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了104例肝硬化患者促甲状腺素(TSH)、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并与健康体检者对照。按照肝功能分级(Child-Pugh积分法)比较。[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FT3、FT4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t=11.586、5.309,P0.001);肝功能B级患者的FT3较A级下降(P=0.003),肝功能C级患者的FT3较A级明显下降(P0.001);肝硬化患者Child-Pugh肝功能分级与FT3负相关(r=-0.370,P0.001)。[结论]随着肝硬化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血清FT3、FT4呈下降趋势,血清FT3水平与肝功能损害程度密切相关。血清FT3水平变化对判断肝硬化严重程度,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男性肝硬化患者面部皮肤损害的发生机制与性激素水平及肝功能等相关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同期50例有面部皮肤损害(蜘蛛痣、毛细血管扩张、特殊类型皮疹)的肝硬化患者为病例组,30例无面部皮肤损害的肝硬化患者为对照组,检测血清中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催乳素(PRL)、雌二醇(E2)、孕酮(PRGE)、睾酮(T)水平,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肝硬化的严重程度按照Child-Pugh评分,分为A、B、C级,两组各级之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皮肤损害的相关因素: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SEC)、血肌酐(CREA)、血小板计数(PLT)水平,以及是否酗酒采用成组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评估.结果 (1)男性肝硬化面部皮肤损害患者血清LH、FSH、E2水平和E2/T值分别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01、2.03、2.08、2.98,P值均<0.05);T水平在三组皮肤损害患者中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20、-3.77、-2.01,P值均<0.05);(2)有皮肤损害组E2水平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依次降低,而无皮肤损害组E2水平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依次增高,两组间E2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3.59,P> 0.05).有皮肤损害组和无皮肤损害组T水平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均依次降低,两组之间T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0,P<0.05);(3)多因素相关风险度显示:长期酗酒及AST的升高会使面部皮肤损害发病率增高,其OR值分别为4.46、11.87,95%置信区间分别为1.45 ~ 13.7和1.24~ 113.1,P值均<0.05.结论 男性肝硬化面部皮肤损害患者血清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性激素紊乱,肝硬化皮疹的严重程度与长期酗酒及肝功能的好坏有关.总之,酒精和肝功能受损以及性激素紊乱在肝硬化皮肤损害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胆碱酯酶(CHE)、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联合Child-Pugh分级在判断肝硬化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将肝硬化组125例患者根据Child-Pugh分级分为3个亚组:Child A级组(50例)、Child B级组(45例)及Child C级组(30例),选取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入选者取静脉血测定血清PA、CHE及PTA水平,并进行腹部彩超检查了解肝、脾、门静脉宽度及腹水情况。[结果]肝硬化组血清PA、CHE及PT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随着患者肝硬化程度加重,其血清PA、CHE及PTA水平逐渐降低,不同Child-Pugh分级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硬化组中存活患者PA、CHE及PTA水平均明显高于死亡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清PA、CHE、PTA水平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及预后相关,这些指标的联合对判断肝病损害严重程度及预测患者预后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D-D)变化与肝硬化患者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入选130例肝硬化患者为肝硬化组(按Child-Pugh分级为A级44例,B级39例,C级47例),同时入选4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各分级者之间及其与对照组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小板压积(PCT)]、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激活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变化。