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居室氡暴露与肺癌危险的关系。方法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病例与对照为1∶2个体配比。以面访的方式访问调查对象的家属或其他知情人。用固体核径迹探测器方法,对调查对象曾住房屋的氡浓度进行累积测量。结果成功访问了63例肺癌病例和125例对照,病例与对照的平均死亡年龄分别为60.1岁和60.6岁。病例和对照所在室内氡的平均浓度分别为40.1和39.2 Bq/m3。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氡暴露与肺癌危险的关系,比值比[(OR)95%可信限(95%CI)]为1.25(0.63~2.52)。不同程度氡暴露,肺癌危险有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00 Bq/m3氡浓度时,氡暴露的超额比值比(EOR)为0.30(95%CI:-0.53~14.93),调整钍射气贡献后,EOR=0.14。结论未发现室内氡暴露与肺癌危险有统计学意义的关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扬州市肺癌病人发病的危险因素,为肺癌病因研究提供线索。方法采用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所有病例取自扬州市中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治疗的肺癌患者,均为病理诊断确诊病例,共425例,对照组为同期来院体检或探视病人的家属,共425例。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运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非条件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表明,扬州市人群肺癌的危险因素为吸烟(OR=1.831,95%CI:1.575~2.128)、负面情绪因素(OR=2.424,95%CI:1.865~3.151)、既往患有肺部疾病(OR=4.585,95%CI:3.146~6.681)、高血压(OR=1.404,95%CI:1.027~1.920);经常食用新鲜蔬菜瓜果(OR=0.426,95%CI:0.344~0.527)则是肺癌的保护因素。结论吸烟、不良情绪因素及某些慢性疾病是肺癌的危险因素,常吃新鲜瓜果蔬菜是保护因素。应大力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控烟力度,多吃新鲜蔬果,防治慢性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木粉尘职业暴露与肺癌的关系。[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Pubmed、Science Direct、Wiley Online Library、Web of Science、Google Scholar等,主题词包括"木粉尘""木尘""硬木尘""软木尘""木屑""肺癌""肺肿瘤""wood dust""hardwood dust""softwood dust""saw dust""lung cancer""lung carcinoma""lung malignancy",按照入选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采用Stata 12.0软件,用I2统计量进行异质性检验,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效应值,用Egger法检验发表性偏倚。[结果]共纳入17篇关于职业性接触木粉尘与肺癌关联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木粉尘职业暴露与肺癌发生有关联,发生风险增高,未校正混杂因素的合并OR=1.61(95%CI:1.46~1.78),调整后合并OR=1.49(95%CI:1.33~1.65)。木粉尘职业暴露引起其他类型肺癌的发生风险最高OR=1.48(95%CI:1.19~1.84),其次为鳞癌[OR=1.43(95%CI:1.16~1.75)]和腺癌[OR=1.29(95%CI:1.06~1.57)]。漏斗图和Egger法均显示本研究可能不存在发表偏倚。[结论]木粉尘职业暴露可能增加肺癌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吸烟与饮酒及其交互作用对肺癌发病的影响。方法在肿瘤高发地区开展以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通过调查问卷收集主要人口学、吸烟和饮酒等相关信息,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比值比(OR)及95%CI,并分析吸烟与饮酒在肺癌发病中的交互作用。结果调整相关因素(包括饮酒)后,与不吸烟者相比,吸烟者患肺癌的风险增加(P0.05),吸烟≥40年者患肺癌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4.79倍,每日吸烟≥20支者患肺癌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4.44倍,吸烟至肺部者患肺癌风险是不吸烟者的4.44倍(P值均0.001)。调整变量(包括吸烟)后,饮酒和饮酒年限与肺癌发病之间无统计学关联(P0.05)。吸烟和饮酒相乘交互作用的OR值(95%CI)为0.90(0.47~1.70)。吸烟和饮酒相加交互作用的超额相对危险度(RERI)值及其95%CI为0.36(-0.92~1.64),交互作用归因比(AP)值及95%CI为0.09(-0.22~0.40),交互作用指数(SI)值及95%CI为1.13(0.71~1.80)。