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血管生成素2(Ang-2)联合胱抑素C(Cys C)水平在评估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12例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预后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48例,预后良好组64例。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受试者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记录2组血清sST2、Ang-2、Cys C水平等一般临床情况,分析sST2、Ang-2联合Cys C水平在评估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 3组患者sST2、Ang-2、Cys C水平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预后不良组及预后良好组sST2[(2.36±0.55)μg/L、(1.73±0.42)μg/L vs(1.21±0.44)μg/L]、Ang-2[(301.25±71.24)ng/L、(213.93±49.31)ng/L vs(132.14±28.32)ng/L]、Cys C[(70.42±20.32)mg/L、(36.41±11.73)mg/L vs(12.32±3.35)mg/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预后不良组sST2、Ang-2、Cys C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与sST2比较,Cys C检测特异性显著增高,Ang-2显著降低,Cys C、Ang-2检测敏感性显著增高(P<0.05);与Ang-2比较,Cys C和sST2检测特异性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平行联合检测同指标比较,系列联合检测特异性显著增高,敏感性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ST2+Cys C比较,sST2+Ang-2+Cys C平行联合检测敏感性、系列联合检测特异性显著增高(P<0.05);与Ang-2+Cys C比较,sST2+Ang-2+Cys C平行联合检测敏感性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行联合检测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5、0.782和0.932,系列联合检测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3、0.712和0.903,sST2+Ang-2+Cys C联合检测ROC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sST2+Cys C、Ang-2+Cys C(P<0.05)。结论 sST2+Ang-2+Cys C联合检测能有效提高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准确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N末端B型钠尿肽(NT-proBNP)检测在心力衰竭(HF)诊断及治疗效果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HF患者共60例,同期选择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通过NT-proBNP检测对比HF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及对照组的血浆NT-proBNP水平,同时随访观察HF患者出院后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HF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的NT-pro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F患者NT-proBNP水平随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明显升高(P0.05)。除4例失访外,44例未发生心脏事件的HF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12例发生心脏事件的HF患者(P0.05)。结论检测NT-proBNP水平对HF患者的诊断及疗效预测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NT-proBNP联合血清HCY检测诊断心衰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50例心衰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入组对象,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对比两组NT-proBNP联合血清HCY检测结果。结果两组LVEF%、NT-proBNP、血清HCY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LVEF%提高,NT-proBNP、血清HCY较前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良事件组总体NT-proBNP、血清HCY水平以及死亡亚组、再入院亚组NT-proBNP、血清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患者NT-proBNP、血清HCY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关系,NT-proBNP、血清HCY与心源性再入院(r=0.79,P<0.05和r=0.77,P<0.05)及心源性死亡呈正相关(r=0.93,P<0.05和r=0.82,P<0.05)。NT-proBNP、血清HCY水平越高,心衰再发或死亡风险越大。结论 NT-proBNP联合血清HCY检测诊断心衰的价值高,可以预测相关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同时具有早期应用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血清氨基末端脑钠尿肽(NT-proBNP)水平及预后危险因素。方法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101例(观察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NT-proBNP水平。比较观察组死亡和存活患者临床资料差异。结果观察组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死亡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Ⅳ级比例明显高于存活患者,而左室射血分数(LEVF)明显低于存活患者(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NT-proBNP、LVEF和NYHA分级是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01)。结论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升高,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浆中N末端B型脑钠肽(NT-pro BNP)、D-二聚体(D-D)水平在心衰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0例心衰患者(HF)进行NT-pro BNP和D-D的检测,并以10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结果 HF患者血浆NT-pro BNP和D-D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P0.01)。