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取石后结石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ERCP、bile duct stone recurrence、risk factor等为检索词,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等数据库。应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较无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患者(OR=1.60,95%CI:1.19~2.14,P0.05)、胆总管扩张增粗较无胆总管扩张增粗患者(OR=3.76,95%CI:2.04~6.94,P0.05)ERCP取石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率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合并多发结石患者较无合并多发结石患者ERCP取石后胆总管结石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7,95%CI:0.42~1.80,P0.05)。[结论]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胆总管扩张增粗为ERCP取石后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行ERCP治疗的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136例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经ERCP治疗后,取石成功率和取净率均为100%,住院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和抗感染治疗时间方面均较显著。经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括约肌功能障碍(SOD)病史(OR=1.318,95%CI=1.114~4.926)、胰管显影(OR=1.101,95%CI=1.022~2.731)和插管时间>60 min(OR=1.026,95%CI=1.016~3.769)为影响ERCP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术后并发胰腺炎的主要危险因素;胆道结石病史(OR=1.249,95%CI=1.105~3.621)、胆道中高位梗阻(OR=1.412,95%CI=1.263~4.788)和胆管治疗史(OR=1.281,95%CI=1.051~2.871)为影响ERCP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术后并发胆道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ERCP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影响因素主要为SOD病史、胰管显影、插管时间、胆道中高位梗阻、胆道结石病史和胆管治疗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取石后复发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6月就诊于青海省人民医院并行ERCP取石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共入组292例,根据有无胆总管结石复发分为复发组31例和未复发组261例,比较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胆道情况和胆石情况等临床资料。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筛选出的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在结石数量≥2个和胆管直径≥14 mm两个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80、5.61,P值均0.05),而既往有胆囊切除史是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20.10,95%可信区间:4.11~98.25,P0.05)。结论既往有胆囊切除史是导致ERCP取石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术(ERCP)取石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9年ERCP取石的患者,随访观察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情况.对比复发与未复发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初次病程、胆道手术史、胆囊结石、乳头旁憩室、胆总管直径、结石数量、结石大小、胆道狭窄11个相关因素,并对各相关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ERCP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 共成功随访190例患者,随访时间平均2.3年,结果胆总管结石复发68例,未复发122例.对比分析显示,胆总管结石复发组与未复发组的患者年龄[(65.5±l5.5)岁比(57.6±15.4)岁,P =0.001],初次病程(P=0.015),胆道手术史(17.6%比2.5%,P=0.000),憩室(29.4%比7.4%,P=0.000),胆总管直径[(15.0 ±5.1)mm比(10.7 ±3.4)mm,P=0.001],胆道狭窄(32.3%比13.9%,P=0.000),结石数量≥2(80.9%比72.9%,P=0.000),结石直径≥10 mm(35.3%比8.2%,P=0.000)为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高龄(OR =3.44,95% CI:1.55 ~7.63,P=0.002),有胆道手术史(OR=5.82,95% CI:1.34 ~ 25.29,P=0.019),合并乳头旁憩室(OR=3.29,95% CI:1.18 ~9.12,P=0.022),胆总管直径≥10 mm(OR=4.30,95% CI:1.72 ~ 10.72,P=0.002),结石数量≥2(OR =4.24,95% CI:1.61 ~ 11.16,P=0.003)为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龄、有胆道手术史、合并乳头旁憩室、胆总管直径≥10 mm、结石数量≥2为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应用乳头气囊扩张(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ation,EPBD)联合乳头括约肌切开(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其对结石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01/2016-01于天津南开医院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 creatography,ERCP)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给予经ERCP下EST取石术和乳头括约肌小切开(limited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LEST)联合EPBD,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成功率和总成功率,ERCP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进行随访,绘制患者术后结石复发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并应用Cox回归模型探究影响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结石最大直径(t=-1.055,P=0.294)、多发结石比例(χ~2=0.644,P=0.422)、胆管最大直径(t=-0.820,P=0.414)以及取石总成功率(94.0%和100.0%,χ~2=1.375,P=0.241)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和实验组的1次取石成功率分别为84.0%和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2,P=0.037).