结论吸烟是肺癌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且该风险随吸烟年限、吸烟量、吸烟深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现有证据并不支持饮酒与肺癌发病之间存在关联,吸烟和饮酒在肺癌发病中也未见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非吸烟女性肺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中国非吸烟女性患肺癌的危险因素。方法应用1∶2配对的病例对照方法,收集2001年9月~2004年2月在北京、上海和成都指定医院经病理诊断确诊的非吸烟女性新发肺癌住院病例157例,按照性别、年龄(±2岁)、不吸烟等配对因素选取医院对照和人群对照。利用统一调查表对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收集病例和对照有关危险因素的暴露史等情况。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28个暴露因素与非吸烟女性肺癌发生有关。多因素分析发现,被动吸烟指数≥50人年(OR=1·77,95%CI为1·07~2·92)、经常吃动物内脏(OR=1·85,95%CI为1·06~3·22)、职业接触粉尘(OR=2·47,95%CI为1·21~5·03)和工作场所通风不良(OR=4·02,95%CI为1·74~9·29)为非吸烟女性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常吃蔬菜(OR=0·26,95%CI为0·12~0·59)、经常服用维生素(OR=0·53,95%CI为0·30~0·93)、结婚后家庭人均月收入≥500元(OR=0·50,95%CI为0·28~0·91)和初次生育年龄在24~30岁之间(OR=0·53,95%CI为0·32~0·90)为非吸烟女性肺癌发生的保护因素。趋势性检验发现,被动吸烟与非吸烟女性发生肺癌的相对危险度之间存在一定剂量反应关系。结论被动吸烟、职业接触粉尘、经常吃动物内脏和工作场所通风不良会增加非吸烟女性患肺癌的危险性。常吃蔬菜和经常服用维生素等因素可以降低非吸烟女性发生肺癌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云南锡矿工人职业性肺癌的流行特征,为预防与控制其高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54-2002年矿工肺癌的发病、死亡及其相关工种和作业环境检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比较,评价暴露于职业环境中氡子体、砷的锡矿工职业性肺癌特征。[结果]云南锡矿的矿工暨冶炼工复合职业史男性肺癌标化死亡率高达1231.13/10^5,是当地普通男性居民肺癌标化死亡率(26.61/10^5)的46.27倍,其高发职业特征显著。作业环境中主要致肺癌危险因素砷、氡子体的暴露与肺癌发病之间存在剂量一效应关景。[结论]流行病学综合分析提示,预防和控制云南锡矿工人肺癌高发的关键是降低工作环境中的氡、砷浓度;其次是在矿工中加强戒烟教育并做好个人劳动保护。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开封县肺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河南省开封县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对开封县130例肺癌患者进行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吸烟量(OR=2.477,OR95%CI:1.485~4.130)、偏好咸食(OR=2.259,OR95%CI:1.029~4.959)、内向型性格(OR=4.379,OR95%CI:1.108~17.315)、长期失眠(OR=6.486,OR95%CI:1.671~25.178)、好生闷气(OR=16.872,OR95%CI:4.135~68.841)是开封县居民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要根据开封县肺癌发病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开展肺癌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评价中国非吸烟人群环境烟草烟雾(ETS)暴露与肺癌发生危险的关系。方法以“肺癌/肺肿瘤”、“非吸烟”、“病例对照”、“危险因素”、“环境烟草烟雾/被动吸烟”、“lung cancer/lung neoplasm”、“non-smoking/non-smoker”、“China/Chinese”、“case-control/case control”、“risk factor”、“environmental tobacco smoke/passive smoking”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系统收集1999年1月至2013年12月公开发表的有关中国非吸烟人群ETS暴露与肺癌发生关联的病例-对照研究,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29篇。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分析,计算合并OR(95%CI)值。结果最终纳入18篇文献,累计肺癌病例6145例,对照8132例。