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Recombinant human interleukin 1 receptor antagonist,RhIL-1ra)对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并研究其对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软骨中Caspase-3和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首先采用改良Hulth法建立实验性OA模型,术后4周经关节腔注射给予RhIL-1ra治疗,治疗结束后,首先对膝关节进行解剖观察以及HE染色进行评分,采用Tunel染色法检测两组兔软骨细胞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blot以及RT-PCR检测凋亡因子Caspases-3和凋亡抑制因子Bcl-2的蛋白和基因的表达。结果:大体形态学和HE染色结果表明,正常组大体形态学评分较低,模型组较高,RhIL-1ra治疗组较模型组相比降低(P<0.01);RhIL-1ra可降低软骨细胞的凋亡率,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blot以及RT-PCR结果表明,RhIL-1ra可通过下调caspase-3以及上调bcl-2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结论: RhIL-1ra对Hulth诱导的实验性OA具有一定的疗效,且可调控Caspase-3和Bcl-2的表达抑制OA中软骨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王彦方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8,(14):1671-1674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对干眼小鼠模型眼表白细胞介素-10(IL-10)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BALB/c小鼠构建干眼小鼠模型,并将建模成功的25只小鼠分为模型组(n=8,16眼)、阳性对照组(n=8,16眼)和实验组(n=9,18眼),另选10只未给予任何处理的BALB/c小鼠作为正常组。实验组给予b FGF滴眼,每次5μL,每天3次,阳性对照组给予普拉洛芬滴眼,每次25μL,每天3次,模型组和正常组给予无菌生理盐水滴眼,连续干预5 d。观察小鼠干眼症状指标水平,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小鼠眼球角膜组织病理变化;用过碘酸-希夫(PAS)染色法观察小鼠结膜杯状细胞数量;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小鼠眼表组织中IL-10和IL-1β蛋白表达。结果干预后,实验组角膜荧光素钠染色评分、角膜炎症指数、泪膜破裂时间(BUT)和泪液分泌实验(SIt)分别为(10.22±2.06)分,0.09±0.02,(4.52±0.26)s,(5.26±0.52)mm/5 min,模型组分别为(11.02±2.25)分,0.52±0.06,(2.02±0.21)s,(4.00±0.32)mm/5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角膜上皮细胞完整、光滑,结膜穹窿部杯状细胞数量较模型组明显增多。实验组小鼠眼表组织中IL-10和IL-1β蛋白含量分别为(573.15±22.13),(174.25±12.36)μg·g^(-1),模型组分别为(236.48±41.28),(223.51±23.48)μg·g^(-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b FGF对小鼠干眼模型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缓解干眼小鼠临床症状,抑制眼表鳞状上皮化生,其机制可能与其能够调节干眼眼表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抑肽酶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MCAO/R),采用ELISA法测定大鼠脑组织内IL-1β、IL-6和IL-8的含量,并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模型组IL-1β、IL-6和IL-8蛋白含量在3h即有增加,12h达高峰,而抑肽酶组相应各时间点的蛋白含量表达明显减少;模型组与抑肽酶组在3h的神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时间点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抑肽酶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脑组织中IL-1β、IL-6和IL-8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模型兔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42只健康新西兰兔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白藜芦醇高、中、低剂量组,每组6只。除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外,均用Hulth法建立实验性骨关节炎模型。造模8周后分别以10%羧甲基纤维素钠(2mL·kg^-1)、阳性药物硫酸氨基葡萄糖(35mg·kg^-1)、白藜芦醇高剂量(120mg·kg^-1·d^-1)、中剂量(60mg·kg^-1·d^-1)、低剂量(30mg·kg^-1·d^-1)灌胃,连续给药6周后,抽血测定血液流变学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相对黏度和聚集指数指标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模型组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相对黏度和聚集指数指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5)。而阳性药物组、白藜芦醇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相对黏度和聚集指数指标均低于模型组(P〈0.05),白藜芦醇高、中剂量组与低剂量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藜芦醇能显著降低骨关节炎模型兔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相对黏度和聚集指数指标,有效改善骨关节炎血液流变学状态,从而起到防止并延缓关节软骨的退行性改变,有利于软骨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模型兔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42只健康新西兰兔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白藜芦醇高、中、低剂量组,每组6只。