[结果]肝硬化组Child-Pugh各分级者血小板参数PLT、PC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DW、MP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上述各项指标Child-Pugh各分级者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Child-Pugh各分级者凝血功能指标PT、TT、APTT及D-D明显高于对照组,FIB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上述各项指标Child-Pugh各分级者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指标及D-D与其Child-Pugh分级密切相关,可用于临床评估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核苷类似物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衰竭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9月到2013年3月住院确诊为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衰竭患者73例,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比较慢加急性肝衰竭与慢性肝衰竭、慢加急性肝衰竭早期与中晚期、AFP正常组与升高组、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组的病死率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慢性肝衰竭病死率低于慢加急性肝衰竭,早期慢加急性肝衰竭病死率低于中晚期,AFP升高组的病死率低于 AFP正常组,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短期抗病毒治疗肝衰竭患者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存活的30例慢性肝衰竭患者中,治疗6个月后17例肝功能由Child-Pugh C级恢复至 A级,8例肝功能由 Child-Pugh C级恢复至B级,5例仍为肝功能Child-Pugh C级。结论核苷类似物治疗慢性肝衰竭的疗效优于慢加急性肝衰竭,在慢加急性肝衰竭中早期患者优于中晚期患者,抗病毒治疗可改善慢性肝衰竭患者的肝功能分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TLRs)、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分析二者与患者肝功能的相关性,为后期评估、预测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提供新的标志物。[方法]将入选本院收治的87例乙肝肝硬化患者设为乙肝肝硬化组,另选取同期本院接收的80例未发生肝硬化的乙肝患者设为对照组;参照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标准评估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分级情况。检测入选患者血清vWF水平、血清TLR2、TLR4表达,分析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TLRs(TLR2、TLR4)、vWF水平与肝功能的关系。[结果]乙肝肝硬化组患者TLR2、TLR4、vWF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01);乙肝肝硬化组患者经评估肝功能A级、B级、C级患者分别有34例、31例、22例;肝功能B级、C级者血清TLR2、TLR4、vWF表达高于肝功能A级者,且肝功能C级者血清TLR2、TLR4、vWF表达高于肝功能B级者(P<0.001);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TLR2、TLR4、vWF表达与肝功能分级均呈正相关(r>0,P<0.05);绘制ROC曲...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CA199的检测在肝硬化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72例对照组与1210例肝硬化患者的血清CA199,并分析血清CA199水平变化与肝硬化患者的预后、肝功能损害程度以及肝性脑病等的关系。[结果]肝硬化组血清CA199水平[41.8(1.6~1998.0)U/ml]显著高于对照组[8.5(0.8~37.0)U/ml],Z=10.89,P0.01。肝硬化患者血清CA199水平死亡者[90.0(2.7~1983.0)U/ml]显著高于存活者[40.7(1.6~1998.0)U/ml],Z=5.93,P0.01;肝功能B级者[44.5(1.7~1998.0)U/ml]显著高于肝功能A级者[30.1(1.6~942.3)U/ml],χ~2=38.06,P0.01,肝功能C级者[80.3(2.7~1998.0)U/ml]显著高于肝功能A级者[30.1(1.6~942.3)U/ml,χ~2=143.00,P0.01]、B级者[44.5(1.7~1998.0)U/ml,χ~2=46.45,P0.01];并发肝性脑病者[70.8(1.8~1983.0)U/ml]显著高于未并发肝性脑病者[39.6(1.6~1998.0)U/ml],Z=5.35,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清CA199水平明显升高,并与肝硬化患者的预后、肝功能损害程度及肝性脑病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慢性肝炎重度42例、慢加急肝衰竭24例、慢性肝衰竭35例、肝硬化32例和健康人群50例,检测血小板参数(PLT、MPV、PDW、P-LCR)和凝血功能指标(PT、APTT、TT、Fig)。结果与对照组比,各型慢性肝炎组MPV、PDW、P-LCR升高,PLT降低(P〈0.01);慢加急肝衰竭、慢性肝衰竭和肝硬化组MPV、PDW、P-LCR高于慢性肝炎重度组,PLT低于慢性肝炎重度组(P〈0.01);慢加急肝衰竭组PLT、MPV、PDW和慢性肝衰竭组MPV高于肝硬化组(P〈0.05,P〈0.01);慢加急肝衰竭组与慢性肝衰竭组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各型慢性肝炎组PT、APTT、TT升高,Fig降低(P〈0.01);慢加急肝衰竭组、慢性肝衰竭组、肝硬化组PT、APTT、TT高于慢性肝炎重度组(P〈0.01),Fig低于慢性肝炎重度组(P〈0.01);慢加急肝衰竭组和慢性肝衰竭组Fig低于肝硬化组,慢性肝衰竭组APTT高于肝硬化组(P〈0.01);慢加急肝衰竭组与慢性肝衰竭组APTT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参数反映了患者肝脏损害程度和出血倾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检测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肝功能状况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常规检测慢性肝炎45例,肝硬化45例和慢加急性肝衰竭生存患者32例和死亡患者18例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I)和纤维蛋白原(Fbg)水平,并与正常对照人群40例进行比较。结果肝硬化和肝衰竭患者PT、APTT、TT和Fbg水平与正常对照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肝衰竭所处病期越晚,凝血功能越差。结论肝衰竭患者存在明显的凝血功能障碍,并与肝功能的损害程度密切相关。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其凝血障碍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情况,以及SIBO与其肝功能状况、HBV-DNA之间的关系。