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寄生类中药及其寄主植物种群之间的关系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法:利用生物数学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建立了寄生类中药及其寄主植物种群的种群模型;获得了寄生类中药种群可持续利用的条件和最大的可持续收获量。结论:控制寄生类中药的最大可持续采收量,增加寄主植物的数量,改良寄主植物的品种,是实现寄生类中药可持续利用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药用植物内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药理作用,以期为药用植物保护、天然药物资源扩展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对近年来药用植物内生菌次级代谢产物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与结论:内生菌从寄主植物中吸取营养并通过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产生的物质即为次级代谢产物。药用植物内生菌的次级代谢物含有许多与宿主植物相同或相似的生物活性物质,例如从川芎中分离的枯草芽孢杆菌可产生川芎嗪,从雷公藤内生曲霉属真菌中可分离新的丁烯酸内酯,从内生放线菌可分离产生生物碱、多肽、聚酮类、萜类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这些产物的活性甚至要强于宿主植物的活性物质,而且其还含有许多具有新的生物活性的物质;其药理活性主要包括抗菌、抗炎、抗肿瘤、抗高血糖、抗寄生虫等。药用植物内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是庞大的潜在药用物质资源库,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但目前内生菌离开宿主药用植物后的培养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其次级代谢产物的开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黑山共和国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和利用现状的调查,初步摸清概况,促进其资源利用和民族医药发展。方法:采用文献收集、实地野外调查、标本采集等多种方式相结合收集该国药用植物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其使用特点和应用前景。结果:收集书籍7册,文献32篇,实地调研共记录野生药用植物172种,分属53科91属;相关标本和照片藏于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四川)。结论:黑山共和国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较丰富,具有开发利用价值,应加强开发和管理,一些民间的传统用药经验及方法应传承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1957年作者等在华北盛产野生麦角的地区张北及沽源进行了生态因子的调查,并在东北搜集了不同寄主上野生麦角的样本作含硷量的此较分析.张北及沽源禾本科植物对麦角病感染程度由重至轻的顺序为碱草、赖草、大麦草、紫穗大麦草、黑麦、偏穗冰草及披碱草,其平均感染百分数分别为68.48、60.97、60.00、50.00、42.00、14.00及6.59.此外拂子茅亦有轻度感染.大麦、小麦、燕麦及无芒雀麦均未发现感染.野生寄主植物中以赖草和碱草分布最广,其大片单独群落的密度每平方米平均分别为61茎和79茎,披碱草亦有大片羣落,平均密度每平方米为38茎,其他禾草的分布极为零星.估计张北及沽源麦角的年产量至少有12万市斤。张北及沽源盛产野生麦角的生态因子为:(1)有大量的感染寄主,(2)每年积累大量菌源,(3)长期寒冷的冬季,及6、7、8月阴雨气候.麦角形成最盛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收最合宜的时期为8月中旬.华北及东北地区各种寄主植物所产麦角含硷量差别很大,由高至低的顺序为:拂子茅(麦角总硷计0.577%),老芒麦(0.44%),披碱草(0.30-0.34%),赖草(0.13-0.15%),碱草(0.115%),黑麦(0.061-0.065%);同一寄主植物在不同地区所产麦角的含硷量差异很少.含硷量的高低与菌核的大小,颜色等关系亦不大.寄生于赖草、碱草、披碱草、老芒麦及黑麦的麦角菌经鉴定均为Clavicepspurpurea,寄生于拂子茅的麦角菌为C.microcephala。  相似文献   

5.
《中国药房》2015,(4):570-573
目的:为黑龙江西部草原地区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黑龙江西部草原药用植物资源的文献调查及实地考察,对该地区药用植物的种类、分布情况等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其中3种主要代表性药用植物(罗布麻、甘草、黄芪)的综合利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黑龙江西部草原地区药用植物共计有61个科,包括204个属、410个种。罗布麻、甘草、黄芪在临床、药理以及轻工业、生态保护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其中,在临床与药理方面,罗布麻含有强心苷、酚类、黄酮类等化学成分,对治疗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疾病及肿瘤具有显著作用;甘草的有效成分包括三萜皂苷类、黄酮类、多糖类、香豆素、生物碱等,具有抗氧化、免疫调节、抗菌、抗炎、抗病毒、抗变态反应等作用;黄芪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多糖、皂苷类等,具有抗肿瘤、增强心肌收缩力、保肝等药理作用。该地区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前景广阔,应通过加强中药资源的法律保护措施、建立药用植物种质基因库、加强药用植物调查摸底工作、建立小型药材原生地保护区等措施来确保其长久持续性利用。  相似文献   

