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囊性子宫腺肌病误诊为子宫肌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囊性子宫腺疾病90例中5例曾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误诊率5.56%。4例因经期延长、经量增多和经期疼痛入院,1例因经期延长、经量增多入院。5例就诊初期均误诊为子宫肌瘤,误诊时间3~10(5.26±2.36)d。5例均经MRI和(或)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囊性子宫腺肌病,3例行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2例行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切口愈合后出院。术后随访6个月均未复发。结论囊性子宫腺肌病临床较为罕见,缺乏特异性症状及体征,易误诊。临床医生应提高对该病警惕性,加强其相关知识学习,拓展诊断思维对疾病进行全面综合分析并完善相关检查,以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2.
临床资料1990年1月至1997年12月,我院行子宫切除术的标本经病理检查子宫肌腺病36例,年龄24~58岁。痛经10例,经期延长或/和月经量增多30例,子宫增大28例,绝经后阴道出血2例。术前诊断肌腺病6例,子宫肌瘤22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2例,...  相似文献   

3.
子宫肌腺病又称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它以痛经、经期延长及经量增多为主要症状,该病在临床及超声表现上与子宫肌瘤有很多相似之处,故易发生误诊。为提高子宫肌腺病的超声诊断符合率,现将我院四年来经超声诊断及手术病理证实的80例子宫肌腺病做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子宫腺肌病是常见的妇科疾病,当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时,即形成子官腺肌病[1].常见的子宫腺肌病较易诊断,而囊性子宫腺肌病(又称为腺肌瘤性囊肿或囊性子宫腺肌瘤),是一种少见类型的子宫腺肌病,表现为子宫腺肌病病灶内有充满血液的囊性部分,囊性部分最大径一般超过5 mm[2],超声检查极易发生误诊.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近3年来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16例囊性子宫腺肌病超声误诊为子官肌癌变性或子宫肌层囊性结构而行手术的病例,旨在分析子宫囊性腺肌病超声误诊的原因并总结其超声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U)对子宫肌瘤和子宫肌腺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经阴道彩色超声诊断仪,对45例子宫肌瘤和28例子宫肌腺病患者行术前检查,包括灰阶图像和彩色血流成像;术后均经病理证实.结果 超声检查诊断子宫肌瘤共42例,子宫肌腺病34例.与病理结果对照:3例子宫肌瘤被误诊为子宫肌腺病,6例子宫肌腺病被误诊为子宫肌瘤,子宫肌瘤的诊断符合率为92.8%,子宫肌腺病符合率为82.5%.二维灰阶超声:子宫肌瘤和子宫肌腺病各有特点,子宫肌瘤内部血流丰富,而子宫肌腺病只有星点样血流;子宫肌瘤随着体积的增大,彩色血流的丰富程度也随之增加,而子宫肌腺病不具备上述特征.结论 应用TVCDU二维灰阶成像可鉴别子宫肌瘤和子宫肌腺病,二者的诊断正确率均较高;联合应用灰阶图像及彩色图像,有利于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6.
子宫腺肌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已成为妇科常见病 ,但临床误诊率高 ,多被误诊为子宫肌瘤 [1 ] ,现对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病 146例就其临床表现与子宫肌瘤进行比较 ,分析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998- 0 1~ 1999- 12我院施行的子宫切除后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子宫腺肌病者 146例 ,为腺肌病组 ,其中单纯子宫腺肌病 6 9例 ,子宫腺肌病合并子宫肌瘤 40例 ,子宫肌病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 37例 ,患者年龄 2 7~ 5 3岁 ,平均 42 .76岁。随机抽样同期子宫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肌瘤者 146例 (除外子宫腺肌病及子宫内膜异位症 ) ,为肌瘤组 ,患…  相似文献   

7.
子宫腺肌病又称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 ,是妇科常见疾病 ,与子宫肌瘤在临床症状及超声诊断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 ,故常将子宫腺肌病误诊为子宫肌瘤 ,使超声诊断有一定困难 ,误诊率较高。为了提高超声诊断水平 ,本文作者就我院超声误诊的 1 7例子宫腺肌病声像图进行回顾分析。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文 1 7例 ,术前超声诊断为子宫肌瘤 ,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病 ,年龄 35~ 53岁 ,平均年龄 4 2岁。1 2 仪器与方法使用仪器为AlokaSSD 6 30、SSD 50 0型实时超声显像仪 ,探头频率 3.5MHZ。经腹部超声检查 ,患者膀胱适度充盈后…  相似文献   

