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去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积水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5年7月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的104例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脑积水的危险因素。结果出院后随访9个月,104例中,发生脑积水24例(23.08%),未发生脑积水80例(76.9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0岁、脑室出血、昏迷、硬膜下血肿、入院时GCS评分3~5分、骨窗面积≥120 cm2、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是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早期颅骨缺损修补术却可以减少脑积水的发生率(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去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积水的危险因素众多,包括高龄、脑室出血、昏迷、硬膜下血肿、骨窗面积、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未行早期颅骨缺损修补术等,临床应给予相应措施以减少脑积水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后发生脑积水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380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去骨瓣减压术62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危险因素。结果 380例颅脑损伤中,继发脑积水63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GCS评分≤8分,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脑膜下积液及去骨瓣减压术是发生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62例去骨瓣减压术中,发生脑积水20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双侧去骨瓣减压术,骨窗面积较大及二次手术是去骨板减压术后发生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颅脑损伤后昏迷程度,蛛网膜下腔出血,双侧去骨瓣减压术,二次手术等均为发生脑积水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并发脑积水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6年3月~2013年7月在我院收治的28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将其分为脑积水组(45例)和非脑积水组(236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法分析颅内血肿位置、手术持续时间、开放性颅脑损伤、SAH、去骨瓣减压、硬脑膜敞开、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等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在血肿部位、开放性颅脑损伤、SAH、去骨瓣减压、硬脑膜敞开、腰穿脑脊液置换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Logistic回归分析,开放性颅脑损伤、SAH、血肿位于硬膜下或脑内、去骨瓣减压、硬脑膜敞开为并发脑积水危险因素,腰穿脑脊液置换为保护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放性颅脑损伤、硬膜下或脑内血肿、SAH、术中去除骨瓣以及硬脑膜敞开是s TBI患者术后并发脑积水的危险因素;而腰穿脑脊液置换为预防术后脑积水发生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149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发生硬膜下积液47例(积液组),未发生硬膜下积液102例(非积液组)。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顾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GCS评分、手术时机、血肿位置、血肿量、基底池受压、中线结构位移≥10 mm、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积水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GCS评分≤5分、血肿量〉40 ml、中线结构位移≥10 mm、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积水、基底池受压是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外积液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损伤严重、血肿量大、CT表现为基底池受压和中线结构位移≥10 mm、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积水的颅脑损伤患者在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硬膜下积液的风险较高,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术后医院感染发病率、部位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50例经去骨瓣减压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分为医院感染组400例与非医院感染组550例。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术后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医院感染发病率为42.1%;呼吸系统感染(53.75%)和泌尿系统感染(29.50%)位居发病率前两位。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278,95%CI:1.039-1.425)、手术时间(OR=2.367,95%CI:1.032-4.430)、入住ICU时间(OR=1.453,95%CI:1.329-1.976)、术后脑室外引流时间(OR=1.925,95%CI:1.365-2.552)、损伤类型(OR=1.835,95%CI:1.502-2.703)、气管插管或切开(OR=3.045,95%CI:1.256-8.277)、术前GCS评分(OR=1.456,95%CI:1.309-3.725)均为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在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时,应针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作重点考虑和针对性设计。