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特应性皮炎(AD)患儿与正常儿童肠道菌群中益生菌的构成差异。方法:应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对特应性皮炎患儿和健康对照儿童粪便细菌的16SrRNA基因V3-V4区进行高通量测序,比较两组益生菌属、种水平的构成差异。结果: 共纳入35例 AD 患儿和27例正常对照,在属水平,AD组患者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物种丰度较对照组升高,而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物种丰度较对照组降低,但二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种水平,AD组患者双歧杆菌属下Bifidobacterium pseudocatenulatum DSM 20438 JCM 1200 LMG 10505、unclassified_g__Bifidobacterium、Bifidobacterium_adolescentis、Bifidobacterium_animalis 物种丰度较对照组升高,而Bifidobacterium_breve物种丰度降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D组患者乳酸杆菌属下Lactobacillus_salivarius物种丰度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unclassified_g__Lactobacillus、Lactobacillus_plantarum_subsp._plantarum物种丰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应性皮炎患儿肠道菌群中益生菌物种丰度与正常儿童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延边地区特应性皮炎患儿过敏原种类,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200例特应性皮炎患儿血清特异性IgE(sIgE)和IgE,并对朝鲜族和汉族患儿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婴幼儿组59例(朝鲜族26例,汉族33例)和小儿组55例(朝鲜族28例,汉族27例)血清总IgE升高,婴幼儿组血清特异性IgE阳性53例(朝鲜族24例,汉族29例),小儿组有58例(朝鲜族30例,汉族28例),两年龄组间及两民族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儿阳性率较高的过敏原依次为牛奶、牛肉和羊肉。结论延边地区婴幼儿组和小儿组特应性皮炎患儿血清总IgE水平和血清特异性IgE阳性率差异不显著,且朝鲜族和汉族患儿也无差异,特异性过敏原主要为牛奶、牛肉和羊肉。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外用抗真菌剂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及头皮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MEDLINE、CBM和CNKI等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收集所有外用抗真菌剂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及头皮屑的临床安慰剂对照试验(RCT)。对纳入研究按照Cochrane协作网推荐标准进行质量评估,并使用RevMan 5.2对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个符合标准的RCT研究(酮康唑6个和环吡酮胺5个)。结果显示,酮康唑疗效明显优于安慰剂[RR合并=2.60,95%CI(2.14,3.15),P0.000 01],环吡酮胺也较对照组有效[RR合并=1.81,95%CI(1.58,2.06),P0.00001],有统计学意义。常见的不良反应类型包括烧灼感和瘙痒等,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酮康唑和环吡酮胺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及头皮屑效果优于安慰剂。目前临床上外用环吡酮胺和酮康唑是安全的,可以作为头皮脂溢性皮炎及头皮屑的替代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特应性皮炎患儿外周血单一核细胞RORγt基因和Foxp3基因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特应性皮炎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方法 特应性皮炎患儿63例,正常儿童54例作为正常对照组.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外周血单一核细胞RORγt基因和Foxp3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特应性皮炎患儿外周血Foxp3基因和RORγt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2.4060±0.3355和6.9130±0.2046)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1852±0.4189和2.7501±0.2518),两组比较,t值分别为17.50和98.63,P值均< 0.01.外周血RORγt水平特应性皮炎患儿重度期(7.1203±0.1056)明显高于轻度期(6.8046±0.1731,t=6.61,P<0.01)和中度期(6.8655±0.3671,t=5.23,P<0.01),而轻度期与中度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oxp3在轻中重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ORγt与特应性皮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62,P< 0.01),而Foxp3与疾病严重程度无显著相关性(r=0.04,P>0.05).结论 特应性皮炎的发生与RORγt基因和Foxp3基因表达的升高有关,且RORγt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曲尼司特胶囊治疗特应性皮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曲尼司特和安慰剂治疗,于治疗前(基线)及治疗后第1~3周访视1次,连续4周。主要疗效指标为SCORAD,次要疗效指标包括炎症性皮损范围指数、瘙痒的视觉模拟评分及影响睡眠评分等。结果共144例特应性皮炎患者(曲尼司特治疗组和安慰剂对照组各72例)参加本研究,其中139例(曲尼司特治疗组70例,安慰剂对照组69例)纳入疗效可评估分析集(FAS)。研究结束根据SCORAD下降进行评价时,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1.43%和24.6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用药2、3、4周后,SCORAD评分、瘙痒的视觉模拟评分及影响睡眠评分等指标均显著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少数患者出现胸闷、嗜睡等现象。