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通过不同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观察大鼠1型糖尿病成模率及死亡率,探讨建立可靠和稳定的1型大鼠糖尿病模型的链脲佐菌素最优剂量。方法选取清洁级雄性SD大鼠30只,分成3个实验组,各组10只,并设立对照组10只,实验组大鼠分别一次性腹腔注射STZ 40、50或60 mg/kg,对照组10只大鼠腹腔注射柠檬酸缓冲液5ml/kg,7d后血糖16.65 mmol/L判定为1型糖尿病动物模型造模成功。结果 SD大鼠腹腔注射STZ 50 mg/kg 7 d后,10只大鼠中有8只血糖值达到成模标准,并出现糖尿病临床表现,持续观察7周,有8只大鼠成模,血糖值持续16.65 mmol/L,糖尿病症状明显。结论腹腔一次性注射STZ 50 mg/kg剂量为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最优剂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 STZ)诱导建立1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diabetic osteoporosis,DOP)SD大鼠动物模型。方法 20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模型组采用单次左下空腹腹腔注射法,注射STZ 60mg/kg建立1型DOP动物模型。实验期间观察并记录大鼠行为学、体质量、饮水量、进食量变化,检测随机血糖。造模8周后处死大鼠,收集血清检测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力,采集胰腺组织和股骨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并对股骨组织进行形态计量学测定。结果 模型组大鼠与正常组相比,血糖显著升高(P<0.01),进食量与饮水量亦明显升高,而体质量显著降低,胰岛细胞形状不规则、边界模糊、体积缩小,股骨骨小梁变得稀疏,出现不同程度的断层,骨小梁厚度、骨小梁面积百分率显著降低(P <0.05),骨小梁间距显著增加(P<0.05),血清中ALP活力极显著上升(P<0.01)。该模型符合1型DOP成模动物诊断标准。结论 腹腔一次性快速注射STZ 60 mg/kg 8周后可成功构建1型DOP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亦是终末期肾病的重要原因。我们应用中药复方雷公藤对糖尿病大鼠肾损伤的防治作用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造模及分组:将6周龄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正常组(A组,n=15)与DN组(n二45)。DN大鼠予以链豚佐菌素45mg/kg腹腔注射,72h后,测血糖31389mmo/L者纳人实验用鼠,再分为模型组(B组)、苯那普利组(C组,sing·kg’·d-’/灌胃)、复方雷公藤组(D组,以混悬液1.8g·kg-’·d-‘灌胃),各组n二15。A、B两组以等量蒸馏水灌胃。于实验第1、2、4周末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Ⅰ型糖尿病模型对小鼠炎症性关节炎的影响.方法 将16只6周龄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两组,每组8只.糖尿病组小鼠采用于6周龄时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150 mg/kg建立小鼠Ⅰ型糖尿病模型;对照组注射同等体积柠檬酸盐缓冲液.在7周龄时对两组小鼠均于双侧后足足垫注射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链脲佐菌素( STZ )诱导的1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股骨生物力学变化特点和规律以及唑来膦酸( ZA)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STZ制作1型糖尿病模型。取205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40)、模型组(D组,n=55)、ZA预防组(Z-Ⅰ组, n=55)和ZA治疗组( Z-Ⅱ组, n =55)。 Z-Ⅰ组和 Z-Ⅱ组分别于造模成功即刻和2周后给予ZA 0.1 mg/kg干预。各组于造模成功后第1、2、3、4、5、8、12和16周分别取5只大鼠,取左侧股骨行三点弯曲试验,记录载荷-变形曲线和应力-应变曲线,获得结构力学指标最大载荷、弹性载荷和材料力学指标弹性模量和能量吸收。结果与C组各生物力学指标自第1周到第16周持续升高的趋势不同,D组各指标在第1周至5周持续升高,第8周、12周降低,第16周再次升高,但结构力学指标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材料力学指标组内比较差异则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结果:第1周到第5周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第8周和第12周时D组、Z-Ⅰ组、Z-Ⅱ组均低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第16周时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大鼠各生物力学特性自造模成功后第8周开始明显降低,股骨材料力学改变大于结构力学改变。 