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肺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血浆炎性细胞因子及氧合指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5月因肺癌在全麻下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56例,性别不限,年龄50~70岁,ASA分级Ⅱ~Ⅲ级,随机双盲法分为2组(n=28):帕瑞昔布钠组(P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麻醉诱导前,P组将帕瑞昔布钠40 mg以生理盐水2 ml稀释静脉注射,C组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2组术中均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术后均采用吗啡自控静脉镇痛24小时。主要观察指标:术中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术后24 h吗啡用量;麻醉诱导前(T0)、术毕(T1)、术后2 h(T2)、术后6 h(T3)及术后24 h(T4)从颈内静脉采血,检测血浆炎性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IL-8、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在T0、T2、T3、T4时采集动脉血样,测定PaO2,计算氧合指数(PaO2/FiO2)。结果 (1)与C组比较,P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和术后24 h吗啡用量少(P〈0.01),术中丙泊酚用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2)与T0时比较,2组在T1、T2、T3、T4时各血浆炎性细胞因子(IL-6、IL-8、IL-10、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2组比较,P组IL-6、IL-8和TNF-α水平在T1、T2、T3、T4时低于C组(P〈0.05),IL-10高于C组(P〈0.01)。(3)与T0时比较,C组PaO2/FiO2在T2、T3、T4时降低(P〈0.01),P组PaO2/FiO2仅在T3时降低(P〈0.01);2组比较,P组PaO2/FiO2在T2、T3、T4时高于C组(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抑制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血浆促炎细胞因子释放,促进抑炎细胞因子释放,提高氧合指数,具有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帕瑞昔布钠对肿瘤术后患者吗啡镇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帕瑞昔布钠不同方式给药对肿瘤患者术后吗啡镇痛的影响.方法 60例择期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A组切皮前15 min、术后12 h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B组关腹时、术后12 h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C组不用帕瑞昔布钠作为对照.三组术后均应用吗啡行患者自控镇痛(PCA).记录PACU(麻醉恢复室)停留期间、首次要求镇痛时间、术后2、4、12、24、48 h的VAS评分,48 h吗啡用量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和B组术后2、4 h的VAS评分低于C组(P<0.05),A组术后12 h的VAS评分低于B、C组(P<0.05);A、B组患者在PACU要求镇痛人数较C组显著减少(P<0.05);A、B组患者首次需求镇痛时问较C组延长,而A组明显长于B组(P<0.05);与C组比较.A、B组术后48 h吗啡用量显著减少,且A组少于B组(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肿瘤患者术后镇痛中,帕瑞昔布钠能够在减少吗啡用量的基础上提供更好的镇痛效果,而且切皮前给药比关腹时给药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钠对下肢手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45例ASA Ⅰ或Ⅱ级全麻下行下肢矫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全麻诱导前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B组缝合伤口时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C组为对照组.三组患者于缝皮时开启皮下自控镇痛(PCSA)泵(100 ml溶液含芬太尼2.0 mg).记录苏醒后即刻(T1)、术后4 h(T2)、24 h(T3)、36 h(T4)的VAS评分,记录术后4 h及24 h内PCSA按压次数,术后24 h芬太尼用量,观察头晕、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 T1~T3时A、B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C组(P<0.05);T1、T2时A组VAS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5).A和B组术后24 h PCSA泵按压次数、芬太尼总量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 下肢手术中使用帕瑞昔布钠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和超前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帕瑞昔布钠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LC患者8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麻醉诱导前予5 mL生理盐水静注,观察组诱导前予帕瑞昔布钠40 mg静脉注射。