6.
虚拟现实是20世纪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实用技术,其在教育方面的应用取得了现实实验不可替代的良好效果。本"药用植物学虚拟实验教学平台"系统整合了植物组织解剖、植物分类、生长环境等资源,有机的融合了生药学、中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资源学等与药用植物学相关的专业课内容,形成"药用植物+"的学习模式。该平台中各教学资源既自成一体,又相互交叉融合,既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又能使学生更好地形成中药学知识体系。同时,知识扩展模块还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科研兴趣。平台从药用植物学实际教学应用出发,概述了本平台的构建思路和功能模块及试用调查结果分析。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药用植物学》虚拟教学平台是一种新型灵活、接受度高、值得推广的教学模式,是《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个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7.
杨红 《中国药房》2011,(27):2577-2579
目的:调查、保护摩梭人传统民族医药文化资源。方法:运用民族植物学、民族药用植物学与人类学相结合的方法,对泸沽湖地区摩梭人传统药用植物情况进行调查和传统药用植物潜在资源开发价值定量分析。结果:该地区摩梭人利用的传统药用植物有72科133属147种,这些植物都有较好的药用价值、明显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其中最具开发潜力的是蔷薇科扁核木属植物青刺Pdnsepia ufilis。结论:泸沽湖地区摩梭人传统药用植物资源丰富,部分资源极具开发价值;摩梭人医药文化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但是由于多种原因,摩梭人传统医药文化已经濒临灭绝的边缘,亟待挖掘、保护和可持续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北京市试点工作,对北京市平谷区境内败酱科药用植物资源及药用状况进行了实地调查,为该科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深入平谷区各乡镇进行野外实地调查、采集标本,并查阅相关资料鉴别分类.结果 经过植物鉴定研究,平谷区分布败酱科药用植物有4种,分别为黄花败酱、异叶败酱、糙叶败酱和岩败酱,其均具有清热解毒的药用功效,可成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的中药资源.结论败酱科药用植物在平谷区分布广泛,资源丰富,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马尼拉陡胸茧蜂对斜纹夜蛾幼虫不同密度的功能反应属于Holling第Ⅱ型,按Holling(1959)圆盘方程测定了雌蜂攻击力,其攻击(寄生)的理论上限为171头。陡胸茧蜂间存在相互干扰作用,其寄生效应随自身密度的增加按Watt(1959)模型下降。当蜂密度不变、奇主密度变动时,被寄生的奇主数随着寄主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逐渐趋向其寄生数量的理论上限,但寄生率随之而逐渐下降;当寄主密度不变、蜂密度变动时,被寄生的奇主数和寄生率随蜂密度的增加而呈对数函数曲线增长。  相似文献   

10.
根据国内现有资料统计,目前已发现的麦角菌有Claviceps purpurea(Er.)Tul.,C.microcephala(Wall.)Tul.,C.paspali Stev.er Hall.,C.miscanthi Saw.以及C.syntherismae Saw.等5个种;已发现的寄主植物有35属70种,分别属于禾本科及莎草科。总计禾本科植物内共有麦角菌寄主植物34属69种;莎草科仅有1属1种为Carex subpediformis(Kük)Suto et Suzuki。无论是在东北或是华北地区,寄生在拂子茅或披碱草上的麦角,其含碱量都是比较高的,两者的含碱量分别为0.405—0.56%及0.30—0.33%,相反地,寄生在黑麦上的麦角含碱量一致是低的,其麦角含碱量仅达0.06—0.065%。影响麦角碱含量高低的主要原因是麦角菌不同生态类型产碱能力的差异;寄主植物也有一定影响。历来麦角菌Claviceps purpureaC.microcephala的分类标准,都是以子座头大小来区别的。但根据我们的观察,子座头的大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特征。因此,以子座大小作为麦角菌分类的标准并不完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生物活性物质的新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资源丰富,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利用内生真菌发酵实现生物活性物质的工业化生产,可以提高其产量,同时有利于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对减少野生药用植物多样性的破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及其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概况和最新进展,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及展望。  相似文献   