ZA能改善1型糖尿病大鼠生物力学特性,预防组比治疗组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糖尿病模型小鼠热痛反应潜伏时间与坐骨神经髓鞘相关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16只6周龄雄性SPF级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两组,每组8只。STZ处理组小鼠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STZ 200 mg/kg,建立小鼠糖尿病模型;对照组注射同等体积缓冲液。采用YLS-6A智能热板仪进行热痛反应潜伏期测量,记录各组小鼠热痛反应潜伏期。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两组小鼠坐骨神经髓鞘相关蛋白MAG、P0 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髓鞘相关蛋白MAG、P0的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小鼠热痛反应潜伏时间与髓鞘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TZ处理组小鼠FBG升高(P0.0001),成功建立糖尿病模型。与对照组相比,STZ处理组小鼠热痛反应潜伏期延长(P0.05),STZ组小鼠热痛不敏感。与对照组比较,STZ处理组小鼠坐骨神经髓鞘相关蛋白MAG、P0 m RNA(P0.0001)以及蛋白水平的表达下降。结论 STZ诱导的糖尿病模型小鼠热痛反应时间延长,与坐骨神经髓鞘相关蛋白表达水平下降相关。但具体机制仍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评价口服及局部应用姜黄色素对糖尿病大鼠和遗传性糖尿病小鼠全层皮肤缺损模型的治疗效果。取雄性Swiss albino株大鼠和雌性遗传性糖尿病(C57/ks-J-db~+/db~+)小鼠,在背部用8mm打孔器制成全层皮肤缺损。局部用药为0.1%姜黄色素加入聚乙烯乙二醇基质中,赋型剂对照组为单纯用聚乙烯乙二醇基质,每日一次;口服剂量为40mg/kg·d,对照组只喂水。创面不作其它换药处理。每组中选6只大鼠和8只小鼠于第7天和第11天麻醉处死,取创面组织行HE染色和Masson's三色法胶原染色进行组织学和形态学观察,目镜测微计对表皮细胞爬行、新生表皮细胞的厚度、肉芽组织的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目的:建立2型糖尿病肾病(DIN)大鼠模型。方法:雌性SD大鼠接受单侧肾切除手术2周后,给予高糖高脂饮食(常规饲料加20%蔗糖、10%猪油、2.5%胆固醇)喂养4周,再加用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蜘亿,30mg/kg)腹腔注射,分别检测1周、7周后各组大鼠血糖、胰岛素、血压、血脂、尿蛋白、肾功能等指标,并于7周后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单侧肾切除大鼠给予高糖高脂饮食和低剂量STZ观察7周后,模型成功动物具有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胰岛素抵抗等特点,并出现DN相应的形态及功能改变。结论:通过单侧肾切除后,饮食加小剂量蜘亿的方法,可成功制备2型DN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鼠肝、肾联合移植模型的建立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以SD大鼠为供、受者,用0~4℃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经腹主动脉对供肝和供肾进行原位灌洗,整块切取供鼠的肝、肠、胰、脾及右肾,浸泡在保存液中修整。移植时血管重建全部采用袖套式吻合,应用支架行胆总管吻合,输尿管采取所附带的膀胱瓣与受者的膀胱吻合。结果共行大鼠肝、肾联合移植110次,其中预实验50次,受鼠死亡18只;正式实验60次,受鼠死亡5只,余下的大鼠均存活30d以上,存活率为91.7%(55/60)。结论袖套法建立大鼠肝、肾联合移植模型降低了手术难度,具有血管吻合时间短、血流通畅、无肝期短等优点,术前准备、术中操作及术后处理等各环节对于并发症的预防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鼠肝、肾联合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建立大鼠肝,肾联合移植模型。方法 选用Wistar大鼠,以4℃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经门静脉和腹主动脉对供肝和供肾进行原位灌洗。移植时除肝上下腔静脉缝合外,其余血管重建均采用袖套式吻合,将供肾附带的一侧面腹主动脉修剪成椭圆状,方便操作,并满足对等口径吻合,供肾输尿管拖出种入膀胱。结果 共完成35次大鼠原位肝,肾联合移植手术。其中后20次手术成功率为90%,最长存活时间超过5个月。结论 该模型可运用于移植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1.
