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7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De BakeyⅠ型9例,Ⅲ型18例.19例有高血压史,临床表现以突发胸痛或腹痛为主,部分合并胸腔积液和肾功能不全.27例患者均依据CT或 MRI诊断.24例内科药物治疗,好转出院22例,死亡2例;动脉腔内隔绝术3例均成功.结论:AD是心血管病的危重急症,对疑诊 AD 患者应尽快确诊并合理选择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
主动脉夹层(AD)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主动脉内膜破裂,血流从破口处进入主动脉壁内,使主动脉壁中层形成夹层血肿,并沿主动脉纵轴扩展的一种少见而严重的血管急重症,该病来势凶猛,死亡率极高[1].临床常用De Bakey分类法将此分为3型:Ⅰ型部位起始于升主动脉并越过主动脉弓向远端延伸;Ⅱ型起始并局限于升主动脉;Ⅲ型起始于降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并向远端延伸.新开展的主动脉夹层(De BakeyⅢ型)实施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置入术,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4月收治的2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治疗及转归情况.结果 23例主动脉夹层中Ⅰ型8例、Ⅱ型5例、Ⅲ型10例,均合并有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表现典型者20例,占86.9%(20/23);不典型者3例,占13.0%(3/23).6例Ⅰ型夹层和5例Ⅱ型夹层行外科手术治疗,恢复顺利;1例Ⅰ型夹层和10例Ⅲ型夹层行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Ⅰ型夹层患者于术后第7天凌晨起床小便时突然死亡,10例Ⅲ型夹层患者恢复顺利,未见不良反应;另1例Ⅰ型夹层患者因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而死亡.结论 主动脉夹层临床表现典型者占绝大多数;不典型者占少数,极易发生漏诊和误诊,在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应保持警惕和注意识别,主动脉螺旋CT或磁共振(MRI)增强扫描检查是确诊的较好方法之一.Ⅰ型夹层和Ⅱ型夹层的治疗应以外科手术为主,而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则是Ⅲ型夹层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提高主动脉夹层(AD)的早期诊断率,减少其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AD患者中,首诊误诊14例(58.3%),其中呼吸内科4例,消化内科4例,心血管内科3例,普外科2例,神经内科1例。经药物保守治疗后,好转16例(其中2例为DeBakeyⅢ型,转外院行腔内隔绝术),无效(死亡)8例。结论主动脉夹层是心血管疾病中并不少见的急危重症,其临床表现复杂、死亡率高。临床医师应提高对AD破口分型及进展导致临床症状的多样性的认识。诊断明确后,应严格制动,积极控制血压和心率。对具有相关指征者,尽早进行介入治疗(腔内隔绝术),可大大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并提出防范误诊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误诊为AMI的AD患者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3例均以胸痛和(或)背痛为主要症状,2例有高血压病史,心肌酶及肌钙蛋白I均在正常范围,D-二聚体均明显升高,心电图均有类似AMI图形表现。3例均初诊为AMI并拟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术中行冠状动脉造影排除AMI诊断,经主动脉螺旋CT造影(CTA)确诊为AD(De BakeyⅠ型)。1例手术后死亡;2例予保守治疗,死亡1例。结论 AD以胸痛为主要症状并伴有ST-T改变时,易误诊为AMI。对于疑诊者应注意从胸痛特点、D-二聚体、心肌酶谱等方面找出突破口,尽早行心脏超声或CTA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E-前列腺素受体4(EP4)、肌腱蛋白C(TNC)与急性主动脉夹层(AAD)发病以及病情严重程度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20年1月期间山东省立第三医院收治的73例AAD患者(AAD组),根据DeBakey分型分为:Ⅰ型组(35例)、Ⅱ型组(20例)和Ⅲ型组(18例),根据是否发生院内死亡将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认识,降低误诊率。方法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07-09-2009-09收治138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例资料中误诊的34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误诊率为24.64%,可误诊为内外科各种疾病,52.94%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行急诊外科手术、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内科保守治疗,34例误诊病例中好转22例,死亡12例,总病死率35.29%。结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临床医生认识不足,极易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8.
