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尹相丛  杨颉  闫丽萍  赵春亭 《山东医药》2020,60(23):107-111
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由于物理、化学、生物或其他不明因素作用使骨髓中造血干细胞(HSC)和骨髓微环境受损,造成骨髓造血功能降低或衰竭,并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AA发病机制涉及免疫紊乱、HSC受累和异常的造血微环境等多个方面。骨髓微循环、多种基质细胞成分及由其产生的细胞因子共同构成骨髓的造血微环境,是造血细胞赖以生长发育的内环境,与造血细胞相互作用维持机体的正常造血功能。AA患者造血微环境中存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缓慢、数量减少、特性改变、抑制T淋巴细胞的作用减弱、成脂性增强、细胞凋亡增加,细胞外基质改变,HSC细胞数量减少、凋亡增加、功能异常,人白细胞抗原基因多态性、端粒酶改变、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基因缺乏等改变,对造血微环境的研究有助于揭示AA的病理机制、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前认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异质性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以骨髓无效造血和外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多数伴有染色体异常的细胞遗传学改变,有转化为白血病的风险。MDS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造血干细胞/祖细胞、骨髓微环境及其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在疾病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免疫病理与免疫调节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yelodysplasiticsyndrom ,MDS)是一种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 ,以无效造血骨髓衰竭和白血病转化为特征 ,近年的研究表明免疫异常导致的干细胞损伤与MDS患者的外周血三系减少 ,白血病转化等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等生物行为有密切关系 ,这些已知的MDS免疫损伤机制为MDS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旨在阻断其免疫损伤的一些免疫调节治疗已在部分患者中取得良好效果。  MDS的免疫异常及其免疫病理机制红系、粒系和巨核系细胞的异常增生是MDS基本形态学特征 ,骨髓内的许多增生异常…  相似文献   

4.
基质细胞是造血微环境的主要成分,对造血起不可缺少的调节和支持作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骨髓基质细胞会受一以不同程度损害,供体基抽细胞移植作为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辅助治疗可改善受体造血微环境,突破异基因移植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限制,从而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正>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通常指原发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和贫血、出血、感染。现代医学依靠免疫抑制剂、雄激素、造血生长因子等获得一定疗效。其病因尚未明确,发病机制主要与造血干祖细胞缺陷、造血微环境异常、免疫异常等相关。为了进一步探讨AA的发病机制及筛选  相似文献   

6.
昝丽娜  李玉云 《内科》2007,2(5):828-830
多年来,国内外学者致力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的研究,提出造血干细胞异常、造血微环境的改变、基因突变、端粒长度的变化均可导致再障的发生。除此之外,学者们通过研究患者骨髓和/或血液中细胞因子的改变进一步了解再障的发病及病情的严重程度。本文将综述近年来对此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骨髓移植与输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斯移值是近20年发展起来并不断完善的一项治疗方法。其基本原理是用正常造血干细胞取代患者的异常造血干细胞以根治疾病。骨髓移植的主要适应证包括各种类型的白血病,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缺疾病等。对某些实体肿瘤骨髓移植也可防止超大  相似文献   

8.
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具有干细胞的多向分化的潜能.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在特定微环境下,造血干细胞能诱导分化成肝细胞,也有研究对此表示争议.本文对造血干细胞是否能有效诱导分化成肝细胞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造血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疾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及其分化的基质细胞、微循环、支配神经及体液调节因子组成造血微环境,微环境的紊乱势必影响造血。本实验将56例AA按发病机制分组后,使造血微环境功能缺陷组与正常人MSC共孵育,探讨MSC能否支持再障微环境功能缺陷组的造血,为MSC治疗AA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是以异常造血祖细胞增生和分化、无效血细胞生成为特点的一组疾病 ,许多患者发展成白血病。部分MDS患者骨髓增生低下 ,以骨髓低细胞容积和病态造血为共同特征 ,称为低增生性MDS。低增生性MDS占MDS总数的 8.2 %~ 2 9.0 % ,最高可达 3 8.0 % ,以女性和治疗相关性MDS多见 ,且以顽固性贫血 (RA)最多 ,其次为伴未成熟细胞过多的难治性贫血(RAEB)。现就其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作一综述。1 低增生性MDS的发病机制1 .1   免疫失调学说免疫失调可能先于克隆性血细胞生成异常 ,骨髓干细胞的免疫反应可能伴发MDS…  相似文献   