我们探讨应用银夹钳夹法,即用银夹钳夹狭窄双肾动脉主干诱导肾性高血压结合左侧颈总动脉结扎的方法,建立肾性高血压诱导的大鼠脑动脉瘤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改良大鼠腹腔心脏移植术式,建立符合生理条件、稳定的动物模型.方法 取封闭群雄性SD大鼠248只为供受体,进行同种同基因腹腔心脏移植术,主肺动脉、左肾静脉的吻合方法为改良袖套法.结果 定向实验阶段共完成84例大鼠腹腔心脏移植手术,供心热缺血时间0 min,冷缺血时间(26.63±1.14) min,并发症主要为术中大出血、血栓形成.手术成功率为88.7%(72/84),72例术后7d存活率为100%.结论 改良大鼠心脏移植手术能明显缩短供心冷缺血时间,保证吻合口无出血,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联合移植被公认为治疗糖尿病合并尿毒症的最有效的方法,但是对于大鼠胰肾联合移植的基础研究却比较少。本研究旨在链脲霉素诱导的SD大鼠上建立一种稳定的、符合生理模式的大鼠胰肾联合移植模型,以用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胚胎后肾大网膜内移植大鼠模型,并探讨其在受者体内生长、发育情况。方法取孕16d(E16)和17d(E17)的SD大鼠胚胎,切取胚胎后肾,以组氨酸色氨酸酮戊二酸盐液(HTK液)保存3d,然后移植到切除单侧肾脏的成年SD大鼠的大网膜内,另设未经保存的E16胚胎后肾直接移植对照组。术后给予环孢素A皮下注射,术后3~4周后开腹观察器官形成情况;术后8周,切除受者自体肾脏,观察移植后肾的组织学形态,测定后肾功能。结果移植后3周,移植后肾肾单位、集合管及输尿管的结构正常,组织中少有淋巴细胞浸润,电镜显示移植后肾发育的肾血管球细胞及基底膜、近端肾小管、远端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超微结构正常。移植后8周,移植后肾的湿重、体积、分泌尿量及内生肌酐清除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16、E17胚胎后肾大网膜内移植,并辅以环孢素A皮下注射,可以形成器官,并发挥功能。  相似文献   

15.
大鼠原位肝、肾一期联合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一种简易可靠的大鼠肝、肾联合移植模型。方法 以SD大鼠作供、受者,以4 ℃乳酸林格液经门静脉和腹主动脉对供者的肝脏和左肾进行原位灌洗,肝下下腔静脉在右肾静脉以下切断。供肝肝上下腔静脉用显微外科技术缝合,双袖套法吻合肝下下腔静脉及门静脉;带瓣左肾动脉与受者的腹主动脉吻合,袖套管法吻合肾静脉;用支架管重建胆道和输尿管。结果 共完成54次大鼠肝、肾一期联合移植手术,其中预实验24 次,正式实验30 次,正式实验的手术成功率为76.7 %,移植肝及肾功能良好。结论 此模型可以用于移植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磷联合腺嘌呤制作大鼠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模型诱导的骨矿代谢异常。方法雄性3月龄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三组:基础组(Basal)、对照组(Control)、慢性肾病组(CKD),实验持续6周。所有大鼠先饲养两周以适应环境,Basal在实验开始时处死;Control组给予高磷(1.03%)饮食;CKD组前四周给予腺嘌呤(0.75%)和高磷(1.03%)饮食,后两周给予不含腺嘌呤的高磷(1.03%)饮食。所有动物在处死前进行体内双荧光标记。实验结束时,取左侧胫骨上段(proximal tibia metaphometry,PTM)不脱钙包埋,并采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方法分析。结果与Basal组相比:6周高磷饮食的Control组大鼠骨组织未出现静态参数、生长板参数的变化;而动态参数显示矿化沉积率(MAR)、类骨质体积百分数(%OV/BV)明显增加,矿化延迟时间(MLT)明显减少。与Control组相比:CKD组骨小梁面积百分数(%Tb.Ar)、骨小梁数量(Tb.N)显著降低,骨小梁分离度(Tb.Sp)显著性升高;荧光周长百分率(%L.Pm)、矿化沉积率(MAR)、骨形成率(BRF/TV、BRF/BS、BRF/BV)、类骨质周长百分数(%O.Pm)、类骨质面积百分数(%OV/BV)、每毫米成骨细胞数量(Ob.N)、成骨细胞贴壁周长(%Ob.S.Pm)、每毫米破骨细胞数(Oc.N)、破骨细胞贴壁周长(%Oc.S.Pm)、明显升高,MLT与髙磷对照组比无变化,与Basal组比也减少。生长板参数显示:生长板宽度(G.P.Wi)、纵向生长率(L.G.R)明显减少,但是退行细胞高度(D.C.H)没有改变。结论 CKD模型导致骨的变化表现为明显的骨高转换模型,既促进骨形成,也促进骨吸收;最终骨量减少,说明骨吸收大于骨形成。生长板参数G.P.Wi和L.G.R减少,说明此模型对软骨下成骨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一种新型的大鼠胰肾联合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建立一种简易、可靠的大鼠胰肾联合移植(SPK)模型。方法雄性SD大鼠作同品系异体移植的供受体,受体术前腹腔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STZ)70mg/kg体重。采用供体右肾,移植物门静脉与肾下下腔静脉袖套式吻合,供受体肾上下腔-下腔、腹主-腹主两血管显微缝合;供体十二指肠与受体Treitz韧带下3~4cm的空肠侧侧吻合,移植物带输尿管的膀胱片与受体膀胱吻合,切除受体双肾。结果正式实验30例中手术成功率为90%(27/30),血管吻合时间30min,移植前血糖为(20.02±2.12)mmol/L,移植后24h血糖、肌酐即降为正常。结论此模型手术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可进一步用于SPK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8.
