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桡动脉-肘正中静脉交通支动静脉内瘘术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选取前臂多次动静脉内瘘失败或前臂血管条件差无法行桡动脉-头静脉动静脉内瘘术的患者共8例,经术前多普勒超声评估后,于肘关节以下通过桡动脉-肘正中静脉交通支(静脉)端(动脉)侧吻合建立动静脉内瘘。并对术前、术后6周、术后3月桡动脉及上臂头静脉行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估血管内径、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及瘘管成熟情况。结果:8例患者术前评估血管条件均符合自体静脉动静脉内瘘手术标准,即刻手术成功率100%。术后6周和3个月,桡动脉内径(diameter of radial artery,RAD)、头静脉内径(di-ameter of forearm cephalic vein,CVD)、桡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头静脉平均流速(mean velocity ofcephalic vein,CVMV)、头静脉血流(blood flow,BF)均高于术前,且术后3个月高于术后6周。患者随访6~12个月平均8.6个月,术后4~6周开始血透,瘘管均满足血透流量要求,目前均仍在继续使用。结论:(1)桡动脉-肘正中静脉交通支(静脉)端(动脉)侧吻合动静脉内瘘术式是安全可行的,术后瘘管成熟良好。(2)术前常规多普勒超声评估血管条件可以提高桡动脉-肘正中静脉交通支动静脉内瘘术式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资料与方法 1.病例资料:选择本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8月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62例,男32例、女30例。随机分为A组(采用腕部桡动脉-头静脉),B组(采用腕部尺动脉-贵要静脉),每组31例,术后1个月开始内瘘穿刺透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超微血管显像技术(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SMI)在评估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程度中的价值。方法:收入37例需要进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的患者,使用SMI技术对患者手术前后的相关血管血液动力学指标进行检测及比较,包括桡动脉、头静脉的内径和血流速度、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期峰值流速(end-diastolic velocity,EDV)和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根据术后第6周的穿刺结果对动静脉内瘘的成熟程度进行检测,并以此将患者分为成熟组和未成熟组,进一步比较两组患者的桡动脉直径、血流速度、PSV、EDV和RI。结果:患者术后桡动脉和头静脉的平均直径均有显著升高(P0.05);两个血管的血流量也有明显增加(P0.05);PSV和EDV都有显著增加(P0.05);而RI值都有明显降低(P0.05)。术后6周穿刺结果显示有29例患者的动静脉内瘘已经成熟,成熟度达78.4%。而成熟组患者的桡动脉直径、血流量、PSV和EDV都比未成熟组患者有明显增加(P0.000 1),RI有明显降低(P0.000 1)。结论:SMI技术可以广泛运用于检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成熟程度中。桡动脉直径等血流动力学指数都能够用于评估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成熟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前臂桡动脉和头静脉内瘘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收集18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内瘘血液透析3个月以上,内瘘方式为前臂桡动脉和头静脉侧侧吻合后,结扎远心端的头静脉(即改良端侧吻合动-静脉内瘘)患者的资料.结果 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很好利用了自身的血管,术式操作简单,成功率高且并发症少.结论 该术式可成为建立血管通路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水平与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度的相关性,寻找评估内瘘成熟的方法。方法:研究对象来自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医院肾内科进行AVF手术的成年患者37例,术前及术后随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通过物理检查和超声测量的方法检测患者术后的腕部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度,测量肱动脉、桡动脉的内径和流量,头静脉不同位点的内径等参数。MMP-2水平与内瘘是否成熟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37例患者平均年龄(61. 35±10. 01)岁,32例(86. 49%)内瘘位于左侧肢体,5例(13. 51%)内瘘位于右侧。8例(21. 62%)患者内瘘成熟不良。随访12周后,根据内瘘成熟度结果分组,发现糖尿病病史,MMP-2水平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超声评估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肱动脉内径、肱动脉血流量、桡动脉近心端内径、头静脉平均内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内瘘成熟与肱动脉内径、肱动脉血流量、桡动脉近心端内径、头静脉平均内径呈正相关(r=0. 396、0. 714、0. 584、0. 715,P=0. 015、0. 000、0. 000、0. 000);与MMP-2水平呈负相关(r=-0. 517,P=0. 001)。以内瘘是否成熟作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肱动脉血流量(OR=27. 