对照组和实验组ERCP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7.02%和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7,P=0.036).对取石成功的97例患者进行随访,共发生结石复发11例,其中,对照组和实验组ERCP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7.02%和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27,P=0.087),Log-rank显示,实验组的胆结石复发风险显著低于对照组(HR=0.285,95%CI:0.095-0.888,P=0.04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多次内镜操作、胆总管成角≤145o和EST是ERCP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EPBD联合L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一次成功率和安全性较高,结石远期复发风险较低;多次内镜操作、胆总管成角≤145o是ERCP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取石术后胆总管结石(CBDS)复发的危险因素,绘制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行ERCP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共计665例,按照8∶2随机抽取,532例(80%)作为建模组,133例(20%)作为验证组,根据结石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比较2组患者资料差异,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ERCP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在建模组532例患者中,131例复发,复发率24.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扩张、胆汁细菌培养阳性、乳头括约肌切开是ERCP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在建模组和验证组中,列线图模型的C指数和AUC值分别为0.810(95%CI:0.770~0.846)、0.851(95%CI:0.771~0.912),校正C指数分别为0.822、0.862,校正曲线表明预测结果和实际结果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决策曲线表示该模型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结...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影响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复发因素及构建验证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分析1 025例实施ERCP诊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建模组(n=822)及验证组(n=203),根据结石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n=42)及未复发组(n=780),比较两组资料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影响ERCP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列线图并使用验证组进行验证。结果 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在年龄、症状为黄疸或胆囊炎、结石大小、手术操作时间、胆总管(CBD)封闭方法、乳头括约肌切开、合并冠心病或脂肪肝或尿路结石、既往行胆囊切除术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CBD封闭方法、乳头括约肌切开、合并脂肪肝、合并尿路结石、既往行胆囊切除术为胆总管结石ERCP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胆总管结石ERCP术后结石复发的6个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T形管引流、乳头括约肌切开、合并脂肪肝和尿路结石及胆囊切除术后。基于这些因素,列线图对预测结石复发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对指导医生和提醒高危患者合理随访具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经鼻胆管造影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残留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价值,分析残留结石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完成ERCP取石及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后鼻胆管造影的病例资料。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石残留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366例患者完成ERCP取石及鼻胆管造影,27例可疑残留结石,再次ERCP证实其中25例为结石残留(残留组),另341例无残留(无残留组)。ERCP胆管取石后结石残留率为6.8%(25/366),鼻胆管造影对胆总管残留结石的阳性预测值为92.6%(25/2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多发结石、胆总管直径≥1.5cm、机械碎石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014、7.651、9.670,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多发结石(OR=2.713,95%CI:1.002~7.345,P=0.049)、机械碎石(OR=9.183,95%CI:2.347~35.925,P=0.001)是结石残留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后鼻胆管造影是发现胆总管残留结石的有效手段。多发结石和术中使用机械碎石是结石残留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韩旭  夏培晨  朱宏 《胃肠病学》2022,(8):494-498
