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MLL基因重排急性白血病的临床、实验室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2020年8月确诊的23例MLL基因异常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结果:2016年8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共350例,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22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25例,有MLL基因重排者23例(AML-M5 7例,AML-M4 3例,MDS转化AML 4例,AML-M2 4例,B-ALL 5例),占所有急性白血病的6.57%(23/350),在AML中比例为8%(18/225),在ALL中比例为4%(5/125)。18例MLL基因重排AML患者中,MLL-PTD阳性11例(61.1%),MLL-AF6阳性1例,MLL-ELL阳性3例,MLL-AF9阳性3例。5例MLL基因重排B-ALL患者,均为MLL-AF4阳性。23例患者经过2个疗程诱导化疗后,只有11例(47.8%)达完全缓解。接受移植的9例患者中位生存期为24(12~45)个月,未接受移植的14例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5(0.53~4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MLL基因异常的AML中FAB分型以M5、M4居多,基因异常类型以MLL-PTD居多,伴MLL基因异常的ALL主要为B-ALL,基因异常类型主要是MLL-AF4。此类白血病对传统化疗反应不良,易复发,已成为疾病预后不良的标志,异基因移植有可能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17和CD34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三色流式细胞术,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方法,对3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9例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25例]骨髓白血病细胞的免疫分型及CD117和CD34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CD117在ALL和AML中表达率分别为0和76.0%(1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CD34在ALL和AML中表达率分别为77.8%(7/9)和60.0%(15/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5)。在AML-M3亚型中,CD34表达率为16.7%(1/6),显著低于非M3亚型73.7%(14/19)(P=0.007)。结论:CD117检测有助于ALL与AML的鉴别诊断,CD34检测有助于区分AML-M3亚型和非M3亚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FAB亚型分布情况、临床特点及个体化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6例初治老年AML患者的临床特点、诱导缓解及化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随机抽取非老年AML患者45例作为对照,观察二者临床特点及疗效的差异。结果老年AML组与非老年AML组FAB亚型分布均以AML-M2a为主。诱导缓解化疗1~2个疗程,老年AML组、非老年AML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57.1%(32/56)、71.1%(32/45),两组完全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AML组、非老年AML组诱导期病死率分别为10.7%(6/56)、6.67%(3/45),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原因主要为颅内出血和感染性休克。结论老年AML患者FAB亚型分布以AML-M2a为主,采取个体化治疗可显著提高缓解率。  相似文献   

4.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占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10%~15%,形态学上属于FAB(法国、美国和英国)分型中的AML-M3亚型,98%的APL具有t(15;17)(q22;q21)染色体异位和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A酸受体α(PML-RARA)融合基因[1]。因APL具有较高的出血倾向和早期死亡率,一度被认为是最凶险的急性白血病。1973年,Bernard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初诊急性白血病(AL)各亚型患者白血病细胞膜组织因子(TF)的表达程度和血浆凝血酶原片段1+2(F1+2)浓度及其关系以及上述指标对AL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预测和诊断评价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FCM)对2006年10月至2007年10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50例AL患者和12例正常人骨髓分离的单个核细胞胞膜TF表达进行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F1+2浓度.结果 急性髓性白血病(AML)-M3白血病细胞膜TF的表达[(48.23±11.59)%]高于AML-M1-2、M4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P<0.05),与AML-M5(40.5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L-M3、M4和M5血浆F1+2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合并DIC组的TF表达和血浆F1+2浓度均高于无DI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F表达程度和血浆F1+2浓度呈一定相关性(r=0.682,P<0.01).结论 初诊AL患者存在凝血激活,表现为白血病细胞膜TF表达增多,凝血酶生成增加,尤以AML-M3和M5为著.FCM测定TF的膜表达程度对AL凝血异常发生潜在性可起一定预测和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11q23异常成人急性白血病(AL)的实验室资料与其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1992年8月至2003年11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血液学研究所收治的23例11q23异常的成人AL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例11q23异常的患者中14例为急性髓性白血病(AML),7例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例为急性杂合细胞白血病(HAL),1例为急性未分化白血病(AUL).AML中以AML-M4及AML-M5为主,ALL中以前B-ALL为主.异常核型主要为11q23缺失(n=9)和t(4;11)(n=8).23例AL的中位存活时间为175 d,14例AML的中位存活时间为185 d,7例ALL的中位存活时间为167 d.结论 11q23异常AL在成人主要见于AML-M4及AML-M5和前B-ALL,具有高白细胞、易于髓外浸润、化疗缓解率低、预后差等临床特点,为预后不良的细胞遗传学改变.  相似文献   

