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对MRL/lpr狼疮鼠B淋巴细胞活化及AKT/GSK3β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从C57/BL6小鼠骨髓细胞中分离培养BM-MSC,用不同剂量的BM-MSC移植治疗MRL/lpr狼疮鼠,4周后免疫磁珠分选出B淋巴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AKT/GSK3β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变化。结果:狼疮鼠B淋巴细胞体外刺激后S期比例明显增多,中、高剂量BM-MSC移植治疗能降低刺激后的狼疮鼠B淋巴细胞S期比例,并增加细胞周期蛋白p27Kip1的表达。BM-MSC移植治疗能抑制B淋巴细胞phospho-AKTThr308及phospho-GSK3βSer9的表达。结论:中、高剂量BM-MSC移植治疗能抑制狼疮鼠B淋巴细胞的异常活化,并抑制AKT/GSK3β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姜黄素对人单核细胞株THP-1中炎症相关因子NF-κB、TNF-α和IL-1β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佛波酯(TPA)构建鼠耳肿胀急性炎症反应模型,采用不同浓度的姜黄素处理THP-1细胞,1 μg/mL脂多糖(LPS)刺激细胞4 h,提取细胞总RNA.用RT-PCR方法检测NF-κB、TNF-α和IL-1β mRNA的表达.结果: 局部外用0.8和1.6 μmol的姜黄素及腹腔注射50 mg/kg和100 mg/kg姜黄素,对鼠耳肿胀急性炎症反应均有明显抑制作用.浓度为50 μg/mL和25 μg/mL的姜黄素可以明显抑制THP-1细胞中LPS诱导的NF-κB、TNF-α和IL-1β mRNA的表达.结论: 姜黄素对炎症因子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研究银屑病患者皮损处真皮间充质干细胞(DMSCs)中磷脂酶C-β4(PLCB4)和视黄醇脱氢酶(RDH)10mRNA的表达水平,进一步探讨银屑病发病的细胞及分子机制。方法:对24例寻常性银屑病(PV)患者和22例正常人皮肤DMSCs进行分离培养,流式细胞术进行细胞表型鉴定,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测定PLCB4和RDH10 mRNA表达水平。结果:PV组与正常对照组DMSCs形态无差异。PV组患者DMSCs中PLCB4 m RNA的表达水平是正常对照组的3.35倍,RDH10 mRNA的表达水平是正常对照组的1.17倍。结论:银屑病患者DMSCs中PLCB4和RDH10 m RNA表达均增高,可能影响相关信号通路,进而对银屑病发病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梅毒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转录因子FOXP3 m RNA的表达水平。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70例未治疗的梅毒患者PBMCs中转录因子FOXP3 m RNA的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以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血清固定组梅毒患者外周血中FOXP3 m 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6,P0.01)。而潜伏梅毒患者、妊娠梅毒、RPR阴转组患者外周血中FOXP3 m RNA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0.99,0.10,0.06,P0.05)。结论梅毒患者外周血中FOXP3 m RNA表达增高造成的免疫抑制可能在梅毒血清固定的发生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基因片段的DNA疫苗免疫姥鲛烷诱导的BALB/c狼疮鼠模型,研究MCP-1 DNA疫苗对狼疮鼠模型的免疫抑制作用以及对肾脏的保护效果。方法 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狼疮鼠模型组、疫苗组、空质粒组、正常对照组。制备编码MCP-1基因片段的DNA疫苗,接种于疫苗组。测定各组小鼠体质量、24 h尿蛋白定量,ELISA法测定血清MCP-1抗原和抗体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ANA;HE染色光镜下观察小鼠肾脏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MCP-1、CD68在肾脏内的表达。结果 24周时狼疮鼠模型组、疫苗组、空质粒组和正常对照组间体质量和24 h尿蛋白定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0.31,6.74,P值均 < 0.05,LSD检验示疫苗组与狼疮鼠模型组和空质粒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1)。狼疮鼠模型组、疫苗组、空质粒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MCP-1抗原水平分别为(572.6 ± 58.55)、(169.52 ± 28.71)、(601.98 ± 83.43)和(61.11 ± 66.12)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143.09,P < 0.05),LSD检验示疫苗组与狼疮鼠模型组、空质粒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四组的血清MCP-1抗体水平分别为(357.88 ± 82.41)、(770.14 ± 220.91)、(294.25 ± 177.22)和(129.73 ± 168.24) ng/L,方差分析示F = 15.81,P < 0.01,LSD检验示疫苗组与狼疮鼠模型组、空质粒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NA抗体阳性率四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疫苗组和正常对照组与狼疮鼠模型组和空质粒组比较,肾脏损伤明显减轻,肾脏内MCP-1和CD68阳性细胞明显减少。