目前,胆总管结石(CBDS)的常用取石方式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但其有一定的复发率(4%~25%)。复发性CBDS的定义为内镜取石术后≥6个月再次发生的CBDS。ERCP术后CBDS复发的危险因素十分复杂,目前没有统一的结论。本文将从个体、结石、生物、药物、手术五个方面系统地阐述ERCP取石术后CBDS的复发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与腹腔镜胆总管探查Ⅰ期缝合(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and primary suture,LBEPS)联合LC,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12月天津市南开医院收治的161例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ERCP+LC组(101例)和LC+LBEPS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手术相关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结石残余率及术后生活质量。结果ERCP+LC组与LC+LBEPS组结石清除率[99.01%(100/101)比98.31%(59/60)]、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5.94%(6/101)比6.67%(4/6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ERCP+LC组住院时间长于LC+LBEPS组[15.00(13.00,19.00)d比11.00(9.50,13.00)d,P<0.001],住院费用高于LC+LBEPS组[57 655.00(51 237.47,63 674.32)元比33 904.18(28 201.96,41 785.93)元,P<0.001]。两组结石残余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83%(17/101)比 0(0/60),P=0.001]。两组患者跟踪随访3~12个月,无远期并发症发生,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P+LC与LC+LBEPS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均安全有效。根据病情,合理选择治疗方法,才能使患者最大受益。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作为胆囊结石的主要治疗手段已被普遍接受.胆总管结石可供选择的手术方式包括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取石术、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术、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等.目前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最常用的方案为先ERCP去除胆总管结石后再行LC.但LC前ERCP选择性胆管插管困难,常会导致胆管取石失败.本研究采用腹腔镜内镜联合同步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背景: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进展和检查的普及,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PAD)的患病率逐渐增高。既往研究对PAD及其分型与胆总管结石关系的结论不尽相同。目的:探讨PAD及其分型对胆总管结石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新疆军区总医院住院行ERCP诊治的胆胰疾病患者1 524例,根据是否存在PAD分组,并根据乳头与憩室的位置关系将PAD分为三型,对各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PAD组年龄≥60岁者占82.2%(310/377),显著高于非PAD组的60.8%(697/1 147,P0.05)。PAD组胆总管结石检出率以及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性胆总管结石的比例显著高于非PAD组,胆总管结石直径显著大于非PAD组(P均0.05)。PADⅡ型胆总管结石检出率高于Ⅰ型和Ⅲ型,结石直径大于Ⅰ型和Ⅲ型,Ⅰ型、Ⅱ型复发性胆总管结石比例高于Ⅲ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老龄和PAD是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胆囊切除术为其保护因素。结论:PAD好发于老年人。PAD及其分型与胆总管结石的形成和复发有关,存在PAD尤其是PADⅡ型者易发生胆总管结石,结石直径较大,术后结石复发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胆总管结石经ERCP术后结石残留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2年11月在江苏省中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ERCP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资料,收集可能与ERCP术后结石残留有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寻找ERCP术后结石残留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符合入组标准者331例,男177例、女154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95岁,中位年龄65岁。患者均痊愈出院,其中ERCP术后结石残留39例,结石残留患者比例为11.8%。单因素分析发现入院时患胆管炎、入院基线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碱性磷酸酶、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水平、泥沙结石、结石数量≥3枚、结石最大径≥1.0 cm、术中行EST为ERCP术后结石残留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结石数量≥3枚(OR=2.959,95%CI:1.277~6.855,P<0.05)、结石最大径≥1.0 cm (OR=3.627,95%CI:1.577~8.341,P<0.05)为ERCP术后结石残留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当胆总管结石数量≥3枚或结石最大径≥1.0 cm时,ERCP术后更易出现结...  相似文献   

14.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是目前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主要微创手术之一,胆总管结石复发为ERCP术后常见并发症。关于ERCP取石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已有多项研究探讨,然而,不同研究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本文就ERCP取石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作一概述,以期为临床一线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并发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的高危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7年9月因腹痛收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并确诊为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法。结果共收集700例胆囊结石患者,其中167例并发ABP,发生率23.86%。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胆囊大小、胆囊壁厚度、胆囊结石大小、胆囊结石多少、有无胆总管结石与是否并发ABP有关(P值均0.05)。将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比值比(OR)=1.879,95%可信区间(95%CI):1.279~2.758]、胆囊大小异常(OR=0.282,95%CI:0.184~0.434)、胆囊壁厚度≤3 mm(OR=2.245,95%CI:1.490~3.383)、胆囊结石直径1 cm(OR=0.438,95%CI:0.249~0.769)、胆囊单发结石(OR=0.222,95%CI:0.130~0.378)、合并胆总管(OR=2.775,95%CI:1.694~4.546)与ABP发生显著相关(P值均0.05)。