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氯胺酮对谷氨酸诱导的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取出生1-3 d Wistar大鼠T11-L5脊髓背角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原代混合培养2 周。将细胞随机分为6组(n=8):对照组(C组)加入Hanks液;谷氨酸组(G组)加入谷氨酸至终浓度100μmol/L;氯胺酮组(K组)加入氯胺酮至终浓度1 mmol/L;GK1、GK2、GK3组先加入谷氨酸至终浓度100μmol/L,30min后分别加入氯胺酮至终浓度0.1、1、10mmol/L。培养48 h后取各组细胞上清液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瑞氏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凋亡。结果与C组比较,G、GK1、GK2组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凋亡峰值增加,GK3组细胞几乎全部死亡,未能上机检测细胞凋亡,G、GK1、GK2、GK3组IL-1β和TNF-α浓度升高(P<0.01)。与G组比较,GK2组各指标均降低,GK,组IL-1β和TNF-α浓度升高(P<0.01)。结论1 mmol/L氯胺酮可降低谷氨酸引起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蛋白质转导4型-铜锌超氧物歧化酶融合蛋白(protein transduction domain4-Cu,Zn superoxide dismutase fusion protein,PTD4-Cu,Zn-SOD)能否穿膜进入人星形胶质细胞、能否减轻人星形胶质细胞的缺氧损伤.方法 ①Western blot:从干预时间(15、30、60 min)和干预浓度(0.5、1.0、2.0 μmol/L)两个方面观察融合蛋白能否穿膜.②实验分组:制备细胞缺氧损伤模型,按完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组(SOD组)和PTD4-Cu,Zn-SOD组(PTD4-SOD组),对照组加DMEM(dulbecco's modified eagle's medium,DMEM)培养基(不含血清),其余两组分别加入含有Cu,Zn-SOD和PTD4-Cu,Zn-SOD终浓度为2μmol/L的DMEM培养基,三组干预时间均为1h,用Annexin V/PI凋亡试剂盒流式测凋亡,观察融合蛋白能否减轻细胞缺氧损伤.结果 ①对照组各组未发现明显的蛋白条带,SOD组各个干预时间点(15、30、60 min)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D4-SOD组在15、30 min两个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60 min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照组各组未发现明显的蛋白条带,SOD组的各个剂量(0.5、1.0、2.0 μmol/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D4-SOD组在0.5、1.0 μmol/L两个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浓度为2 μmol/L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对照组的凋亡率为(27.03±0.50)%,SOD组凋亡率为(23.29±0.58)%,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TD4-SOD组凋亡率为(12.06±0.1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D4-SOD组和SO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①PTD4-Cu,Zn-SOD能进入体外培养的人星形胶质细胞内;细胞内融合蛋白的量随着培养的时间和加入融合蛋白浓度的增加而增加.②融合蛋白PTD4-Cu,Zn-SOD能减轻人星形胶质细胞缺氧损伤后的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星形胶质细胞对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及白细胞介素-1a(IL-1a)与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星形胶质细胞表达NGF的影响。方法:取新生SD大鼠大脑皮质,纯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设空白组,对照组和实验组三组,实验组中分别加入25,50和100U/ml的IL-1a或IL-1β,分别培养24,48及72小时,取培养上清液,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星形胶质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NGF分泌量。结果:传代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能够分泌NGF,不同浓度的IL-1a及IL-1β作用不同时间后均不同程度地促进星形胶质细胞分泌NGF,其效应IL-1β较IL-1α为强,且单位时间内的效应以50U/ml组作用24小时最强,结论:星形胶质细胞自身能够表达NGF,而IL-1α及IL-1β可不同程度地促进星形胶质细胞对N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丙戊茶碱对大鼠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神经生长因子(NGF)和IL-1β释放的影响.方法 出生1~3 d的SD大鼠,体重6~8 g,原代培养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传代培养到第4代时以1×105个/ml的密度接种到24孔培养板中,随机分为8组,每组6孔:正常对照组(C组):无血清培养基继续培养;不同浓度丙戊茶碱组(p1~3组):分别加入含有丙戊茶碱10、100和1000μmol/L的培养基中;LPS组:加入含有LPS 1 μg/ml的培养基中;P1+LPS组、P2+LPS组和P3+LPS组:分别加入含有丙戊茶碱10、100和1000μmol/L和LPS 1μg/ml的培养基中.