8.
正我院2个月前收治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4)患者,现定期来院化疗及服用我院中药治疗。其胞兄11年前在外院确诊为AML-M2,发病4个月出现病情垂危,家属拒绝抢救自动出院,同胞兄弟均有苯化学制剂长期接触史共患AML在临床上较少见,现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例1,同胞弟,男,40岁。患者于2015年3月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血液肿瘤患者FLT3/ITD基因突变,探讨其突变的临床意义。方法2001—2005年对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液科332例血液肿瘤患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FLT3/ITD基因突变。结果FLT3/ITD基因突变阳性率分别为急性髓性白血病(AML)22.3%(23/103)、慢性髓性白血病急变期(CML-BC)6.5%(2/3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5.6%(2/36)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6%(2/76)。而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CML-CP)、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多发性骨髓瘤(MM)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均未发现FLT3/ITD基因突变。FLT3/ITD基因突变阳性AML患者外周血WBC计数及骨髓白血病细胞比例显著高于FLT3/ITD基因突变阴性AML患者(P<0.05),FLT3/ITD基因突变阳性AML患者完全缓解后18个月内累计复发率(63.6%)显著高于FLT3/ITD基因突变阴性AML组(27.7%)(P<0.05)。结论FLT3/ITD基因突变检测对血液肿瘤预后有一定意义;FLT3/ITD基因突变AML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0.
正混合谱系白血病(mixed lineage leukemia,MLL)基因位于染色体11q23。MLL基因重排急性白血病具有不同于其他亚型白血病的特征,因此WHO提出将其单列为11q23/MLL白血病~(〔1〕)。t(9;11)(p22;q23);(MLLT3-MLL)易位主要发生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中,是AML中t(11q23)最常见的易位形式。MLL基因的变异与形态学相关最常见的类型为AML-M5和AMLM4,而MLLT3-MLL融合基因最常见于AMLM5。11q23位点的MLL染色体平衡易位可见于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地西他滨、西达本胺联合CAG化疗方案治疗难治或复发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采用地西他滨、西达本胺联合CAG化疗方案治疗的难治或复发AML的临床特点和转归。结果:复发AML共11例,难治AML 4例。化疗前骨髓原始细胞中位数为25.5%(1.5%~97.0%)。采用地西他滨、西达本胺联合CAG方案1个周期化疗后,9例患者获得了完全缓解或血常规不完全恢复的完全缓解(CR+CRi),分别为3例核因子阳性的AML、2例涉及KMT2A基因的AML、2例复杂染色体AML、1例IDH1突变AML和1例伴inv(3)(q21.3q26.2)的AML。而2例CSF3R突变的AML均未获缓解。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为感染和腹泻。化疗后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共11例,未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4例,5个月总生存率分别为100%和50%(P=0.014)。死亡共2例,均为经化疗后不缓解患者。结论:地西他滨、西达本胺联合CAG化疗方案治疗复发难治AML安全性良好,获得了60%的缓解率;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可明显改善生存。  相似文献   

12.
王贤  夏永泉  张燕  张葵 《山东医药》2012,52(44):84-86
目的探讨免疫表型检测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诊断、治疗、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已经确诊的116例AML患者的免疫表型结果。免疫表型检测采用流式细胞术对AML患者的骨髓样本进行多种抗原的检测。结果 116例AML白血病患者主要表达CD33(91.4%)、CD13(94%)、CD117(69%)、HLA-DR(70.7%)、CD34(71.6%),M3较少表达CD34及HLA-DR。淋系抗原在AML患者中也有阳性表达,其中CD56、CD7、CD19阳性率最高,分别为17.2%、15.5%、9.5%。伴有CD56、CD7阳性的AML患者CR率低于CD56、CD7阴性的AML患者。结论白血病免疫表型检测对AML分型诊断、预后判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特殊类型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其发病占AML的10%~15%.1997~2004年,我院应用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复发和难治性APL患者14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一类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onoclonal immunoglobulinemia,M蛋白血症)是由B淋巴细胞或浆细胞克隆性增生并分泌异常免疫球蛋白所引起的一组疾病。AML合并M蛋白血症鲜有报道,我们通过收集1例AML-M2b合并M蛋白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文献复习,探讨该病的病因和治疗,进一步的提高认识。  相似文献   

