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患者男,22岁。四肢反复出现结节性红斑,左肘关节、腕关节疼痛,并伴有发热、乏力6年。8年前在麻风防治机构被确诊为界限类偏瘤型麻风(BL),予联合化疗(MDT)治疗2年。查体:面部散在浸润性红斑,四肢大量疼痛性红色结节,肘、腕关节肿胀压痛;两侧尺神经粗大,无触痛。皮肤组织液涂片抗酸杆菌均(+),细菌指数(BI)4.0。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下有"无浸润带",真皮内有巨噬细胞肉芽肿,可见泡沫细胞,抗酸染色阳性。诊断:BL伴Ⅱ型麻风反应。终因治疗无效死亡。尸检提示颅内感染。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46岁,全身红斑、结节10年,加重1个月。患者曾多次于外院就诊,以"皮炎""泛发性湿疹""结节性红斑"治疗,无明显好转。双侧眉毛、睫毛脱落,全身大小不一红斑、结节,两侧尺神经、左侧腓总神经轻度增粗。皮损组织病理:表皮增生,真皮浅层可见无浸润带,深部血管周围大量组织细胞浸润,其中可见泡沫样细胞抗酸染色阳性。诊断:瘤型麻风伴Ⅱ型麻风反应/麻风结节性红斑。  相似文献   

3.
麻风病     
20053632组织样麻风瘤1例/李明辉(山东淮坊市皮防所),柳玉凤∥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5,21(8).648男,18岁。面颈、臀部、四肢发生丘疹、斑块1年余。皮肤科情况:鼻黏膜充血、浸润肥厚,呈半闭塞状态,表面覆有黏液性分泌物。眉毛无脱落。面部、四肢、臀部可见米粒至花生米大丘疹、结节,少许破溃结痂。左面颊、左上臀两处浸润性斑片。神经系统检查:浸润性斑片处温、触、痛觉减退,双耳大、尺和右胫后神经粗大。取双眶上、耳垂及下颌处皮肤组织液查抗酸杆菌(3 ~4 ),取面部皮损组织液查抗酸杆菌(4 ~5 )。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萎缩变薄,部分表皮被破坏,表皮下见一无浸润带,真皮内弥漫巨噬细胞和泡沫细胞浸润,浸润灶呈团块状。抗酸染色见真皮内大量抗酸杆菌(4 ~6 )。确诊后按多菌型麻风病治疗。图2参3(惠海英)20053633麻风固定疗程联合化疗后复发病例的分析/胡鹭风(四川省皮肤病医院),宁涌,罗九思…∥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5,21(8).602~604对1984~2003年四川省凉山州、攀枝花市20县4836例麻风患者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固定疗程联合化疗(FDMDT)方案治疗,多菌型(MB)方案3731例,疗...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46岁,面部、四肢、足侧缘斑块、结节2个月,躯干、四肢暗红色斑疹1个月。面部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轻度萎缩,真皮内见由泡沫样组织细胞构成的结节状浸润,与表皮间有无浸润带,抗酸菌染色(4+)。足部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轻度萎缩,真皮及皮下脂肪组织内见白色泡沫样组织细胞构成的结节状浸润,与表皮间有无浸润带,抗酸菌染色(4+)。躯干部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轻度萎缩,真皮血管周围可见组织细胞、淋巴细胞浸润,部分组织细胞呈泡沫状,抗酸菌染色(2+)。面部皮肤组织涂片,抗酸杆菌阳性(4+)。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阳性,TRUST半定量1∶1,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TPPA)阴性。诊断:瘤型麻风伴梅毒非特异性抗体假阳性。于当地疾控中心接受麻风联合化疗(MDT-MB)方案治疗好转,目前随访中。  相似文献   