于孵育1、3 d时检测上清液IL-1β和NGF的浓度,以反映其释放量.结果 与C组比较,P1组、P2组和P3组星形胶质细胞NGF释放量升高,IL-1β释放量降低,LPS组NGF释放量降低,IL-1β释放量升高(P<0.05),P1+LPS组、P2+LPS组和P3+LPS组NGF和IL-1β释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1组、P2组和P3组星形胶质细胞NGF释放量依次升高(P<0.05),3组IL-1β释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LPS组比较,P1+LPS组、P2+LPS组和P3+LPS组星形胶质细胞NGF释放量升高,P2+LPS组和P3+LPS组IL-1β释放量降低(P<0.05).结论 丙戊茶碱可促进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释放NGF,抑制其释放IL-1β.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骨癌痛大鼠吗啡耐受后脊髓胶质细胞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 雌性SD大鼠,体重180~220 g,采用MADB-106鼠源性乳腺癌细胞注入大鼠左侧胫骨建立骨癌痛模型.14d后,选择一般状况良好、体重无减轻、进食好、活动正常、热痛阈<18.5 s、机械痛阈<27.8 g的大鼠16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7)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吗啡耐受组(n=9)皮下注射吗啡3次/d,连续5 d,每天单次注射剂量按10、20、40、50、60 mg/kg递增.于造模前和造模后10 d开始隔日1次测定热痛阈和机械痛阈;造模后19 d皮下注射吗啡3 mg/ks,30 min后测定热痛阈和机械痛阈.随后处死动物,取腰段脊髓,采用RT-PCR法测定脊髓白细胞介素-1β(IL-1β)mRNA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的表达;采用ELISA法测定脊髓IL-1β和TNF-α的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活力.结果 与造模前比较.对照组造模后14、16、18 d时热痛阈和机械痛阈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吗啡耐受组造模后14、16、18 d时热痛阈和机械痛阈升高,造模后19 d时热痛阈和机械痛阈降低,左侧脊髓IL-1β mRNA和TNF-αmRNA表达升高,脊髓IL-1β和TNF-α的含量增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活力增强(P<0.05).结论 骨癌痛大鼠连续递增剂量腹腔注射吗啡可引起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进一步活化,IL-1β和TNF-α释放增加,从而发生吗啡耐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雌激素抑制β淀粉样蛋白(Aβ)诱导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率的测定及膜联蛋白V/碘化丙啶双染色流式细胞术观察17β-雌二醇(17β-E2)对Aβ(25~35)诱导的大脑皮质神经元细胞死亡及凋亡的影响,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Bcl-2在转录水平的表达。结果Aβ(25~35)可以诱导大鼠皮质神经元细胞凋亡,下调抗凋亡分子Bcl-2的表达。17β-E2预处理48 h显著抑制Aβ(25~35)诱导的大鼠皮质神经元细胞凋亡,并且显著抑制Aβ(25~35)下调Bcl-2表达的作用。结论Aβ可以通过下调抗凋亡分子Bcl-2的表达诱导原代培养的大鼠皮质神经元细胞凋亡,雌激素可以通过上调抗凋亡分子Bcl-2的表达来抑制Aβ诱导的大鼠皮质神经元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脂氧素A4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雄性健康SD大鼠56只,体重200~250 g,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组,n=8),缺血再灌注组(I/R组,n=24),脂氧素A4组(LXA4组,n=24).采用线栓法阻塞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LXA4组脑缺血后5 min经侧脑室注射脂氧素A4 0.03 nmol/5 μl,S组和I/R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缺血2 h后拔出线栓行再灌注.再灌注24 h时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然后断头取脑,光镜下观察病理学,采用比色法检测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活化,ELISA法检测再灌注1、6、12、24和48 h时TNF-α、IL-β、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及IL-10的含量.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大鼠神经功能缺陷评分、髓过氧化物酶活性、TNF-α、IL-1β、TGF-β1和IL-10的含量升高,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活化数目增多(P<0.05);与I/R组比较,LXA4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髓过氧化物酶活性、TNF-α和IL-1β含量降低,TGF-β1,和IL-10含量升高,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活化数目减少(P<0.05).病理结果显示:LXA4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较I/R组减轻.