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本世纪以来,因道路交通事故致死的人数已超过3200万.而同期死于战争的人数约2350万。目前全球每年因车祸致死的人数已超过100万.伤约1500万。在美国每年有14万以上的人因创伤而致死.3人中有1人发生非致死性创伤。1~34岁因创伤致死人数大于同年龄段所有疾病致死人数的总和.而且创伤还是1~44岁人中的第一位死亡原因。在这些创伤中,约一半是交通伤。在我国创伤为第4位死因,创伤中约半数为交通伤。交通伤已成为我国意外伤害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ش��˵����ھ���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 创伤后病死率 创伤是美国的 第7位死因,2000年有580万人因创伤致死.在我国,创伤是第4位死因,仅位于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和肿瘤之后.创伤后死亡有3个高峰.  相似文献   

3.
<正>不论平时或战时,胸部创伤在创伤中均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战时以开放伤多见,占伤员总数的7%~12%;在平时多为闭合伤,占6.79%~9.40%;在交通事故伤中占45%,是创伤病人中仅次于颅脑伤的第2位死因,胸部创伤直接导致的死亡占创伤死亡的25%,其引起的并发症与另外2.5%的死亡有关[1]。  相似文献   

4.
1~38岁的美国人主要致死原因是外伤,伤后立即死亡占50%,早期30%,后期20%。后期中80%死于感染和多器官衰竭(MOF)。作者调查了Burlington Vennont创伤机构2496例(1986~1989),内  相似文献   

5.
重视创伤后脓毒症的外科诊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创伤是30岁以下人群死亡的首要原因,占全部人群死亡原因的第三位~([1]).尽管随着创伤救治网络的完善、院外救治技术的进步及损害控制策略的普遍应用,低体温、酸中毒及凝血功能障碍等危及严重创伤患者生命的并发症已有所减少,伤后24 h的病死率大幅降低,但创伤患者极易发生各类感染等并发症,创伤后由脓毒症及多器官功能衰竭引起的病死率仍然高达45%~([2]).  相似文献   

6.
在发展中国家病人死亡原因中创伤占第5位,居缺血性心脏病、癌症、卒中、呼吸疾病之后,在45岁以下病人死亡原因中意外的多发性创伤占首位。多发性创伤临床预后一直很差,50%病人在几分钟内即告死亡,30%伤后4小时死于不可逆的休克和伴有严重缺氧的呼吸困难,20%初期存活者经相应手术和ICU治疗后获得完全恢复的机会。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苏州盛泽地区的胸部创伤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描述性,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4年8月江苏盛泽医院胸外科收治的615例胸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胸部创伤患者中男性占79.7%,40~59岁是胸部创伤的高发年龄段。职业分布中,工人是胸部创伤的主体(54.1%),3、4、10月是胸部创伤高发月份,10~11点、14~15点以及21~22点是全天的3个受伤高峰时段。急诊入院患者占75.0%,创伤原因前三位为跌伤(39.2%)、道路交通伤(30.2%)和坠落伤(14.0%)。闭合性创伤占92.0%,肋骨骨折发生率为84.1%,第6肋骨折发生率最高。肺挫伤高发于右侧肺,右肺下叶挫伤比例最高,占42.4%。结论苏州盛泽地区的胸部创伤高发人群是中壮年工人,跌伤、道路交通伤和坠落伤是主要原因,肋骨骨折和肺挫伤是常见创伤类型。  相似文献   

8.
严重多发伤是急诊常遇到的严重问题,是现代人类的主要死因之一。在美国创伤已成为死因第四位,在欧美等国家创伤成为40岁以下人口死亡的第一原因。2002年我国交通事故死亡11.6万人。近年来,建筑业、交通业的发展,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不断发生,导致严重多发伤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脊柱脊髓损伤常是多发伤的一部分。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以及“以人为本”思想的确立。社会对创伤急救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殷切希望获得快捷、及时、有效的救治。进一步认识、研究严重多发伤,提高其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致残率.是急救医学、创伤外科和骨科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正创伤是全世界导致死亡和伤残的主要原因,在所有导致死亡的病因中占第6位,创伤所导致的死亡人数占全部死亡人数的10%左右,此外,每年还有4500万人因创伤而导致残疾,在所有导致残疾的病因中占第5位~([1])。根据国家创伤监测系统统计,每年记录的创伤致死人数从2006年的34万增长到了2011年的  相似文献   

10.
近几十年来,医学有了很大发展,许多疾病可以得到有效诊治。虽然创伤的救治技术有了很大进步,但创伤的发生率却在不断增高,其严重程度不断增加,致伤原因不断复杂化,死亡人数在逐年上升。创伤已成为1~44岁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成为人类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 在20世纪初的美国,创伤是第7位死因,到了60年代跃升为第4位,其中,34岁以下人群中,创伤是第1位死因。在我国,城市住院病人中,1955年创伤和中毒者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326例颌面创伤病例进行临床回顾分析。方法对杭州富阳市人民医院2005年至2009年期间收治的326例颌面部创伤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326例颌面创伤患者中,男女比例为3.72:1,21~40(62.58%)岁为发病的高峰年龄段;交通事故伤(60.12%)在致伤原因中居首位;下颌骨(32.21%)为骨折高发部位;颅脑损伤是颌面创伤的常见合并伤。结论交通事故是主要致伤原因,下颌骨为最常见的创伤部位,早期治疗有助于患者颌面部外形和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提高腹部严重和特殊部位创伤治疗的水平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戴植本 《腹部外科》2002,15(2):68-68
20世纪医学进步的一个明显标志 ,是危重病例的救治水平和创伤急救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据第三军医大学近年报道 ,平时腹部创伤伤员占创伤外科的 12 .6 % ,须手术治疗的约为 74 %。腹部创伤仅次于颅脑和四肢、关节伤而居创伤外科的第三位。腹部创伤的死亡率为 5 %~ 8%。目前 ,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的高潮时期 ,创伤病例有增多趋势 ,因此 ,努力做好腹部创伤及其合并伤的治疗 ,降低再次手术率 ,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就腹部创伤救治工作中难以处理和合并伤较多的几种脏器伤予以讨论。一、十二指肠降部创伤闭合性十二指肠创伤占腹部创伤的 3%~ 5 % ,…  相似文献   