649,P=0. 000)、桡动脉近心端内径(OR=1. 611,P=0. 000)及MMP-2值水平(OR=0. 588,P=0. 000)是影响内瘘成熟的独立因素。结论:AVF术后患者MMP-2水平与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度之间具有相关性,MMP-2水平是影响内瘘成熟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应用Fogarty动脉取血栓导管辅助建立静脉直径小于2mm且≥1.4mm的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82例首次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彩色多普勒超声及术中测量动脉直径≥21T11TI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及术中测量头静脉直径〈2mm患者35例纳入研究组,头静脉直径≥2mm患者47例纳入对照组。研究组应用Fogarty动脉取血栓导管的球囊全程扩张纤细的静脉后再行自体动静脉内瘘建立术,术中将3F-Fogorty动脉取血栓导管插入静脉,向球囊注入肝素盐水,缓慢、持续地向外拉出导管扩张静脉,术后予抗凝治疗。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行自体动静脉内瘘建立术。术后观察内瘘的情况,初次应用内瘘时间,血液透析时的流量,术后6个月内瘘成熟、并发症及干预措施等情况。结果82例患者完成术后随访6个月,79例患者开始应用内瘘穿刺行血液透析。6个月内瘘成熟率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7.1%、95.7%。6个月初次通畅率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4.3%、97.9%.6个月累积通畅率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4.3%、97.9%。结论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内瘘手术成功率、内瘘成熟率、初次通畅率、累积通畅率无明显差异,但远期通畅率尚需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通路相关缺血综合征及窃血现象发病率,对缺血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选取2012年1至3月在北京市海淀医院以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自体动静脉内瘘为通路行维持性血液透析者71例,询问并检查患者是否存在内瘘侧肢端发凉、发绀等缺血症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动静脉内瘘吻合口桡动脉近心端、远心端是否存在反向血流,测量内瘘吻合口、桡动脉、肱动脉内径及血流量;记录入组患者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和动脉硬化等,对上述指标进行量化后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透析通路相关缺血综合征发病率为19.7%(14/71).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桡动脉远端血流方向及频谱方向均为反向者42例(59.2%).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内瘘口径大小、肱动脉血流量、女性、糖尿病、动脉硬化不是缺血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动静脉内瘘后,缺血综合征发生率不低,目前尚不能通过控制内瘘口径大小等方法预防其发生.  相似文献   

8.
头静脉桡动脉内瘘术是尿毒症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主要血管通路。临床上多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移植动静脉内瘘,中心静脉导管3种方式。K - DCQI等研究指南中推荐自体动静脉内瘘是首选,且预计目前超过66%的透析患者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然而部分患者由于各种原因不具备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条件或者建立内瘘后自体血管通路闭塞或者不能得到有效的血流量。Patel 等指出外科医生在推进自体血管通路的手术指征时,无意中也提高了失败率。因此,如何选择适当的术前评估指标来提高手术成功率,是一个有挑战性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正患者,女,73岁。因慢性肾功能不全、动静脉瘘关闭术后左前臂肿胀加重入院。患者4年前因尿毒症首次行左腕部桡动脉-头静脉自体动静脉内瘘,后因内瘘失功,于左前臂原吻合口近心端又新建一自体动静脉瘘。入院前2个月因左前臂肿胀,CT检查显示左侧锁骨下静脉、无名静脉长段闭塞,遂于外院行瘘管结扎术。术后肿胀未好转,并有加重,晚  相似文献   

10.
正病例患者男,48岁,主因"双下肢水肿5个月"入院。5个月前患者发现双下肢水肿,当地医院查血肌酐704μmol/l,超声示双肾体积缩小,诊断为"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药物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患者为建立动静脉内瘘就诊于我院。既往否认糖尿病等病史。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行左侧腕部头静脉、桡动脉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因为患者腕部头静脉距离桡动脉较远,约4 cm,所以做了两个切口,分别位于头静脉和桡动脉上方,游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腕部桡动脉-头静脉吻合内瘘(RC-AVF)术后肱动脉血流量和头静脉直径对动静脉内瘘成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行RC-AVF端侧吻合终末期肾病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RC-AVF成熟和成熟不良患者临床资料.RC-AVF成熟和成熟不良患者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  相似文献   

12.
