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本文报道了经双侧侧脑室额角穿刺置管,左-右侧脑室引流管抗生素持续对冲,治愈4例常规抗感染手段无效的重度颅内感染患者的病例。并结合该中心的病例和治疗经验,深入探讨了重度脑室炎的综合诊疗策略。神经外科颅脑手术后中枢感染是神经外科重症治疗的热点之一,本文内容紧密贴合临床实践,数据详实可靠,讨论深入,有很好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颅内感染治愈率低 ,死亡率、病残率高 ,治疗非常复杂。我们将 1999~ 2 0 0 1年的 41例较严重的颅内感染病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41例中男 2 7例 ,女 14例 ,年龄 8~ 5 1岁 ,全部病例均有脑脊液涂片或培养的细菌学证据。1 2 感染原因 开放性颅脑损伤 2 5例 ,颅脑肿瘤术后 14例 ,脑脓肿破裂 2例。1 3 临床症状 主要是意识改变 ,继而可出现昏迷、嗜睡、精神淡漠、抽搐等症状。巴宾斯基征阳性 11例。1 4 实验室检查 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改变 ,外观混浊、易凝固、白细胞数 0 12~ 1 0× 10 9/L ,蛋白高于 3 5g/L…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脑积水合并颅内感染的治疗策略。 方法选择自陆军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2011年1月至2014年8月18例脑积水合并颅内感染的病例,其中15例需要行脑脊液外引流术,3例间断行腰椎穿刺控制颅内压,10例轻中度感染者只予以单纯静脉抗感染治疗,8例感染较重者应用鞘内注射抗生素+静脉抗感染联合治疗。感染控制后6例行内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11例行分流手术,1例放弃治疗,比较内镜治疗组及分流治疗组间感染控制的天数、二重感染发生率及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利用SPSS 16.0统计分析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 结果感染控制后6例行内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11例行分流手术,1例放弃治疗,内镜治疗组感染控制的天数平均(14.6±1.7)d,二重感染率为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3%,分流治疗组感染控制的天数平均(22.3±3.4)d,二重感染率为18.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5.45%。内镜治疗组及分流治疗组间感染控制的天数及二重感染率有明显差异(P<0.05),而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 结论脑积水合并颅内感染治疗难度大,并发症多,在控制感染、避免二重感染发生率方面内镜手术较分流手术有优势,内镜手术应作为脑积水合并颅内感染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脑室冲洗引流术治疗开颅术后严重颅内感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颅脑手术后严重颅内感染的脑室冲洗引流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总结开颅手术后严重颅内感染16例,在全身抗感染的同时,分别行双侧脑室置管抗生素盐水冲洗引流术和侧脑室-腰蛛网膜下腔置管抗生素盐水持续冲洗引流治疗。结果16例中15治愈,治愈时间多为1~2周,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对于严重颅内感染,采用侧脑室置管抗生素盐水冲洗引流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我们自1990年10月开始自行设计并应用颅内双置管抗生素生理盐水持续冲洗引流治疗严重术后颅内感染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我们自1990年10月开始自行设计并应用颅内双置管抗生素生理盐水持续冲洗引流治疗严重术后颅内感染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病例报告例1 男性,7岁.因颅内蛛网膜囊肿术后并发颅内感染1周于1990年10月入院.病儿于术后3d出现高热、脑脊液内白细胞数达600×10~6/L.静脉大剂量给予多种抗生素联合治疗,病情无好转,局部刀口处有脓性分泌物渗出,给予急症清创术,术中置双管于颅内感染灶腔内,外接冲洗引流瓶.脓液细胞培养及药敏试验为绿脓杆菌,对丁胺卡那高度敏感.术后行丁胺卡那生理盐水颅内持续灌注冲洗引流,浓度为10mg/500ml盐水.每天一次,24h内持续灌注冲洗引流.术后3d体  相似文献   

8.
泰能联合万古霉素鞘内给药治疗严重颅内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严重颅内感染患者的治愈率,改善预后。方法用泰能和万古霉素鞘内和静脉联合用药治疗特别严重的颅内感染106例。结果106例严重颅内感染的患者中,治愈101例,死亡5例;治疗过程中出现下肢抽搐9例,经降低用药浓度等处理后缓解。随访1~10年。仅3例病人出现轻度腰痛。结论泰能和万古霉素静脉和鞘内联合用药对常规抗菌药物难以控制的严重颅内感染有明确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腰穿脑脊液置换法治疗术后严重颅内感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腰穿脑脊液置换法对神经外科术后严重颅内感染的疗效。方法总结开颅术后严重颅内感染24例,在进行全身抗感染同时,行腰蛛网膜下腔抗生素林格氏液冲洗置换治疗。结果24例中22例治愈,治愈时间多在1~2周,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腰穿脑脊液置换法对严重颅内感染治疗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0.
脑脊液置换法在开颅术后严重颅内感染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脊液置换法在开颅术后严重颅内感染中的应用陈覃施辉陈军王富元司宪平郭秀元王富英我院1989年11月至1996年10月采用敏感抗生素溶液置换感染性脑脊液的方法,治疗开颅术后严重颅内感染22例,疗效满意。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临床资料本组男12例,女...  相似文献   