比较两组患者全麻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全麻苏醒期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及术后24 h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全麻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观察时间点的SPO2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各观察时点的HR、MAP和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无呼吸抑制,术后24h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的差别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40 mg术前静注可以明显降低LC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LC术患者7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A组(帕瑞昔布钠组)和B组(生理盐水组),每组35例。观察并记录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术后1、4、8 h的VAS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 A组术后1、4、8 hVAS评分低于B组(P<0.05)。A组无1例使用曲马多镇痛,B组5例需用曲马多镇痛,(P<0.05)。结论 LC术患者应用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背景 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COX)-2抑制剂在多模式镇痛中发挥重要作用,且逐渐被应用到各新领域.目的 阐述帕瑞昔布钠在围术期镇痛应用的可行性. 内容 现就帕瑞昔布钠的药理学作用、围术期镇痛应用、新领域探索及注意事项展开综述. 趋向 治疗剂量内帕瑞昔布钠作用于围术期疼痛有效,新领域的探索还待后续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用于神经外科术后镇痛和躁动的作用。方法 40例择期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帕瑞昔布钠组(P组)和对照组(C组),关硬脑膜后分别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10 ml)或生理盐水10 ml,同时给予托烷司琼5 mg。观察血流动力学、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躁动发生与程度、恶心呕吐发生率,记录拔管时、拔管后5、10 min时的躁动评分(RS)及Ramsay镇静(RSS)评分;并记录术后6、12、24 h VAS、RS及RSS评分。结果注药前、注药后5、10 min两组患者MAP和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拔管时及拔管后5、10 min时C组MAP高于、HR快于注药前和P组(P<0.05)。拔管时及拔管后5、10 min C组RS评分明显高于、RSS评分低于P组(P<0.05)。两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12、24 h C组VAS、RS评分明显高于、RSS评分低于P组(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可安全用于神经外科术后镇痛,并可有效预防躁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帕瑞昔布对肝部分切除术老年大鼠海马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SPF级雄性SD大鼠70只,20月龄,体重500~600g,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n=10),手术组(S组,n=30)及帕瑞昔布组(P组,n=30)。采用肝部分切除术建立手术创伤导致海马炎症反应模型。P组大鼠在异氟醚麻醉下行肝部分切除术,并于术前1h腹腔注射帕瑞昔布10 mg/kg,术后每日腹腔注射帕瑞昔布2mg/kg直至处死。S组大鼠在异氟醚麻醉下行肝部分切除术,术前1h腹腔注射与P组等量的生理盐水。C组腹腔注射与以上各组等量的生理盐水。干预后第1、3、7天处死大鼠,取海马组织,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环氧合酶-2(COX-2)mRNA的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COX-2、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蛋白表达量,ELISA法检测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结果干预后第1、3天S组和P组COX-2mRNA及蛋白表达、PGE2含量、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C组(P0.05或P0.01),但P组明显低于S组(P0.05或P0.01)。干预后第7天三组大鼠COX-2mRNA及蛋白表达、PGE2含量、caspase-3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部分切除术可导致海马炎症反应,帕瑞昔布可显著抑制此种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下调海马COX-2mRNA和蛋白表达、PGE2含量和caspase-3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钠对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拟行肺癌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分别在麻醉诱导后(研究组)和术毕(对照组)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术毕患者均行PCIA(吗啡1 mg/ml),并于术后12、24、36 h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记录患者安静痛和咳嗽痛VAS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记录PCA需求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及药物用量.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IL)-6、IL-8及TNF-α浓度.