除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外,均用Hulth法建立实验性骨关节炎模型。造模8周后分别以10%羧甲基纤维素钠(2 mL·kg-1)、阳性药物硫酸氨基葡萄糖(35 mg·kg-1)、白藜芦醇高剂量(120 mg·kg-1·d-1)、中剂量(60 mg·kg-1·d-1)、低剂量(30 mg·kg-1·d-1)灌胃,连续给药6周后,抽血测定血液流变学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相对黏度和聚集指数指标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模型组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相对黏度和聚集指数指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5)。而阳性药物组、白藜芦醇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相对黏度和聚集指数指标均低于模型组 (P<0.05),白藜芦醇高、中剂量组与低剂量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藜芦醇能显著降低骨关节炎模型兔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相对黏度和聚集指数指标,有效改善骨关节炎血液流变学状态,从而起到防止并延缓关节软骨的退行性改变,有利于软骨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经白细胞介素(IL)-1β、IL-1β和黄芪共同干预后兔气道上皮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IL-1β对气管上皮细胞TGF-β1表达的影响以及黄芪在哮喘气管重塑中的防治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兔气管上皮细胞,①实验组加入终浓度为1ng/ml的IL-1β,于不同时间点收集培养上清液及贴有细胞的盖玻片;②实验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IL-1β;③各组均加入终浓度为10ng/ml的IL-1β,同时实验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黄芪和地塞米松。②与③均于24h后收集培养上清液及贴有细胞的盖玻片。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TGF-β1蛋白的表达。结果①经IL-1β1ng/ml处理后TGF-β1的表达在24h点[上皮细胞吸光度值(0.613±0.022),上清液含量(701±32)pg/ml]明显高于其余各时间点(P分别<0.05和0.01)。②与对照组[(0.138±0.009),(216±28)pg/ml]比较,IL-1β 0.1ng组[(0.156±0.003),(267±12)pg/ml]、1ng组[(0.614±0.020),(710±32)pg/ml]、10ng组[(0.917±0.050),(940±34)pg/ml]TGF-β1表达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0.05和0.01);经直线相关分析培养上清液中TGF-β1的含量与所加IL-1β的浓度呈正相关(r=0.906,P<0.01)。③与IL-1β组[(0.904±0.047),(935±32)pg/ml]比较,黄芪50mg组[(0.397±0.020),(398±52)pg/ml]、黄芪200mg组[(0.144±0.005),(258±45)pg/ml]、黄芪500mg组[(0.401±0.005),(414±22)pg/ml]和地塞米松组[(0.155±0.003),(247±44)pg/ml]TGF-β1表达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0.05和0.01)。结论IL-1β可促进气管上皮细胞TGF-β1的蛋白表达,黄芪对这一过程有抑制作用,早期应用黄芪可能延缓气管重塑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2(IL-12)在滴虫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局部的表达情况及其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滴虫性阴道炎患者50例(观察组)和健康女性30名(对照组),检测两组对象后穹隆吸出灌洗液中的IL-2、IL-10、IL-12含量。结果观察组患者阴道灌洗液IL-2、IL-12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而IL-10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开展临床IL-2、IL-10、IL-12检测,对指导临床治疗可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7,(17)
目的探讨针刀治疗对慢性软组织患者疗效及其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及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216例明确诊断慢性软组织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予以针刀治疗。分别观察2组患者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治疗后疼痛缓解时间及功能恢复时间间差异,同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d及治疗后7dTNF-α、IL-1β及IL-6变化情况,分别观察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VAS评分、治疗后功能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炎症指标方面,治疗后3d2组患者TNF-α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IL-1β及IL-6较前显著降低;治疗后7d2组患者3个指标均较治疗前及治疗后3d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3个指标均较治疗后同时点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治疗能显著改善慢性软组织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良好,其机制可能与调节体内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枢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针刺大鼠"中髎"穴对大脑皮层兴奋性抑制效应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乌拉坦麻醉大鼠,采用立体定位法,在额骨和顶骨上植入皮层电极进行脑电图(EEG)记录;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NS),IL-1β及IL-1β的受体拮抗剂IL1-ra;以直径为0.3 mm毫针手针刺激大鼠相当于"中"穴2 min,深度3-4 mm。