结论 NT-pro BNP与D-D的水平在HF患者中明显升高,其升高幅度与病情的严重程度高度相关,两者含量升高的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浆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下降率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疗效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连续入选2011年10月至2012年6月在包头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心功能(NYHA分级)Ⅲ~Ⅳ级的CHF患者120例,根据血浆NT-proBNP下降率分为两组,其中A组64例(血浆NT-pro BNP下降率≥50%);B组56例(血浆NT-proBNP下降率50%)。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合并症有无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出院时疗效及在出院后6个月内再住院率及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在出院时疗效评估,A组患者治疗效果良好比例为87.5%,显著高于B组患者(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后随访6个月时,A组患者再住院率为6.3%,显著低于B组患者再住院率(21.4%);A组患者死亡率为1.6%,显著低于B组患者死亡率(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T-proBNP的下降率对判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住院治疗效果及预后有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清sCD40L、NT-proBNP水平检测对老年心力衰竭(HF)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HF患者73例为HF组,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将HF组分为Ⅱ级组(37例)和Ⅲ级组(36例);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112例作为健康组。HF组治疗1个月。随访1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MACE将HF组分为MACE组(20例)与无MACE组(53例),对比HF组治疗前与健康组;心功能Ⅱ级组与Ⅲ级组治疗前后;MACE组与无MACE组血清sCD40L、NT-proBNP水平。结果:HF组治疗前血清sCD40L、NT-pro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均=0.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Ⅱ级组与Ⅲ级组血清sCD40L、NT-proBNP水平均显著下降(P均=0.001)。与Ⅲ级组相比,Ⅱ级组治疗后血清sCD40L [(8.31±0.76) ng/ml比(7.37±0.81) ng/ml]水平降低更显著(P=0.001)。随访期间,HF组(73例)发生20例MACE,发生率为27.40%,无MACE组血清sCD40L [(10.26±1.54) ng/ml比(11.49±1.81) ng/ml]、NT-proBNP [(612.28±122.76) ng/L比(1072.25±245.68) ng/L]水平显著低于MACE组(P均=0.001)。结论:血清sCD40L、NT-proBNP水平检测对老年人HF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BNP及NT-pro BNP的广泛应用提高了临床在心力衰竭方面的确诊能力,本文通过归纳总结近几年BNP及NT-pro BNP的研究进展情况,探讨BNP及NT-pro BNP在心力衰竭中的诊断、鉴别诊断、心功能分级及预后方面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和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在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3年9月收治的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150例,评价以上患者的心功能,并进行分级,分为非心衰组和心衰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00名为对照组,检测以上各组患者的NT-proBNP和CRP水平。结果对照组NT-proBNP水平为(75.6±12.6)pg/m L,CRP为(6.5±2.1)mg/L,非心衰组患者NT-proBNP水平为(415.9±24.6)pg/m L,C R P为(1 3.4±3.2)m g/L,心功能Ⅱ级患者N T-p r o B N P水平为(11 0 3.6±2 3 0.8)p g/m L,C R P为(1 4.6±3.7)m g/L,心功能Ⅲ级患者N T-p r o B N P水平为(2 6 0 5.4±3 2 4.7)p g/m L,C R P为(16.2±5.4)mg/L,心功能Ⅳ级患者NT-proBNP水平为(4326.0±546.1)pg/m L,CRP为(18.2±4.7)mg/L,由以上结果可知,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患者患者的NT-proBNP和CRP水平明显高于非心衰组患者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心衰组患者的NT-proBNP和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浆NT-proBNP和CRP有助于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及心力衰竭程度分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脑钠肽(BNP)、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病情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因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住院的患者180例(包括肺心功能失代偿组100例,肺心功能代偿组80例),选择同期于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80例为对照组,收集患者基本资料、血检测BNP、HCY、Hs-CRP、胆固醇、肌酐及心脏超声肺动脉压力指标,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BNP、HCY、Hs-CRP等差异,根据肺心功能失代偿患者存活情况进一步分为死亡组(25例)和存活组(75例),比较两组间BNP、HCY、Hs-CRP差异;并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入院时、出院前BNP、HCY、Hs-CRP进行比较。