猪胰肾联合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一种猪胰肾联合移植模型。方法 血管吻合采用供体门静脉远端与左肾静脉端端吻合,近端再与受体下腔静脉端侧吻合;带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左肾动脉的腹主动脉段与受体腹主动脉端侧吻合。胰腺外分泌自膀胱引流,供肾输尿管置管引外流。结果 11例动物移植成功,早期移植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这种建立猪胰肾联合移植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益肾胶囊对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肾组织TLR4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益肾胶囊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模型肾组织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4,TLR4)、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8(IL-8)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36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DN模型组、益肾胶囊治疗组,每组12只,利用单侧肾切除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DN大鼠模型,连续给药12周。记录大鼠体重、观察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变化;取肾组织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肾组织中TLR4、IL-6及IL-8的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12周末,DN模型组大鼠的24h尿蛋白定量、Scr、BUN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肾组织中TLR4、IL-6及IL-8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益肾胶囊治疗组大鼠24h尿蛋白定量、Scr、BUN均低于模型组(P〈0.05),肾组织TLR4、IL-6及IL-8表达水平明显低于DN模型组(P〈0.05)。结论:益肾胶囊可能通过调节肾组织TLR4、IL-6及IL-8的表达,减少DN的炎症反应,从而延缓了DN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缬沙坦在防治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间质纤维化( RIF)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54只大鼠随机被分为对照组(C组)、DN模型组(D组)和缬沙坦治疗组(T组).D组和T组大鼠分别给予链脲菌素( STZ)一次性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后T组给予缬沙坦混悬液40 mg· kg-1·d-1,分别于实验第4周、第8周和第12周末测血糖、血浆白蛋白、Scr、尿蛋白.Masson染色观察RIF面积.免疫组化法检查肾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 HIF-1α)、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剂(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其mRNA表达.结果 与C组比较,D组及T组大鼠24 h尿蛋白量、Scr均显著升高,肾组织RIF面积、HIF-1α、TIMP-1蛋白及mRNA表达均显著增加,血清白蛋白及肾组织中MMP-9蛋白及其mRNA表达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同时间点D组比较,T组在实验第8周末、第12周末24h尿蛋白、Scr均显著降低,肾组织中RIF面积、HIF-1α、TIMP-1蛋白及其mRNA表达均显著减少,血清白蛋白及肾组织中MMP-9及其mRNA表达均显著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缬沙坦可能通过下调HIF-1α、TIMP-1表达,上调MMP-9表达,延缓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