12.
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发展调查是药用植物资源动态调查与更新调查,从人类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资源的社会学角度分析就是可持续发展调查;包括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动态调查、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监测性调查、预警预报体系建立和执行.阐述了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发展的3种方法,重点阐述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动态调查中自然更新调查和人工更新调查方法,对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监测性调查、预警预报体系建立和执行,提出可行性建议,最后提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野外调查技术规程的制订和样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我国芳香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应用广泛。芳香药用植物因兼具芳香植物与药用植物2个类群的属性,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而具有抗氧化性质的芳香药用植物更是成为合成抗氧化剂的最佳潜在替代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芳香药用植物在抗氧化活性成分和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并对芳香药用植物资源的充分利用与进一步研究进行展望,旨在为具有抗氧化活性的芳香药用植物在食品、药品、保健品和化妆品等方面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黄依南  李晓青 《江西医药》2009,44(5):522-524
自古以来.中药为人类的医疗和保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是世界上应用中药历史最悠久的国家.87%的中药来源于药用植物。当前,一方面药用植物发展迅速.尤其是人工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另一方面.由于盲目使用、过量使用和不合理使用,导致大量药用植物资源数量减少.甚至某些物种濒临灭绝。鉴于这种情势。正确认识、分析和研究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在分析江西省药用植物资源优势与特征、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探讨江西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及其开发利用.以期为有关方面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大兴安岭图强林业局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方法:实地调查与文献研究相结合.结果:报导了大兴安岭图强林业局野生药用植物共280种,分属于6门63科.结论:有助于大兴安岭图强林业局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6.
张文霞  钟希文 《中国药房》2011,(27):2582-2584
目的:了解金星蕨科药用植物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近况。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及查阅相关书籍,查找近30年来国内、外有关金星蕨科药用植物的相关研究,并对其进行综述。结果:金星蕨科药用植物主要含黄酮类、香豆素类、生物碱类、有机酸类等化合物,其中黄烷-4-醇类是该科植物特征性成分。该科植物主要具有抗菌、抗肿瘤、抗炎镇痛、驱虫等作用。结论:金星蕨科药用植物的药理活性物质及临床应用有待于进一步发掘。  相似文献   

17.
苏联对药用植物资源学的研究非常重视,其研究方向比较明确,并有专门的研究机构和刊物,而且经常召开会议,进行总结并讨论今后的发展方向。现从三个方面,介绍苏联近年来有关药用植物资源学的研究情况。 1 苏联药用植物资源学的研究方向 1.1 蕴藏量的测算和药材采收形式的改进:苏联近年来非常注意野生药用植物的资源调查,在调查中又将重点放在某些药用植物分布的调查和蕴藏量的测算工作上。苏联对全国各大地区药用植物资源普查工作早在60年代已基本完成。绘制了主要药用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调查研究,基本搞清了贵州毕节市药用植物新资源的种类与分布。方法通过野外考察、标本采集、分类鉴定、资料考证等相结合。结果贵州省毕节市现有药用植物404种,其中43种为贵州药用新资源、2种为贵州特有药用植物。结论毕节市药用植物资源丰富,部分种类具有较高的药用和科研价值。  相似文献   

19.
清镇市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调查清镇市药用植物资源,为该市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深入各代表性地域进行药用植物资源调查,采集标本,鉴定标本,考证文献资料,调查在民间的应用等。结果清镇市有药用维管植物149科451属797种,其中蕨类植物29科50属88种;裸子植物5科5属5种;双子叶植物97科324属494种;单子叶植物18科72属110种。根据中医基础理论、民间及临床用药,按其药用功能划分为19类。结论清镇市药用植物资源丰富,部分种类产藏量较大,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其中6种国家级及1种省级珍稀名贵药用植物具有保护及可持续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广东珠江三角洲沙围田春植甘蔗高产栽培模式,选用5个栽培因子,5个水平,按均匀设计,小区随机排列,连续进行3年试验。对调查数据,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并经寻优建立了甘蔗高产栽培最优模式。 Y=2896.97+318.69X_2-33.06X_(1.4)+3.63X_(2.4)+2.04X_(3.4)-0.89X~2_2式中:Y产量,X_2亩施氮量,X_(1.4)密度与亩施钾量交叉项,X_(2.4)亩施磷量与亩施钾量交叉项,X_(3.4)亩施氮量与亩施钾量交叉项。 高产栽培模式经大田验证,取得显著增产增收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