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PACHEⅡ评分与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在AECOPD中的应用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分析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及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及死亡风险中的预测指导作用。方法对78例AECOPD患者分别进行APACHEⅡ和CPIS评分,比较不同分组的动脉血气结果、死亡率、死亡风险及住院时间进行分析。结果死亡组APACHEⅡ和CPIS评分均高于存活组。APACHEⅡ评分组〈18和≥18,入院时和入院24hPaCO2、Pa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PIS评分36组;CPIS评分〈6和36分组住院时间分别为APACHEⅡ评分组入院时〈18和≥18死亡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6.96,P〈0.05),A—PACHEⅡ评分组死亡分辨的ROC曲线下面积(0.789)略大于CPIS评分(0.719)。结论APACHEⅡ在判断死亡预后方面好于CPIS评分,而CPIS评分在预测患者24h治疗效果及住院时间方面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患者临床特点及院内死亡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16年5月武警总医院住院治疗的AAD患者病史资料,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并通过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判断该模型对AAD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能力。结果所有196例AAD患者中36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院内死亡率为18.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AD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65岁(OR=4.57,P=0.010),低血压(OR=9.58,P=0.001),急性肾损伤(OR=11.42,P=0.001),缺血性并发症(OR=6.35,P=0.001),神经系统症状(OR=7.60,P=0.020),A型夹层(OR=7.59,P=0.001),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P=0.18,ROC曲线下面积为0.92。结论年龄≥65岁、低血压、急性肾损伤、缺血性并发症、神经系统症状及A型夹层为AAD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分析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将51例SAP患者按照不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死亡或存活、是否发生器官衰竭进行分组,再分别比较其心率变异性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预测因素的界值,分析该界值对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APACHEⅡ评分≥10分组患者的总体标准差(SDNN)、24h内相邻正常心动周期间期差值50 ms计数在总正常心动周期间期数的百分比(PMN50)、总频(TF)和低频(LF)数值明显低于APACHEⅡ评分10分组的患者,其中APACHEⅡ评分≥20分组患者的SDNN和LF数值明显低于APACHEⅡ评分10~19分组的患者(P0.05);同时死亡组和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组患者的SDNN、PMN50、TF、LF数值分别低于存活组和未发生MODS组患者(P0.05)。结论:心率变异性分析在S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和预后判断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动态变化在脓毒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59例脓毒症患者入院后第1、2天血小板计数,记录APACHEⅡ评分。按照第28天生存状况分为生存组或死亡组,比较2组患者第1天、第2天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变化率、APACHEⅡ评分的差异计数。按APACHEⅡ评分分组,比较3组第1天,第2天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变化率的差异。结果:生存组和死亡组第1天、第2天血小板计数、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变化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按APACHEⅡ评分分组,APACHEⅡ15分为A组;APACHEⅡ15~20分为B组;APACHEⅡ20为C组,3组第1天、第2天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变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变化率与预后具有显著负相关(r=-0.274,P0.001);第1天、第2天血小板计数,APACHEⅡ评分与预后无相关性(r=-0.051,-0.154,0.128,P=0.524,0.053,0.108)。ROC下面积分别为0.681、0.431。血小板变化率的截断值为-0.14。结论:动态监测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对脓毒症严重程度的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念珠菌血症的临床特征并探究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空军总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血培养念珠菌阳性病例,收集患者相应的临床及微生物资料,分组比较白色念珠菌与非白色念珠菌组及死亡组与存活组的临床特征,并探究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42例,白色念珠菌血症9例,非白色念珠菌血症33例,平均年龄(53.5±26.9岁),总住院死亡率为54.8%(23/42)。死亡组男性、APACHEⅡ评分、念珠菌评分、合并气管插管或切开、肝功能损害、脓毒症及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均大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OR=1.250,P=0.047]、脓毒症及休克[OR=6.643,P=0.036]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60岁是白色念珠菌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热带念珠菌血症多见于年龄≤60岁患者(P0.05)。ROC曲线表明念珠菌评分≥2.5、APACHEⅡ评分≥16.5是预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最佳切点,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0、0.770,预测的准确度为中等。结论念珠菌血症以非白色念珠菌为主,病情重,病死率高,除APACHEⅡ评分外,念珠菌评分也可作为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检测139例老年脓毒症患者入院时静脉血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和动脉血乳酸(LAC),并分别记录24 h的急诊脓毒症病死率(MEDS)评分、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根据28 d的转归,将139例脓毒症患者分为存活组80例和死亡组59例,比较上述指标在2组间有无统计学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测死亡的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比较危险因素的预测能力。结果:2组比较,上述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CRP(OR=1.041,P=0.342)、PCT(OR=0.999,P=0.898)不是预测死亡的危险因素;D-D(OR=1.050,P=0.047)、LAC水平(OR=1.529,P=0.014)、MEDS评分(OR=1.180,P=0.012)和APACHEⅡ评分(OR=1.103,P=0.036)是预测死亡的危险因素。