合并分析结果显示,中国非吸烟人群ETS暴露可增加肺癌发病的风险,合并OR(95%CI)值为1.52(1.42~1.64);分层分析显示,ETS暴露与非吸烟女性及男性肺癌发生的关联均有统计学意义,合并OR(95%CI)值分别为1.58(1.42~1.75)和1.34(1.08~1.65);来源于家庭及工作环境的ETS暴露均可增加患肺癌的风险,合并OR(95%CI)值分别为1.48(1.20~1.82)和1.38(1.13~1.69);儿童期及成年期ETS暴露与肺癌发生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合并OR(95%CI)值分别为1.37(0.98~1.91)和1.34(0.97~1.85)。结论 ETS暴露是中国非吸烟人群肺癌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母亲围孕期危险因素暴露与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发病的关系,为该病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CHD患儿331例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生活在同一环境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儿童331例作为对照组,对其母亲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危险因素的探索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孕期感冒(OR=32.660,95%CI:2.843~376.319)、孕期使用抗生素(OR=14.645,95%CI:1.152~55.074)、母亲孕期被动吸烟(OR=5.288,95%CI:1.076~25.995)、父亲饮酒(OR=9.903,95%CI:2.860~34.293)、患者胎次(OR=3.834,95%CI:1.923~7.644)为CHD的高危因素,可增加胎儿患CHD的风险,母亲孕期接受健康宣教为保护因素(OR=0.002,95%CI:0.000~0.028)。结论高原地区CHD的发病与围孕期危险因素的暴露存在相关性,积极开展健康宣教,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有利于减少该地区CH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南京市化学工业园区某职业人群糖尿病流行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为职业人群制定糖尿病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4年6—8月对某企业的3个职业场所的所有职工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采用χ2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共调查1 084例,平均年龄为(39.58±9.61)岁,其中男性785例,女性299例,糖尿病患病率为4.24%。该职业人群糖尿病相关因素暴露率前3位为吸烟(42.90%)、超重/肥胖(42.16%)和向心性肥胖(33.95%)。单因素分析表明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家族史、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饮酒、向心性肥胖与糖尿病的发生相关(均P0.05)。经多因素非条件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OR=3.038,95%CI:1.777~5.194)、家族史(OR=4.176,95%CI:1.880~9.276)、高血压(OR=2.038,95%CI:1.061~3.913)、高血脂症(OR=2.039,95%CI:1.054~3.943)、向心性肥胖(OR=3.309,95%CI:1.623~6.743)是糖尿病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该职业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高龄、家族史、高血压、高脂血症和向心性肥胖是糖尿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应针对糖尿病危险因素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氡是地壳中铀的天然衰变产物,普遍存在于环境空气中。近年来,随着建筑材料的广泛应用,普通人群对氡的接触机会和暴露水平明显增加。主要的职业性氡接触人群是铀矿工。矿工吸入高浓度氡(^222Rn)会增加患肺癌的危险性。利用矿工模型的外推表明,氡是第二位致肺癌因素。德国7%的肺癌、荷兰4%的肺癌、瑞典4%的肺癌以及美国10%~15%的肺癌由氧暴露引起。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不同特征儿童哮喘和过敏性湿疹的流行现状,并探索室内潮湿因素对儿童哮喘和过敏性湿疹的影响,为相关疾病的家庭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5年1月至12月在某市抽取3193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家庭室内潮湿暴露与儿童哮喘和过敏性湿疹的关系。结果研究共纳入1474名男孩和1665名女孩,哮喘患病率为3.10%,过敏性湿疹患病率为38.