5.
报告1例播散型皮肤假性淋巴瘤.患者男,48岁.因躯干及头面部丘疹、结节伴瘙痒3年余就诊.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基本正常,真皮内见致密结节状、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浸润,还可见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及组织细胞,淋巴细胞形状大小较为一致,无非典型性核,病变以真皮上半部为主,皮下组织未见异常.免疫组化检查:部分细胞CD4(++),CD8(++),CD3(++),CD45Ro(++),细胞毒颗粒相关蛋白(TIA)-1(+),穿孔素(perforin)(-),CD56(-);少数细胞CD20(++),CD79a(++);S-100蛋白部分(+),CD1a部分(+)提示朗格汉斯细胞增生,特殊染色示:结核杆菌及麻风杆菌抗酸染色均(-).诊断:播散型皮肤假性淋巴瘤(以T细胞增生为主).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48岁。双前臂暗红色丘疹和结节半年,泛发全身伴瘙痒3个月。无麻风病家族史,曾被误诊为结节性痒疹和湿疹,治疗无效。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萎缩,表皮突变平或消失;真皮内泡沫样组织细胞呈结节状浸润,少量淋巴细胞浸润。抗酸染色可见大量抗酸杆菌(4+)。诊断:组织样麻风瘤。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25岁,双眉脱落,面、臀部、四肢浸润红斑、紫癜、血疱、疼痛4 d。皮肤科情况:双眉、睫毛、体毛脱落,爪形手,面、臀部、四肢远端皮肤见散在浸润性坏死性红斑和紫癜,部分皮损上可见血疱、破溃形成糜烂面。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坏死,其下可见大疱,疱内见大量红细胞,真皮内血管及周围纤维素样坏死,周围见中性粒细胞浸润、核碎裂、管外红细胞,真皮内可见泡沫细胞肉芽肿;抗酸染色分枝杆菌阳性。BI=4.0。诊断为界线类偏瘤型麻风伴Lucio现象。  相似文献   

8.
瘤型麻风1例     
患者男,44岁。躯干、四肢红色丘疹、斑块5年。皮肤科情况:躯干、四肢红色丘疹、斑块。皮损处温觉障碍,无明显眉毛脱落及浅表神经粗大。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萎缩,真皮内见由泡沫样细胞构成的结节状浸润,与表皮间有无浸润带。抗酸染色找到大量抗酸杆菌(4+)。诊断:瘤型麻风。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42岁。全身皮肤结节1年半,加重伴发热2周。曾以脂膜炎治疗无效。双侧眉毛外1/3稀疏,躯干及四肢泛发鲜红或暗红色结节,两侧腓总神经增粗。组织液涂片抗酸杆菌(3+)~(4+)。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萎缩,表皮下可见一狭窄的无浸润带,真皮全层及皮下组织均可见弥漫性中性粒细胞浸润,有脓肿及坏死,可见大量泡沫细胞,皮下组织有脂膜炎样改变及血管炎改变。诊断:①瘤型麻风,②Ⅱ型麻风反应。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26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前额、面颊和四肢出现米粒、黄豆大小不等结节,质硬,个别融合,无疼痛和瘙痒。躯干见甲盖大小、类圆形、散在性红斑,无痛痒。曾被误诊为多种疾病并予以相应治疗,疗效不佳。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层血管、汗腺和神经周围组织细胞浸润,部分细胞泡沫样变,抗酸染色查见抗酸杆菌(+)。诊断:界线类偏瘤型麻风(BL)。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50岁。原患麻风病经治疗后临床痊愈。近期全身泛发丘疹、结节,伴微痒6个月。患者无麻风病家族史。查体:面部、手背和下肢伸侧见多发散在、大小不等的皮色或褐红色丘疹、结节,边界清楚。临床初步误诊为扁平苔藓。皮损组织病理:表皮萎缩,真皮层见程度不一泡沫化的巨噬细胞以及少量淋巴细胞浸润。抗酸染色见大量抗酸杆菌。最后诊断为瘤型麻风患者复发。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41岁。面部、四肢反复起红斑、结节伴发热6年,用地塞米松治疗后皮疹消退,停用一月左右复发,反复发作。1988年入院,查体:慢性肿胀面容,眉毛稀疏,皮疹散在分布于面、四肢、臀部,数较多,为大小不等的浸润性红斑、结节,下肢部分皮损呈环状排列,少数表面有水疱形成。皮疹有触痛,未触及肿大的表浅神经。入院第二天体温40.3℃,用强的松20mg口服和氢化可的松200mg静滴后,体温迅速降至正常,皮疹消退。白细胞11900,中性85%,血沉70mm/小时。诊断为Sweet综合征?。取右前臂浸润性红斑作病理检查,无嗜中性白细胞浸润,神经枝及其周围有单核细胞浸润,抗酸染色发现抗酸杆菌,诊断为麻风(麻风反应组织象)。因此,临床上诊断Sweeet综合征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70岁。反复四肢、躯干结节、斑块伴发热半年,当地医院诊断为"皮肤感染"、"结缔组织病"。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浅层可见无浸润带,真皮浅深层灶片状炎细胞浸润。真皮内血管、神经、汗腺周围可见泡沫样细胞聚集。特殊染色:AFB(+)、GMS(-)、PAS(-)、GRAM(-)。组织液抗酸染色镜检结果:右耳垂5+,右眉弓6+,右颧6+,下颌6+,平均细菌密度指数5.75。诊断:界线类偏瘤型麻风伴Ⅱ型麻风反应。患者曾在当地多家医院就诊,一直误诊误治,未正确诊断,皮肤科医生应加强对麻风的认识和警惕性。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51岁,农民,全身反复水肿性红斑伴脱屑3年余,因皮损加重伴发热3天以红皮病收入院,入院后仔细检查,双收外1/3脱落,左耳大神经粗大,四肢及躯干皮损温度觉和触觉障碍,双耳,左眉皮肤组织液涂片见抗酸杆菌(2+),左膝皮肤组织病理检查抗酸杆菌(5+),病理诊断:界线类偏瘤型麻风伴I型麻风反应。  相似文献   