11.
动物模型和早期临床实践提示自身免疫性疾病(AID)可能是造血干细胞异常所致疾病;近年来应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AID在国内外受到广泛关注,并在临床取得一定效果。尽管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解决,造血干细胞移植仍不失为治疗难治及威胁生命的重症AID的一条新途径。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这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已广泛用于血液系统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干细胞病的治疗.研究证实部分肾脏疾病也起源于干细胞的异常,近几年干细胞移植在治疗难治性肾病方面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日渐增多并初见成效.本文就HSCT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及HSCT相关性肾病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细胞因子在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造血障碍,导致全血细胞减少的一个综合病症。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阐明,目前存在三种学说-造血干/租细胞缺陷、免疫紊乱、骨髓微环境异常,其中机体免疫调节机制紊乱在再障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大量研究显示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与造血衰竭密切相关。以下就部分细胞因子在再障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再障的定义根据Heimpel 及Kubaneck 的意见可概括为:“临床应有全血细胞缺乏而外周血细胞未有明显破坏,骨髓及/或髓外造血组织增生低下,没有骨髓纤维化症或恶性肿瘤疾病在骨髓中的浸润.其细胞动力学变化,主要是干细胞贫乏,使造血细胞池中分化及成熟细胞缺乏”.简言之,应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全血细胞减少症。再障的发病机理已从三方面探索:造血干细胞缺乏、造血微环境(HIM)损害以及机体免疫机制  相似文献   

15.
晚近,淋巴细胞和造血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虽然已知胸腺细胞对造血干细胞有一定作用,免疫机制能损害成熟血细胞,但淋巴细胞如何参于造血的调节,以及淋巴细胞功能紊乱对正常造血机制的影响仍所知甚少。近年来,随着实验免疫学和干细胞培养技术的进展,将微量细胞毒技术和干细胞集落分析法适当配合,已有可能在体外研究淋巴细胞各亚群对造血干细胞的调节作用。本文就淋巴细胞和造血的关系作一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16.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T细胞活化及其对CD34+细胞的免疫调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T、B细胞的异常活化以及炎症因子异常导致了SLE患者的多系统损害。造血系统是SLE患者受累的器官之一,导致外周血细胞减少。免疫紊乱可影响骨髓造血和造血微环境。CD34^+细胞是非均质性细胞群,其中含有造血干细胞和不同分化阶段的各系造血祖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的特性和重建造血和免疫系统的功能。骨髓中CD34^+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的调节主要依赖免疫系统,用CD34^+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SLE有一定的疗效。去除T细胞对移植后狼疮的复发有预防作用。提示T细胞活化在SLE发病中有重要作用。本文就活性T细胞对CD34^+细胞的免疫调节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发生、发展与细胞免疫紊乱,特别是T细胞数量、功能的 异常密切相关,因此免疫功能异常在SAA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或抗淋巴细 胞球蛋白(ALG)联合环胞霉素A(CsA)的强化免疫抑制治疗(IST)对改善SAA 预后有显著疗效。IST 能够使 60%~80%的SAA患者得到血液学恢复即是异常免疫反应损伤造血干细胞的最直接证据。然而,由其他非免疫因 素介导或造血干细胞极度耗竭所致的骨髓衰竭,IST就可能无效。因此,在IST前进行疾病评估和疗效预测具有重要 意义,其中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对初治SAA进行IST的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血缘脐血移植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失败后立即行半相合型造血干细胞二次移植作为解救方法的可能性和安全性。方法: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系增生异常(MDS-RCMD)3年余患者,进行非血缘HLA不全相合双份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后+30dSTRPCR检测移植物未植入,立即予患者进行半相合造血干细胞干细胞移植以挽救患者生命。供者为患者母亲,采用“骨髓加外周血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采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福达拉滨”。结果:二次移植物成功植入,形成完全供者来源的造血与免疫功能,二次移植后12dANC〉0.5&#215;10^5/L,+15dPLT〉20&#215;10^9/L,无急慢性GVHD等并发症的发生,随访19月余,患者获得长期无病生存。结论:非血缘脐血移植失败后,50d内行半相合型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安全、有效的挽救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9.
免疫功能紊乱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免疫功能异常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免疫病理学研究的焦点集中在:①T细胞及其亚型群数量和功能异常;②Fas/FasL介导的细胞凋亡和激活诱导细胞凋亡;③造血微环境中造血正性和负性调控因子的分泌异常。本文就上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微环境显著变化,而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心肌梗死后细胞凋亡、血管新生、炎症反应和心肌纤维化等微环境改变的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显示,lncRNA稳定存在于干细胞及其外泌体中,且干细胞相关的lncRNA表达水平异常改变与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迄今鲜有研究归纳lncRNA对干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本文拟综述lncRNA在心肌梗死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干细胞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