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病例报告 例1患者,男,63岁,因"中上腹胀20天"于2013年8月12日入院。入院前20天患者出现上腹胀,以进食后明显,无腹痛,无恶心呕吐,伴腹泻,解黄色烂便,每日3~4次,无畏寒发热,无胸闷气促。当地对症治疗后,腹泻好转,仍感腹胀,伴腹围增大;当地查胃镜:浅表性胃炎;上腹彩超:早期肝硬化、腹水、胆囊小息肉。转本院就诊,门诊以"腹水查—肝硬化"收住入院。  相似文献   

2.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是临床较少见疾病。我们在1990年2月至2006年6月期间,共诊治EG患者7例,其中以腹水为主要临床表现者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罕见疾病,临床以周围血中嗜酸粒细胞增高,胃肠道嗜酸粒细胞浸润及胃肠道水肿增厚为特征。本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腹泻,少数出现腹水、肠梗阻、甚至便血。由于对病变认识不足,临床很容易误诊或漏诊,我院收治1例以肠梗阻为主要表现的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被误诊为结核性腹  相似文献   

4.
以腹水为表现的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临床少见,表现特殊.本文2例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以反复腹水为主要临床表现,血及腹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骨髓涂片嗜酸比例明显增多,胃黏膜活检阳性率不高,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临床对原因不明的腹水,应警惕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可能.  相似文献   

5.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属于原发性嗜酸粒细胞性胃肠道疾病,是以胃肠道组织中嗜酸粒细胞异常浸润为主要病理组织特征,伴有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多的少见胃肠道疾病[1].可累及整个消化道,好发于胃和小肠[2].该病因临床表现多样化,缺乏特异性,故误诊率较高.本研究收治1例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以反复腹痛、小肠穿孔为主要症状就诊.现报...  相似文献   

6.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临床分析24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分析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本院确诊的24例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检查、病理检查、治疗及随访情况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本组资料显示,有过敏史者占37.5%,过敏诱因者占25%.腹痛(87.5%)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83.3%患者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升高,为(4.59±3.69)×109/L.内镜下主要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糜烂,以十二指肠最为明显,活检可证实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腹水为渗出液,可见嗜酸粒细胞.激素治疗可在1 wk内迅速缓解症状,并使嗜酸粒细胞恢复正常.病情可有反复,但预后良好.结论: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过敏史对诊断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有提示作用,内镜下黏膜活检和腹水嗜酸粒细胞增多是诊断的关键.糖皮质激素治疗优于饮食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EG)亦称变应性胃肠炎,是一种少见的胃肠道疾病,但近几年日趋增多.现将1980至2005年我院消化内科诊治的15例EG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患者 ,男 ,47岁。因间断腹泻 3年余 ,加重伴明显腹胀 1周入院。患者 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 ,解不成形粘液便 ,量不多 ,4次 /天 ,在外院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给予中药灌肠 ,同时服用美沙拉秦 1g ,1次 /天 ,效果不明显。近 1周自觉腹胀明显 ,上述症状明显加剧入院。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查体 :消瘦 ,贫血貌。腹部稍饱满 ,肝脾肋下未及 ,无压痛、反跳痛。腹水征 ( -)。入院Blood Rt:WBC 2 7.3× 10 9/L ,N % 62 .3 % ,E %2 5 .6% ,Hb 10 5g/L。大便培养未见阿米巴虫卵。结肠镜 :全结肠黏膜充血水肿 ,升结肠黏膜可见散在红斑及大小…  相似文献   

9.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tis,EG)是一种不明原因的罕见疾病,以周围血中嗜酸粒细胞增高及胃肠道局部或弥漫性嗜酸粒细胞浸润为特征.本文报道EG致血性腹水1例.患者,男,15岁,以恶心、呕吐、乏力、间断腹泻10d入院.化验检查显示血WBC18.28×109/L,嗜酸粒细胞57.61%.腹水血性,蛋白46g/L,白细胞7040×106/L,嗜酸性粒细胞68%,李凡它试验(+).彩超和CT示腹水和右半结肠管壁增厚.胃镜示重度多灶性红斑渗出性食管炎、胃炎和十二指肠炎,食管下段黏膜色泽晦暗,呈环形色素沉着和颗粒样增生.结肠镜示回肠末段、阑尾开口处及升结肠黏膜呈显著的水肿、肥厚、渗出、颗粒样增生和管腔狭窄等炎性改变.内镜活检病理示大量的嗜酸粒细胞浸润.该患者经强的松治疗症状明显缓解.  相似文献   