结果 术后6、12 h研究组安静痛和咳嗽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Ramsay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12h研究组镇痛药用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结束时至术后24 h研究组IL-6与TNF-α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24 h研究组IL-8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前应用帕瑞昔布钠40 mg可对肺癌根治术患者产生良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地氟醚和异丙酚在电视胸腔镜手术单肺通气中对病人的氧合影响.方法择期行电视胸腔镜手术病人20例,ASAⅡ~Ⅲ级,随机分为地氟醚组(D组)和异丙酚组(P组),每组10例.麻醉诱导P组或D组分别用芬太尼4μg@kg-1、维库溴铵0.1mg@kg-1、琥珀胆碱100mg,异丙酚2mg@kg-1(P组)或2.5%硫喷妥钠5mg@kg-1(D组),以2~8mg@kg-1@h-1异丙酚(P组)或2%~4%地氟醚(D组)、芬太尼、维库溴铵维持麻醉.静脉诱导后经口腔插入Carlen双腔支气管导管.监测术中MAP及HR的变化,并分别于术前、TLV30min、OLV30min、OLV60min取桡动脉血做血气分析.结果两组病人均于单肺通气后PaO2虽明显下降(P<0.05),但PaO2>60mmHg,组间无显著性差异.D组术中MAP明显低于术前,而P组无显著性变化.结论地氟醚与异丙酚均可安全地应用于单肺通气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12.
背景 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应用传统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机械通气引起的气道损伤及急性肺损伤等并发症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和生活质量.近年来非气管插管麻醉行VATS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受到胸外科医师和麻醉医师的广泛关注. 目的 推进对于VATS期间应用非气管插管麻醉的认识和应用. 内容 回顾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非气管插管麻醉下行VATS治疗胸科疾病的临床研究情况,总结其安全性、可行性及相对于传统方式的优势和目前存在的问题. 趋向 非气管插管麻醉作为一项新技术在VATS中的应用亟待更多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帕瑞昔布钠对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炎性细胞因子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的影响. 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80例,年龄≥6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体重45 kg~70 kg,性别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帕瑞昔布钠组(P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40例.全身麻醉诱导前,P组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24 h、术后24 h和术后72 h采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进行患者认知功能评分;分别于诱导前(T0)、切皮后即刻(T1)、二氧化碳气腹后0.5 h(T2)、手术结束即刻(T3)、术后第1天(T4)、术后第3天(T5)抽取静脉血样,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nzyme linked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水平;记录72 h内POCD的发生情况. 结果 与术前24 h MMSE评分[C组(28.2±1.2)分、P组(28.8±1.0)分]比较,C组和P组患者术后24 h的MMSE评分[(23.0±2.5)、(25.0±2.8)分]均下降(P<0.05);P组[(25.0±2.8)分]术后24h时MMSE评分高于C组[(23.0±2.5)分](P<0.05);P组72 h内的POCD发生率较C组低(P<0.05).与C组比较,T3~时P组血清TNF-α[(11.8±1.7)、(13.8±1.3)、(12.3±1.6)ng/L]和IL-6[(40±12)、(48±11)、(50±13) ng/L]浓度降低(P<0.05);与To比较,两组T3~T5时血清TNF-α和IL-6浓度升高(P<0.05). 结论 帕瑞昔布钠可减少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POCD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4.
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电视胸腔镜手术病人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评价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中的麻醉效果。方法ASAⅠ~Ⅱ级于电视胸腔镜下行自发性肺大泡缝扎术病人40例,随机分为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R组)和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F组),每组20例。观察麻醉诱导及气管插管时BP、HR;记录术毕停药后病人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记录拔管后即刻、30min和24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随访记录术中知晓发生率和术后恶心呕吐等副作用。结果R组插管期心血管副作用显著低于F组(P<0.05)。R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明显短于F组(P<0.05)。R组拔管后即刻、30min的VAS高于F组(P<0.05)。两组病人均未出现术中知晓,术后的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电视胸腔镜下自发性肺大泡缝扎术。雷米芬太尼半衰期短,需提前实施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的效应。方法选择ASAⅠ级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帕瑞昔布钠组(P组)和对照组(C组)。