正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中层发生与主动脉腔平行的撕裂,血液经主动脉内膜破口进入撕裂的腔隙,分离中层,形成血肿,是严重危急的心血管疾病,致死率高[1]。临床常用Debakey分类法将此病分为3型:De Bakey I型:内膜破口位于升主动脉,范围可累及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降主动脉、腹主动脉;De Bakey II型:内膜破口位于升主动脉,扩展范围局限于升主动脉;DebakeyⅢ型:内膜破口位于降主动脉,扩展范围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典型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其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误诊的不典型AD 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患者均无明显胸痛,以胸闷为主诉3例,晕厥后停止排气、排便1例,分别被误诊为胸腔积液、肠梗阻、冠心病和高血压.4例X线均未见纵隔增宽,心脏彩超(UCG)示腹部动脉夹层2例,主动脉增宽1例,未见异常1例,后2例经CT血管成像(CTA)和(或)主动脉造影确诊.4例患者均确诊为De Bakey Ⅲ型AD.结论:De Bakey Ⅲ型AD临床表现不典型,需详细询问病史及体检,胸片和心脏彩超无阳性表现时,有必要行CTA等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7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治疗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2例患者中63例(87.5%)以剧烈胸背痛或腰腹痛为首发症状,发病时伴有高血压(70.8%,51/72)、脉搏短缺(8.3%,6/72)、血管杂音(9.7%,7/72)、主动脉瓣区杂音(11.1%,8/72)为主动脉夹层患者最常见临床特点;主动脉全层CTA为主动脉夹层患者首选且有确诊意义的检查。主动脉夹层分型以De BakeyⅢ型为最常见(90.3%,65/72),镇痛、β受体阻滞剂+降压治疗、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为其主要治疗。48例行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9例转外科行手术治疗,15例未行手术(假腔血栓形成未见明显破口3例,肠系膜上动脉、双肾动脉起自假腔不能手术1例,因破口位置复杂、外科风险高而未行手术2例,消化道出血并脑缺血、多脏器功能衰竭未手术3例,急性期主动脉破裂死亡2例,因病情严重自动出院4例)。好转出院61例,院内死亡7例,自动出院4例(未随访)。结论主动脉夹层患者多患有高血压病,症状以胸痛为主,主动脉CTA是首要检查方法,药物治疗是基础,腔内修复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38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超声心动图表现,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8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CT检查结果对比。结果 38例患者中有32例有直接征象,结果:38例中其中De BakeyⅠ型15例,Ⅱ型5例,ⅢA型2例,ⅢB型8例。有2例发现腹主动脉瘤,4例见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2例超声心动图检查正常,CT证实为De BakeyⅢA型,其余均与CT检查结果一致,诊断符合率94.7%。本组病例中合并少量心包积液4例,少量胸腔积液4例,主动脉瓣返流2例,主动脉增宽2例。本组病例中15例经治疗好转出院,自动出院者7例,5例死亡。结论:超声以其无创、快捷、准确性高的特点成为检查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首选方法,为临床的急救提供可靠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诊断治疗及误诊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桂林市人民医院2001-2011年收治的32例AD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 DebakeyⅢ型夹层23例,均行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手术成功;Ⅰ型夹层6例,4例行Bentall手术+全弓置换+降主动脉远端覆膜支架腔内植入术,植物人1例,2例放弃手术者死亡.Ⅱ型夹层3例,1例死亡,2例行Bentall手术+右半弓置换,治愈出院.结论 AD发病凶险,目前手术安全性、成功率越来越高,关键是提高认识,减少误诊,多可挽救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14例主动脉夹层瘤的诊断和治疗,总结经验。方法:对主动脉夹层瘤14例应用彩超、多排CTA等检查明确诊断,均为DeBakey Ⅲ型,均采用腔内隔绝术治疗。结果:诊断和治疗及时正确,手术无死亡,效果均良好。结论:主动脉夹层瘤发病急,进展快,容易漏诊及误诊,应用多排CTA主动脉造影可以快速明确诊断,采用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瘤,并发症少,效果满意,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正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最危险、最常见的主动脉疾病,主动脉中层结构异常、发生病理改变,血压变化造成血管壁横向切应力增大,引起壁间血肿蔓延、主动脉内膜撕裂,从而形成主动脉夹层[1-2]。该疾病病情极其凶险,如未经治疗,33%在24 h内死亡,50%在48 h内死亡,80%在1周内死亡[3]。病变累及升主动脉、动脉弓和降主动脉的为De BakeyⅠ型及Ⅱ型主动脉夹层瘤,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传统手术治疗外伤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风险极高,目前腔内隔绝己成为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主要手段.文章回顾性分析经皮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治疗外伤致DeBakeyⅡ,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12/2008-12东南大学附属江阴人民医院收治了6例DeBakey Ⅱ,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冠状动脉CT成像基础上,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进一步明确并行经皮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治疗,总结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表现及经皮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治疗效果.