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索音乐镇痛分娩对降低产妇分娩疼痛的干预效果,以期为制定分娩镇痛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间在北京协和医院规律产检、计划经阴道分娩的15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进行音乐镇痛分娩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产妇的疼痛评分、客观表情评分及肌肉紧张度。结果 150例纳入产妇中24例中转剖宫产,予以剔除,126例产妇纳入最终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音乐镇痛分娩干预后产妇疼痛评分及客观表情评分均显著下降(P<0.001),产妇肌肉紧张情况显著改善(P<0.001)。结论 音乐镇痛在产妇分娩过程中应用效果较好,能显著缓解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感,降低其肌肉紧张程度,建议各医院可推广。  相似文献   

2.
《临床麻醉学杂志》2016,(8):816-818
正为降低产妇的分娩疼痛,提高分娩质量,在确保母婴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实施分娩镇痛的临床规范化操作及管理,制定如下共识,以指导临床应用。一、分娩镇痛原则分娩镇痛遵循自愿、安全的原则,以达到最大程度地降低产妇产痛,最小程度地影响母婴结局为目的。分娩镇痛首选椎管内分娩镇痛(包括连续硬膜外镇痛和腰-硬联合镇痛)。当产妇存在椎管内镇痛禁忌证时,在产妇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提前预置硬膜外导管,根据产妇需要开始镇痛的个体化镇痛模式对分娩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这是一项标签开放的随机对照研究。选择单胎、足月、头位妊娠初产妇,年龄18~35岁,随机分为两组。个体化组产妇在产程开始(出现规律宫缩、宫颈接近消失)行硬膜外穿刺置管,当产妇有镇痛需求且NRS评分≥5分时给予硬膜外镇痛;对照组在宫口开大1 cm时行硬膜外镇痛。主要研究终点是分娩过程最严重疼痛NRS评分及分娩时NRS评分≥7分产妇比例。结果194例产妇完成研究,分娩过程中两组最严重疼痛程度NRS评分[个体化组9(8~10)分vs对照组9(8~10)分,P=0.201]及分娩时NRS评分≥7分产妇比例[个体化组94例(96.9%)vs对照组89例(91.8%),P=0.12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单胎、足月、头位且产科评估可试行阴道分娩的产妇,根据产妇需求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与传统的镇痛时机(宫口开放1 cm)相当。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硬膜外分娩镇痛(LEA)对产妇产后抑郁(PPD)的影响。方法 选择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628例,年龄20~36岁,BMI 20~35 kg/m2,ASAⅡ或Ⅲ级。根据产妇是否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分为两组:镇痛组(n=322)和非镇痛组(n=306)。记录分娩期间VAS疼痛评分最高值、产程时间、出血量、新生儿1、5 min Apgar评分和新生儿入NICU的发生情况。于分娩前1周和产后2周、6周分别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估PPD发生情况(EPDS评分≥11分为PPD),采用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评估产妇焦虑情绪,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评估产妇感受到的总社会支持度。结果 与非镇痛组比较,镇痛组产妇分娩期间VAS疼痛评分最高值明显降低(P<0.05)。两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出血量、新生儿1、5 min Apgar评分、新生儿入NICU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产妇产后2、6周PPD发生率、PSSS高支持状态、GAD-7≥1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初产妇接受LEA不影响产后抑郁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前人们对疼痛程度及镇痛效果的评估,主要依靠病人的主诉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其中主观成分占较多,而客观指标尚很少。随着人们对PCA的临床应用和深入研究,已公认PCA是一种有效的镇痛手段。近年有人还指出可以将PCA参数用作评估疼痛程度和镇痛效果的客观指标。据此,本文探讨罗哌卡因镇痛期间利用PCA参数作为客观指标,探讨其实用价值,拟与同道们共同商讨。  相似文献   