11.
12.
我科近来对3例开颅术后并发严重颅内感染而不能有效控制的患者辅以亚低温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1临床资料 例1男.36岁。因右额颞硬膜下血肿、广泛脑挫裂伤行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术后21d出现高热、抽搐、骨窗张力高、脑膨出.撑开切口见脓性分泌物,皮下置4mm硅胶管引流,病情无缓解。CT扫描显示术野低密度软化灶,增强环形强化,拟诊脑脓肿,行二次手术,切除脓肿壁时脑室破口,见混浊脑脊液涌出,以庆大霉素盐水反复冲洗术野及脑室,置管  相似文献   

13.
颅骨修补术后继发严重颅内感染2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0年4月~2002年4月应用硅胶尼龙网行颅骨缺损修补术974例,术后继发严重颅内感染者27例,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颅内感染是神经外科手术严重并发症,如何预防和治疗一直是困扰神经外科医生的难题.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证实颅内感染是可预防和控制的,颅内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有了很大进步,但死亡率仍很高.因此,积极预防和治疗颅内感染是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一直研究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IAC)的治疗策略。方法对48例CT诊断IAC病人结合临床表现、CT平扫以及CT蛛网膜下腔一脑池造影(CTC)来判断手术指征。结果26例行手术治疗,22例行保守治疗。行手术治疗的26例患者中,失访2例,24例术后症状改善或消失。未行手术治疗的22例患者中,失访6例,症状改善6例,症状仍间断发作,药物可控制但效果不佳10例。结论具有明显手术指征的患者行手术治疗;手术指征不明显,能够接受CTC检查且结果为非交通性蛛网膜囊肿(NCIAC)的患者行手术治疗;交通性蛛网膜囊肿(CIAC)、手术指征不明显不愿接受CTC检查、不能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行保守治疗,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6.
顽固性颅内感染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组资料将静脉及反复鞘内注入抗生素达一个月,仍不能彻底控制的颅内感染,定义为顽固性颅内感染。  相似文献   

17.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unruptured intracranialaneurysms,UIAs)是指没有破裂史或者与以前出血没有关系的动脉瘤,包括偶然发现的动脉瘤、多发动脉瘤中未破裂的动脉瘤,以及有临床症状但没有出血的动脉瘤[1]。国外尸检报告显示,颅内动脉瘤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5%,多数人无临床症状[2~4]。而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难治性颞叶癫痫特别是双侧颞叶癫痫(bilateral temporal lobe epilepsy,BTLE)外科治疗的诊断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6年间我科收治的49例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经过无创性术前评估,32例患者诊断为单侧颞叶癫痫(分组为单侧颞叶癫痫组),17例患者疑为双侧颞叶癫痫,后者进一步则接受了的颅内电极脑电图检查(intracranial electroencephalography,IEEG)。所有的患者均接受了手术治疗,用Engel分级随访手术结果,EngelⅠ级+Ⅱ级分类为预后好。统计方法: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1)疑为BTLE的患者经IEEG检查发现,9例为双侧颞叶起源(分组为真双侧颞叶癫痫组),另外8例患者为单侧颞叶起源(分组为假双侧颞叶癫痫组);(2)假双侧颞叶癫痫组预后(7/8,87.5%)和单侧颞叶癫痫组的预后(26/32,81.3%)没有统计学差异(P=1.00)。结论 (1)IEEG的应用有助于鉴别无创性术前评估中疑为双侧颞叶癫痫的患者;(2)假双侧颞叶癫痫与单侧颞叶癫痫治疗效果相当,说明IEEG的使用有助于筛选出预后良好的手术候选者。  相似文献   

19.
<正>经鼻蝶入路手术已成为垂体腺瘤公认的首选手术方法。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收治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后发生严重颅内感染合并脑积水2例,现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病例1:男,38岁,因性功能障碍4年、视物模糊1个月入院。入院时体格检查:左眼视力0.5,右眼视力0.1;双颞侧视野偏盲。血清激素水平:泌乳素200 ng/ml,睾酮1.42 ng/ml,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儿童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常见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诊疗策略。方法 对2014年1月-2018年12月收住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的3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儿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持续而严重的头痛是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3例患儿发病原因不一,与文献报道感染为主要原因不符,可能与病例数较少有关; 影像学最常见的受累部位为乙状窦和横窦; 经降颅内压、抗凝及对症治疗,1例痊愈,1例死亡,1例遗留颅神经功能异常。结论 儿童以急性发作的头痛起病伴孤立性颅内压增高综合征表现者均应警惕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可能; 对脑脊液压力轻度升高的患儿仍需动态监测颅内压的变化; 儿童目前推荐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为颅脑磁共振成像联合磁共振静脉成像,并具有长期随访优势; 全脑血管造影术在儿童中并非禁忌,在严格控制操作时间及造影剂剂量的前提下由技术熟练的专科医生操作亦是可行的; 强调早期抗凝治疗,治疗药物的选择、剂量及持续时间仍有待大样本病例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