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镇静治疗是否可以减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新发房颤(POAF)。方法纳入CABG病人46例,使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ex组,23例)和对照组(C组,23例)。气管插管拔除后,Dex组给予右美托咪定0.3μg/(kg·h)静脉推注8 h,C组给予相同剂量生理盐水静脉推注8 h。观察指标: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全身感染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价(SOFA)评分、心率、血压、中心静脉压(CVP)、体温、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和POAF。结果右美托咪定组心率(73.2次/min±12.8次/min)小于对照组(86.4次/min±8.2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第1天AF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第2天AF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AF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CABG病人气管插管拔除后,使用右美托咪定适当镇静可以减少POAF。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急诊室静脉应用胺碘酮转复老年阵发性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34例年龄≥60岁在急诊室就诊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对照组为22例年龄〈60岁的患者,两组均在急诊室心电监护下静脉应用胺碘酮复律,记录转律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用药后转律成功率分别为73.5%和81.8%,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急诊室心电监护条件下静脉应用胺碘酮为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转律疗效肯定,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丙泊酚靶控输注的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患者75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n=22);右美托咪定(0.5μg/kg)+丙泊酚组(n=25例);右美托咪定(1.0μg/kg)+丙泊酚组(n=28例),比较三组术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结果与丙泊酚组相比,右美托咪定(0.5μg/kg)+丙泊酚组术后MMSE评分及PDCD发生率无明显差别,右美托咪定(1.0μg/kg)+丙泊酚组术后MMSE评分恢复较快,POCD发生率较低。结论右美托咪定(1.0μg/kg)与丙泊酚联用能明显加快老年患者术后精神状态恢复,且POCD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胺碘酮和普罗帕酮(心律平)转复器质性心脏病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将阵发性房颤发作1 h~ 72 h病人8例, 随机分为胺碘酮组40例和心律平组41例,心律平组静脉注射心律平70 mg;胺碘酮组静脉注射胺碘酮150 mg后改为静脉输注150 mg~450 mg,观察其复律情况及药物副反应.结果心律平组阵发性房颤41例,复律成功28例.胺碘酮组阵发性房颤40例,复律成功31例.两组未复律者心室率均有明显控制, 胺碘酮组副反应发生例数少于心律平组.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并发器质性心脏病的快速房颤是有效且较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22 0例年龄≥ 6 0岁病人 ,开胸手术之前 5天服 β阻滞剂 ,随机分入服胺碘酮及安慰剂两组 ,剂量 7g共 10天。手术前选入不足 5天者 ,手术前一天开始服胺碘酮 6g共 6日。结果预防性服胺碘酮 ,减少术后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 4 1% ,减少症状性房颤 77%。绝对数据为 :服胺碘酮者房颤发生率2 2 .5 % ,服安慰剂者 38% ,症状性房颤发生率分别为 4.2 %及18%。胺碘酮组明显低于安慰剂组 ,两组的明显差异还有 :脑卒中分别为 1.7%及 7.0 % ,术后室速 1.7%及 7.0 %。作者首次报告胺碘酮有助于开胸手术后的脑卒中口服胺碘酮减少较老病人开胸后的心房颤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转复的可能性、预测因素及胺碘酮的转复效果。方法:将112例非瓣膜病阵发性房颤患者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和胺碘酮治疗组,观察治疗48h和7d时,房颤的转复情况。将常规治疗组48h后未复律的患者再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胺碘酮组,观察用药至7d时房颤的转复情况。结果:胺碘酮组55例房颤患者,治疗48h和7d转复为窦性心律的转复率分别为72.73%和83.63%,常规治疗组48h的转复率为52.63%。未复律的患者给予胺碘酮和常规治疗至7d时房颤的转复率分别为53.84%和28.57%。多因素回归和相关分析表明,左心房扩大是影响房颤转复的主要原因。结论:多于50%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可在48h内转复为窦性心律,胺碘酮对房颤的转复效果优于常规治疗。左心房扩大是影响房颤转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转复房颤过程中伊布利特的使用对跨壁负极异质性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4年8月房颤病人88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伊布利特组和胺碘酮组,各44例。分析两组转复成功率、用药后QT间期变化以及Tpeak-Tend/QT间期变化。结果伊布利特组转复成功率(61.4%)明显高于胺碘酮组(38.6%,P0.05);两组用药后QT间期均明显延长(P0.05),用药2 h后,伊布利特组QT周期恢复正常,胺碘酮持续时间长于4 h,胺碘酮组用药前后Tpeak-Tend/QT比值未出现明显变化,伊布利特组用药后Tpeak-Tend/QT间期比值明显提高(P0.05),用药1 h后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采用伊布利特能够提高房颤转复成功率,但是会有所增加跨壁负极异质性,增加病人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预防性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输注对既往脑卒中老年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161例既往合并脑卒中病史、术后入重症监护病房(ICU)的老年(≥65岁)患者,从入ICU起到术后次日晨随机接受小剂量右美托眯定[0.1μg/(kg·h),右美托咪定组,n=82]或安慰剂(生理盐水)(对照组,n=79)持续输注。采用ICU意识模糊评估法每日2次评估术后7 d内谵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7 d内谵妄发生率右美托咪定组(12例,14.6%)明显低于对照组(23例,29.1%,P=0.026)。