结果肺心功能失代偿组血BNP、HCY、Hs-CRP值明显高于肺心功能代偿组和对照组(F=403.021;93.082;186.215;均P <0.05),肺心功能代偿组上述指标高于对照组;死亡组入院时血BNP、HCY、Hs-CRP值显著高于存活组(t=11.263;10.582;6.234;均P <0.05);根据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治疗效果分为病情好转组(155例)和病情未好转组(25例),病情好转组中出院前血BNP、HCY、Hs-CRP值明显低于入院时(t=10.806;3.911;3.782;均P <0.05),病情未好转组中出院前血BNP、HCY、Hs-CRP值明显高于入院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062;-4.843;-9.451;P <0.05)。结论血清BNP、HCY、Hs-CRP升高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情严重程度相关,且对慢性肺心病患者治疗疗效监测及短期预后评估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心电图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效果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7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主体(就诊时间范围为2018年1月-2019年1月),入院后,采用单双号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单号为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治疗,双号为研究组,3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心电图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4.29%,研究组更高,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心电图辅助调整用药剂量,不仅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且还能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DCM心衰患者86例,按NYHA心功能分级,DCM Ⅰ~Ⅱ级46例(A组),Ⅲ~Ⅳ级40例(B组),观察HCY水平与DCM患者心功能分级、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B型钠尿肽(BNP)、心源性死亡发生率的关系.结果 A组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低于B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B组(P均<0.01).两组HCY、BNP水平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P均<0.01),说明治疗后此两项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A组治疗后HCY、BNP水平低于B组(P均<0.01),说明心衰程度轻者HCY、BNP水平较心衰程度重者对治疗反应更敏感.两组随访(24.0±8.3)个月.A组发生心源性死亡15例(32.6%),B组为19例(47.5%).HCY水平与心源性死亡发生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DCM心衰患者血清HCY高于正常,且与BNP水平、心源性死亡发生率有关,可成为DCM心衰严重程度和心源性死亡发生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血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erminal B 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precursor,NT-proBNP)和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二者联合检测在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74例明确诊断为HF患者(病例组I),120例经诊断未有HF的冠心病、高血压等其他患者(病例组II),200例健康体检人群(对照组)的NT-proBNP和cTnI的浓度。分析三组人群的血液中NT-proBNP和cTnI水平差异以及NT-proBNP和cTnI两项指标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并随访观察患者(病例组I和II)死亡及心衰再入院事件的发生。结果病例组I全血中NT-proBNP和cTnI分别为3765.00±1765.34ng/L、0.029±0.012μg/L,病例组II全血中NT-proBNP和cTnI分别为778.5±354.33ng/L、cTnI为0.018±0.011μg/L,病例组I的NT-proBNP和cTnI分别明显高于病例组II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NT-proBNP为105.5±68.21ng/L、cTnI为0.010±0.002μg/L。和对照组相比,病例组I和病例组II中NT-proBNP和cTnI浓度均有升高。联合检测平行(并联)试验对心力衰竭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91%和99.06%。随访结果提示,NT-proBNP和cTnI联合检测分组间的患者死亡率或因心衰再入院率有显著性差异(Logrank test,p<0.05)。结论联合检测NT-proBNP和cTnI对心力衰竭的早期筛查和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在老年获得性肺炎患者治疗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老年获得性肺炎患者85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中症组和重症组,同期其他科室治疗的48例老年非获得性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于入院后第1天和第8天(对照组只采集第1天)采用Brahms半定量快速法、酶联免疫吸附方法和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液中的PCT、VEGF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组间比较,重症组入院第1天和第8天的PCT和VEG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轻、中症组(P0.05),而对照组和轻、中症组的PCT和VEGF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组内比较,重症组第8天的PCT、VEGF及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第1天(P0.05),而轻、中症组第1天和第8天的PCT、VEGF及hs-CR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入院第1天的PCT、VEGF及hs-CRP水平均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592、0.748、0.623,P0.05),入院第8天仅VEGF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702,P0.05);hs-CRP的灵敏度最高(100.00%),其次为VEGF(90.00%);PCT特异度最高(98.18%),其次为VEGF(60.00%);整体来看,VEGF的正确指数最高(50.00%),其次为PCT(31.52%)。结论动态检测PCT和VEGF水平在老年获得性肺炎患者的治疗及预后评估中有重要意义,PCT和VEGF水平(特别是VEGF)可有效弥补hs-CRP在老年获得性肺炎患者诊疗中过度治疗和漏诊的缺陷。  相似文献   

15.
