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海珠玉     
热之不热是无火也,益火之原以消阴翳;寒之不寒是无水也,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素问注》本条是王冰对《素问·至真要大论:“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的注文。意思是,寒证用温热散寒之品治疗,如其寒不减,则非客寒可知,乃由人体元阳虚衰(无火)  相似文献   

2.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也”。历代许多注家,都据王冰“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论述,解释为用寒药治热证,热不退而反增者,是真阴不足,所谓“寒之不寒是无水也”,治以滋阴,阴足则火自灭;用热药治疗寒证,寒不减而反甚者,是真阳不足,所谓“热之不热是无火也”,治当温补,阳足则寒自消。吴崑、张景岳、张隐菴等,均持这种观点。如张景岳谓:“诸寒之而热者,谓以苦寒治热  相似文献   

3.
关于“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一句,自唐代以来,医家多宗王冰之“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之说,亦即以“阴虚、阳虚”而论治。几年来,笔者通过学习和临床验证,认为此句应解为“阴盛、阳盛”才与《素问·至真要大论》之原文融会尽合。其病理,为阴盛而迫阳外现,阳盛而格阴于外。其治法,为“从治”之法。现将个人的理解试述如下,仅供青年读者作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有病热者,寒之而热,有病寒者,热之而寒,二者皆在,新病复起,奈何治?岐伯曰: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也”。王冰为之作注谓“言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所谓求其属也。”经文自此精辟注释,对寒热虚实阴阳水火之论发挥殆尽,此一治虚理法遂垂训千古,为后世临床治疗虚弱病证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准则。但细绎原文对照临床,“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阳,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阴”又别具奥理。兹不揣愚陋,简述于次。一、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指苦寒泄热法治热征,病不愈反见热者,非为实热证,实为阴  相似文献   

5.
王殿华 《陕西中医》1991,12(8):358-359
<正> “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古今医家对此解释不一,归其要者:其一、从病证解。认为此指虚证治疗,始于张景岳,《类经》解释为:“阳胜者阴必病,阴胜者阳必病。如《至真要大论》曰:‘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启玄子曰:‘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皆阳病治阴,阴病治阳之道也。”不少注家宗此说。解释为实证治疗者,如《中  相似文献   

6.
“益火消阴”是“益火之原以消阴翳”的简称,亦称“扶阳退阴”。“益火之原以消阴翳”,是唐·王冰给《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的作注,指的是用扶阳益火法消退阴盛。治疗寒症,用温热药不见效,病反而更严重,则此种寒症当属阳虚阴盛,肾阳亏虚,故当补肾阳“命门真火”,若以邪气实而致寒症治之,不但不能奏  相似文献   

7.
<正>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是唐·王冰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而提出的一种治疗方法."益"是补充、加强之意.肾为先天之本,中寓命门之火,为火之源;脾为后天之本,能运化水谷之精微,濡养全身,先天之本有赖后天之本温养.因此,就全面而言,火之源为肾、脾."益火之源"系指温补肾阳、脾阳."阴翳",是相对于"阳光"而言,这里指水湿、寒邪等.消阻翳即祛除水  相似文献   

8.
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阳病治阴,阴病治阳”治则以来,注家各抒己见,看法各异,归其要者有三:其一,从病性解。始于张景岳,《类经》注曰:“阳胜者阴必病,阴胜者阳必病。至真要大论曰: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启玄子曰: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皆阳病治阴,阴病治阳之道也……”。不少注家宗此说。其二,从针灸取经选穴解。指病在阳经,可针刺阴经治疗;病在阴经,可针刺阳经治疗。此论源于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云:“阴经受邪,流入阳经为病,是为阴经为本,阳经为标,疗其本者,疗于阴经,即阳病疗阴也……”。…  相似文献   

9.
读素摭微     
《素问·至真要大论》有“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及“微者逆之,甚者从之”句。参阅各家注解,矧验诸临床,笔者觉得如下两种认识皆具指导意义: 对寒证、热证采用“从之”的治法,须考虑其虚实及寒热的真假,分别施以不同的“从”治法。以阳热证为例,倘屡清不效,甚至愈清愈炽,这种证候至少有两种可能:其一,属寒证阴证。具体地说,属阳虚无火证。当“从”补火治。《伤寒论》有“厥深者,热亦深”的创见,临床讵无“热深者,冷亦深”的证例?王冰在注本篇(《至真要大论》)“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  相似文献   

10.
“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 ,热之而寒者取之阳”(以下简称“本句”) ,语出《素问·至真要大论》。对本文的注释多从王冰之说 ,即“用苦寒泻热而热不退 ,当用补阴法治疗。用辛热散寒而寒不去 ,当用补阳法治疗”(见《内经讲义》 .上海科技出版社 ,1984,167)。笔者结合《内经》全书玩味 ,深感此说欠妥 ,故将心得述要于下 :   1.本句的“阴”和“阳”指的是疾病性质属阴、属阳 ,即疾病的寒热属性。如指虚实 ,在此变换治法时 ,当以虚实冠之 ,不当以阴阳冠之。且《内经》中已有阴胜则阳病 ,阳胜则阴病 ;阳胜则热 ,阴胜则寒 ;阳盛生外热 ,阴盛生内寒 …  相似文献   