[方法]将42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按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分为A级、B级、C级三组,并入选同期门诊体检的健康者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通过葡萄糖氢呼气试验(GHBT)检测并比较分析各组SIBO情况,同时检测并比较分析肝硬化患者各组的HBV-DNA水平及其SIBO阳性率。[结果]肝硬化各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的SIBO阳性率及试餐后呼气氢浓度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患者的SIBO阳性率及试餐后呼气氢浓度均随着Child-Pugh分级低下而呈渐进性增高,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患者各组间的SIBO阳性率及试餐后呼气氢浓度比较,HBV-DNA10~3时均明显高于HBV-DNA≤10~3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常存在SIBO,且随着肝功能恶化、HBV-DNA拷贝数增加,其SIBO加重,由此推测防治SIBO,可能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改善、乙肝病毒清除有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日常行为能力异常筛查可疑轻微肝性脑病(MHE)的价值。[方法]509例住院肝病患者(肝硬化435例,肝衰竭74例),应用疾病影响程度量表(SIP)调查日常行为能力(包括7类21项日常生活行为);采用Child-Pugh分级法评价肝硬化患者肝功能严重程度;应用对照值经过年龄和文化程度矫正的数字连接测试和数字符号测试诊断MHE。采用χ2检验比较MHE阳性和MHE阴性患者日常行为能力异常情况,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日常行为能力异常与MHE相关性。[结果]142例被诊断为MHE阳性患者(阳性率27.90%);21项生活能力中,MHE患者15项下降较MHE阴性患者明显(P0.05~P0.01)。其中"帮助他人兴趣下降"(P=0.01)、"会犯糊涂"(P=0.002)、"容易遗忘"(P=0.031)与MHE相关。[结论]肝硬化、肝衰竭患者部分日常行为能力下降与MHE相关,通过调查肝病患者日常行为可较好发现可疑的MHE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老年肝硬化患者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分析门静脉、脾静脉血流变化与肝硬化病变程度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98例老年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按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另选36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门静脉(PV)、脾静脉(SV)、胃左静脉LGV血流速度、血管内径及血流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肝硬化患者PV、SV、LGV内径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随肝功能分级逐渐增加(P0.01);PV、SV血流速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随肝功能分级逐渐减慢(P0.05),LGV流速逐渐增加(P0.05);PV、SV、LGV血流量显著高于对照组,随肝功能分级逐渐增加(P0.05);胃左静脉分流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肝硬化患者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改变与患者肝功能损伤相关,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对于老年肝硬化患者肝功能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随乙型肝炎病情进展变化情况,并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乙型肝炎及乙肝肝硬化间的关系。[方法]将健康对照组20例,乙型肝炎组25例,乙肝肝硬化组90例患者应用血液全自动分析仪进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并计算NLR,对比分析3组间NLR水平差异。采用Child-Pugh评分系统对乙肝肝硬化组90例患者进行分级,且分析NLR水平同Child-Pugh评分相关性。[结果]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乙型肝炎组和乙肝肝硬化组患者具有更低水平的NLR(P0.05);2在乙肝肝硬化患者中,随着肝脏纤维化及损伤程度加重,NLR水平呈显著下降趋势;3线性分析显示,Child-Pugh评分会随NLR的升高而降低,NLR水平同乙肝肝硬化患者Child-Pugh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NLR水平同乙型肝炎和乙肝肝硬化病理进程密切相关,伴随乙型肝炎的进展,NLR水平显著降低;NLR是Child-Pugh评分的预测因子,其水平与乙肝肝硬化和肝功能损伤程度负相关,可辅助预测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情况,评估肝脏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14.
肝硬化患者血清性激素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47例肝硬化患者的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催乳素(PRL)、生长素(GH)、雌二醇(E2)和睾酮(T)等6种性激素。结果患者性激素代谢均发生了明显的紊乱;性激素代谢紊乱男性更为突出。其中血清T、E_2浓度的降低、E_2/T比值升高。PRL浓度的升高可作为了解肝功能损害程度和估计预后的一个重要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胃肠道激素的角度探讨犀角散加味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5例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内科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犀角散加味。用药2周观察患者胃肠激素水平变化,统计患者肝衰竭的发生率。[结果]犀角散加味治疗HBV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患者能够升高血清P物质(SP)及胃动素(MTL)水平,下调一氧化氮(NO)水平,降低肝衰竭发生率。[结论]犀角散加味可调整肝衰竭前期患者体内胃肠激素水平,阻断肝衰竭前期进展。  相似文献   

16.