结论 MCP-1质粒DNA疫苗能够有效抑制狼疮鼠模型血清中MCP-1抗原表达,并诱导MCP-1抗体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自拟固胎煎对复发性流产模型小鼠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IL-17)、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SPF级CBA/J雌鼠(n=48)、BALB/C雄鼠(n=4)、DBA/2雄鼠(n=20)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BA/J雌鼠×BALB/c雄鼠建立正常妊娠模型,以CBA/J雌鼠×DBA/2雄鼠建立复发性流产模型,复发性流产模型孕鼠随机分为中药组、地屈孕酮组和复发性流产组,且将中药组分为高剂量亚组、中剂量亚组、低剂量亚组,正常妊娠组和复发性流产组给予生理盐水,中药高剂量亚组、中剂量亚组、低剂量亚组依次给予28.5g/kg、14.25g/kg、7.125g/kg自拟固胎煎汤剂,地屈孕酮组给予3.0mg/kg地屈孕酮溶液,连续灌胃2周,每天1次。给药结束后处死并解剖小鼠,观察子宫胚胎数量并计算胚胎丢失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外周血IL-6、IL-10、IL-17及TGF-β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复发性流产组比较,中药中剂量亚组、高剂量亚组和地屈孕酮组胚胎丢失率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复发性流产组比较,中药中剂量亚组、高剂量亚组和地屈孕酮组的IL-6和IL-17的表达均显著降低,IL-10和TGF-β1的表达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固胎煎可能通过上调IL-10、TGF-β1的表达水平,下调IL-6、IL-17的表达水平,诱导免疫耐受,减少胚胎丢失率,从而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西紫杉醇对鼠血管肉瘤细胞ISOS-1凋亡和增殖的影响。方法建立ISOS-1鼠血管肉瘤动物模型,20只移植瘤模型小鼠分为4组,每组5只,即①5mg/kg多西紫杉醇组;②10mg/kg多西紫杉醇组;③20mg/kg多西紫杉醇组;④对照组。静脉给予多西紫杉醇,每周1次。测定肿瘤体积,观察超微结构改变,并采用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多西紫杉醇剂量为5mg/kg、10mg/kg、20mg/kg时,其瘤体积抑制率分别为71%、77%、79%,与对照组比较,可见到有意义的肿瘤增殖抑制效果(P<0.01);多西紫杉醇各剂量组超微结构观察,可见早期凋亡改变,ISOS-1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多西紫杉醇具有诱导鼠血管肉瘤细胞ISOS-1凋亡和抑制其在小鼠体内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20 0 0 32 0 1  SLE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 TNF︿及其受体P55和 P75表达 /张士发 (沈阳军区总医院皮肤科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 2 0 0 0 ,14( 3) .- 153为探讨单核细胞在 SLE发病中的作用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活动期 SLE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肿瘤坏死因子 ( TNFα)及其受体 P55和 P75表达进行检测 ,细胞膜染成深黄色至棕黄色为阳性。结果患者组TNFα阳性细胞、P55阳性细胞、P75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为 86.2 4 ( 10 )、58.89( 9)、58.30 ( 10 ) ,而对照组分别为 4 3.38( 10 )、4 3.2 9( 9)、4 4 .76( 10 ) ,P值为 <0 .0 0 1,<0 .0 …  相似文献   

9.
UVB致小鼠皮肤癌变中Fas/FasL,CD4及CD8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诱发小鼠皮肤肿瘤,探讨Fas/FasL,CD4及CD8在Bowen病(BD)、光老化皮肤及正常小鼠皮肤中的表达情况,加深对皮肤肿瘤Fas/FasL凋亡途径和免疫逃逸机制及周围浸润淋巴细胞类型的认识。方法将42只健康的昆明种小鼠分为两组,慢性照光组(UVB)32只,正常组10只。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Fas/FasL,CD4及CD8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制作了NB-UVB致小鼠皮肤癌模型。Fas表达光老化皮肤组高于正常鼠皮肤,BD组低于光老化组,FasL表达BD组和光老化组均高于正常鼠皮肤,BD组较光老化组增高,CD4在BD组较正常鼠皮肤及光老化皮肤组均降低,光老化组较正常鼠增高,CD8在BD组、光老化组较正常鼠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BD组和光老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asL在光老化皮肤中表达增高,在BD中进一步增高,支持了Fas/FasL系统启动细胞凋亡过程和肿瘤细胞通过表达FasL来逃避机体免疫监视的学说。BD组与正常皮肤组相比,CD4表达降低,CD8表达增高,这可能与BD是表皮内鳞状细胞癌且存在向侵袭性癌转变的倾向有关。  相似文献   

10.