结论 脂氧素A4可通过抑制炎性反应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藁本内酯(LIG)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中促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将原代培养成功的星形胶质细胞随机分成四组,对照组(C组)、LPS组、LIG组、BAY组。C组未加入任何药物刺激细胞;LPS组加入浓度为1μg/ml的LPS刺激细胞6h;LIG组用浓度为50μM的LIG预孵育细胞30min后,再加入LPS刺激6h;BAY组用浓度为20μM的核转录因子(NF)-κB抑制剂BAY11-7082预孵育细胞30min后,再加入LPS刺激6h。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促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细胞坏死因子(TNF)-α、IL-6 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NF-κB p65的表达。结果与LPS组比较,C、LIG和BAY组IL-1β、TNF-α、IL-6mRNA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与LPS组比较,C、LIG组p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藁本内酯可通过抑制原代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中NF-κB的活化来抑制LPS诱导的促炎症相关的细胞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IL-10基因修饰的BMSCs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炎性因子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骨髓,采用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BMSCs,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后,取第3代BMSCs以重组腺病毒(recombinant adenovirus,Ad)介导IL-10基因转染(Ad IL-10-BMSCs)。取40只清洁级成年SD雄性大鼠,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后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模型制备后3 h于各组大鼠尾静脉注射1 m L含10%FBS的L-DMEM培养液(A组)、61.78 ng IL-10(B组)、1 m L BMSCs悬液(细胞浓度为2×10~6个/m L,C组)、1 m L Ad IL-10-BMSCs悬液(细胞浓度2×10~6个/m L,D组)。C、D组细胞移植前采用Brd U标记。7 d后大鼠经颈总动脉灌注处死取脑组织,免疫染色法检测小胶质细胞(OX42)表达,ELISA法测定TNF-α、IL-1β含量,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取C、D组组织行Brd U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结果C、D组脑组织中均见呈绿色荧光的Brdu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梗死区周围的纹状体、大脑皮质、皮质下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B、C、D组OX42阳性细胞数明显少于A组,D组少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检测示D组大鼠脑组织中TNF-α、IL-1β含量较其余3组明显降低(P0.05)。TUNEL法检测各组凋亡细胞(TUNEL阳性细胞)主要见于梗死灶周围的纹状体及额顶皮质下脑组织(相当于缺血半暗带),D组与A、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 IL-10-BMSCs能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分泌促炎性因子TNF-α、IL-1β,抑制梗死灶周围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对大鼠脑IRI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通过c-Fos/NLRP3/caspase-1级联抑制脂多糖(LPS)诱发的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方法选取新生的SD大鼠,取其小胶质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及分离纯化。采用LPS诱导建立小胶质细胞炎症模型。采用MTT法选取右美托咪定抑制LPS诱导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最适宜浓度。将细胞分为三组:对照组、LPS组和右美托咪定治疗组(D组)。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测定细胞中IL-1β和TNF-α的mRNA表达量;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L-1β和TNF-α的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原癌基因c-Fos、NLRP3和caspase-1的蛋白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PS组小胶质细胞中炎性因子IL-1β和TNF-α的mRNA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0.05);D组IL-1β和TNF-α的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LPS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LPS组中小胶质细胞中炎性因子IL-1β和TNF-α的含量均明显增加(P0.05);而D组IL-1β和TNF-α的含量明显低于LPS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LPS组小胶质细胞中c-Fos、NLRP3和caspase-1的蛋白含量均明显增加(P0.01);而D组c-Fos、NLRP3和caspase-1的蛋白含量明显低于LPS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抑制LPS诱发的小胶质细胞中炎性因子IL-1β和TNF-α的mRNA表达量及蛋白含量,推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c-Fos/NLRP3/caspase-1级联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diabetic