结论男性、胆囊大小正常、胆囊壁厚≤3 mm、胆囊结石直径≤1 cm、胆囊多发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均为胆囊结石患者并发ABP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推按运经仪预防胆总管结石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十二指肠镜取石治疗;治疗组在十二指肠镜取石2周后开始采用推按运经仪治疗,每月1次,每次30min,疗程2a,观察比较2组2a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血清谷氨酰氨转移酶(GGT)、临床症状、胆总管直径及胆总管结石复发的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肝功能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胆总管直径、结石复发率均〈对照组(P〈0.01,〈0.05)。[结论]推按运经仪在胆总管结石取石术后应用,能有效改善肝功能及临床症状,缩小胆总管直径,降低胆总管结石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传统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胆囊切除术与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9~2017-09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8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基本资料。将上述患者分为开腹组(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胆囊切除术,44例)和ERCP+EST+LC组(4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前术后肝功能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术前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而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ALT、术后AST、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ERCP+EST+LC组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总体优于传统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胆囊切除术,且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少,术后肝功能损伤小,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胆总管结石十二指肠镜治疗后复发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胆总管结石经ERCP治疗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资料完整经ERCP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共802例,其中297例伴胆囊结石,222例胆囊已切除,283例胆囊无结石,统计复发频度并对复发因素进行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802例患者平均随访84.8个月,92例(11.5%)结石复发.胆囊结石,胆总管直径≥1.5 cm,机械碎石及胆管角度≤120°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中均显示为复发因素;胆固醇结石,乳头狭窄或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在多因素分析中为复发因素;胆囊切除,毕Ⅱ式胃大部切除,结石≥1.5 cm及多发结石在单因素分析中为复发因素.结论 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病例中胆囊结石,胆总管直径≥1.5 cm,机械碎石及胆管角度≤120°可能为主要的复发因素;胆囊切除,毕Ⅱ式胃大部切除,乳头狭窄或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结石≥1.5 cm,胆固醇结石及多发结石也是复发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术中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及乳头切开(EST)取石一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应用LC联合术中ERCP一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36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原发病、手术方式、术后康复、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结果术前明确胆总管结石31例中10例先行术中ERCP取石,取石成功后再行LC;余21例和5例术前怀疑胆总管结石、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TCC)证实胆总管结石者先行LC,继而行ERCP取石。LC手术均获成功,ERCP取石成功率为97.22%。术后5例出现一过性血淀粉酶升高,无明显出血、胆漏等并发症,术后住院平均为4 d。结论 LC联合术中ERCP一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安全、有效,可避免不必要的ERCP及因术后ERCP失败而致患者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的常用内镜治疗方法对胆总管结石青年患者治疗后结石复发的影响以及结石近期复发、远期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经一次性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术(ERCP)成功取石后随访资料完整的胆总管结石青年(21~45岁)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组、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组、EST(切开〈0.5cm)+EPBD组,进行随访,统计近期(≤3年)及远期(〉3年)结石复发率,并对复发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资料完整的327例患者平均随访76.5个月,54例(16.5%)结石复发,其中近期复发35例(10.7%),远期复发19例(5.8%)。近期胆总管结石复发率EPBD组(11.3%)和EST组(13.2%)均高于EST+EPBD组(8.1%),但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远期胆总管结石复发率EPBD组(11.3%)和EST组(6.6%)均显著高于EST+EPBD组(0.8%),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胆囊结石、结石最大径、结石个数、机械碎石与近期结石复发显著相关(P〈0.05),而远期胆总管结石复发则与结石最大径及单纯球囊扩张显著相关(P〈0.05)。结论对于胆总管结石青年患者,单纯EPBD取石固然可保留乳头括约肌功能,但增加了结石的远期复发风险,而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EPBD取石可显著降低胆总管结石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