11.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也。”本段经文是继前面经文所论,“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正治”、“反治”法则之后,提出的一种从常达变的治疗方法。本段经文所论述之“寒热”,王冰言之甚详:“热之不热是无火也……,寒之不寒是无水也”,所以,应认识到:经文中所言之的“热”乃是肾阴(真阴)不足之虚热,而非有余之实热;经文中所言之的“寒”是肾阳(真阳)不足的虚寒,亦不同阴盛之实寒。取之阴者,滋其肾阴(肾脏之真水);取之阳者,补其肾阳(命门真火)。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  相似文献   

12.
迟华基教授一直从事中医经典理论与临床的研究与教学,对于经典的疑难问题见解独特,分析透彻。“阴病治阳,阳病治阴”是用阴阳理论总结的治疗原则。“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是对“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的说明。厥逆和厥并不相同,根据原文分析,十二经厥逆是六经厥的重症。更年是人体生命规律中的不同阶段的变化,并非指特定的某个阶段,认识更年的含义对于消除患者心理压力,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是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对于“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的注语 ,这里的“益火之源”是温补肾阳的意思 ,亦即用温补肾阳法治疗阴证、寒证。早在《内经》中就有“肾为先天之本” ,肾“藏真阴而寓元阳”的论述肾为水火之脏 ,肾阳衰弱 ,全身脏腑得不到肾阳的温煦 ,就不能行使正常的生理功能。肾阳不足 ,易致火不生土 ,出现四肢厥冷、水肿、腹胀便溏等脾阳虚的阴寒症状。笔者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 ,对临床一部分虚寒证用温补肾阳的方法治疗 ,取得很好的疗效 ,兹举数例说明。例 1,张某某 ,女 ,2 4岁 ,1998年 6月 4日来诊 ,自述半月…  相似文献   

14.
重读中医研究院中医研究生班:“关于如何学习《内经》问题的讨论纪要”一文(《中医杂志》1979年第7期,王琦整理,以下简称“纪要”),获益非浅。但觉得“纪要”对《内经》“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经文(简称本句经文),解释欠妥。本着“开展争鸣,共同提高”的原则,从四个方面谈谈本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正> 1.治求其属语出《素问·至真要大论篇》。原文说:“有病热者,寒之而热,有病寒者,热之而寒,二者皆在,新病复起,奈何治?歧伯曰: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也”。目前把这句话作为一般的辩证论治原则运用,认为“治”就是论治,即确定治疗原则。“求”,寻求,推究之意,“其”指证候。认为“属是指证候与治法的联系”(北京中医研究院:《中医名词术语解释》第204页),“治求其属”就是说辨别疾病的一系列症状属  相似文献   

16.
本法则最早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其云:“……有病热者,寒之而热;有病寒者,热之而寒;二者皆在,新病复起,奈何治?歧伯曰: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也。”这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治则部分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含义是:以寒药治热病而热反盛者,应该取治阴分;以热药治寒  相似文献   

17.
叶昱洁  万文蓉 《中医药通报》2012,2(3):53-54, 66
<正>"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最早出自唐·王冰对于《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的注语。后世又将其简称为"壮水制阳"、"滋水制火"或"滋阴涵阳"。其所谓阴者,水也。阳者,火也。水火互为其根,合而为一,不可分为二也。水从火里生来,故曰天一生水,阳旺一分,阴即旺一分;阳衰一分,阴亦  相似文献   

18.
《内经》“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辨析河南省夏邑县人民医院王心好(476400)关键词:内经,辨析《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也。,从文字直译即:热病用寒凉药治之而热不退者,当从阴治疗;寒病...  相似文献   

19.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有“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的论述 ,一般认为属阴虚发热。《中医内科学》“内伤发热”节亦认为此为治疗原则 ,笔者未敢苟同。  首先 ,从《至真要大论》原文看 :“有病热者 ,寒之而热 ,有病寒者 ,热之而寒 ,二者皆在 ,新病复起。奈何治 ?岐伯曰 :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 ,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也。”紧接的下一段为 :“服寒而反热 ,服热而反寒 ,其何故也 ?岐伯曰 :治其王气 ,是以反也。”根据原文之意 ,是说用寒凉药治疗热病而反发热者 ,是阴分不足 ,当滋阴 (即求其属 )。而其下一段内容则表示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  相似文献   

20.
中医内科试题及答案一、基础部分题一:试阐明《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的道理,并举例说明。答:《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是指由于阴阳偏盛偏衰,是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调整阴阳,补偏救弊,使阴阳恢复相对平衡,就是治疗的基本原则。例如阳热盛而损及阴液者,可损其有余之阳,用“热者寒之”的方法;若因阴寒盛而损及阳气者,则可损其有余之阴,用“寒者热之”的方法。反之,若因阴液不足,不能制阳而致阳亢者;或因阳气不足,不能制阴而致阴盛者,则又必须补其阴或补其阳之不足,这就是“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促使阴阳恢复新的相对平衡的治疗原则。题二:如何理解“肝体阴而用阳”的意义? 答。“体”,一般是指实体或实质,“用”,是指作用和机能。肝为贮藏血液之脏,血属阴,故肝体为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