姜黄素对鼠黑素瘤抑制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姜黄素对鼠黑素瘤的抑制效应.方法:建立鼠黑素瘤模型,予以不同剂量姜黄素干预.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不同瘤组织中生存素(survivin)及MMP-2的表达水平.结果:姜黄素可以抑制恶性黑素瘤的生长,50 mg/kg姜黄素抑瘤率可达55.56%.各干预组中survivin及MMP-2的表达水平较肿瘤对照组均下调(P<0.05).结论:姜黄素具有抑制鼠恶性黑素瘤生长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survivin及MMP-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狼疮肾炎患者对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治疗反应不同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正常对照组(10例)和狼疮肾炎组(28例,其中激素敏感组10例、激素依赖组10例、激素抵抗组8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内GRα与GRβ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狼疮肾炎患者三组中GRα mRNA的表达水平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GRβmRNA在激素抵抗组中表达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在激素敏感组、激素依赖组中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狼疮肾炎患者糖皮质激素受体GRα、GRβ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导致GRα与GRβ比例失调,使组织细胞对激素的敏感性降低,因此,导致狼疮肾炎的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不同,狼疮肾炎患者出现激素抵抗可能与GRβmRNA表达水平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姜黄素对人单核细胞株THP-1 Toll样受体4(TLR4)信号传导通路中相关因子mRNA水平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浓度姜黄素(50、25、12.5 mg/L)预处理THP-1细胞12 h,0.043 mg/L地塞米松处理组作为阳性对照,继而用1 mg/L脂多糖(LPS)刺激诱导细胞4 h,以不做处理的THP-1作为阴性对照,仅用1 mg/L LPS刺激的THP-1作为LPS刺激组.提取细胞总RNA,用RT-PCR方法检测TLR4信号传导通路中TNF受体相关因子(TRAF)6、IL-1受体相关激酶(IRAK1)、核因子κB(NF-κB)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未经处理的THP-1细胞经LPS刺激4 h,可以显著提高TRAF6、IRAK1、NFκB mRNA的表达,与阴性对照组比较,t值分别为38.69、39.13、23.99(P<0.01). 50、25 mg/L姜黄素可以明显抑制THP-1细胞经LPS诱导后TRAF6、IRAK1、NF-κB mRNA的表达(P值均<0.01),抑制率均在50%以上.结论 一定浓度的姜黄素可以抑制LPS诱导后THP-1细胞TRAF6、IRAK1、NF-κB mRNA的表达,表明姜黄素对TLR4信号传导通路中相关因子mRNA水平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探讨Blimp1在MRL/lpr狼疮鼠中的表达水平,为靶向浆细胞治疗SLE提供思路。方法用EMSA和CHIP证实Blimp1对B细胞成熟抗原(BCMA)的调控作用,并用实时定量PCR检测MRL/lpr狼疮鼠与正常鼠脾脏和淋巴结中Blimp1mRNA的表达差异。结果 Blimp1能与BCMA基因启动子相结合。狼疮鼠组脾脏Blimp1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Blimp1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Z = 2.609,P < 0.01),狼疮鼠组淋巴结中Blimp1的相对表达水平也高于正常对照组Blimp1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 Z = 3.402,P <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BCMA可能是Blimp1的靶基因,Blimp1可直接调控BCMA表达,在维持浆细胞存活及抗体分泌中发挥作用。 【关键词】 红斑狼疮,系统性; Blimp1; B细胞成熟抗原; 浆细胞; 小鼠,近交MRL lpr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霉酚酸酯对过敏性紫癜小鼠T-bet、GATA3表达及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建立过敏性紫癜小鼠模型6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霉酚酸酯低(100mg/kg)、中(200 mg/kg)、高(300 mg/kg)剂量组、西咪替丁组(1 g/kg),另取12只BALB/c小鼠设为对照组,药物处理组于建模成功后每天灌胃治疗,持续3周。末次给药24 h后处死小鼠,采用印度墨水小鼠碳粒廓清法检测各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统(MPS)功能,计算吞噬系数(K值)与吞噬指数(α值),采用微量聚乙二醇沉淀法测定各组小鼠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的水平,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Th1/Th2比值,以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单核细胞中蛋白T-bet、GATA3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K值、α值、IFN-γ、IL-2水平、Th1/Th2比值、T-bet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 0. 05),IL-4及IL-10水平、CIC含量、GATA3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 0. 05);与模型组比较,药物处理组小鼠K值、α值、IFN-γ、IL-2水平、Th1/Th2比值、T-bet蛋白表达均升高(P 0. 05),IL-4及IL-10水平、CIC含量、GATA3蛋白表达均降低且霉酚酸酯各组呈剂量依赖性(P 0. 05);霉酚酸酯高剂量组与西咪替丁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霉酚酸酯可能通过调控T-bet/GATA3表达,恢复过敏性紫癜小鼠Th1/Th2平衡,减轻过敏性紫癜小鼠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mTORC1信号通路在系统性红斑狼疮鼠体内的表达,探讨其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研究对象为6只B6.MRL/lpr狼疮小鼠和6只C57正常小鼠。