结果:6例DeBakey Ⅱ,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支架释放成功率100%.造影复查5例无明显渗漏和假腔显影;1例少许渗漏,以适应性球囊逐段贴覆后渗漏消失.均无死亡,CT复查无明显支架移位或渗漏,随访3个月生活质量良好.结论:经皮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治疗DeBakey Ⅱ,Ⅲ型主动脉夹层具有创伤小、成功率高和并发症少等优点,是目前治疗DeBakeyⅡ,Ⅲ型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AAD)继发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ADD合并AMI患者的临床表现、相关辅助检查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均以胸痛为首发症状,伴有心电图ST-T改变,确诊ADD前均首诊为AMI,1例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时确诊,4例行大动脉CT血管造影(CTA)确诊,1例行心脏彩超(UCG)确诊,2例行320排CTA确诊;确诊后均转入心胸外科,手术治疗4例,保守治疗4例,治愈6例,死亡2例。结论:AAD累及冠状动脉和(或)相关因素导致心肌氧供需平衡可继发AMI,临床症状及心电图、心肌酶谱、心肌标志物与原发性AMI不易鉴别,及其容易导致误诊及不恰当治疗,对首诊为AMI的患者,应警惕合并ADD的可能,并完善相关辅助检查予以明确,防止误诊发生。  相似文献   

17.
MRI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与临床指导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I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与临床指导价值。方法对1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照Stanford分型:A型7例,B型4例;按照De Bakey分型:I型6例,Ⅲ a型4例,Ⅲb型1例。11 例均可见主动脉内膜片及其被分隔的真假腔,共累及9条分支大血管。结论 MRI能够对主动脉夹层作出快速、安全的诊断,并为临床治疗提供详尽、可靠的信息,是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56例连续典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资料,均行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扫描,并将原始数据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等重建后处理,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 5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依据De Bakey分型:Ⅰ型14例,Ⅱ型2例,Ⅲ型40例。所有患者真假双腔及内膜片均清晰显示,其中3例(5.4%)患者为三腔(双假腔)主动脉夹层,其一例患者急性期假腔及伴有血栓的慢性期假腔各一个。真腔Ct值多较假腔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A显示了所有患者初始破口的位置,并发现50例(89.2%)患者存在一个破口或多个再破口,6例(10.7%)未见再破口。CTA清晰显示了主动脉夹层范围、重要分支血管受累、内膜片旋转方向以及假腔内血栓形成情况。结论 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具有无创、快速、准确性高等优点,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可靠影像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患者抢救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7年1月收治的AAD 24例(夹层组)与急性心肌梗死45例(心梗组)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入院时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不同类型AAD患者D-二聚体水平变化,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计算D-二聚体诊断AAD的临界值,分析诊断效能。结果急诊入院时夹层组、心梗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10366.91±945.93)μg/L、(3859.43±590.3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Stanford A型AAD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Stanford B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De BakeyⅠ型、Ⅱ型、Ⅲ型AAD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ROC分析显示,当D-二聚体临界值设定为500μg/L时,其曲线下面积最大,诊断灵敏度为92.4%,特异度为90.3%,阴性预测值为100.0%,阳性预测率为93.5%。结论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AAD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能协助急诊医生进行AAD快速筛查,提高诊断准确性及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分析Dabe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经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的临床可行性与术后效果。方法选取临床16例Dabe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这些患者均行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于术后3、6、12个月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及存活情况。结果 16例手术均成功,随访率81%,其中1例因堵闭左颈总动脉急行右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术,术后未出现脑血管并发症;4例内漏,其中1例为分叉支架由于内漏不闭合术后6个月再行支架术,其余3例于术后3个月自行闭合。随访中1例死亡(心源性猝死)。结论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Dabe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