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创伤性硬膜下积液转化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7年12月至2019年7月共治疗75例颅脑创伤伴创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通过CT或MRI观察治疗与随访期间硬膜下积液是否转化为慢性硬膜下血肿,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单因素和多因素逐步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创伤性硬膜下积液转化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硬膜下积液密度高于脑脊液密度(OR=6.021,95%CI:1.047~34.631;P=0.044)、创伤后达最大积液量时间长(OR=1.253,95%CI:1.002~1.568;P=0.048)、最大积液厚度大(OR=2.080,95%CI:1.267~3.414;P=0.004)和并发脑萎缩(OR=35.392,95%CI:1.397~896.474;P=0.031)是创伤性硬膜下积液转化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危险因素。结论创伤后积液长期处于进展期、积液密度高于脑脊液密度、最大积液厚度较大、并发脑萎缩的创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易转化为慢性硬膜下血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继发性硬膜下积液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间的138例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硬膜下积液分为积液组和非积液组,通过单因素t检验、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硬膜下积液的影响因素。结果 138例患者中,85例患者发生硬膜下积液,发生率为61.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术前GCS评分、环池受压、术前是否合并脑疝、硬膜外血肿、脑内血肿、脑室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骨瓣的前后径大小、骨瓣的最高径大小、去骨瓣减压的侧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和中线移位大于5 mm、皮层切开、硬膜下血肿、骨瓣边缘距中线距离小于2 mm有明显关联。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只有中线移位大于5 mm和皮层切开是危险因素。结论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继发性硬膜下积液和中线移位大于5mm、皮层切开有明显关联,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硬膜下积液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室89例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34例发生硬膜下积液,选取同期55例未发生硬膜下积液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并总结治疗方案。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入院时GCS评分、瞳孔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的受伤机制在两组患者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影像特征环池受压(P=0.025)、蛛网膜撕裂(P=0.046)、弥漫性脑损伤(P=0.026)、骨窗边缘距中线2.5 cm(P=0.018)存在统计学差异;中线移位10 mm(P=0.003)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线移位10 mm(OR=11.454,P=0.010)、环池受压(OR=12.083,P=0.021)与术后硬膜下积液的发生相关。术后发生硬膜下积液被分为4类治疗,初始治疗成功率91.2%,术后随访3个月,发生硬膜下积液的患者预后不良,有统计学差异(P=0.025)。结论中线移位10 mm、环池受压可增加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硬膜下积液的风险;术后硬膜下积液一旦形成,应当根据影像学特征进行分类,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开颅术后发生颅内血肿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65例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开颅术后发生颅内血肿的危险因素。结果 165例中,术后发生颅内血肿30例,未发生135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舒张压增高(OR=1.279;95%CI:1.247~1.312;P0.001)、凝血酶时间异常(OR=4.151;95%CI:2.500~6.891;P0.001)、颅骨骨折(OR=1.076;95%CI:1.021~1.135;P=0.008)、去骨板减压术(OR=1.162;95%CI:1.013~1.334;P=0.035)是颅脑损伤开颅术后发生颅内血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存在血压异常、凝血功能异常、颅骨骨折以及行去骨板减压术的颅脑损伤,开颅术后应注意防止继发性颅内血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影响颅骨缺损患者颅骨修补术后癫痫发作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18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全军神经外科中心行颅骨修补术治疗的1064例颅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对所有患者行临床随访,根据是否有癫痫发作将患者分为癫痫组(155例)和无癫痫组(909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影响颅骨缺损患者颅骨修补术后癫痫发作的临床危险因素。