10.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及内镜表现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EG)是一种少见病,以消化道任一部位管壁的嗜酸粒细胞浸润、管壁水肿增厚为特征.本病按浸润程度分为黏膜型、肌层型和浆膜型.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很难作出诊断,极易误诊.现总结我院7例EG的临床及内镜表现,加深对此病的认识,指导临床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1.
<正>1病例介绍患者男,31岁。主因腹痛、腹泻伴腹胀40d住院。主诉:入院前40d无明显原诱因出现腹痛、腹泻,腹痛以上腹部为主,隐痛,大便由1次/d转为2~4次/d,呈黄色糊状便,无黏液及脓血便,伴有腹胀且逐渐加重。病程中无乏力、发热、盗汗。未出现过皮疹、口腔溃疡及关节疼痛。曾在外院行C13呼气试验阳性,口服泮托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标准三联抗HP治疗及吗丁啉促动力治疗无效,腹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rtis,EG)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病的认识,减少误诊和漏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的20例EG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胃肠镜检查、病理学结果及治疗方法和效果等。结果本研究中40.0%的患者有过敏史,25.0%伴支气管哮喘。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腹胀、恶心、呕吐等。85.0%患者伴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多,100%患者胃肠道黏膜组织的病理学检查见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在十二指肠、食管、回盲瓣等处取材,嗜酸性粒细胞的检出率50.0%。对症治疗对于轻症患者有效,激素治疗对于重症患者有效。结论 EG是过敏反应相关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和内镜表现均无特异性,外周血和胃肠道黏膜的病理学检查中检测到嗜酸性粒细胞的增多是明确诊断的关键。内镜下在十二指肠、食管、回盲瓣取活检组织可提高诊断率。根据患者病情轻重选择不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解放军总医院(100853)张予其,万军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临床上较为罕见,国内有少数病例报告。本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嗜酸粒细胞浸润及周围血中嗜酸粒细胞增多,同时伴有消化系统症状及体征。30岁左右为发病高峰,约15%~20%的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临床表现、内镜、病理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08年9月的27例住院EG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分型及诊治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本组27例EG中黏膜型17例、浆膜型4例、黏膜浆膜混合型5例及黏膜肌层混合型1例。85.19%的患者以腹痛为首发症状,内镜检查病变多分布在胃窦、十二指肠降部和回盲部。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或腹水细胞学发现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予以糖皮质激素或抗组胺类药物,腹痛症状均在1周内缓解。结论EG主要发生于20~50岁青中年患者,以黏膜型最常见,多以腹痛为主要症状且常规镇痛药物疗效不佳,内镜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或腹水细胞学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糖皮质激素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降低首诊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的6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内镜及病理检查、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本组患者中首诊误诊率为38.3%,分型以黏膜型(85%)为主,临床表现以腹痛(85%)为主,83.3%患者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高,75%患者骨髓嗜酸细胞增高,内镜表现无特异性,活检可见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腹水为渗出液,可见大量嗜酸粒细胞;激素治疗与非激素治疗疗效良好,激素治疗组嗜酸粒细胞下降明显.结论 EG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过敏史、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骨髓嗜酸粒细胞比例增高对诊断具有提示意义,内镜活组织检查和腹水见大量嗜酸粒细胞是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17.
患者,男性,42岁,建筑工人。因上腹饥饿痛2个月于2004—06~01入院。当时门诊医生根据病人症状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口服奥美拉唑、果胶铋、阿莫西林3周,腹痛无减轻,故于2004—06—16复诊。既往无药物过敏史,但经常喝生水。查体:T36℃,P82次/min,R16次/min,BP120/8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皮肤粘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  相似文献   

18.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临床少见,易引起误诊。近年来我院诊治2例报道如下。例1 男,18岁。间歇性上腹部剧痛二年。有时返酸呃吐及黑便;当地医院拟为球部溃疡,胆道蛔虫。常规治疗,未能奏效。于1987年7月份来我院就诊。体检:一般情况好,心肺均正常。大小便镜检正常,WBC 8×10~9/L;N0.69,L0.22,E 0.08,嗜酸细胞绝对计数0.81×10~9/L。肝功能正常。 G I:提示粘膜皱壁呈颗粒状改变及多发性息肉。内窥镜下见到48cm处的大弯和小弯侧十几枚呈乳头状息肉样改变,基底宽,表面充血水肿、反光增强,活组织检查:见固有膜内有大量嗜酸细胞  相似文献   

19.
以血性腹水为主要表现的嗜酸性胃肠炎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 ,38岁 ,于 1997年 12月 18日发病 ,病前曾食过数种河鱼 ,发病时腹痛 ,呕吐 ,腹泻粘液稀便 ,3~ 4次 /d ,体温 37.6°C ,尿少。以肠炎治疗 ,病情无好转 ,逐出现腹水于12月 30日入院。入院体检 :体温 37.6°C ,脉搏 12 0次 /min ,血压 12 /10kPa。神清 ,无黄疸 ,无肝掌及蜘蛛痣 ,心肺 (- ) ,腹部膨隆 ,全腹压痛 ,腹肌紧张、肝脾未及 ,移动性浊音阳性 ,肠音活跃 ,双下肢无水肿。检验 :血沉 0~ 48mm/1h ,48~6 7mm/2h时 ;腹水血性 ,Rivalta’s试验 ( ) ,见大量的RBC ,嗜酸性粒细胞满视野 ,其次为间质细胞 ,…  相似文献   

20.
<正>1病例资料例1男,31岁,因下腹胀痛14d入院。患者近1年来因进食不当反复出现腹泻,大便形状为黄色稀水样便,服用盐酸小糪碱片、吡哌酸等药物后症状缓解。患者14d前食用水产品后出现脐周痉挛疼痛伴有恶心、呕吐、腹泻,自服盐酸小糪碱片、吡哌酸、胃复安等药物,症状无减轻,腹泻次数增多,每日4~6次,为黄色稀水样便入院治疗。体检:T 36.5℃,BP 135/83mmHg(1mmHg=0.1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