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发霉的气味会使儿童哮喘患病风险增加1.42倍(OR[95%CI]:2.42 [1.40,5.31]),与儿童过敏性湿疹发生风险有关的因素包括家庭室内窗户水凝结(OR[95%CI]:1.34[1.10,1.64]),发霉气味(OR[95%CI]:3.13[2.10,4.67]),衣物/被褥潮湿(OR[95%CI]:1.49 [1.20,1.85])以及天花板可见湿渍(OR[95%CI]:2.06[1.54,2.76])。结论儿童哮喘和过敏性疾病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对家庭环境可控因素进行干预,降低室内潮湿危险因素的暴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海安地区40岁以上人群支气管哮喘患病率及其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江苏海安地区40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及肺功能测定,分析哮喘患病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结果研究共收集有效问卷2237份,发现支气管哮喘患者116例,发病率为5.19%;哮喘患病率与性别、年龄、家族史、主被动吸烟、职业暴露、幼年存在肺部疾病史、存在呼吸道过敏史、接触烹饪油烟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0.637,95%CI:0.499~0.691)是哮喘患病的保护因素,高龄(OR=1.438,95%CI:1.207~1.972)、主动吸烟(OR=1.795,95%CI:1.423~2.399)、被动吸烟(OR=2.098,95%CI:1.423~2.399)、职业暴露(OR=3.446,95%CI:2.175~6.290)、幼年存在肺部疾病史(OR=2.228,95%CI:1.337~4.491)、存在呼吸道过敏史(OR=2.287,95%CI:1.535~5.219)是影响哮喘患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海安地区40岁以上人群支气管哮喘患病率偏高,高龄、主被动吸烟、职业暴露、幼年存在肺部疾病史、存在呼吸道过敏史与哮喘患病有关。临床需加强高危人群哮喘防治工作,从而降低哮喘的发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环境暴露因素与基因多态性对肺癌发生危险性的影响。[方法]对227例原发性肺癌病人进行单纯病例研究,应用Logistic回归对CYP1A1、mEH、NAT2、NQO1、XRCC3基因多态性与多种环境危险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吸烟指数超过20包年者携带CYP1A1至少一个MspⅠ突变等位基因的基因型的频率高于不吸烟者(OR=1.55,95%CI=1.15~2.09;ORadj=1.39,95%CIadj=0.94~2.07)。NAT2慢代谢基因型与烹饪时厨房充满油烟味存在一定交互作用(OR=1.96,95%CI=0.95~4.07;ORadj=2.15,95%CIadj=1.01~4.57)。未发现其它代谢酶和修复酶基因与环境因素之间存在明显交互作用。[结论]携带CYP1A1MspⅠ易感基因型同时吸烟指数超过20包年,NAT2慢代谢基因型同时长期油烟暴露可能增加肺癌发生的危险性。今后应加大样本含量,进行多基因与环境因素之间的联合作用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16基因甲基化与氡子体累积暴露剂量的关系。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成4组,最低剂量组暴露于普通环境中,低、中、高剂量组整体暴露于多功能生态氡室,氡子体累积暴露剂量分别达1、27、54和111工作水平月(WLM)。91名氡职业暴露工人按氡子体累积暴露剂量分为高(>120WLM)、中(60~120WLM)、低(30~59WLM)和最低(2~29WLM)4个剂量组,用聚合酶链反应-甲基化特异性(MSP)检测4组人群痰细胞和大鼠支气管上皮细胞p16基因甲基化。结果当染氡剂量达到111WLM,大鼠支气管上皮细胞出现p16基因甲基化。在铀矿工中,随着氡子体累积暴露剂量增加,痰细胞p16基因甲基化率呈上升趋势(0.00%~20.00%,P<0.01)。结论大鼠支气管上皮细胞和铀矿工痰细胞p16基因甲基化可能与氡子体累积暴露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某轮胎制造厂953名噪声作业人员的高频听力损失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2017年天津市某轮胎制造厂953名噪声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该企业工作场所噪声检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该轮胎制造厂噪声声级82.0~91.2 d B(A)。作业人员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10.49%。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相比男性、噪声低暴露程度员工,女性、高暴露程度员工发生高频听力损失的OR估计值分别为0.304(95%CI:0.108~0.854)、2.175(95%CI:1.220~3.878),年龄、接噪工龄每增加一个等级,发生高频听力损失的OR估计值分别为1.963(95%CI:1.388~2.775)、1.549(95%CI:1.043~2.300)。[结论]该厂噪声危害较严重。