D-D、LAC水平、MEDS评分和APACHEⅡ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43、0.806、0.828、0.831,APACHEⅡ评分比较曲线下面积(AUC),LAC水平、ME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DS评分、LAC水平、D-D是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死亡的风险因素,MEDS评分和LAC水平预测能力与APACHEⅡ评分相当。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价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生理评分(CAPS)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南通瑞慈医院2011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28例,根据患者预后分为死亡组38例和生存组90例。比较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CAPS、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分析APACHEⅡ评分、CAPS对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和CAPS高于生存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长于生存组(P0.05)。APACHEⅡ评分(r=0.893)、CAPS(r=0.841)均与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病死率呈正相关(P0.05)。APACHEⅡ评分(X1)、CAPS(X2)预测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直线回归方程分别为Y1=-16.62+0.74X1(χ~2=17.603,P0.05)、Y2=-8.78+0.25X2(χ~2=14.758,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发现,APACHEⅡ评分预测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937〔95%CI(0.878,0.972)〕,当其为26分时灵敏度为91.2%,特异度为84.4%,准确率为86.3%;CAPS预测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838〔95%CI(0.811,0.943)〕,当其为36分时,灵敏度为84.5%,特异度为71.1%,准确率为73.6%。结论 APACHEⅡ评分和CAPS对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预后均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而APACHEⅡ评分的预测价值优于CAPS。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生理(CAPS)评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38例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入院24 h内分别进行APACHEⅡ及CAPS评分,根据存活情况分为死亡组与生存组,比较两组患者两种评分分值;对各自评分进行分组,比较各组死亡率;根据Logistic回归模型与ROC曲线分析评估两种评分对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预后判断的校准度与分辨度。结果死亡组与生存组在APACHEⅡ及CAPS评分分值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当APACHEⅡ分值≥24分,CAPS分值≥35分时患者病死率较高,与低于该分值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APACHEⅡ及CPIS评分对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生存预后结局的预测均有较好的校准度;APACHEⅡ评分的曲线下面积在0.9以上,CAPS评分的曲线下面积在0.8以上,都具有较高的分辨能力。结论死亡组APACHEⅡ及CAPS评分均值均高于生存组患者;APACHEⅡ分值≥24分,CAPS分值≥35分时患者病死率较高;APACHEⅡ评分对确定AECOPD并Ⅱ呼吸衰竭患者的生存预测的校准度和分辨度优于CAPS评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57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根据住院4周内患者病情分为生存组37例和死亡组20例。比较2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差异,采用ROC曲线的方法评估APACHEⅡ评分预测死亡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划分生存和死亡的最佳APACHEⅡ评分临界值,Lemeshow-Hosmer拟合优度检验APACHEⅡ评分的可靠程度。结果:生存组APACHEⅡ均分低于死亡组[(11.78±7.75)vs(16.80±7.69),P0.05];APACHEⅡ评分预测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13[95%CI(0.579,0.846)],达到统计学中"较为准确"标准;APACHEⅡ评分升高的最佳临界值为15分,此时的灵敏度为73.5%,特异度为70.1%,准确度为82.4%;Lemeshow-Hosmer拟合优度检验值χ2=2.873,P=0.814。结论:APACHEⅡ评分可作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病情预测的可靠标准,用于指导临床救治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PS)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4月至2012年4月住院期间诊断为HBV-ACLF的患者437例,依据GPS评分对患者进行分组,比较不同GPS评分组的死亡比率。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三组及以上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Cox生存回归筛选随访期间[30(5~825)d]患者死亡的的影响因素。结果 HBV-ACLF患者随访期间病死率为68.0%(297/437)。GPS评分越高的分组住院期间消化道出血比例、肝性脑病比例、肝肾综合征比例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就越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ox回归分析显示,肝性脑病(Ⅰ~Ⅱvs无肝性脑病:HR:2.520,95%CI:1.479~4.293,P=0.001;Ⅲ~Ⅳvs无肝性脑病:HR:3.678,95%CI:1.920~7.047,P0.001),肝肾综合征(HR:2.374,95%CI:1.452~3.881,P=0.001),消化道出血(HR:1.616,95%CI:1.153~2.262,P=0.004),抗病毒治疗(HR:0.668,95%CI:0.518~0.862,P=0.002),GPS评分(1 vs 0:HR:2.055,95%CI:1.653~2.702,P=0.001;2 vs 0:HR:4.520,95%CI:3.288~6.932,P=0.007)和HBV-ACLF患者死亡密切相关。结论 GPS评分对HBV-ACLF患者的短期和长期死亡风险预测作用较好,且高GPS评分为HBV-ACLF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D-二聚体、急诊脓毒症病死率(MEDS)评分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对急诊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6月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内科收治的急诊脓毒症患者140例,记录其一般情况并检测入院时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清蛋白、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并分别记录入院24 h MEDS评分、APACHEⅡ评分。