观察患者术后拔管即刻(T0)、0.5h(T1)、1h(T2)、3h(T3)、6h(T4)、12h(T5)的MAP、HR、SpO2、RR、镇痛评分(VAS)、镇静评分(RSS),并记录患者的满意度、手术时间、手术结束至拔管的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与C组比较,T0~T3时P组MAP显著下降、HR显著减慢(P<0.05)。与C组比较,T0~T4时P组VAS评分显著下降(P<0.01),RSS评分显著上升(P<0.01)。P组满意度显著高于C组(P<0.01)。两组手术时间、手术结束至拔管的时间和术后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帕瑞昔布钠能有效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帕瑞昔布钠对老年患者单侧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细胞免疫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单侧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00例,性别不限,年龄65~80岁,随机分为四组:乌司他丁组(W组)、帕瑞昔布钠组(P组、乌司他丁联合帕瑞昔布钠组(WP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每组25例。W组于切皮前、手术结束即刻分别给予乌司他丁5 000U/kg;P组于麻醉诱导前给予帕瑞昔布钠40mg,之后40mg/12h,共6次;WP组于切皮前、手术结束即刻分别给予乌司他丁5 000U/kg,30min内泵注完毕,并于麻醉诱导前给予帕瑞昔布钠40mg,之后40mg/12h,共6次;C组于相同时点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自体血输注量和芬太尼总用量;于入室前(T_0)、术毕(T_1)、术后6h(T_2)、24h(T_3)及72h(T_4)采集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T淋巴细胞(CD3~+、CD4~+、CD8~+),计算CD4~+/CD8~+值,同时采用ELISA法测定各时点血清IL-6、TNF-α、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和S100β蛋白含量。分别于T_0、T_4和术后7d(T5)时对患者进行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分。结果与T_0时比较,C、W和P组T_1~T_4时CD3~+、CD4~+细胞含量及CD4~+/CD8~+值明显降低,IL-6和TNF-α浓度明显升高,T_2、T_3时NSE浓度和S100β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T_2、T_3时W和P组,T_1~T_4时WP组CD3~+、CD4~+细胞含量及CD4~+/CD8~+值明显高于,IL-6、TNF-α、NSE浓度和S100β蛋白含量明显低于C组(P0.05);T_2、T_3时WP组CD3~+、CD4~+细胞含量及CD4~+/CD8~+值明显高于,IL-6、TNF-α、NSE浓度和S100β蛋白含量明显低于W和P组(P0.05)。与T_0时比较,T_4、T5时C组MMSE评分明显降低(P0.05);T_4时W、P和WP组MMSE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5);T_4时WP组患者MMSE评分明显高于W和P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帕瑞昔布钠可改善老年患者单侧髋关节置换术细胞免疫功能及认知功能,较单独使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地佐辛与帕瑞昔布钠用于维吾尔族妇科患者经腹手术的术后镇痛中的效果. 方法 40例在全麻下行择期妇科经腹手术的维吾尔族女性患者,年龄25岁~5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每组20例):地佐辛组(A组)和帕瑞昔布钠组(B组),手术结束前30 min分别给予地佐辛0.1 mg/kg(A组)、帕瑞昔布钠40 mg(B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拔管后的苏醒时间、Ramsay镇静评分、舒适度评分(bmgg-rmann comfort scale,BCS).采用双盲法进行术后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分、芬太尼的追加剂量以及副作用. 结果 A组VAS评分在拔管后(2.4±2.2)及术后12 h(3.2±2.4)明显低于B组[(3.9±2.0)、(4.3±2.1)](P<0.05),BCS评分A组(2.0±0.4)高于B组(1.4±0.9)(P<0.05),A组苏醒期芬太尼追加量[(21±42)μg]明显低于B组[(47±40)μg](P<0.05). 结论 采用地佐辛0.1 mg/kg静脉注射的镇痛效果在维吾尔族妇科手术中优于帕瑞昔布钠40 mg,适用于创伤较大的中、大型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电视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治疗肺癌的创伤程度。方法将本院2010年2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70例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清、胸水中IL-6、α1-AT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3d时,血清、胸水的IL-6、α1-A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肺癌校开胸手术对患者的创伤程度小。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医疗条件下肺结节的检出率逐年升高,而手术中识别和治疗小型肺部病损仍然具有挑战性,其难点在于如何更好地将手术和肿瘤学原理与更微创、更适当的肺保留手术相融合。为了满足肺结节发生率增加的需求及其外科治疗模式的转变,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领域已有许多相应的发展和创新。近年来,单孔VATS和非插管麻醉VATS的兴起明显降低了VATS的侵入性,裸眼3D显示系统、图像引导下的VATS、杂交手术室和荧光胸腔镜检查技术的出现更有助于提高VATS的精准度,成为诊疗肺结节的重要辅助手段。文章探讨了近期VATS技术的发展重点及其在肺结节手术管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