8.
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在超声及临床表现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超声检查时常将子宫腺肌病误诊为子宫肌瘤。我院1986年1月~2000年1月B超诊断为子宫肌瘤并手术者共102例,其中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病。现探讨二者的超声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易被误诊为子宫肌瘤的常见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良性肿瘤。由于不少妇科疾病的症状和体征与子宫肌瘤相似,临床容易将其他疾病误诊为子宫肌瘤。我科2001年~2004年1月入院诊断为子宫肌瘤113例,其中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其他疾病,占21·2%。现将误诊原因作一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4例,年龄39~54岁,平均42·5岁。术前均根据临床表现和B超检查诊断为子宫肌瘤。1·2临床表现24例均有阴道不规则流血,11例伴渐进性痛经,1例伴下腹部疼痛。妇科检查均见子宫增大,类似孕2~3个月。1·3确诊疾病24例均行手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子宫腺肌病14例,子宫肥大症6例,子宫肉…  相似文献   

10.
迄今国外文献仅报道16例子宫原发性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pPNET),本文在国内首次报道1例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的子宫原发性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患者因经期延长、经量增多3个月入院,入院后经相关检查诊断为子宫肌瘤并中度贫血,后经多次输注浓缩红细胞,血红蛋白升至85.9 g/L后,在全麻下行子宫肌瘤剜除术,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子宫前壁下段PNET,转入妇科肿瘤病房,行子宫全切、右侧附件切除并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诊断子宫前壁下段pPNETⅠb期,予化疗。随访2.5年无复发。本文通过对本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pPNET相关特点及诊治情况,以提高临床医生对pPNET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黏膜下囊性子宫腺肌瘤的误诊原因、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宫腔镜诊治的安全性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的发生。【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本院2008年1月至2014年10月经宫腔镜诊治并经病理检查确诊的17例黏膜下囊性子宫腺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例患者中,因异常子宫出血就诊者14例(824.%),因妇科普查B超提示宫腔占位病变者3例(176.%),有痛经病史者12例(706.%),合并子宫肌瘤者11例(647.%);术前诊断为子宫肌瘤囊性变的10例(588.%),子宫腺肌瘤者3例(176.%),子宫内膜病变者2例(118.%),子宫肉瘤者1例(58.8%),子宫内膜癌者1例(58.8%)。B超下特点:宫腔内不均质囊实混合性肿块,肿块直径35.~75.(50.7±13.5)cm ,与宫壁分界清,内为低回声夹有边界清楚不规则液暗区,大小不等,直径0.5~4.0(2.8±1.31)cm ,液暗区内可见高回光斑或絮状光点。CA125升高12例(706.%)。术后病理:囊壁为平滑肌及纤维结缔组织,可见多数厚壁血管、局灶性出血、含铁血黄素沉着及多量内膜腺上皮及间质。平滑肌组织内可见出血及含铁血黄素沉着,局部见少量内膜腺上皮及间质。17例患者均行宫腔镜诊治术,术中切开囊腔时可见巧克力样液体(暗褐色陈旧血)流出,液体流出后可见内面光滑厚壁囊腔;所有肌瘤均一次切除干净。【结论】黏膜下囊性子宫腺肌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误诊,B超提示宫腔内囊实混合性占位时,应考虑该病,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宫腔镜下电切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法,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CA125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在子宫腺肌病和子宫肌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52例子宫腺肌病和74例子宫肌瘤患者术前及术后血清CA125水平,同时行经阴道超声检查;对血清CA125测定结果与经阴道超声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子宫腺肌病患者和子宫肌瘤患者血清CA125水平分别为(100....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误诊为卵巢囊性畸胎瘤的原因,并总结防范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6年4月—2018年3月收治的误诊为卵巢囊性畸胎瘤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7例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例因经期延长,经量增多1月余,经期感下腹疼痛就诊;3例因半个月前体检发现右下腹包块,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胀痛、尿频,影响睡眠就诊;1例因半个月前感下腹胀痛、有压迫感,1周前体检发现卵巢肿物就诊。7例经妇科查体及超声检查,均初步诊断为卵巢囊性畸胎瘤,予择期手术治疗。4例术前完善腹部超声和(或)CT和(或)癌抗原125检查,考虑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予腹腔镜手术治疗,3例行手术探查,最终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后随访1年未见囊肿复发。结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易误诊。当接诊不明原因下腹疼痛、盆腔包块、痛经、经量增多、经期紊乱的育龄期女性患者时,应考虑到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可能,详细问诊,仔细查体,及时行相关检查甚至腹腔镜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以减少或避免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当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时,称之为子宫腺肌病[1],以往曾将其称为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近年来发现它与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在组织发生学等方面有许多不同之处,因此被划分为一种独立的子宫疾病。腺肌病在基层医院临床术前诊断中常常误诊为子宫肌瘤。为提高子宫腺肌病临床术前诊断率,我们将其与子宫肌瘤从临床表现进行对比分析。1资料与方法选择1995年1月一1998年12月我院子宫切除术后标本经病理确诊为子宫腺肌病患者22例为腺肌病组。随机抽取同期于它切除术后病理确诊为子宫肌瘤患者22例(不包括腺肌病合并子宫肌瘤及内膜异位症患者)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超声显像检查,结合病理镜下肉眼观察提高子宫腺肌病的诊断率。方法:采用超声显像仪,对132例生育期有痛经、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周期紊乱,原发不孕的妇女进行追踪检查。结果:超声显像诊断子宫腺肌病132例,手术治疗79例,术后确诊63例,符合率79.7%,合并有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13例,子宫后壁,子宫骶韧带,子宫直肠凹见紫兰色结节18例。误诊率为20.3%,包括多发性小肌瘤5例,慢性子宫肥大,功能性子宫出血5例。药物性保守治疗53例;症状缓解、子宫体积缩小及附件包块缩小或消失43人例,有效率为81.1%。结论:超声显像检查是目前作为子宫腺肌病诊断方法之一,对疑有子宫腺肌病的患者应作常规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输卵管浆液性腺癌并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特点,降低漏诊率。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输卵管浆液性腺癌并子宫腺肌病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渐进性痛经伴月经量增多8年收入院。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初步诊断为子宫腺肌病,行次全子宫切除术+双侧输卵管切除术+右侧卵巢囊肿剥除术。术后病理报告示输卵管高级别浆液性腺癌并子宫腺肌病,遂再次行双侧卵巢切除术+残端宫颈切除术+大网膜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予紫杉醇+洛铂方案化疗。随访半年,患者一般状况可。结论输卵管浆液性腺癌并子宫腺肌病临床症状不典型,术中或术后病理学检查有助于降低漏诊率。  相似文献   