结果针刺大鼠"中髎"穴后EEG高幅低频慢波时间占总记录时间的百分比由针刺前(40.9%±27.7%)显著增加到(71.2%±20.5%)(P〈0.05),侧脑室注射IL-1β后,针刺大鼠"中髎"穴,EEG高幅低频慢波时间占总记录时间的百分比由(41.9%±20.9%)显著增加到(78.3%±16.6%)(P〈0.05),这些效应可被脑室注射IL1-ra所阻断。结论 IL-1β参与针刺"中髎"穴所致的大脑皮层抑制性效应,它的作用是通过其受体来介导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β淀粉样蛋白(Aβ)、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脑梗死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30例脑梗死患发病后3~5d、10~14d和30例正常对照血清Aβ、IL-1β水平。结果 脑梗死组发病后3~5d血清Aβ、IL-1β水平明显高于10~14d,后明显高于对照;脑梗死组发病后3~5d血清Aβ与IL-1β水平呈正相关,两均与梗死灶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Aβ、IL-1β参与脑梗死发生、发展,干扰两产生和作用途径可减轻脑缺血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兔实验性OA血清IL-6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抗OA有效的作用机制。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6只,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A组),其余30只按Hulth法建立OA模型,再分为5组:模型对照组(B组)、硫酸氨基葡萄糖组(C组),白藜芦醇高剂量组(Dh组)、中剂量组(Dm组)和低剂量组(D1组)。按设定剂量连续灌胃给药45d后,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IL-6含量,切取股骨内髁软骨标本,脱水石蜡包埋后切片,用HE染色,采用双盲法在光镜下按Wakitani法对关节软骨病理改变进行组织形态学评分,并将1176含量与组织形态学评分指数做相关分析。结果①C组以及Dh、Dm、Dl组动物的关节病理改变评分指数均低于B组(P%0.01),其中Dh、Dm组的作用强度优于C组(P〈0.05);②B组血清中IL-6含量明显增高,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Dh、Dm、Dl组和C组中IL-6含量明显降低,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Dh组的作用强度优于C组(P%0.05);③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血清中IL-6含量与关节病理改变的形态学评分指数呈正相关(P〈0.01)。结论①白藜芦醇能降低兔实验性OA血清中IL-6的浓度,其强度成剂量依赖关系,其中高剂量的白藜芦醇作用强度优于硫酸氨基葡萄糖;②白藜芦醇抑制血清中IL-6含量与Wakitani法组织形态学评分指数经Pearson相关分析,两者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β-榄香烯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白细胞介素-6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β-榄香烯对多发性骨髓瘤(MM)的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以期了解β-榄香烯抗MM的分子机制。方法人MM细胞系RPMI 8226与不同浓度的β-榄香烯作用,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MM细胞培养上清中IL-6的浓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IL-6基因表达。结果不同浓度的β-榄香烯作用RPMI 8226细胞48h后,培养上清中IL-6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T-PCR检测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β-榄香烯作用于RPMI 8226细胞48h,RPMI 8226细胞的IL-6基因mRNA表达强度与对照相比均明显降低。结论β-榄香烯能明显减少MM细胞IL-6的自分泌,抑制RPMI 8226细胞的IL-6基因表达。提示β-榄香烯降低IL-6表达可能是其抗MM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帕金森病病人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诊治帕金森病94例作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IL-6、IL-1β及TNF-α含量,分析其在帕金森病病人中的临床意义.结果 观察组病人血清IL-6、IL-1β及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8.53±2.14)pg/mL比(3.26±0.52)pg/mL,(183.26±15.40)pg/mL比.