6.
舒适护理缓解自然分娩疼痛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缓解自然分娩疼痛的效果,提高自然分娩率。方法将120例住院自然分娩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按照分娩期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音乐冥想、指导产妇呼吸以及辅以按摩等舒适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产妇分娩过程中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实施舒适护理能有效缓解产妇自然分娩过程中的疼痛,缩短产程,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1500例镇痛分娩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对1500例镇痛分娩临床病例进行回顾和分析,探讨镇痛分娩对母婴的安全性。 方法 1111例产妇行自控硬膜外镇痛分娩,264例产妇行间断硬膜外镇痛分娩,82例产妇行腰 硬联 合镇痛分娩,43例产妇50%氧化亚氮吸入镇痛。观察镇痛分娩产妇的心率、血压、脉搏、脉搏血氧饱 和度、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产程、分娩方式及不良反应。分析新生儿脐静脉血气。观察产妇镇 痛前后呼吸频率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的变化。对100例镇痛分娩后的产妇进行认知调查。结果 镇痛分娩的产妇剖宫产率为11.7%,产钳率9.5%;镇痛分娩产妇的新生儿脐静脉血气pH(7.328± 0.064),高于对照组pH(7.263±0.073)(P<0.01)。50例产妇镇痛前后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及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1);100例镇痛分娩后的认知调查:99%产妇镇痛 效果满意,100%产妇认为镇痛分娩很有必要。结论 镇痛分娩对母婴是安全有益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孕产妇产程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0月进行分娩的120例产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方式,将120例产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分娩,观察组对产妇实施连续硬膜外镇痛,分别对两组产妇的产程疼痛程度(VAS)、生命体征以及分...  相似文献   

9.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2015年人人享有生殖健康;分娩镇痛,每位产妇都有权享受.分娩镇痛,一般被称为“无痛分娩”,是指用各种方法来消除或缓解分娩时的疼痛[5].长期以来,如何使产妇在清醒状态下无痛苦地分娩是人们的追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已关注到产妇的精神状态对分娩过程有一定影响,不良精神状态与分娩疼痛相互作用对母儿不利.因此,众多学者提倡分娩镇痛应采取综合措施,即心理疗法与适当的药物镇痛相结合,以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正分娩作为女性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在产程早期,子宫规律性收缩与宫颈扩张产生疼痛,疼痛可引起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等血流动力学变化,给产妇造成较大的生理及心理负担,分娩镇痛有助于改善分娩感受及妊娠结局,降低产妇因疼痛不耐受而导致的高剖宫产率[1]。因担心过早实施镇痛会减弱宫缩,延长产程,所以合适的时间点选择一直是产科麻醉探讨和争论的焦点,本文就潜伏期实施分娩镇痛观察其临床实用价值。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研究经上海松江区妇幼保健院伦理委员  相似文献   

11.
分娩镇痛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生活质量各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国内 ,因恐惧剧烈分娩痛而放弃自然分娩、采用剖宫产的产妇 ,尤其是初产妇一直占据一定比例。因此 ,研究如何缓解产妇的分娩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分娩痛产生的机制、分娩镇痛的特点、常用局部分娩镇痛的方法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不良反应作一全面的综述。一、分娩疼痛产生的机制随着产程的不断进展 ,不同时期所涉及的解剖部位不同 ,因此 ,不同的产程阶段疼痛具有不同的特点 (表 1)。表 1 第一产程疼痛产生的机制及其部位产程产生部位和机制牵涉部位神经传导和定位第一…  相似文献   

12.
腰-硬联合阻滞应用于分娩镇痛是目前最有效也是最值得推荐的分娩镇痛方式之一,对产妇和新生儿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小。腰-硬联合阻滞应用于第一产程潜伏期行分娩镇痛在国内外尚存争议,Thorp等不支持潜伏期即介入镇痛,认为可使产程延长,但并未设立对照组;潜伏期占第一产程约2/3的时间。平均9小时以上,严重的疼痛刺激对母婴均产生不良影响,Nelson等主张于潜伏期即介入镇痛,并设立对照组观察到对产妇及新生儿并无不良反应。总之,分娩疼痛应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因此主张只要没有禁息症,应根据产妇意愿决定何时进行分娩镇痛,让我们共同为尽早实现“人人享有生殖健康”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3.
分娩时的疼痛是世界上疼痛闽值最高的疼痛种类之一,是每一个产妇都无法回避的痛苦.现代的年轻妈妈由于条件的优越、娇生惯养,对于疼痛忍受能力差、怀孕期间通过各种途径接受了有些不良的分娩经历的影响,担心分娩过程中会出现对婴儿不利的影响,因此会选择既安全又疼痛小的分娩方式,导致剖宫产率不断飙升.国内外先后开展创新了各种分娩镇痛方式:如针刺麻醉镇痛、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镇痛、耳穴按压镇痛法等,但都是倾入性的、药物性的麻醉方式.可能会造成产妇新的疼痛,甚至套引起不良后遗症,如神经损伤等.水中分娩以其特有的纯自然、非药物性、无创伤镇痛的特点成为现代分娩的新的研究方向,目前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国内外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相似文献   