neuropathic pain,DNP)大鼠脊髓胶质细胞活化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方法 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32只,体重180~2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大鼠分为4组(每组8只):对照组(C组)、DNP组、Dex组和α2受体拮抗剂组(YOH组).采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注射法建立大鼠DNP模型.从STZ注射28 d开始:Dex组连续7d腹腔注射Dex 50 μg/kg;YOH组连续7d腹腔注射育亨宾0.1 mg/kg,之后30 min腹腔注射Dex 50 μg/kg.于注射STZ后29~35 d测定各组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于35 d测定MWT后处死大鼠,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法测定各组大鼠脊髓内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内TNF-α和IL-1的含量. 结果 与C组比较,DNP组、Dex组、YOH组3组大鼠均体重下降、血糖升高(P<0.05);DNP组、Dex组和YOH组3组大鼠组间比较,体重和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DNP组和YOH组术后各时点MWT均降低(P<0.05);与DNP组比较,Dex组术后各时点MWT均升高(P<0.05).与C组比较,DNP组和YOH组大鼠脊髓内小胶质细胞活化率、TNF-α和IL-1的含量均升高(P<0.05);与DNP组比较,Dex组大鼠脊髓内小胶质细胞活化率、TNF-α和IL-1的含量均降低(P<0.05);各组大鼠组间比较,脊髓内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Dex能够缓解DNP大鼠的痛觉过敏,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从而减轻脊髓内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缺氧-复氧诱导后HK2细胞的凋亡率、高迁移率蛋白B1(HMGB1)、Toll样受体4(TLR-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水平的改变,探讨缺氧-复氧模拟肾缺血-再灌注诱导HGMB1/TLR-4信号通路活化在调控晚期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的意义。方法:用抗霉素A处理HK2细胞(0.1μmol/L)耗竭ATP的方法建立缺氧-复氧HK2细胞模型以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将HK2细胞随机分成3组:normal组、I/R组和重组人HGMB1组(r HGMB1组),在复氧后12 h、24 h、48 h 3个时间点,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率,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HMGB1、TNF-α、IL-1β的水平,免疫激光共聚焦和western blot检测HK2细胞TLR-4蛋白的表达。结果:缺氧-复氧可诱导HK2细胞凋亡比率、细胞上清液重组人HMGB1、TNF-α、IL-1β水平及HK2细胞TLR-4蛋白12 h即明显增多,24 h达高峰,与normal组相同时间点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重组人HGMB1处理后,细胞的凋亡率、上清液HMGB1、TNF-α、IL-1β水平及HK2细胞TLR-4蛋白均明显降低,与I/R组相同时间点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缺氧-复氧模拟肾缺血-再灌注可诱导HK2细胞HGMB1/TLR-4信号通路活化,参与调控TNF-α、IL-1β炎症介质的表达及HK2细胞的凋亡,通过晚期炎症和凋亡机制介导AKI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大鼠慢性前列腺炎疼痛模型中L5~S2脊段背角P物质(SP)和P物质受体(NK-1R)表达及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变化,并在体外纯化培养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SP对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作用。方法:通过前列腺完全弗氏佐剂(CFA)注射制作大鼠慢性前列腺炎疼痛模型,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观察时间为0、14、28 d,用热甩尾实验进行疼痛模型鉴定,采用RT-PCR、Western印迹检测L5~S2脊段后角中SP mRNA、NK-1R、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诱导型NO合酶(iNOS)蛋白表达的变化,并通过体外培养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分为对照组和2个实验组,对照组仅加ITS培养液,实验组1施加SP刺激(SP浓度:10-9~10-6mol/L,时间:12 h),分别应用ELISA法、硝酸还原酶及比色法测定TNF-α、白介素-1β(IL-1β)、NO分泌水平及NOS活性的变化;实验组2施加SP刺激(SP浓度:10-7mol/L,时间:0、24、48、72 h),用Western印迹测定GFAP表达的变化。