(21.57±3.55)pg/mL,(376.19±32.07)pg/mL比(207.11±17.21)pg/mL,P<0.05];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帕金森病病人IL-6、IL-1β及TNF-α及MoCA评分明显高于认知功能正常者[(21.37±2.73)pg/mL比(17.14±2.06)pg/mL,(196.41±17.85)pg/mL比(175.23±14.11)pg/mL,(408.52±35.49)pg/mL比(361.24±30.55)pg/mL,(28.47±2.87)分比(21.32±1.45)分,P<0.05];但不同Hoehn Yahr分级情况帕金森病病人IL-6、IL-1β及TNF-α水平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帕金森病病人IL-6、IL-1β及TNF-α水平分别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P<0.05),而与Hoehn Yahr分级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血清IL-6、IL-1β及TNF-α水平在帕金森病病人中呈高水平,与病人认知功能密切相关,但不能反映病人疾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经白细胞介素(IL)-1β、IL-1β和黄芪共同干预后兔气道上皮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IL-1β对气管上皮细胞TGF-β,表达的影响以及黄芪在哮喘气管重塑中的防治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兔气管上皮细胞,①实验组加入终浓度为1ng/ml的IL-1β,于不同时间点收集培养上清液及贴有细胞的盖玻片;②实验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IL-1β;③各组均加入终浓度为10ng/ml的IL-lβ,同时实验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黄芪和地塞米松。②与③均于24h后收集培养上清液及贴有细胞的盖玻片。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TGF-β1蛋白的表达。结果①经IL-1β 1ng/ml处理后TGF-1β的表达在24h点[上皮细胞吸光度值(0.613±0.022),上清液含量(701±32)pg/m1]明显高于其余各时间点(P分别〈0.05和0.01)。②与对照组[(0.138±0.009),(216±28)pg/m1]比较,IL-1β0.1 ng组[(0.156±0.003),(267±12)pg/m1]、1 ng组[(0.614±0.020),(710±32)pg/m1]、10ng组[(0.917±0.050),(940±34)pg/m1]TGF-B1表达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0.05和0.01);经直线相关分析培养上清液中TGF-β1的含量与所加IL-1β的浓度呈正相关(r=O.906,P〈O.01)。③与IL-1β组[(0.904±0.047),(935±32)pg/ml]比较,黄芪50mg组[(0.397±0.020),(398±52)pg/m1]、黄芪200mg组[(0.144±0.005),(258±45)pg/m1]、黄芪500mg组[(0.401±0.005),(414±22)pg/m1]和地塞米松组[(0.155±0.003),(247±44)pg/m1]TGF-β。表达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0.05和0.01)。结论IL-1β可促进气管上皮细胞TGF-β1的蛋白表达,黄芪对这一过程有抑制作用。早期应用黄芪可能延缓气管重塑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人胃粘膜正常上皮细胞(GES-1)株增殖的影响。方法用IL广1β与GES-1细胞培养,用3^H-Tdr掺入法测定及MTT比色法分析检测总活细胞数来估计GES-1细胞DNA合成及细胞生成情况。结果IL-1β以剂量依赖性增加GES-1细胞DNA合成及细胞数量。IL-1β对GES-1细胞的增殖作用可被IL-1ra阻断,IL-1β抗体对此无抑制作用。结论IL-1β刺激可引起GES-1细胞的增殖。IL-1β是GES-1细胞的生长因子,在调节GES-1细胞增殖中有重要作用。IL-1β涉及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粘膜细胞的高增殖反应和胃癌的致癌过程。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研究虫类散剂对大鼠炎性颈神经根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建立炎性颈神经根的大鼠模型,配置高浓度的虫类散剂,分对照组、治疗组进行干预,在2周时处死大鼠,分析大鼠神经根炎性肉芽肿的质量、炎性神经根IL-1及IL-6的含量。结果治疗组神经根炎性肉芽肿质量、神经根IL-1及IL-6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虫类散剂具有防治颈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作用,其对IL-1及IL-6水平的调控可能是重要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IL-8、IL-1β在不同肺炎患儿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上海市某儿童专科医院呼吸科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性肺炎患儿50例为支原体组,肺炎链球菌性肺炎患儿42例为细菌组,支气管异物患儿20例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三组血清与BALF中IL-6、IL-8、IL-1β含量。同时采集和检测三组血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数比值。结果:细菌性肺炎患儿白细胞数、CRP、PCT较支原体肺炎组和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原体组和细菌组中性细胞计数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肺炎患儿血清IL-6较支原体肺炎组和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支原体组和细菌组血清IL-8、IL-1β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原体肺炎组BALF中IL-8、IL-1β水平明显高于细菌性肺炎组和对照组(P<0.01);支原体组和细菌组BALF中IL-6水平均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细胞、CRP、PCT和血清IL-6升高可帮助诊断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BALF中IL-8和IL-1β水平明显升高,IL-8和IL-1β可能参与了支原体肺炎的发生发展,在疾病加重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