15.
端粒酶基因反义核酸促进顺铂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何冬梅  张洹 《中华内科杂志》2001,40(10):654-656
目的探讨人类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顺铂诱导原代培养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M2)、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锥虫蓝拒染法观察hTERTASODN与顺铂联合对AML、CML细胞生存的影响.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细胞凋亡的DNA断裂;通过流式细胞仪对细胞凋亡峰进行定量分析.结果hTERT基因ASODN作用于AML、CML细胞24h再加入顾铂对AML、CML细胞的生存均具有很明显的抑制作用,分别同正义寡核苷酸(SODN)联合顺铂组、单用顺铂组进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hTERTASODN作用于AML、CML细胞24h再加入顺铂,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即可见到DNA梯形条带,并且凋亡细胞百分率(42.68%,35.72%)分别与SODN联合顺铂组(29.02%,23.84%)、单用顺铂组(27.53%,21.02%)进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hTERT基因反义寡核苷酸可促进顺铂诱导AML、CML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伴巨核系发育异常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进一步探讨影响AML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81例进行小巨核酶标染色的初诊AML患者,其中伴巨核系发育异常的43例为观察组,巨核系发育正常的38例为对照组,回顾性比较治疗前2组的临床特征、骨髓细胞形态学、融合基因、基因突变、染色体核型等以及治疗后2组初次诱导化疗的疗效及总生存期。结果:2组临床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骨髓细胞形态学上,FAB分型以AML-M2型为主,观察组骨髓原始细胞占比低于对照组[(43.21±20.64)%vs(57.30±22.49)%,P<0.05]。观察组多基因突变(≥3个基因)的概率更高(37.3%vs 13.3%,P<0.01),核型程度较不复杂,正常核型占比高(54.1%vs 39.4%,P=0.02)。AML标准化疗方案初次诱导1个疗程后,观察组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未缓解(NR)率分别为8%、44%、48%,对照组分别为12.0%、64.0%、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总生存期短于对照组(1...  相似文献   

17.
<正>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组异质性恶性血液病,其主要特点为白血病细胞的生长失控及分化受阻[1]。AML好发于老年人,发病年龄主要为65~70岁。随着年龄的增长,AML的发生可能与不良的细胞遗传学异常,体能状态(PS)下降及伴发其他疾病相关。老年AML患者的预后不佳,可能是由于伴有不良的染色体核型异常,对化疗药物产生抵抗或耐药。虽然40%~60%的老年AML患者在接受强烈化疗的情况下可达完全缓解(CR)[2-3],但总体生存期仍为4~6月[4-6]。在传统治疗观点上,老年AML患者一般采用阿糖胞苷(AraC)及蒽环类的标准诱导方案,或小剂量Ara-C的低强度诱导方案,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NPM1基因与FLT3基因内部串联重复(ITD)突变的发生率,并了解其临床特征。方法:收集40例正常核型AML患者初诊时骨髓单个核细胞,采用基因组DNA-PCR方法分别扩增其NPM1和FLT3基因,直接测序法分析NPM1第12外显子突变,琼脂糖电泳分析FLT3-ITD突变。结果:40例正常核型AML患者中共检出NPM1突变15例(37.5%),FLT3-ITD突变8例(20%),4例(10%)同时存在NPM1和FLT3-ITD基因2种突变。单纯NPM1或FLT3-ITD突变的AML患者初诊时表现为高白细胞数、高骨髓原始细胞比例(P0.05)。结论:NPM1和FLT3-ITD突变是正常核型AML患者常见的分子学异常,且与初诊时高外周血白细胞数、高骨髓原始细胞比例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增加地西他滨剂量治疗高危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9月至2012年1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危组MDS及AML患者20例,静脉滴注地西他滨20 mg/m2,每日1次,连用5 d治疗,然后行骨髓检查,根据患者骨髓增生程度、原始细胞数、骨髓小粒饱满情况,结合患者的一般情况、不良反应,酌情增加使用地西他滨,分析治疗1个疗程后缓解率和总反应率。结果 MDS患者1个疗程完全缓解(CR)+骨髓CR为3例(75%),总反应3例(75%);AML患者1个疗程CR+骨髓CR 3例(18.8%),总反应8例(50.0%),其中初治患者1个疗程CR+骨髓CR 1例(25.0%),总反应3例(75.0%),复发及难治患者1个疗程CR+骨髓CR 2例(16.7%),总反应5例(41.7%)。累积2年生存率为42%。结论剂量增加的地西他滨可被安全应用于高危组MDS及AML,1个疗程缓解率较高,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NPM1基因与FLT3基因内部串联重复(ITD)突变的发生率,并了解其临床特征。方法:收集40例正常核型AML患者初诊时骨髓单个核细胞,采用基因组DNA-PCR方法分别扩增其NPM1和FLT3基因,直接测序法分析NPM1第12外显子突变,琼脂糖电泳分析FLT3-ITD突变。结果:40例正常核型AML患者中共检出NPM1突变15例(37.5%),FLT3-ITD突变8例(20%),4例(10%)同时存在NPM1和FLT3-ITD基因2种突变。单纯NPM1或FLT3-ITD突变的AML患者初诊时表现为高白细胞数、高骨髓原始细胞比例(P0.05)。结论:NPM1和FLT3-ITD突变是正常核型AML患者常见的分子学异常,且与初诊时高外周血白细胞数、高骨髓原始细胞比例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