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输注仍然是术后谵妄风险降低的独立影响因素(OR=0.36,95%C1 0.15~0.89,P=0.027)。试验药物输注期间低血压发生率右美托咪定组(35例,42.7%)明显高于对照组(19例,24.1%,P=0.012),但低血压干预的患者比例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既往合并脑卒中、术后进入ICU的老年患者,术后预防性输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可以降低术后谵妄的发生,但需监测低血压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研究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在小儿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时的镇静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重症肺炎需要机械通气的患儿5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观察组)及咪达唑仑组(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患儿静脉注射负荷剂量盐酸右美托咪定0.5 ug/kg,继之以0.2~0.5 ug/kg.h持续静脉泵注。对照组患儿静注咪达唑仑0.3 mg/kg,持续静脉泵注咪达唑仑0.03~0.5 mg/kg/h维持。观察镇静期间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Ramsay镇静评分均明显高于用药前,用药后1 h右美托咪定组患儿镇静评分明显高于咪达唑仑组(P0.01)。用药后两组患儿心率、血压均明显低于用药前,且右美托咪定组患儿心率明显低于咪达唑仑组患儿(P0.05)。停药后右美托咪定组患儿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咪达唑仑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在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右美托咪定在小儿重症肺炎机械通气中的镇静效果优于咪达唑仑,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镇静治疗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迟发型脑缺血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治疗对动脉瘤性蛛网膜性下腔出血病人临床预后评分、术后脑血管痉挛及脑梗死发生率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对该类病人术后迟发型脑缺血及临床预后的影响。结果右美托咪定低剂量组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18.8%,低于高剂量组的(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低剂量组预后良好百分率为71.0%,高于高剂量组的(4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低剂量镇静治疗可能降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迟发型脑缺血的发生,同时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1.
2例长程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行微创外科心外膜射频消融+左心耳切除术,术后仍为房颤,1例静脉使用胺碘酮24 h后、另1例使用胺碘酮后即刻采用电复律均未能转复为窦性心律,然后使用尼非卡兰转复为窦性心律。结论:胺碘酮和尼非卡兰转复微创外科射频消融后的房颤可能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评价普罗帕酮与胺碘酮转复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英文电子文献数据库,收集有关普罗帕酮以及胺碘酮治疗房颤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由两位评估者独立进行筛选以及评价,对合格的文献应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RCTs文献12篇,Meta分析结果提示:1用药后观察时间充分的条件下(观察时间≥24h)转复房颤的有效性普罗帕酮组差于胺碘酮组(OR=0.55,95%CI:0.38~0.80,P=0.02)。2用药后转复房颤的平均转复时间普罗帕酮组明显短于胺碘酮组(WMD=-3.48h,95%CI:-5.23h~-1.73h,P0.000 1),口服普罗帕酮组转复房颤时间明显短于口服胺碘酮组(WMD=-5.28h,95%CI:-6.84h~-3.71h,P0.000 01),静脉普罗帕酮组转复房颤时间明显短于静脉胺碘酮组(WMD=-2.58h,95%CI:-4.35h~-0.81h,P0.000 01)。312组RCTs显示普罗帕酮组与胺碘酮组在总不良反应、心血管系统内不良反应、心血管系统以外的不良反应及严重不良事件上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在观察时间(≥24h)充分的条件下,胺碘酮具备更高的转复率,但普罗帕酮具备更快的转复时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安全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注射液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行全脉弓人工血管置换术后谵妄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06~2017-06该院收治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且行全脉弓人工血管置换术患者11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右美托咪定组(n=59)和丙泊酚组(n=58)。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麻醉和手术方法,入重症监护室(ICU)后,右美托咪定组采用右美托咪定0. 40~0. 80μg/(kg·h)静脉泵入,至患者拔管前30 min停用;丙泊酚组则给予丙泊酚25~40μg/(kg·min)泵入,于拔管前2 h停用。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指标、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术后谵妄发生率。结果 右美托咪定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停药后唤醒时间、ICU停留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短于丙泊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在低血压、心动过缓及恶心/呕吐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与丙泊酚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谵妄发生率更低,谵妄始发时间更迟,且谵妄持续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右美托咪定相比于丙泊酚,可减少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行全脉弓人工血管置换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停留时间,降低谵妄发生率,缩短患者总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4.