根据28 d转归将所有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急诊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二聚体、MEDS评分及APACHEⅡ评分对急诊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存活组80例,死亡组6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感染部位、体温、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清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CRP、PCT、D-二聚体、MEDS评分及APACHEⅡ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二聚体〔OR=1.056,95%CI(1.014,1.257)〕、MEDS评分〔OR=1.102,95%CI(1.017,1.365)〕及APACHEⅡ评分〔OR=1.186,95%CI(1.057,1.698)〕是急诊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APACHEⅡ评分预测急诊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4,MEDS评分为0.820,D-二聚体为0.610,MEDS评分及APACHEⅡ评分预测急诊脓毒症患者预后的AUC大于D-二聚体(P0.05);而MEDS评分与APACHEⅡ评分预测急诊脓毒症患者预后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MEDS评分及APACHEⅡ评分是急诊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MEDS评分与APACHEⅡ评分均对急诊脓毒症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中血浆氨基末端B型钠利尿肽前体(NT-pro BNP)的变化意义。方法 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168例患者,按照治疗期间是否发生VAP分为Ⅰ组(出现VAP,n=62例)和Ⅱ组(无VAP,n=106例),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浆NT-pro BNP水平,并记录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确诊时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价指标Ⅱ(APACHEⅡ)评分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将Ⅰ组按照血浆NT-pro BNP分为正常组及增高组,比较两组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及住院死亡率;并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AP患者住院期间的死亡因素。结果Ⅰ组血浆NT-pro BNP、APACHEⅡ评分、血糖及WBC计数明显高于Ⅱ组(P0.05),而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Ⅱ组(P0.05);NT-pro BNP增高组死亡率高于正常组(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浆NT-pro BNP与APACHEⅡ评分(r=0.502,P0.05)、CRP(r=0.513,P0.05),WBC计数(r=0.339,P0.05)及血糖水平(r=0.311,P0.05)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NT-pro BNP水平(OR=2.012,P0.05)是VAP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结论 VAP患者中血浆NT-pro BNP水平显著增高且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是CAP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血浆NT-pro BNP水平在评估CAP患者病情及近期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APACHEⅡ、ISS、SOFA评分对创伤继发ARDS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创伤继发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ARDS柏林定义按病情严重程度对患者进行分组:轻度组86例,中度组43例,重度组39例;根据患者受伤后28天内是否死亡对患者进行分组:死亡组65例,生存组103例。计算患者入院24小时内APACHEⅡ、ISS、SOFA评分,比较三种评分预测重度ARDS及死亡的受试工作者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AUC),及其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中度ARDS组患者APACHEⅡ、ISS、SOFA评分均高于轻度ARDS组(P=0. 011、0. 040、0. 006),重度ARDS组患者APACHEⅡ、ISS、SOFA评分均高于中度ARDS组(P=0. 045、0. 023、0. 001)。死亡组APACHEⅡ、ISS、SOFA评分均高于存活组(P=0. 000、0. 000、0. 000)。APACHEⅡ、ISS、SOFA评分预测重度ARDS的AUC分别为0. 759、0. 757、0. 836(P 0. 001),APACHEⅡ、ISS、SOFA评分预测死亡的AUC分别为0. 778、0. 823、0. 777(P 0. 001)。结论SOFA评分预测创伤继发ARDS严重性的效果较好,ISS评分预测创伤继发ARDS患者预后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D-二聚体(D-D)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APACHEⅡ)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作用。方法选取131例住院的AECOPD患者,根据APACHEⅡ评分分为两组:≤15分组及15分组。检测入院后24 h内的D-D、白细胞计数(WB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乳酸及动脉血氧饱和度(Sa O2),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研究D-D与APACHE Ⅱ、WBC、hsCRP、乳酸及SaO_2的相关性。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两组间上述各指标的差异。结果AECOPD患者的D-D、hs-CRP、乳酸随着APACHEⅡ分值的升高而升高,Sa O2在APACHEⅡ分值高于15分组较小于15分组低,(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的D-D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P0.05);死亡组的D-D、APACHEⅡ评分均高于存活组,其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ECOPD患者D-D与APACHEⅡ评分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作为判断AECOPD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急诊脓毒症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连续选取脓毒症患者133例。收集患者入院24h及72h相关化验指标,并计算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估(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根据患者入院28d后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92例)和死亡组(41例),比较2组间各指标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性试验分析NLR与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入院24h白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NLR及降钙素原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血pH、血乳酸、APACHEⅡ、SOFA评分及入院72h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NL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72h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NLR及APACHEⅡ、SOFA评分预测能力较强,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9、0.728、0.731、0.739、0.7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72hNLR及APACHEⅡ评分是急诊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72hNLR、淋巴细胞及APACHEⅡ评分3个指标预测脓毒症病死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3。