~Ⅲ级浸润性导管癌中脉管内瘤栓和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4.9%)和(58.1%)(P<0.01)。结论乳腺癌中ER、PR阴性表达的比例近50%;ER阴性表达与高组织学分级有关;ER阴性表达、高组织学分级易导致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20.
乳腺癌中PS2蛋白表达与ER,PR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PS2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ER、PR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S2蛋白在105例乳腺癌中的表达。结果PS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率为50.48%(53/105)。43例ER和PR均为阳性者中,有33例PS2表达阳性,阳性率为76.74%(33/43);而40例ER和PR均为阴性者中,仅有9例呈PS2表达阳性,阳性率为22.50%(9/40,P〈0.01。生存5年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