结果106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颅骨修补手术,随访时间为(13.0±9.6)个月(3~120个月),术后155例(14.6%)患者出现了癫痫发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颅骨缺损时间、原因、部位、侧别、面积、去骨瓣减压时未修补硬脑膜及颅骨修补术中开放硬脑膜均是影响患者术后癫痫发作的临床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去骨瓣减压时未修补硬脑膜(OR=8.523,95%CI:1.081~23.394,P<0.001)、颅骨修补术中开放硬脑膜(OR=7.763,95%CI:2.582~22.769,P<0.001)及颅骨修补时间>6个月(OR=2.874,95%CI:2.671~12.972,P=0.027)是影响患者术后癫痫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去骨瓣减压时未修补硬脑膜、修补术中开放硬脑膜及颅骨修补时间>6个月可增加颅骨缺损患者颅骨修补术后癫痫发作的概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脑积水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后276例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6个月后根据脑积水诊断标准,分为脑积水组(47例)和非脑积水组(229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患者颅内脑挫裂伤、脑室出血、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颅骨损伤、颅骨线型骨折、脑脊液蛋白水平及压力等因素。结果随访结果显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脑积水发生率为17.03%(47/27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脑积水组和非脑积水组在年龄、脑室出血、硬膜下血肿、昏迷(有无、持续时间)、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去骨瓣减压术、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raumatic subarachnoid hemorrhage,tSAH)、加尔维斯顿定位和失忆测试(Galveston Orientation and Amnesia Test,PTA)、功能独立性测评(Function Independent Measure,FIM)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高龄、硬膜下血肿、昏迷时间长、GCS低分值,去骨瓣减压术与重型颅脑创伤后的脑积水的发生显著正相关。结论高龄、有硬膜下血肿、GCS评分低、接受去骨瓣减压术是重型颅脑创伤后脑积水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影响重型颅脑创伤(sTBI)患者去骨瓣减压术(DC)后发生创伤后脑积水(PTH)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49例行DC的sTBI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时间均多6个月。观察术后PTH的发生时间,分析性别、年龄、有无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入院时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是否为开放性脑损伤、有无脑疝、损伤类型和损伤部位、Fisher分级、有无脑室积血、中线偏移程度、去骨瓣减压术的侧别、是否行脑室外引流术、昏迷持续时间、有无骨窗疝及硬膜下积液发生部位对PTH的影响,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PTH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术后6个月,349例患者中共103例(29.5%)发生PTH,其中88.3%(91例)发生于术后0~3个月,1~2个月发生率最高,占46.6%(48例)。与246例非PTH组比较,103例PTH组患者入院时GCS更低、术前Fisher分级高,行双侧DC的比率高,术后出现骨窗疝,颅内感染,昏迷时间>30 d,对侧、双侧及半球间硬膜下积液的发生率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他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昏迷时间>30 d(0R=3.640,95%CI:1.956~6.772)、双侧硬膜下积液(0R=3.995,95%CI:1.612~9.901)及半球间硬膜下积液(0R=5.324,95%CI:2.310~12.271)是影响DC后PTH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01)。结论DC术后1~2个月是发生PTH的高峰期;术后昏迷时间>30 d、双侧和半球间硬膜下积液的患者有发生PTH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中至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多次输血影响因素。方法 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行去骨瓣减压术的53例中至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根据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和临床表现(如有无创面渗血)确定是否输血;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造成反复多次输血的危险因素。结果根据输血次数分为多次输血组(11例)和对照组(未输血或仅术中单次输血,42例)。多次输血组患者凝血酶时间(P=0.041)、国际标准化比值(P=0.048)、纤维蛋白降解产物(P=0.000)和D-二聚体(P=0.00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低于对照组(P=0.00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是颅脑创伤患者反复多次输血的危险因素(OR=1.013,95%CI:1.005~1.021;P=0.002)。结论血清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水平升高是造成中至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反复多次输血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患者发生分流依赖性脑积水(SDHC)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8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269例tSAH患者, 出院后均随访3个月, 随访期间并发SDHC 51例, 未并发SDHC 218例。比较并发SDHC组和未并发SDHC组患者的临床资料,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tSAH患者并发SDHC的独立影响因素, 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预测tSAH患者并发SDHC的列线图模型, 使用一致性系数(C-index)和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和符合度。结果与未并发SDHC组比较, 并发SDHC组患者的入院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较低, 合并脑疝、tSAH范围弥散、tSAH厚度≥5 mm、脑室内积血、中线偏移>12 mm、行去骨瓣减压术及出院时有硬膜外积液者所占比例较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GCS评分13~15分(OR=0.134, 95%CI:0.024~0.740, P=0.02...