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75例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A级28例,B级31例,C级16例,检测血清总胆汁酸水平,与49例正常体检者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肝硬化各级(组)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其增高程度随Child-Pugh分级差异而不同.结论 总胆汁酸是评价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重要指标.与Child-Pugh分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肝硬化患者血清恶性肿瘤生长因子(TSGF)和巨噬细胞抑制因子(MIC)-1水平及其在肝硬化严重程度中的意义。方法选择老年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20例作为肝硬化组(B组),根据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分为肝功能A级(48例)、肝功能B级(46例)、肝功能C级(26例)三个亚组;根据是否合并腹水分为肝硬化合并腹水(54例)和肝硬化不合并腹水(66例)两个亚组。选择同期1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A组)。采用Child-Pugh分级法进行肝功能分级。采用速率法测定血清TSGF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MIC-1水平。结果 B组血清TSGF和MIC-1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5)。与肝功能A级比较,肝功能B级和肝功能C级患者血清TSGF和MIC-1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与肝功能B级比较,肝功能C级患者血清TSGF和MIC-1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有腹水组患者血清TSGF和MIC-1水平明显高于无腹水组(P0.05)。结论老年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TSGF和MIC-1水平升高,升高水平与肝硬化的肝功能分级和是否存在腹水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孕患者血清抗苗勒管激素水平与基础性激素水平的关系。方法:检测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生殖中心治疗的297例不孕患者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孕酮(PROG)、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激素(FSH)、泌乳素(PRL)、睾酮(TESTO)及雌二醇(E2)水平,通过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找出血清AMH与年龄、PROG、LH、FSH、PRL、TESTO及E2的相关性。结果:AMH水平与年龄、LH、FSH、PRL、TESTO和E2的回归系数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PROG的回归系数无统计学意义(P=0.767)。将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筛选出的因素(年龄、LH、FSH、PRL、TESTO和E2)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采用逐步回归向后法进行回归方程的拟合,得出回归方程YAMH=9.357-0.025XE2+0.324XLH-0.294XFSH+1.331XTESTO-0.145X年龄。即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血清AMH水平与LH、TESTO水平呈正相关,与E2、FSH、年龄的水平均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不孕患者血清AMH水平受LH、TESTO、E2和FSH的影响,联合检测血清基础性激素和AMH水平对预测不孕患者的卵巢功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接受核苷和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药复发后进展为肝衰竭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收治的40例停药复发相关肝衰竭患者的一般资料、抗病毒治疗情况、生化指标和病毒学等临床资料,根据第12周的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n=18)和死亡组(n=22),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停药后复发并进展为肝衰竭的影响因素。结果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停药前中位抗病毒治疗时间、停药至复发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死亡组中肝硬化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存活组(81.8%vs 27.8%,χ~2=11.831,P=0.001)。存活组患者Alb(t=2.302)、GGT(Z=-3.671)、胆碱酯酶(Z=-2.134)水平均明显高于死亡组,TBil水平(Z=-4.241)、PT(t=-2.727)、国际标准化比值(t=-2.343)、MELD评分(t=-3.909)均明显低于死亡组(P值均0.05)。两组慢加急性肝衰竭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425,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慢加急性肝衰竭分级[比值比(OR)=9.865,95%可信区间(95%CI):1.455~67.370,P=0.020]和肝硬化(OR=9.988,95%CI:2.048~48.709,P=0.004)为影响停药复发肝衰竭转归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停药复发相关肝衰竭病死率较高,其预后转归与抗病毒治疗方案、疗程和病毒学指标无关。有肝硬化基础、肝衰竭分级越高的患者,预后越差。肝硬化患者停药风险极大,应坚持长期乃至终生服药。  相似文献   

20.
杨宁  徐援  张冬磊 《山东医药》2010,50(37):10-1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胰岛素抵抗(IR)与血栓调节蛋白(TM)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111例肝硬化患者,其中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21例,B级47例,C级43例。检测其血清空腹胰岛素(FINS)、血糖(FPG)和TM,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结果与Child-Pugh分级A、B级肝硬化患者比较,C级患者的血清FINS、TM明显升高,ISI明显降低(P均〈0.01)。肝硬化患者的Child-Pugh分级与FINS、TM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523、0.372,P均〈0.01),与ISI呈负相关(r=-0.536,P〈0.01);TM水平与FINS呈正相关(r=0.298,P〈0.01),与ISI呈负相关(r=-0.272,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高胰岛素血症、IR及TM升高,其血清FINS、ISI、TM均与Child-Pugh分级相关;检测以上指标有助于判断患者的肝功能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