观察厄贝沙坦与胺碘酮联合运用在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复律的作用。128例持续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A组64例,B组64例。A组单独给予胺碘酮治疗,B组联合给予胺碘酮和厄贝沙坦治疗。结果:B组转复房颤为窦性心律的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76.56%vs54.60%,P<0.01,),至6个月时仍维持窦性心律的比例亦高于B组(91.94%vs74.29%,P<0.05)。结论:联合胺碘酮和厄贝沙坦转复房颤并维持窦性心律的比例高于单独使用胺碘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对阵发性房颤的疗效。方法选择4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20例)与普罗帕酮组(20例).分别给予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在静脉注射过程中.转为窦性心律后停用。结果普罗帕酮组房颤转复率为75%.胺碘酮组为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律时间普罗帕酮组短于胺碘酮组(P〈0.01)。对血压的影响,两组无统计学意义。对Q—T间期的影响,胺碘酮组明显高于普罗帕酮组(P〈0.05)。复律后窦律的维持两组均呈下降趋势。但随访1年胺碘酮组对于窦律的维持率高于普罗帕酮组(P〈0.05)。结论普罗帕酮对阵发性房颤的转复率高于胺碘酮,而对于阵发性房颤复律后窦律维持胺碘酮高于普罗帕酮,但胺碘酮组对Q—T间期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选择瓣膜置换术后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113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胺碘酮治疗组(n=62)和非胺碘酮治疗组(n=51),胺碘酮治疗组给予胺碘酮150mg静脉推注后以600μg/min持续静脉泵入,同时开始给予口服胺碘酮0.23次/日,7天后改为0.22次/日,7天后改为0.21次/日维持。非胺碘酮治疗组则给予洋地黄类或短效β受体阻滞剂治疗。胺碘酮治疗组对术后房颤的转复和窦性心律维持率均高于非胺碘酮治疗组(P<0.001)。结论:静脉及口服胺碘酮重叠应用治疗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房颤可提高房颤的转复率,减少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胺碘酮和毛花甙C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及心房扑动(房扑)的治疗效果差异。方法选取在该院住院治疗的病发阵发性房颤及房扑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胺碘酮治疗组和毛花甙C治疗组。两组患者分别给予胺碘酮静脉滴注治疗和毛花甙C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给药后的治疗效果及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胺碘酮组复律成功26例(72.2%),毛花甙C治疗组16例(44.4%)。两组比较胺碘酮的治疗有效率较毛花甙C明显偏高(P<0.05)。两组患者给药后心室率均出现明显下降,但两组治疗后差异不显著(P>0.05)。毛花甙C治疗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5%,较胺碘酮组(8.3%)明显偏高(P<0.05)。结论胺碘酮对治疗阵发性房颤及房扑的成功率高,转复律疗效高于毛花甙C,且治疗安全,副作用少。可作为阵发性房颤和房扑患者复律治疗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甲状腺手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对芬太尼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甲状腺手术患者40例,按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Ⅱ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每组20例。Ⅰ组患者入室后以0.4ug.kg-1.h-1持续泵入右美托咪定,Ⅱ组以同样的方式泵入等量的生理盐水。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方法相同,插管后行机械通气,术中均采用异丙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Ⅰ组于手术结束前30min停止输注右美托咪定。两组患者术后均采用芬太尼自控镇痛。观察两组患者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记录术后1h、2h、4h、24hVAS和BCS评分;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术后PCIA按压次数及术后24h镇痛药用量。结果两组患者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无统计学差异;与Ⅱ组比较Ⅰ组术后1h、2h、4hVAS和BCS评分显著性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性降低;术后24h镇痛药用量总量显著性降低。结论手术中持续泵入右美托咪定能增强术后芬太尼镇痛效应,降低术后镇痛药用量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胺碘酮和毛花甙C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及心房扑动(房扑)的疗效。方法阵发性房颤及房扑发作1~72h,随机分为胺碘酮组(30例)和毛花甙C组(28例),毛花甙C组静脉注射毛花甙C0.4~0.8mg;胺碘酮组静脉注射胺碘酮150或225mg后改为静脉滴注150~450mg,观察其复律情况,心室率的变化,QT间期及药物副作用。结果毛花甙C组,阵发性房颤24例,复律成功11例,阵发性房扑4例,复律成功2例。胺碘酮组,阵发性房颤25例,复律成功19例,阵发性房扑5例,复律成功3例。两组未复律者心室率均有明显控制,QT间期及副作用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毛花甙C组复律平均时间3.5h,胺碘酮组平均复律时间6.5h。结论阵发性房颤及房扑的复律胺碘酮疗效高于毛花甙C,二者心室率的控制及副作用无显著性差别,复律时间毛花甙C短于胺碘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醚用于开腹手术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全麻下行上腹部手术患者156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低浓度右美托咪定组(LD组)、高浓度右美托咪定组(HD组),每组各52例。LD组和HD组诱导后15min内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1.0μg/kg,随后LD组输注0.9%氯化钠注射液,HD组改为0.5μg/kg·h速率输注右美托咪定至手术结束前30min。C组输注等容量0.9%氯化钠注射液,记录三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应答时间、拔管时间等;在术前及术后1、3、5、7天采用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评估纳入患者的认知功能;并分别于麻醉前、术后即刻和术后24h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 LD组和HD组患者术后3d的MoCA评分均明显高于C组(t=2.16、4.81,均P0.05)。LD组和HD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χ~2=3.27、5.29,均P0.05);LD组和HD组术后24h的GFAP、IL-6水平均明显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9~4.18,均P0.05)。结论七氟醚复合右美托咪定降低老年患者术后血浆GFAP和IL-6水平,减少术后早期POCD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