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分析炎症性肠病(IBD)患者食物不耐受状况,为对患者进行合理科学的饮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收治的264例IBD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14种常见食物过敏原的特异性IgG抗体,分析患者对单一食物和多种食物不耐受的状况,对IBD患者IgG抗体阳性食物进行饮食干预并评价干预效果。结果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对10种食物产生特异性IgG抗体,克罗恩病(CD)患者对12种食物产生特异性IgG抗体,其中阳性率和食物不耐受程度最高的都是蛋黄蛋清。UC和CD患者对两种食物不耐受率分别是27.14%和39.69%,对3~5种食物不耐受率分别是15.71%和27.84%;对更多种食物同时不耐受的患者比例相对较低。对食物不耐受IBD患者进行饮食干预后,IBD患者生存质量问卷(IBDQ)得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特别是在饮食干预2个月和4个月后,患者的肠道症状、情感功能和社会功能显著提高,IBDQ总分也明显增加(P0.05)。结论根据IBD患者的食物不耐受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指导患者改进饮食习惯及饮食种类,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肠道症状、提升情感与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本组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与UC的相关性及与p-ANCA、GAB的可能相关性。方法按照《中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对59例UC患者及5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血清p-ANCA、GAB及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结果 59例UC患者中,出现食物特异性抗体IgG者51例,阳性率为86.44%。与对照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变范围的食物特异性抗体Ig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NCA阳性时出现食物不耐受的阳性率明显高于GAB阳性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物不耐受与UC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关联,但与病变部位不相关。p-ANCA阳性的患者多存在食物不耐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食物不耐受(FI)与炎症性肠病(IBD)的相关性,为IBD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对符合IBD诊断的患者(n=143),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n=97),克罗恩病(CD,n=46),对照组健康体检者(n=47),用ELISA半定量检测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结果: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的阳性率依次为:IBD(75.52%,108/143),UC(78.35%,76/97),CD(69.57%,32/46),均高于对照组(17.02%,8/47,P<0.05);而IBD、UC与CD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IBD患者对14种食物不耐受率的范围为1.39%(牛肉、蘑菇)-45.46%(蛋黄蛋白),其不耐受的食物多集中依次为蛋黄蛋白、虾、蟹、玉米、牛奶、大米及鳕鱼等.结论:FI可能是引起或诱发IBD发病的原因之一.通过检测FI特异性IgG抗体的水平,对临床IBD患者的饮食指导有一定意义,并对进一步探讨IBD的发病机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胃炎患儿食物不耐受的检测意义,了解饮食干预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90例慢性胃炎患儿血清中14种常见食物特异性IgG抗体,分析患儿对不同食物不耐受的情况.并将食物不耐受阳性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不限制饮食,观察组忌食不耐受食物,比较治疗4周时2组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脾虚湿瘀角度,基于临床研究荟萃分析健脾清热活血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首先制定检索计划,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初步收集文献,再按照纳入标准二次手工筛选出健脾清热活血法对比常规药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随机对照实验的研究文献,使用Cochrane协作网的评估工具对文献质量进行风险偏倚进行评估评估;提取纳入文献的研究数据,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文献提取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8篇符合的文献,溃疡性结肠炎患者2 374例。对28篇研究文献的临床总有效率方面进行了分析,RR=1.18,95%CI 1.14~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清热活血法具有明确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用,但尚需更多设计严谨的RCT大样本研究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6.