NT-proBNP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NT-proBNP具有血半衰期长、浓度较高、个体变异小和体外稳定性高等优点;NT-proBNP能反映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提高心力衰竭诊断率,客观评估心力衰竭预后及危险分层,监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被认为是理想的心力衰竭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可溶性生长刺激因子2(sST2)联合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评估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沙库巴曲缬沙坦(SV)干预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HFmrEF)患者全因死亡和心衰再入院的预后价值.方法 入选2018年10月~2020年1月于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HFmrEF...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可溶性ST2(soluble ST2,sST2)联合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peptide,NT-proBNP)对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患者短期预后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选择128例深圳市光明新区人民医院住院的HFPEF患者,依据随访1年预后结局差异分为:研究组,共65例,随访1年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对照组,共63例,随访1年未发生MACE。检测并比较两组的sST2、NT-proBNP、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以及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_1c)浓度;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并比较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E/A比值差异。应用单因素直线分析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患者MACE发生率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sST2联合NT-proBNP的最佳预测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sST2、NT-proBNP、LVEDd显著较高,E/A比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LVEF及HbA_1c、TC、LDL-C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直线分析显示sST2、NT-proBNP、LVEDd、E/A比值与MACE发生率相关,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ST2、NT-proBNP为MACE的独立预测因子。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sST2≤1 505pg/m L与NT-proBNP≤3010pg/mL为预测MACE发生的最佳预测切点(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3、0.789,P值分别为0.026、0.017)。结论 sST2联合NT-proBNP能较好预测HFPEF患者的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脑钠肽(BNP)联合检测及随访研究,探讨影响CHF的预后因素,并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分析。方法连续入选2009年1月~2012年12月间于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确诊为CHF患者184例,其中男性109例,女性75例,年龄25~92岁,平均年龄(67±12)岁。按照是否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分为未发生组(141例)与发生组(43例)。入院时测定H-FABP和BNP水平,随访出院后6个月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H-FABP和BNP水平cut-off值,根据两者水平cut-off值将患者危险分层,分为正常组(67例)、低危组1(30例)、低危组2(33例)和高危组(54例)。结果与未发生组比较,发生组年龄增加,NYHA分级IV级比例增加,BNP和H-FABP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FABP的cut-off值为4.3 ng/ml时,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62.1%和84.0%;BNP的cutoff值为200 pg/ml时,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61.9%和70.2%。H-FABP4.3 ng/ml(RR=5.415,95%CI:2.201~13.324)和BNP200pg/ml(RR=2.412,95%CI:1.016~5.731)是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正常组为4例(6.0%)、低危组1为3例(10.0%)、低危组2为8例(24.2%)、高危组为28例(51.9%),高危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正常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FABP和BNP联合检测是判定CHF患者预后和危险分层较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血浆氧化三甲胺(TMAO)联合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对缺血性心力衰竭(IH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及其与患者住院时长和费用的相关性。方法该研究为诊断性试验。连续入选2016年3月至2020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IHF患者, 根据TMAO及NT-proBNP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 即低TMAO+低NT-proBNP组、高TMAO或高NT-proBNP组和高TMAO+高NT-proBNP组。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通过电话进行随访, 随访时间=死亡日期(或最后一次随访日期)-出院日期, 以全因死亡作为观察终点。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分析各组患者的全因死亡率, 多因素Cox回归模型计算各组患者的死亡风险比(HR), 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TMAO联合NT-proBNP对IHF患者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 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TMAO及NT-proBNP水平与住院时长、住院费用的相关性。结果研究最终入选患者189例, 男性157例(83.1%), 年龄(64.0±10.5)岁, 其中低TMAO+低NT-proB...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N端前脑钠肽(NT-pro BNP)、B型脑钠肽(BNP)水平联合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88例作为病例组,依据心功能分级分为4个亚组。另选取同期单纯COPD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依次测得并比较病例组不同亚组、病例组和对照组、病例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hs-CRP、NT-pro BNP、BNP水平,并分析各项指标与COPD合并肺心病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4个亚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NF-α、hs-CRP、NT-pro BNP、BNP水平随着心功能评级增加而升高。病例组治疗后TNF-α、hs-CRP、NT-pro BNP、BN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病例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TNF-α、hs-CRP、NT-pro BNP、BNP水平是COPD合并肺心病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血清TNF-α、hs-CRP、NT-pro BN、BNP水平可以作为临床早期判断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