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肾脏组织Akt、mTOR、p70S6K、IL-17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细胞内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Th17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结果: 狼疮鼠组Akt、mTOR、p70S6K、IL-17 mRNA、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狼疮鼠组的Th17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mTORC1(Akt-mTOR-p70S6K)信号通路在SLE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药联合环磷酰胺治疗SLE模型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SLE模型鼠的疗效。方法80只小鼠随机分为3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腹腔注射细菌脂多糖(LPS)2.5mg/kg构建SLE模型鼠,3个试验组在造模后24h分别给予中药清热解毒补肾方(B)、环磷酰胺(C)、中药+环磷酰胺(D)灌胃治疗,对照组(A)给予灌胃蒸馏水。15天后观察测定各组动物死亡率、24h尿蛋白含量、肾脏免疫复合物沉积情况。结果D组动物死亡率明显低于其余各组(P分别<0.05,0.01);各治疗组(B,C,D组)动物24h尿蛋白及动物肾小球免疫复合物沉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A组),尤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最为明显(P分别<0.05,0.01)。结论中药清热解毒补肾方及西药环磷酰胺对狼疮样模型小鼠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而两者联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枸地氯雷他定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小鼠耳廓肿胀程度的抑制作用以及对Th1/Th2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建立ACD小鼠模型,观察口服不同剂量(1 mg/kg,2mg/kg,3 mg/kg,4 mg/kg)枸地氯雷他定对ACD小鼠耳廓肿胀的抑制作用(应先造模,后饲药物),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IL-4、IFN-γ,TNF-α的水平。结果:口服各剂量枸地氯雷他定均能明显抑制ACD小鼠的耳廓肿胀程度,且具有剂量依赖性。模型组血清IFN-γ,IL-4,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药物干预后血清IFN-γ,IL-4,TNF-α水平呈剂量依赖性下降。结论:枸地氯雷他定可能通过调节Th1/Th2相关细胞因子IFN-γ,IL-4,TNF-α水平对ACD小鼠的治疗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20 0 11687  c- myc,p53和 bcl- 2与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凋亡异常关系的研究 /倪晓 (中国医科院皮研所 )…∥中华皮肤科杂志 .- 2 0 0 0 ,33( 4 ) .- 2 4 0~ 2 4 2采用免疫组化和非同位素核酸原位杂交技术从蛋白和 m RNA二个水平检测 36份寻常性银屑病皮损中c- myc、p53和 bcl- 2的表达状况。发现银屑病表皮中 c-myc、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 PCNA)阳性细胞较正常皮肤明显增加 ,而 bcl- 2阳性细胞在表皮基底层中明显减少 ,提示银屑病时 c- myc、p53的表达上调和 bcl- 2的表达下调可能共同激活了角质形成细胞的凋亡通路 ,导致角质细胞的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aspase-3、Survivin在UVB诱导HaCaT凋亡细胞中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人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10、20、40、80 m J/cm^2中波紫外线组(UVB)。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观察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仅(FCM)实验检测细胞凋亡;实时定量PCR、Western-blot检测细胞内的Survivin、Caspase-3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B-UVB照射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及凋亡明显增强(P<0.05),并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其细胞凋亡作用增加。同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不同UVB照射剂量组Caspase-3表达均增强,其表达增强程度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10 m J/cm^2照射组,细胞表达Survivin水平最高(P<0.05),20 m J/cm^2组Survivin表达水平下降,稍低于对照组水平,40、80 m J/cm^2组Survivin进一步下降,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 Survivin、Caspase-3参与了UVB诱导HaCaT凋亡细胞。Survivin表达水平与UVB辐射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姜黄素对人单核细胞株THP-1中炎症相关因子NF—κB、TNF-α和IL-1β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佛波酯(TPA)构建鼠耳肿胀急性炎症反应模型,采用不同浓度的姜黄素处理THP-1细胞,1μg/mL脂多糖(LPS)刺激细胞4h,提取细胞总RNA。用RT—PCR方法检测NF-κB、TNF-α和IL-1βmRNA的表达。结果:局部外用0.8和1.6μmol的姜黄素及腹腔注射50mg/kg和100mg/kg姜黄素,对鼠耳肿胀急性炎症反应均有明显抑制作用。浓度为50μg/mL和25μg/mL。的姜黄素可以明显抑制THP-1细胞中LPS诱导的NF—κB、TNF—α和IL-1βmRNA的表达。结论:姜黄素对炎症因子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