17.
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的临床B超诊断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均为常见的子宫病变 ,两者均有子宫增大及声像图异常 ,因而临床B超常易混淆。本文收集了术前经B超检查、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肌瘤 80例、子宫腺肌病 40例 ,对其临床和声像图资料进行比较 ,旨在探讨B超对两种疾病的诊断及鉴别价值。资料及方法1 病例来源及分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1997年 9月~ 1998年 12月子宫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子宫肌瘤或子宫腺肌病者共 2 15例。随机选取资料完整且未合并卵巢肿瘤、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及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无合并存在者 12 0例 ,其中子宫肌瘤80例为子宫肌瘤组 (年龄 3 …  相似文献   

18.
子宫腺肌病误漏诊原因分析与诊断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子宫腺肌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1] ,术前易误诊为子宫肌瘤、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等病。我院 1994年 1月~ 1999年 1月共行子宫切除 70 3例 ,经病理确诊为子宫腺肌病 91例 ,其中 4 3例术前误诊或漏诊 ,误诊率达 4 7.3%。为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本文就漏误诊原因与诊断问题进行分析讨论。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4 3例 ,年龄 2 9~ 53岁 ,平均 39.8岁 ;均已生育 ;38例有人工流产史。1.2 临床表现  4 3例中痛经 2 0例 (4 6 .5% ) ,月经过多 34例 (79.1% ) ,子宫增大 35例 (81.4 % ) ,同时有以上 3种征象者仅 3例。全部病例行 B…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并分析防范误诊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19年4月收治初期曾误诊的15例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阴道不规则出血12例,月经紊乱(周期缩短、经期延长)6例,痛经3例,性交出血1例,白带增多6例,白带异味2例,下腹胀痛2例,腰酸2例;均面色苍白,贫血貌。经妇科检查结合阴道超声表现,初步诊断为子宫肌瘤5例、子宫腺肌病6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4例,本组误诊时间1~3个月。拟行手术治疗,术中剖视子宫,见鱼肉样不规则内膜病变组织,经术中及术后病理检查提示子宫内膜癌,腺癌13例、腺角化癌2例。15例确诊后,给予经腹全子宫+附件切除7例和次广泛子宫及附件切除术8例,并术后辅以放疗。15例术后随访1年均存活且未复发。结论 子宫内膜癌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且发病有年轻化趋势,患者及接诊医师重视程度不足,未及时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是导致本病误诊及延误诊治的主要原因;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警惕性,对怀疑本病者及早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是避免早期误诊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超声误诊子宫腺肌病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临床及B超诊断子宫腺肌病及子宫肌瘤方面均有很多相似之处,故常将子宫腺肌病误诊为子宫肌瘤。现将我院B超误诊的10例子宫腺肌病声像图作一回顾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