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8.45%和11.4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曲尼司特胶囊治疗特应性皮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特应性皮炎患儿外周血单一核细胞RORγt基因和Foxp3基因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特应性皮炎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方法特应性皮炎患儿63例,正常儿童54例作为正常对照组。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外周血单一核细胞RORγt基因和Foxp3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特应性皮炎患儿外周血Foxp3基因和RORγt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2.4060±0.3355和6.9130±0.2046)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1852±0.4189和2.7501±0.2518),两组比较,t值分别为17.50和98.63,P值均〈0.01。外周血RORγt水平特应性皮炎患儿重度期(7.1203±0.1056)明显高于轻度期(6.8046±0.1731,t=6.61,P〈0.01)和中度期(6.8655±0.3671,t=5.23,P〈0.01),而轻度期与中度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oxp3在轻中重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ORγt与特应性皮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62,P〈0.01),而Foxp3与疾病严重程度无显著相关性(r=0.04,P〉0.05)。结论特应性皮炎的发生与RORγt基因和Foxp3基因表达的升高有关,且RORγt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D4+CD25+T细胞在特应性皮炎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对40例AD患儿和45例健康儿童外周血CD4+CD25+、CD4+、CD25琳巴细胞亚群等进行检测,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AD儿童组CD4+CD25+/CD4+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8,P<0.05),婴幼儿组无明显差异(P=0.15,P>0.05),两组CD4+、CD25+细胞相比、轻中重组两两相比、局限型与泛发型相比,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大于0.05).结论: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可能在特应性皮炎的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但对病情的判断无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地奈德乳膏联合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治疗儿童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82例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两组均口服左西替利嗪口服液,研究组外用地奈德乳膏联合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对照组仅外用地奈德乳膏。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EASI评分,观察治疗1周及2周后的有效率,并观察药物的安全性。结果治疗1周及2周后,分别比较两组间的EASI评分,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P=0.03);治疗2周后,两组的EAS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较,均呈不同程度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P=0.00)。治疗1周及2周后,研究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8.29%和87.81%,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46.34%、65.85%,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P=0.02)。结论治疗儿童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时,联合外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可增强药物疗效,提高临床痊愈率,且药物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广西地区汉族婴幼儿脉管性疾病与HLA-DRB1等位基因遗传易感性的关系。 方法 广西地区汉族婴幼儿脉管性疾病145例(血管瘤组99例、脉管畸形组46例),健康对照组105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方法对3组HLA-DRB1等位基因进行分型,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DRB1基因在3个组中的分布。 结果 DRB1*0901、*1401、*16等位基因在血管瘤组、脉管畸形组、对照组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13.05,P < 0.01;χ2 = 12.79,P < 0.01;χ2 = 10.36,P < 0.01)。进一步在各组间进行两两比较,DRB1*0901等位基因频率在血管瘤组与脉管畸形组间(RR = 4.84,P < 0.01)及血管瘤组与对照组组间(RR = 3.21,P < 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DRB1*16等位基因频率在血管瘤组与对照组组间(RR = 2.25,P < 0.01)及脉管畸形组与对照组间(RR = 2.60,P < 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管瘤组中DRB1*1401等位基因频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RR = 0.30,P < 0.01)。 结论 DRB1*0901等位基因可能为广西地区汉族婴幼儿血管瘤的易感基因,而DRB1*1401等位基因可能是其拮抗基因。HLA-DRB1*16等位基因可能为广西地区汉族脉管性疾病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0.