背景: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既往研究发现食物不耐受可能与其发病有关。目的:调查我国苏州地区克罗恩病(CD)患者的食物不耐受发生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07年3月—2015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IBD患者100例,其中CD 50例,溃疡性结肠炎(UC)50例。以食物过敏原IgG抗体检测试剂盒(ELISA法)检测14种食物的血清特异性IgG,据此评价食物不耐受情况,分析食物不耐受与CD疾病特点的关系。结果:与UC患者相比,CD患者更易发生食物不耐受(98.0%对72.0%)且敏感度更高(P=0.000 1)。CD患者糖类和蛋白质类食物不耐受发生率较高,统计学分析显示一种或多种食物不耐受与患者确诊年龄、病变部位、疾病行为、合并肛周病变、瘘管和疾病活动有关(P0.05);对糖类、蛋白质类食物不耐受者,病变部位多为末端回肠(LI);疾病处于活动期时,可表现为对多种食物不耐受。结论:苏州地区CD患者较UC患者更易发生食物不耐受,尤其是末端回肠型CD患者,以糖类、蛋白质类食物不耐受为主。食物不耐受与CD病情活动、进展和肛周病变、瘘管有明显联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低分子量肝素对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利用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CNKI、CBM、VIP、WANFANG DATA等数据库检索建库以来至2018年4月的相关文献,制定严格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并对研究指标进行数据提取,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1项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dled trials,RCTs)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共计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842例,包括试验组419例,对照组423例。Meta分析结果示: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5,95%CI(1.74,3.61),P0.01],完全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64,95%CI(1.32,2.04),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7,95%CI(0.63,1.51),P=0.91]。[结论]低分子量肝素用于治疗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有一定疗效,且安全性较好,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食物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检测在支气管哮喘临床诊治中的意义。方法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的患者76例为试验组,69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抽取静脉血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半定量检测血清中14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结果试验组患者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阳性率(42.11%)明显高于对照组(8.69%)(P0.05),但不同年龄组患者存在不同食物特异性IgG抗体阳性,且不同年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与食物特异性IgG抗体的阳性程度存在一定联系,通过检测特异性IgG抗体水平,有助于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饮食干预,指导预防。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评价国内外采用生酮饮食治疗糖尿病患者的效果,从而更好地为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管理和综合治疗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通过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Sinomed、万方医学网、维普网等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对糖尿病患者使用生酮饮食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试验组给予低碳生酮饮食,对照组给予低卡路里食物或者平板健康餐,对所纳入的文献采用Jadad评分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iew Manager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将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体重、甘油三酯水平等结局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该次Meta分析共纳入文献7篇,其中试验组200例病例,对照组155例病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低于对照组[MD=-0.50,95%CI(-0.70,-0.30),P<0.01];试验组体重低于对照组[MD=-8.07,95%CI(-10.73,-5.40),P<0.01];试验组甘油三酯水平低于对照组[MD=-29.05,95%CI(-45.50,-12.71),P<0.01]。结论生酮饮食是一种能够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减轻体重,降低甘油三酯水平的膳食疗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云南白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1966-2013)、CBM(1978-2013)、CNKI(1979-2013)、WangfangData(1990-2013)、VIP(1989-2013)等数据库,收集采用云南白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并追溯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由2位评价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0个RCT,146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云南白药组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总有效率[0R=4.05,95%CI(2.98,5.50),P〈0.01]、治愈率[0R=3.24,95%CI(2.57,4.09),P〈O.01]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OR=O.27,95%CI(0.12,0.58),P〈0.01]。漏斗图分析显示存在发表性偏倚。[结论]现有证据显示,云南白药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但尚需更多高质量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为临床提供更可靠的证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罗格列酮、吡格列酮)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方法以"噻唑烷二酮"、"罗格列酮"、"吡格列酮"、"溃疡性结肠炎"、"随机对照试验"为检索词,检索PubMed、CNKI、WanFang Data、CBM、Google数据库,并追溯参考文献进行全面的文献检索。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评价质量,用Review Manager 4.3软件进行Meta分析,同时进行敏感性分析及发表偏倚的评估。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文献6篇,经Meta分析,噻唑烷二酮类能明显降低溃疡性结肠炎的疾病活动评分(UCAI)(WMD=-0.92,95%CI:-1.17~-0.66,P0.00001);噻唑烷二酮类明显增加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缓解人数(OR=12.31,95%CI:1.71~88.74,P=0.01);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能明显改善溃疡性结肠炎的组织学分级,尤其是0~Ⅰ级(OR=2.71,95%CI:1.55~4.72,P=0.0004)。