15.
患儿女,12岁。四肢丘疹、结节、斑块6个月。患者既往无麻风接触史。皮肤科情况:四肢见粟米至绿豆大小肤色或淡红褐色丘疹、小结节,左肘关节屈侧、左小腿分别见一3cm×4cm,1cm×2cm大小红褐色斑块,左手背见多个黄豆至鹅蛋大小红褐色不规则斑块,境界清楚。未见丘疱疹、水疱,眉毛无脱落,皮损处痛温觉减退或局部消失。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萎缩,表皮下见一无浸润带。真皮内见结节状或大片状梭形或多角形组织样细胞浸润,并见稀疏淋巴细胞分布。抗酸染色可见大量抗酸杆菌(4+)。诊断:组织样麻风瘤。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19岁。四肢反复出现疼痛性红斑伴发热1月。患者于2006年1~10月先后4次在外院住院治疗。曾诊断为结节性发热性非化脓性脂膜炎、Sweet综合征,并长期使用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最终突发昏迷及消化道出血于同年11月抢救无效死亡。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内大量组织细胞、泡沫细胞浸润,并可见较多的中性粒细胞及核尘,部分血管扩张、充血,可见红细胞外溢,切片抗酸染色阳性。最后诊断:界限类偏瘤型麻风伴Ⅱ型麻风反应。  相似文献   

17.
报告1例瘤型麻风发生Ⅱ型麻风反应。患者女,43岁。因眉毛脱落11余年,全身散在红斑2年余,加重伴发热4 d就诊。皮肤科检查:面部、躯干、四肢有大小不一的斑疹、斑块及结节,双耳垂肥大,眉毛、睫毛脱落,右侧耳大神经粗大。无麻风病家族史,在省外务工11余年期间,被误诊为"脂膜炎"、"荨麻疹"及"银屑病"。皮损组织液涂片查抗酸杆菌阳性,腹部皮损组织病理检查为瘤型麻风。诊断:瘤型麻风发生Ⅱ型麻风反应。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16岁。双小腿红斑1年,加重伴结节3月。当地医院以"硬红斑"予"利福平等抗结核"治疗后出现红斑、结节增多,伴发热、肌痛。专科情况:右侧肢体痛觉、温度觉、触觉减退。躯干散在淡红斑片,四肢散在暗红斑,于双下肢融合成片,并触及数个绿豆至蚕豆大小结节,伴压痛。皮损病理:真皮及皮下组织内肉芽肿形成,皮下组织内隔性脂膜炎改变;抗酸染色查见大量阳性杆菌。诊断:界线类偏瘤型麻风伴Ⅱ型麻风反应。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41岁,全身棕红色斑块、结节10年,加重1年,多次于当地诊所及外院治疗,无明显好转.患者眉毛、睫毛大部分脱落,左侧桡神经粗大,双眼视力急剧下降.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萎缩,与真皮间有无浸润带,真皮内可见以泡沫细胞为主的肉芽肿性浸润,抗酸染色检查(+).诊断为界线类偏瘤型麻风.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16岁。全身皮肤棕黄色丘疹、结节4年,近一年来曾在当地诊所按"湿疹、银屑病等"予强的松等药物(强的松剂量从每天10 mg到30 mg不等)治疗。近2周停用强的松后于1周前开始出现高热及红色斑片、结节、水疱、脓疱、破溃。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萎缩,皮突变平;真皮血管、附件周围大量泡沫细胞,大空泡团灶性浸润,淋巴细胞量少,皮肤附件减少。抗酸染色:5+(部分杆状,部分粒状),浸润面积:6/10。组织液涂片抗酸杆菌(5+)(6+)。诊断:瘤型麻风伴Ⅱ型麻风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