13.
郑聪 《浙江创伤外科》2006,11(6):505-506
在所有致伤原因中.道路交通伤(road traffic injury,RTI)占50%左右.我国交通伤人数呈不断增多趋势。在RTI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中。内脏损伤与颅脑损伤均为主要致死因素口,两者并存给救治带来更大挑战。多发伤患者死亡高峰在伤后68小时以内.约占80%。因此,如何早期诊治.以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以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性损伤124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以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的诊治措施和死亡原因,提高治愈率。方法:回顾分析124例以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性损伤的诊治方法和结果。结果:腹腔穿刺、B超、CT的阳性率分别为93.3%、85.7%、91.3%。非手术治疗3例,均痊愈。手术治疗121例,死亡18例。死亡原因主要为休克及重度颅脑损伤。并发症主要有刀口感染、肺部感染、ARDS、刀口裂开、肠梗阻、腹腔脓肿等。结论:仔细询问病史、详细体格检查,配合腹腔穿刺、CT、B超是诊断腹部创伤的主要措施。合并伤越多,死亡率越高,因此,在治疗腹部损伤的同时重视合并伤的处理,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分析青岛地区653例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并对有关问题进行探讨。方法:对解放军401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02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653例口腔颌面部创伤病例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人数占本科住院总人数的26.43%,男女比为5.1:1,其中21~30岁患者(37.37%)为发病高峰年龄段。病因主要为交通事故伤,占55.90%,暴力致伤占20.67%;损伤部位以下颌骨骨折最为常见(34.46%),合并伤中最多的为颅脑伤(12.40%)。结论:口腔颌面部创伤发病率与性别、年龄及创伤原因有关;骨折为常见创伤类型,部位以下颌骨最为多见;交通事故伤为主要致伤原因,治疗应首先重视全身状况,颌骨骨折以开放复位坚强内固定为主。  相似文献   

16.
重症腹部闭合伤的早期死亡原因根据本院一组688例腹部闭合伤中死亡47例的分析,就诊时有失血性休克者27例(57.4%)。其中17例于伤后72小时内死亡,说明失血性休克是重症腹部闭合伤的早期死因。若除去死于合并颅脑伤、血气胸的膈肺伤、胰十二指肠等危险性极大的9例及其他多发伤4例外,则剩下死于主伤为肝脾破裂10例,广泛腹膜后渗血、血肿4例,约占27例之半。此两类伤是腹部闭合伤并发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主要伤,为本文着重讨论的内容。肝脾破裂与广泛腹膜后渗血、血肿的临床解剖特点  相似文献   

17.
创伤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是严重创伤后死亡的首要原因,其救治十分困难.多发伤患者病情重,受累脏器多,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发生率高.本文通过分析多发伤并发MODS的临床资料,旨在提高对多发伤后MODS的认识,寻求合理有效的治疗对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后微量元素(TE)变化与继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及死亡的关系.方法:建立创伤严重度评分(ISS)为22分的严重创伤家兔模型,观察伤后12 h、36 h、60h、6 d、9 d、14 d、21 d、28 d家兔的内脏形态学改变,同步检测血Zn、Se、Cu、Fe含量及其相关酶和产物GPX、SOD、MPO、MDA含量变化,以及血AST、ALT、Cr、BUN等生化指标含量变化.结果:重伤后血Zn、Fe、Se含量明显下降,持续2~3周.GPx活性明显下降,持续1周;SOD活性伤后1 d下降,之后快速升高;MPO活性1周内升高,之后逐渐降至正常水平;MDA含量第3天开始升高,第6天达高峰.严重创伤组家兔伤后3~6 d死亡率为26%,血生化指标符合MODS,病理学检查符合MOF改变.结论:严重创伤可引发血Se、Fe、Zn等急性TE缺乏及其相关酶活性和代谢产物变化,提示TE可能参与MODS的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19.
2003年卫生部根据30个市和78个县(县级市)死因统计,损伤和中毒为城市居民死因第五位(32.6/10万),农村居民死因第五位(21.5/10万).其中交通伤所占死亡比例在70%以上.创伤多发生于青壮年,伤后对社会的影响甚至超过其他疾病,因此提高其诊治水平的紧迫性远远超过其他疾病.创伤性死亡可按生存概率分为3类 :不可能防止的死亡,生存概率<25%;有可能防止的死亡,生存概率为25%~74%;可防止的死亡,生存概率≥75%.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高铁和高速公路及工农业的迅猛发展,创伤的发生率呈逐年递升趋势,且呈现出多发伤、严重伤、批量伤的现代创伤特点.多发伤导致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正在逐年上升,全世界每年因多发伤就有3亿人受伤及4万人死亡;美国近年来因多发伤死亡的人数约占总受伤人数的22%~30%.我国每年因创伤而死亡的人员已逾10万,严重多发性创伤占创伤总数的1.0%~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