自体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的首选血管通路.其中腕部桡动脉-头静脉内瘘是目前临床常选用的动静脉内瘘手术,其手术方式多样化,分别有传统端侧吻合术、传统端端吻合术、传统侧侧吻合术及改良的端侧吻合术、改良的端端吻合术、改良的侧侧吻合术.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腕部桡动脉-头静脉内瘘成形术不同术式,阐述各自优缺点,以期指导临床腕部桡动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下血液净化用前臂动静脉内瘘术的手术方法以及临床效果。方法:总结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2005年7月~2012年1月收治的50例诊断明确的尿毒症患者因需要长期透析以及血管条件差而行球囊辅助下前臂动静脉内瘘术。手术选择病人的非主力手,分别游离头静脉和桡动脉,结扎头静脉的远端向头静脉和桡动脉的近端分别插入动脉取栓导管并用2ml注射器向导管内注入适量肝素生理盐水,充起球囊,根据需要持续均匀的扩张头静脉和桡动脉的狭窄段,再以7-0的血管逢线端侧吻合血管。结果:术后即时、1、2、3h、术后连续7d均能听到血管杂音以及扪及到血管震颤平均随访60个月手术的成功率90%以上。已有30例病人内瘘成熟并已使用超过3年以上,内瘘的血流量均大于250ml/min,完全能满足各种血液净化治疗的需要。结论:球囊辅助下前臂动静脉内瘘术手术成功率高,可以纠正动静脉血管条件差伴有部分狭窄的患者,内瘘成熟快,血流量大,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正>桡动脉-头静脉造瘘是所有血液透析患者的首选血管通道,有长效通畅性和低并发症等优势~([1])。术后前4个月桡动脉-头静脉内瘘失败率约20%~50%。术前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能帮助筛选合适患者并制定手术方案。本文应用超高频探头超声对119例桡动脉-头静脉造瘘患者的5个血管指标进行检测,探讨这5种血管危险因素对术后血流量的影响以及与内瘘早期失败  相似文献   

15.
球囊辅助下血透用桡动静脉内瘘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球囊辅助下血透用桡动静脉内瘘术的手术方法和初步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2005年8~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12例诊断明确的尿毒症病人行球囊辅助下桡动静脉瘘术。选择非主利手,游离头静脉和桡动脉,分别结扎头静脉和桡动脉的远端,向头静脉和(或)桡动脉近端插入Fogarty取栓导管,用1mL的注射器向球囊注入肝素盐水0.1—0.3mL,充起球囊,持续、均匀扩张头静脉和(或)桡动脉及其狭窄段,以7-0无损伤血管缝线吻合血管。结果术后即时、回病房当天、术后1d、3d和7d听诊吻合口杂音,扪及血管震颤。平均随访3个月,手术通畅率100%。已有5例病人内瘘成熟,内瘘血流量大于150mL/min,满足血透流量。结论球囊辅助下桡动静脉内瘘术成功率高,可以纠正头静脉狭窄,内瘘成熟快。短期临床效果好,中远期临床效果在进一步观察中。  相似文献   

16.
动静脉内瘘术用于血液透析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0,他引:16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的手术方法并总结其临床效果。方法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施行动静脉内瘘术985例,其中前臂动静脉内瘘术中,前臂动静脉703例,头静脉与桡动脉端-侧或端-端连续外翻吻合;肘部自体动静脉内瘘198例,头静脉、贵要静脉或肘正中静脉与肱动脉行端-侧连续外翻吻合;PTFE人造血管内瘘84例,前臂作“U”形皮下隧道,置入PTFE人造血管20—35cm,动脉端人造血管与肱动脉行端-侧吻合,静脉端与肱静脉、头静脉或贵要静脉采用端-端或端-侧吻合。结果术后瘘口均可扪及震颤或闻及血流杂音,术后1周内瘘口震颤消失52例,彩超发现瘘口狭窄,有血栓形成,行二次手术,重新吻合后均获成功。应用人造血管内瘘术后肢体肿胀较明显。内瘘3周后开始使用,首次穿刺透析血流量大于200ml/min,血液透析效果满意。结论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是动静脉内瘘术的首选术式,吻合口径5mm较合适,人造血管内瘘对上肢血管条件差的患者,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结扎桡动脉远心端治疗透析通路相关缺血综合征的方法及经验。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院区肾内科以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动静脉内瘘为透析通路,且临床表现为内瘘侧肢体缺血者16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吻合口桡动脉近心端及远心端血流方向相反,行血管造影显示大动脉通畅,行Allen实验提示尺动脉功能良好,采用局部浸润麻醉结扎吻合口桡动脉远心端治疗肢体远端自体动静脉内瘘相关缺血综合征,术后观察缺血症状缓解情况、透析时内瘘泵控血流量、尿素清除指数、尿素下降率、内瘘通畅性等指标。结果共观察上肢远端自体动静脉内瘘相关缺血综合征16例(占同期因动静脉内瘘并发症住院患者的1.45%),其中男性8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66.2±11.2)岁,平均透析时间(66.32±85.26)个月,内瘘时间(57.75±88.41)个月,内瘘建立后出现缺血症状时间(39.62±58.31)个月;根据临床表现的缺血症状进行分级,其中13例(占71.40%)为Ⅲ级患者,3例(28.60%)为Ⅱ级,未出现Ⅳ级患者。