食物过敏是婴幼儿常见的过敏反应,尤其在特应性皮炎患者中更为常见。目前特应性皮炎与食物过敏的相关性尚不完全清楚。食物过敏是特应性皮炎患者家长极其关注的一个问题,在特应性皮炎患者中关于食物过敏诊断和管理存在诸多误区。该文为了增加对食物过敏的正确认知,从而进行有效地诊断及科学的管理特应性皮炎。目前诊断的金标准为双盲安慰剂对照食物激发试验,在临床管理中需注意正常母乳喂养,避免盲目忌食,按时添加辅食,合理使用益生菌和预防接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应用湿包裹疗法护理的效果。方法:按照入院顺序号将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本院诊断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口服左西替利嗪口服液止痒,外用氢化可的松乳膏及尿囊素保湿,对照组予常规单纯外搽药物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用湿包裹疗法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全身的皮损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皮损面积和临床特征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值均<0.01),试验组治疗后的皮损面积和临床特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3.17,P=0.002;t=4.07,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湿包裹疗法护理能有效改善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症状,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痤疮、激素依赖性皮炎、特应性皮炎和干燥性湿疹等不同原因导致敏感性皮肤的皮肤生理功能特点,指导敏感性皮肤的护理和治疗.方法:选取各种原因导致的敏感性皮肤受试者154名,均为女性.运用无创性皮肤生理功能测试仪测量受试者的皮肤皮脂含量、角质层含水量和经表皮水分丢失(TEWL).结果:与单纯敏感性皮肤比较,痤疮组皮脂含量较高(P<0.05),激素依赖性皮炎组TEWL值较高(P<0.05),特应性皮炎和干燥性湿疹组皮脂含量、角质层含水量较低,而TEWL值较高(P<0.05),其余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痤疮导致的敏感性皮肤比较,激素依赖性皮炎组皮脂含量较低(P<0.05),TEWL值较高(P<0.05),特应性皮炎和干燥性湿疹组皮脂含量、角质层含水量较低(P<0.05),而TEWL值较高(P<0.05),其余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激素依赖性皮炎导致的敏感性皮肤比较.特应性皮炎和干燥性湿疹组皮脂含量较低(P<0.05),其余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原因导致敏感性皮肤的皮肤屏障功能状态不完全一致,应根据不同病因对敏感性皮肤进行治疗和护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μ-阿片系统在特应性皮炎表皮中的表达及其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以特应性皮炎模型鼠为研究对象,分为阴性对照组、治疗前组、纳洛酮组、0.9%氯化钠溶液组4个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对纳洛酮(μ-阿片受体拮抗剂)治疗前后小鼠表皮的μ-阿片受体及其配体β-内啡肽的mR-NA的表达进行研究,同时对治疗前后小鼠皮损严重度评分及病理进行比较.结果 特应性皮炎模型鼠在治疗前表皮的μ-阿片受体的表达较正常小鼠明显下调(t=2.549,P<0.05),经纳洛酮治疗后其μ-阿片受体的表达重新上调,与正常小鼠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71,P>0.05).表皮的β-内啡肽的表达在正常小鼠及特应性皮炎模型鼠的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纳洛酮治疗后,特应性皮炎模型鼠的皮损严重度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8.338,P<0.01),并与病理学改变一致.结论 纳洛酮作为一种μ-阿片受体拮抗剂,对特应性皮炎具有一定疗效,能使特应性皮炎模型鼠表皮μ-阿片受体的表达恢复正常,证明μ-阿片系统与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机制存在着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4.
婴幼儿特应性皮炎的过敏原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食物和吸入过敏原在婴幼儿特应性皮炎中所占的比例以及主要的食物过敏原。方法对95例患儿进行婴幼儿过敏原筛查(phadiatop infant),并同85例健康儿童进行比较。同时对患儿血清进行吸入过敏原筛查(phadiatop)及多价食物过敏原筛查(fx5E),并从95例中随机抽取60例进行几种常见食物的特异性IgE(sIgE)检测。结果95例患儿组婴幼儿过敏原筛查阳性55例(57.89%),85例正常儿童中阳性16例(18.82%)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患儿组多价食物过敏原阳性54例(56.8%),吸入过敏原阳性19例(2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食物特异性IgE检测中血清浓度在3级以上的,鸡蛋白为23.3%,牛奶为11.7%,小麦为10%,蛋黄为6.7%,花生为6.7%,黄豆为1.67%。结论婴幼儿特应性皮炎患儿中过敏原检测阳性率高于正常儿童,其中食物IgE的阳性率比吸入IgE的阳性率更高,食物过敏原在婴幼儿特应性皮炎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凉血祛湿止痒汤对小鼠特应性皮炎模型血清IL-2,IL-4及皮损白三烯B_4作用效果。方法小鼠特应性皮炎模型造模成功后进行中药凉血祛湿止痒汤(治疗组)干预,并与安慰剂(对照组)进行对照,观察红斑、水肿、表皮剥脱、苔藓化等症状,应用严重度指数评分法评价疗效,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2,IL-4及皮损白三烯B_4水平。