14.
据调查,产妇分娩过程中90%以上有恐惧-紧张疼痛综合征.焦虑和疼痛引起的各种应激对母婴均不利[1],从提高围产期质量来看,分娩镇痛势在必行.据报道英美发达国家分娩镇痛率达到85%以上,剖宫产率为20%左右;而我国目前因受到各种原因,包括孕妇及其家属以及产科医生、助产士对分娩镇痛的认知和接受程度、麻醉科开展分娩镇痛的热情和参与意识等影响,平均分娩镇痛率仅有1%,而剖宫产率高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降低产妇产程中的疼痛程度,提高产妇分娩满意度.方法 基于JBI循证保健中心持续质量改进模式,收集非药物性分娩镇痛最新最佳证据,制定10条审查指标,并对2019年8~9月121例产妇(实施前组)进行基线审查,分析证据应用的障碍因素,制定相应的循证实践计划,并进行证据应用.证据应用后再次审查110例产妇(实施后组),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将最佳证据引入到临床实践后,9项审查指标的执行率较基线审查结果提升(P<0.05,P<0.01).两组产妇不同时期疼痛评分、分娩满意度评分、第二产程耗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非药物性分娩镇痛最佳证据的应用,缓解了产妇在分娩不同时期的疼痛情况,提升了产妇对分娩过程的满意度,且不增加产妇和新生儿不良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急诊患者自我报告疼痛强度与护士评估结果的差异性,为正确评估和处理患者急性疼痛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NRS数字疼痛评分法,分别由急诊科就诊的58例疼痛患者和急诊科护士进行自评和他评.结果 疼痛程度评分患者为7.59±2.37,护士为6.56±2.1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士低估患者的疼痛程度,不利于镇痛治疗护理的实施.护士应相信患者的疼痛主诉、并有效、积极准确地评估疼痛,采取镇痛措施,缓解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比较硬膜外与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以寻求镇痛作用起效更快、对产妇生理影响更小,同时减少产妇不良反应和新生儿抑制的分娩镇痛方法。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择自愿接受分娩镇痛的足月初产妇60例,ASAⅠ或Ⅱ级。经产科医师评估可经阴道分娩,单胎头  相似文献   

18.
分娩疼痛在医学疼痛指数中仅次于烧伤疼痛位居第二,破宫产率高达50%,居高不下的剖宫产率已成为我国又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 我国分娩阵痛率不足1%,分娩疼痛是导致剖宫产率增加的原因之一.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是目前运用最广泛、效果比较理想的一种分娩镇痛方法,我科于2009年5月开始应用,取得很好效果,深受广大孕妇及家属的欢迎.分娩镇痛有利于提高阴道分娩比率,对产程无影响,起效快,作用可靠,达到全产程镇痛,对母子副作用小,明显提高产妇满意度,分娩镇痛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氧化亚氮与分娩镇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分娩疼痛是一种生理现象。产妇由于疼痛及由此产生的紧张、恐惧 ,明显加重精神负担并增加体力消耗 ,影响子宫的收缩 ,甚至导致分娩过程的异常。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为了减轻分娩中的痛苦以及由于分娩疼痛导致的分娩异常 ,现已较普遍开展分娩镇痛。目前常用的镇痛方法有 :药物镇痛 ,椎管内阻滞镇痛 ,局部神经阻滞镇痛与吸入麻醉镇痛 ,而吸入镇痛又以氧化亚氮 (俗名笑气 ,nitrousoxide ,N2 O)运用较早和广泛。N2 O的历史及一般特性 N2 O于 1772年由Priestley制成 ;1779年Davy发现有麻醉作用 ;1844年Well…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应用于镇痛分娩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01—08间在西平县人民医院分娩的100例产妇。将接受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镇痛分娩的50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将50例实施常规分娩的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疼痛分级、分娩方式、总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疼痛分级、剖宫产率、总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分娩可有效缓解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有利于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时间、减少产后出血量,为母婴安全提供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