结扎桡动脉远心端手术技术成功率100%,临床成功率93.70%(15/16)。术前及术后第7天、第6个月、第12个月入组患者透析泵控血流量分别为(258.63±25.44)ml/min、(246.61±24.24)ml/min、(260.42±20.83)ml/min、(254.87±22.44)ml/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素清除指数分别为(1.65±0.21)、(1.59±0.24)、(1.62±0.28)、(1.58±0.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素下降率分别为(78.43%±3.27%)、(74.46%±2.64%)、(76.85%±3.84%)、(74.21%±3.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随访(19.30±13.15)个月,通畅率100%。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结扎桡动脉远心端治疗上肢远端自体动静脉内瘘相关缺血综合征简便、安全、有效,保留宝贵血管资源,同时延长内瘘使用寿命,可作为处理缺血综合征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大口径自体动静脉内瘘在糖尿病慢性肾衰患者透析通路中的运用.方法 将86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各组内再随机平均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均行腕部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术式为头静脉与桡动脉端侧吻合;实验组桡动脉纵向切开约1.0cm~1.1 cm,对照组0.7 cm~0.8cm.结果 手术成功率实验组(90.9%、95.2%)明显高于对照组(77.3%、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1例发生心衰.结论 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时,可适当增加吻合口内径,即可满足血液透析对血流量的需求,又不至于引起心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大口径自体动静脉内瘘在糖尿病慢性肾衰患者透析通路中的运用.方法 将86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各组内再随机平均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均行腕部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术式为头静脉与桡动脉端侧吻合;实验组桡动脉纵向切开约1.0cm~1.1 cm,对照组0.7 cm~0.8cm.结果 手术成功率实验组(90.9%、95.2%)明显高于对照组(77.3%、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1例发生心衰.结论 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时,可适当增加吻合口内径,即可满足血液透析对血流量的需求,又不至于引起心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使用情况,为进一步规范化选择建立和使用维护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单中心横断面调查及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统计分析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新入血液透析患者156例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0例人口统计学资料、血管通路类型,并对自体动静脉内瘘与长期血液透析导管患者原发病种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首次血液透析血管通路为临时血液透析导管的占84%,成熟的自体动静脉内瘘占16%,无长期血液透析导管;②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为自体动静脉内瘘251例(占90.9%),长期血液透析导管14例(占5.1%),动静脉直接穿刺及其他11例(占4.0%),无动静脉移植血管内瘘.自体动静脉内瘘吻合血管依次为桡动脉-头静脉占96%,桡动脉-贵要静脉占2%,尺动脉-贵要静脉占2%;自体动静脉内瘘瘘管吻合方式端侧吻合占54%,端端吻合占46%,无侧侧吻合.自体动静脉内瘘发生并发症17例,血栓12例(占并发症总例数70.6%),其余依次为缺血(占10.2%),狭窄(占10.2%),肿胀手(占0.9%).长期导管年平均感染率为0.1次/1 000导管日.结论①新入血液透析患者中,选择临时血液透析导管比例较大,预先行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准备的血液透析患者比率仍较低,但较前明显提高,需要积极专科宣教提高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认识和依存性;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使用率与文献报道接近,但尚无移植物和人造血管内瘘病例,尚有一定比例的患者直接选择穿刺;③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失败与年龄无关,基础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及反复血管穿刺是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