结果以严重度指数评分法比较小鼠特应性皮炎模型红斑、水肿、表皮剥脱以及苔藓化等各项数据,治疗组干预后小鼠特应性皮炎模型皮损明显改善,与本组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干预后与对照组干预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症状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有效率为49.18%,治疗组有效率为8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凉血祛湿止痒汤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血清IL-4及皮损白三烯B_4浓度明显下降,而血清IL-2显著上升,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凉血祛湿止痒汤对小鼠特应性皮炎模型皮损具有控制红斑、消除水肿、促进破损表皮修复、抑制苔藓化的效果,具有提高血清IL-2、拮抗IL-4及皮损白三烯B_4等炎症因子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玉泽皮肤屏障修护剂在儿童特应性皮炎治疗中作用.方法 将67例特应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4例,外涂糠酸莫米松乳膏1次/d,2周后隔日1次,治疗4周,观察8周;治疗组33例,同时将玉泽皮肤屏障修护剂涂于患处及皮肤特别干燥部位2次/d,连用8周.分别于治疗后第1、2、4和8周对患儿进行随访.结果 第1周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4周,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显著,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皮肤干燥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与对照组各时间段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8周复诊时,2组临床治愈患者治疗组7例复发,对照组10例复发,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玉泽皮肤屏障修护剂在儿童特应性皮炎治疗中明显改善皮肤屏障功能,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湿疹愈乳膏联合润肤剂对婴幼儿湿疹的治疗效果以及润肤剂对婴幼儿湿疹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开放、随机队列研究,共入组婴幼儿轻中度湿疹患儿92例,按照奇数和偶数的原则,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湿疹愈乳膏联合贝亲婴儿奶癣膏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湿疹愈乳膏治疗,每日均使用2次,连续使用4周,分别于0、7、14、28 d进行特应性皮炎评分(SCORAD),测试经表皮水分丢失(TEWL)、角质层含水量、pH值。结果:试验组入组50例,脱落15例,完成35例,对照组入组42例,脱落7例,完成35例。完成试验的2组患儿性别、月龄、病程、湿疹类型及试验前SCORAD评分,各项皮肤参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试验组SCORAD分值、TEWL、角质层含水量与未使用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结束时,两组SCORAD分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p H值与未使用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与未使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pH值接近于健康婴幼儿。结论:湿疹愈乳膏联合润肤剂对婴幼儿湿疹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使用湿疹愈乳膏。同时,婴儿奶癣膏作为润肤剂有助于湿疹患儿皮肤屏障的恢复,对于婴幼儿湿疹具有一定的辅助治疗功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非标记定量技术研究特应性皮炎患儿尿液中的差异表达蛋白,筛选特应性皮炎患儿尿液中的特异性蛋白质标记物。方法收集特应性皮炎患儿和健康对照者的尿液各6份,处理和提取尿液蛋白质,经一维SDS-PAGE和蛋白胶内酶解获得肽段,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鉴定,使用Mascot软件查询并用Scaffold软件作相对定量分析。结果特应性皮炎患儿组和健康对照组的尿液共检测出103种表达差异倍数大于1.5倍的蛋白质,患儿组表达升高的有48种蛋白质,表达降低的有55种蛋白质,其中10种蛋白质仅在患儿组检测到,17种蛋白质仅在对照组检测到。结论特应性皮炎患儿与正常儿童尿液间存在蛋白质表达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个体化护理方式对儿童特应性皮炎患者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12月时间段内至我院就诊并且明确诊断为特应性皮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一般的干预和护理,观察组给予个体化的护理方式,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整体有效率(95.0%)显著高于对照组(8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生活质量评价方面对照组患者的日常活动、家庭社会功能、心理情绪、饮食起居4个方面平均分数均显著低于观察组。结论个体化的护理方式能够显著改善特应性皮炎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的病情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间接比较的方法综合评价特比萘芬仿制药与原研药治疗甲真菌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收录的特比萘芬仿制药及原研药分别与伊曲康唑比较治疗甲真菌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8年6月。在提取资料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2和ITC软件对纳入的研究分别进行Meta分析和间接比较,并用GRADEpro软件评价证据质量。结果:共纳入8个RCT,合计914例患者。分析结果显示疗效方面,特比萘芬仿制药对比原研药治疗甲癣的有效率[RR=0.95,95%CI(0.84,1.07),P=0.96,证据质量:极低]、痊愈率[RR=1.06,95%CI(0.81,1.38),P=0.77,证据质量:极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安全性方面,两者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RR=1.58,95%CI(0.77,3.26),P=0.83,证据质量:极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目前的研究在实施、报道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结合证据质量,尚不能确定特比萘芬仿制药和原研药在治疗甲真菌的疗效和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