24h NLR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呈正相关(r=0.262,0.193,均P<0.05)。结论:入院时NLR可以评估急诊脓毒症患者的病情;72hNLR和APACHEⅡ评分是脓毒症患者28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72hNLR、APACHEⅡ评分及72h淋巴细胞计数3个指标预测急诊脓毒症患者预后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对急诊严重脓毒症患者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60例患者分为脓毒症组20例,严重脓毒症组40例。在24 h内检测2组患者血清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水平,计算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另外,根据28 d后的生存结局,将严重脓毒症组分为存活组18例,死亡组22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其预测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严重脓毒症组同脓毒症组相比,降钙素原(17.02±2.09)vs(1.85±0.31)ng/mL,白细胞计数(17.96±9.45)vs(11.11±4.95)×109/L,APACHEⅡ评分(25.63±6.56)vs(15.00±6.58),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降钙素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89,与APACHEⅡ评分的曲线下面积(0.866)相当,其截断值为10.12 ng/mL,敏感性为87.5%,特异性为81.2%。严重脓毒症死亡组同存活组相比,仅APACHEⅡ评分(29.25±6.02 vs 22.00±6.00,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PACHEⅡ评分(OR=1.227,95%CI 1.034~1.456,P=0.019)是预测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降钙素原有助于早期诊断严重脓毒症并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但初始降钙素原水平不能预测严重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APACHE)Ⅱ评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病情危重度的评估价值。方法根据APACHEⅡ评分将AECOPD患者114例分为高分组和低分组,检测入院时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计数(WBC),并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法评估入院时PCT、APACHEⅡ评分、hs-CRP在入住ICU患者中的价值,并对疾病的预后进一步作出评估。结果 PCT、hs-CRP在高分组与低分组间差异显著;以PCT 3.23 ng/ml、APACHEⅡ25.7分为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两个亚组,两组住院天数、入住ICU的风险、住院期间的死亡率均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PCT、APACHEⅡ评分对AECOPD病情的危重度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APACHEⅡ评分和血清CRP在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近期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和ICU 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25例成人CAP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和血清CRP,根据30天生存情况和PSI评分、CURB-65评分将CAP患者分为生存组、死亡组、低风险组、中风险组和高风险组,观察其在不同预后组和风险组间的差异。结果死亡组CAP患者APACHEⅡ评分、CRP均高于存活组(P0.001)。APACHEⅡ评分和CRP在不同风险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PACHEⅡ评分,P0.001;CRP,P=0.001),两者均随风险增加而增加。APACHEⅡ评分、CRP与PSI评分、CURB-65评分间存在正相关性(r_s分别为0.885、0.835、0.358、0.345,P0.001)。使用ROC曲线分析APACHEⅡ评分、PSI评分和CURB-65评分预测CAP患者30天病死率的曲线下面积(AUC)均大于CRP,APACHEⅡ评分的AUC大于CURB-65评分(P0.05)。结论 APACHEⅡ评分和血清CRP与成人C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近期病死率呈正相关,使用APACHEⅡ评分和血清CRP检测对成人CAP患者近期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和心肌损伤标志物与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株洲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96例,根据近30 d预后分为存活组52例与死亡组44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心肌损伤标志物,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胆管结石病史、泌尿系统结石病史、基础疾病及血清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年龄大于存活组,APACHEⅡ评分及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红蛋白(Mb)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多元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RR=2.296,95%CI(1.090,4.835)]及血清CK-MB[RR=3.391,95%CI(1.221,9.414)]、cTnT[RR=2.804,95%CI(1.016,7.739)]、Mb[RR=2.252,95%CI(1.074,4.725)]水平是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APACHEⅡ评分及血清CK-MB、cTnT、Mb水平均是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生理评分(CAPS)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38例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入院24小时内分别进行APACHEⅡ、CPIS及CAPS评分,比较不同预后患者3种评分分值的差别;计算每种评分标准不同分值患者的死亡率;根据Logistic回归模型与ROC曲线评估3种评分标准对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预后判断的校准度与分辨度.结果 不同预后患者在APACHEⅡ、CPIS和CAPS评分分值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APACHEⅡ分值≥24分,CPIS分值≥7分,CAPS分值≥35分时患者病死率较高(P<0.05).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3种评分标准对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生存预后结局的预测均有较好的校准度.结论 死亡组患者APACHEⅡ、CPIS和CAPS评分均值均高于生存组患者;APACHEⅡ分值≥24分、CPIS分值≥7分、CAPS分值≥35分时患者病死率较高;APACHEⅡ评分对确定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生存预测的校准度和分辨度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