结果:慢性前列腺炎疼痛大鼠模型成功建立,并观察到L5~S2脊段背角中SP mRNA和NK-1R、GFAP、TNF-α、iNOS表达在14 d和28 d均明显高于各自的对照组(P<0.01),28 d和14 d组明显高于0 d组(P<0.01),GFAP 28 d组表达高于14 d组(P<0.05),10-7mol/L SP的作用下,脊髓星形胶质细胞GFAP的表达在0~72 h逐渐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SP在10-9~10-6mol/L浓度范围内呈浓度依赖性促进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分泌TNF-α、IL-1β、NO和NOS活性增强(12 h),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但IL-1β在SP 10-6mol/L浓度组下降,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前列腺炎疼痛可以引起L5~S2脊段致痛递质SP合成增多,受体上调,并导致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和炎性因子分泌增多,表明慢性前列腺痛可以通过SP的介导引起L5~S2脊髓中枢继发性的神经炎性痛,可能与前列腺炎疼痛的持续和泛化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烟碱受体拮抗剂α-芋螺多肽(α-conotoxin,α-CTX)Eb1.6对L5脊神经切断(SNT)大鼠热痛阈(TWL)及脊髓IL-1β表达水平和星形胶质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180~220g成年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五组:假手术组(N组),SNT后分别腹腔注射α-CTX Eb1.6 0.15 nmol/kg组(E1组)、1.5nmol/kg组(E2组)、15nmol/kg组(E3组)和SNT后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每组10只。在造模手术术后第7天疼痛模型稳定后开始腹腔注射相应剂量药物或生理盐水,连续用药7d。分别于术后第7天、术后第13天测定各组大鼠给药前、给药后1、2、4、7、12 h热缩爪潜伏期(TWL)。于术后第13天行为学测试结束后将各组大鼠处死取L5脊髓组织,以Western blot法测定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表达水平,ELISA法测定脊髓IL-1β表达水平。结果与给药前比较,E1、E2、E3组大鼠第7天给药后1、2、4 h TWL明显延长(P0.05),给药后2h延长最明显;E1、E2、E3组大鼠第13天给药后1、2、4、7h以及E2、E3组第13天给药后12hTWL明显延长(P0.05),且均长于各组第7天相应时点的TWL(P0.05),给药后2h延长最明显;与E3组比较,E1、E2组大鼠第7天及第13天给药后2h的TWL明显缩短(P0.05),且E1组明显短于E2组(P0.05)。与N组比较,E1、E2、E3组和C组大鼠脊髓IL-1β与GFAP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E1、E2、E3组脊髓IL-1β与GFAP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E3组比较,E1、E2组脊髓IL-1β与GFAP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E1组明显高于E2组(P0.05)。结论腹腔注射Eb1.6能够剂量依赖性地减轻L5脊神经切断大鼠的热痛敏且连续用药能够增强其镇痛效果。其镇痛作用可能与抑制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活化、降低IL-1β表达水平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5.
背景背景:中枢神经系统中星形胶质细胞对神经元起重要的保护作用。据报道,一些抗氧化剂可以保护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星形胶质细胞功能障碍。肉桂鞣质B-1(Cinnamtannin B-1)是一种天然存在的A型原花青素,具有抗氧化作用。目的:研究肉桂鞣质B-1对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作用。方法:星形胶质细胞血清氧葡萄糖缺乏(OGSD)8 h后用或不用肉桂鞣质B-1进行复氧(R)。结果结果:肉桂鞣质B-1对OGSD/R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凋亡具有保护作用,同时具有促进星形胶质细胞增殖的作用,而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抑制剂逆转这种作用。结论结论:肉桂鞣质B-1通过ERK信号通路促进星形胶质细胞增殖,保护OGSD/R诱导的细胞凋亡。在中枢神经系统,肉桂鞣质B-1作为一种抗氧化剂对星形胶质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胡黄连苷Ⅱ调节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RIP)1/RIP3/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MLKL)信号对地塞米松(DEX)诱导成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hFOB 1.19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DEX组、DEX+胡黄连苷Ⅱ组、DEX+RIP1过表达组、DEX+空载质粒组、DEX+胡黄连苷Ⅱ+RIP1过表达组,分组处理后检测各组细胞活力、凋亡率、活性氧(ROS)相对水平、乳酸脱氢酶(LDH)、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IL-6释放量、BCL-2及BAX相对表达、RIP1/RIP3/MLKL信号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DEX组细胞活力、BCL-2相对表达降低(P<0.05),凋亡率、ROS相对水平、LDH及IL-1β、TNF-α、IL-6释放量、细胞BAX及RIP1、RIP3、MLKL蛋白相对表达升高(P<0.05)。