噪声暴露是接触噪声作业人员高频听力损失的主要影响因素,应当引起重视;应采取综合预防措施,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子代CYP450基因多态性及母亲孕期环境危险因素暴露与先天性心脏病(CHD)发病的关系以及二者在CHD发生中是否存在交互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2011年10月-2013年1月在山东省济宁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160例0~7周岁单纯性CHD患儿和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或就诊的160例非心脏病幼儿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采用访谈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获得研究对象母亲孕期环境危险因素暴露信息,采集研究对象空腹静脉,血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PCR-RFLP)检测CYP450基因多态性;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子代CYP450基因多态性和母亲孕期环境危险因素暴露与CHD发病的关联强度,并采用相加模型交互作用指标评价二者的交互作用。结果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子代CYP1A1基因rs1048943位点纯合子突变型是CHD发病的保护因素(OR=0.369,95%CI=0.138~0.986);母亲孕前3个月使用染发剂(OR=5.621.95%CI=1.401~22.541)、孕前3个月被动吸烟(OR=2.511,95%CI=1.342~4.699)、孕早期被动吸烟(OR=2.441,95%CI=1.306~4.561)、孕早期居住在3年内装修过的居室(OR=4.159,95%CI=1.698~10.182)和孕早期服用解热镇痛药(OR=3.901,95%CI=1.271~11.971)是CHD发病的危险因素。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子代携带CYPIA1 rs1048943位点纯合子突变型有减弱环境因素致病风险的趋势,但交互作用指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子代携带CYP1A1纯合子突变型对CHD发病有保护作用,母亲孕前及孕早期应尽量避免或减少环境危险因素的暴露,以预防子代CH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孕妇妊娠早期的不良暴露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2013年孕妇怀孕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孕妇为研究对象。自行编制调查问卷,对218对病例组(有不良妊娠结局的孕产妇)及对照组(正常妊娠结局的孕产妇)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例组的早期被动吸烟、每日被动吸烟暴露时间≥3 h、每周使用电脑≥45h、使用微波炉和焦虑或感到有压力的暴露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每日被动吸烟暴露时间≥3h (OR =3.113,95%CI:1.582~10.071)、每周使用电脑≥45h (OR =1.980,95%CI:1.121~5.393)、使用微波炉(OR =2.139,95%CI:1.174~6.213)以及焦虑或感到有压力(OR =3.280,95%CI:1.901~7.057)是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孕妇早期被动吸烟、电磁辐射暴露和焦虑或感到有压力等情绪改变是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宁波市居民中暑的危险因素,为预防中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2宁波市个县市区随机抽取2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2个居委会(村),每个居委会(村)随机抽取120户,以户为单位,于2014年9~11月开展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职业、文化水平、月收入水平、吸烟状态、饮酒状态、体质指数和消化系统疾病史等7个变量进入模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工人农民[OR=2.19,95%CI(1.37~3.51)]、离退休者[OR=2.00,95%CI(1.13~3.54)]、饮酒[OR=1.83,95%CI(1.30~2.57)]以及消化系统疾病史[OR=2.06,95%CI(1.08~3.91)]是中暑的危险因素。有消化系统疾病史并且饮酒的人群中暑危险性明显高于不饮酒无消化系统疾病史的人群[OR=3.96,95%CI(1.58~9.94)]。结论宁波市居民中工人农民、离退休者、饮酒以及有消化系统疾病史等人群是中暑的易感人群,在预防中暑时,应该加以重点保护。  相似文献   

20.
人类对氡的认识来自于矿山矿工的致病过程。16世纪初,在斯尼伯格矿山矿工中观察到年轻矿工肺疾病死亡率罕见的高,当时称为"矿山病"并不知道病因[1]。直到上世纪60年代,人们才普遍注意到铀矿中氡致肺癌的风险。而在瑞典等一些国家,非铀矿山甚至居室也发现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