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重症高血压脑出血(HICH)破入脑室患者术后形成慢性意识障碍(pDoC)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20年7月至2023年1月阜阳师范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15例行手术干预的合并脑室出血HICH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28 d意识障碍恢复情况将患者分为pDoC组(38例)和非pDoC组(77例)。使用改良的Graeb评分(mGS)评估脑室出血(IVH)严重程度。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pDoC形成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特征工作(ROC)曲线分析危险因素预测pDoC的能力。结果 115例患者中,38例发生pDoC,发生率为33.0%。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OR=1.110,95%CI:1.031~1.195,P=0.005))、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OR=0.495,95%CI:0.261~0.942,P=0.032)、mGS评分(OR=1.167,95%CI:1.019~1.335,P=0.025)、去骨瓣减压(OR=12.355,95%CI:1.979~77.133,P=0.007)、慢性脑积水(OR=6.565,95%CI:1.369~...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夹闭术后并发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施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辅助脑室外引流术或去骨瓣减压术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为观察对象,单因素和多因素后退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术后并发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267例患者中62例(23.22%)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并发急性缺血性卒中;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一致提示,合并高血压(OR=1.695,95%CI:1.247~2.631;P=0.006)、入院时血糖升高(OR=4.206,95%CI:2.771~6.284;P=0.000)、术前Hunt-Hess分级≥Ⅲ级(OR=1.443,95%CI:1.205~1.872;P=0.017)、合并脑室出血(OR=1.947,95%CI:1.465~2.973;P=0.001)和急性脑积水(OR=3.221,95%CI:2.218~4.960;P=0.000)是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并发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结论合并高血压、入院时血糖升高、术前Hunt-Hess分级≥Ⅲ级、合并脑室出血和急性脑积水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夹闭术后易发生急性缺血性卒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积水的发生率及其发生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01例创伤性SAH病人的临床资料,记录病人GCS评分、年龄、性别、去骨瓣减压术、SAH特征等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创伤性SAH后发生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随访2个月,发生脑积水36例(11.96%)。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脑室内出血、SAH厚度和SAH分布是创伤性SAH后出现脑积水的独立危险预测因素;而性别、入院GCS评分、SAH部位、去骨瓣减压术与创伤性SAH后并发脑积水无明显关系。结论脑积水是创伤性SAH后的常见并发症,高龄、脑室出血、SAH严重程度是创伤性SAH后发生脑积水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42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142例中,死亡27例,存活115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休克(OR=6.580;95%CI 3.204~13.086;P=0.000]、收缩压≤60 mm Hg[OR=2.574;95%CI 1.291~5.038;P=0.013]、有基础疾病(OR=2.130;95%CI 1.209~4.005;P=0.000)、GCS评分≤8分(OR=3.306;95%CI 1.752~5.806;P=0.000)、胸腹部损伤(OR=3.492;95%CI 1.510~6.933;P=0.000)、受伤到治疗时间5 h(OR=2.873;95%CI 1.593~4.795;P=0.009)及创伤严重程度评分≥25分(OR=2.218;95%CI 1.182~4.347;P=0.004)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预后影响因素众多,休克、收缩压、基础疾病、胸腹部损伤、受伤到治疗时间、受伤严重程度对病情评估和临床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硬膜外血肿致脑疝患者出现大面积脑梗塞、脑水肿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决定是否行去/扩大骨瓣减压术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对176例急性硬膜外血肿致脑疝行开颅清除硬膜外血肿/去骨瓣减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就术后因继发大面积脑梗塞/脑水肿以至于需再次手术减压的潜在危险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2例患者术后继发大面积脑梗塞、脑水肿。统计表明出血部位优势比(odds ratio,OR)为16.48(P=0.003)、术前休克OR为13.78(P=0.002)、脑疝程度OR为7.08(P=0.004)、血肿量OR为7.04(P=0.001)、术前脑疝时间OR为6.41(P0.001)、Glasgow Coma Score(GCS)OR为0.35(P0.053)与之显著相关,而年龄、中线结构偏移程度、血钠、血糖、术中低血压与之无明显相关。结论颞部血肿、术前休克时间超过30 min、双侧瞳孔散大、血肿量100 ml、术前脑疝时间90 min以及较低的GCS评分是硬膜外血肿致脑疝患者继发大面积脑梗塞/脑水肿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20.
应用双侧额颞顶去大骨瓣减压术同时硬脑膜敞开或减张缝合治疗双侧急性颅内血肿或弥漫性脑肿胀,可以有效地清除血肿,解除脑疝、颅高压,降低病死率和伤残率,常被用来救治重型及特重型颅脑创伤[1].但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同侧或对侧骨窗下积液时有发生[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