与DEX组相比,DEX+胡黄连苷Ⅱ组细胞活力、BCL-2相对表达升高(P<0.05),凋亡率、ROS相对水平、LDH及IL-1β、TNF-α、IL-6释放量、细胞BAX及RIP1、RIP3、MLKL蛋白相对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miR-124-3p在电刺激预处理减轻小胶质细胞氧糖剥夺-复糖复氧(OGD/R)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与小胶质细胞极化的关系。方法将生长良好的BV2小胶质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30):对照组(C组)、OGD/R组、电刺激预处理组(E组)和miR-124-3p抑制剂组(I组)。C组在正常条件下培养, OGD/R组氧糖剥夺2 h后复糖复氧24 h, 制备OGD/R损伤模型;E组在氧糖剥夺前给予100 mV/mm的直流电刺激4 h, 余同OGD/R组;I组在氧糖剥夺前48 h转染micrOFF? mmu-miR-124-3p抑制剂, 余同E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 ELISA法检测上清液TNF-α、IL-1β及IL-10浓度;分别采用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M1型小胶质细胞表面标志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M2型小胶质细胞表面标志物精氨酸酶1(Arg-1)的表达;采用q-PCR法检测iNOS和Arg-1的mRNA及miR-124-3p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 其余3组细胞存活率降低, 上清液TNF-α、IL-1β和IL-10浓度升高, 细胞i...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预先给药对脂多糖诱导乳鼠原代小胶质细胞炎性介质释放的影响.方法 培养乳鼠原代小胶质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对照组(C组)、脂多糖组(L组)和右美托咪定预先给药组(D组),每组10孔.C组去血清细胞培养液培养,L组加入脂多糖(终浓度1 μg/ml),D组加入右美托咪定(终浓度1 ng/ml),1h后加入脂多糖(终浓度1μg/ml).作用24h后采用Griess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一氧化氮(N0)浓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培养上清液前列腺素E2(PGE2)、IL-1β和TNF-α浓度,采用RT-PCR法测定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 mRNA的表达.结果 与C组比较,L组和D组细胞iNOS mRNA表达上调,上清液NO、PGE2、IL-1β和TNF-α浓度升高(P<0.01);与L组比较,D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预先给药对脂多糖诱导乳鼠原代小胶质细胞炎性介质释放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异丙酚对LPS诱导BV-2小胶质细胞IL-1β和TNF-α释放的影响及Toll样受体4(TLR4)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BV-2小胶质细胞接种于96孔培养板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4(n=12):对照组、LPS组、异丙酚组和LPS+异丙酚组.LPS组加入LPS1μg/ml孵育24h;异丙酚组加入异丙酚30 μmol/L孵育24 h;LPS+异丙酚组同时加入LPS 1 μg/ml和异丙酚30 μmol/L孵育24h.于孵育6h时,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TNF-α浓度,以此反映TNF-α的释放量,采用RT-PCR法测定TLR4 mRNA表达;于孵育24h时,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IL-1β浓度,以此反映IL-1β的释放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TLR4蛋白表达.结果 与C组比较,LPS组和LPS+异丙酚组IL-1β和TNF-α的释放量升高,TLR4 mRNA及其蛋白表达上调(P<0.05);与LPS组比较,LPS+异丙酚组IL-1β和TNF-α的释放量降低,TLR4 mRNA及其蛋白表达下调(P<0.05).结论 异丙酚可抑制LPS诱导BV-2小胶质细胞IL-1β和TNF-α的释放,其机制与抑制TLR4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萝卜硫素对脓毒症肾损伤的影响和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用不同剂量(5、10、20μmol/L)萝卜硫素孵育24 h后,再用LPS干预8 h。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6、IL-1β和TNF-α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leaved-caspase3和cleaved-caspase9蛋白表达,qRT-PCR检测miR-22-3p表达。转染miR-22-3p模拟物或抑制剂至HK-2细胞后,用LPS干预8 h或用20μmol/L萝卜硫素孵育24 h后再用LPS干预8 h,上述相同方法检测IL-6、IL-1β和TNF-α表达、细胞凋亡及cleaved-caspase3和cleaved-caspase9蛋白表达。结果:与LPS组比较,萝卜硫素降低LPS诱导的HK-2细胞中IL-6、IL-1β和TNF-α水平、细胞凋亡率及cleaved-caspase3和cleaved-caspase9蛋白表达,增加miR-22-3p表达。上调miR-22-3p降低LPS诱导的HK-2细胞IL-6、IL-1β和TNF-α水平、细胞凋亡率及cleaved-cas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