失效安全数结果显示,发表偏倚较小。敏感性分析研究表明结果稳定可靠。结论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能显著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食物不耐受与慢性腹泻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半定量法检测82例慢性腹泻患者血清中14种食物的水平。结果慢性腹泻患者所测食物中以蟹的IgG抗体阳性率(48.8%)最高,其次为虾(41.5%)、蛋清/蛋黄(35.4%)和牛奶(23.2%),再次为鳕鱼(19.5%)和小麦(17.1%);≤50岁年龄组腹泻患者食物IgG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50岁年龄组(P〈0.05);慢性腹泻患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的总阳性率为89.0%(73/82),其中1种食物IgG抗体阳性率为30.5%(25/82),2种以上者为58.5%(48/82)。结论食物不耐受是慢性腹泻的致病因素之一,检测食物特异性IgG抗体对于了解慢性腹泻的发病机制和指导临床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万方、中国知网、维普等数据库中关于UC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的病例对照研究,应用RevMan5.3、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11篇文献纳入研究,涉及1 269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UC患者25(OH)D浓度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其标准均数差(standard mean difference,SMD)为-0.49(95%CI:-0.74^-0.24);25(OH)D缺乏检出率的比值比(OR)为1.87(95%CI:1.43~2.45)。[结论]UC患者血清25(OH)D水平低于健康人群。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评价微生态制剂做为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维持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两种方法查阅文献,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4.2.2推荐的方法纳入文献,并对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个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包括26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复发率:微生态制剂治疗优于安慰剂(OR=0.00,95%CI:0.00-0.06,P<0.0001);与美沙拉嗪无显著性差异(OR=0.97,95%CI:0.48,-1.97,P=0.93).结论:微生态制剂是有效的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维持治疗方案,控制疾病复发率与美沙拉嗪相当,在延长缓解期方面可能优于美沙拉嗪.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评价顿服与分次口服美沙拉嗪对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安全性及依从性。方法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CBM、维普、万方数据库中顿服与分次口服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对比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间从建库到2018年3月,并追查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质量评价,对同质研究使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个RCTs,共计4 12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活动期,顿服和分次口服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6,95%CI:0.98~1.14,P=0.17),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89,95%CI:0.74~1.07,P=0.23);在缓解期,顿服和分次口服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1,95%CI:0.97~1.06,P=0.53),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2,95%CI:0.95~1.09,P=0.83)。在活动期,顿服在依从性上优于分次口服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RR=1.17,95%CI:1.07~1.27,P=0.0003)。漏斗图结果显示,图形对称性较好,存在发表偏倚可能性小。结论顿服与分次口服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及引起的不良反应相当。顿服可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更值得推荐。受纳入研究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6.
背景: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生、发展与饮食关系密切,食物不耐受在IBD中的发生情况及其与IBD的关系尚不十分清楚。目的:探讨活动期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中食物不耐受的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1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确诊的活动期134例CD、67例UC患者和42名正常对照者。以ELISA法检测14种食物的血清特异性IgG,据此评价食物不耐受情况,分析CD和UC患者食物不耐受的差异。结果:CD和UC患者食物不耐受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01),CD患者又明显高于UC患者(P 0. 001)。三组间食物不耐受程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 707,P 0. 001)。CD患者4种和6种食物不耐受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UC患者(P 0. 001)。与UC患者相比,病变累及结肠的CD患者的食物不耐受率无明显差异(P=0. 100),而累及小肠的CD患者明显升高(P=0. 010)。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食物不耐受≥4种为病变累及小肠的CD的危险因素(P=0. 040)。结论:CD和UC患者的食物不耐受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D患者食物不耐受发生率高、程度重、种类多,病变累及小肠的CD患者的食物不耐受发生率明显高于结肠型CD和UC患者,食物不耐受≥4种可能为小肠型CD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牛奶蛋白诱导的婴儿过敏性直肠结肠炎(AP)临床特征、有价值的诊断手段、有效的治疗及预后。[方法]对66例牛奶蛋白诱导的AP患儿行末梢血常规及嗜酸细胞检测、便常规+潜血、便培养、生化全项、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血清总IgE检测、电子结肠镜检查及肠黏膜病理组织学检查,给予回避牛奶及奶制品等饮食干预,症状缓解后行开放性激发试验确诊,随访中每3-6个月逐步调整饮食配方直至耐受。[结果]牛奶蛋白诱导的婴儿AP以腹泻、便血为主要症状,末梢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63.6%)、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显示牛奶阳性者达80.3%[(38+15)/66],电子结肠镜检查100%均显示阳性结果,结肠镜下结肠及直肠黏膜表现多发充血、水肿、糜烂灶,可见圆形红斑、多发浅小溃疡、出血斑及弥漫性颗粒样隆起,黏膜改变多样,可单一出现,也有混合出现且在肠腔内弥漫分布、波及范围较广,其病理结果显示黏膜慢性炎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给予回避牛奶蛋白以氨基酸奶粉替代,1周缓解率即有效率达96.97%(64例),随访1年,63例(95.45%)获得耐受。[结论]牛奶蛋白诱导的婴儿AP以慢性反复便血、结肠及直肠黏膜弥漫性改变、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末梢血嗜酸细胞升高、牛奶特异性IgG阳性为特征,在去除母乳和患儿食物中牛乳蛋白后48~72h内症状缓解则有助于诊断,治疗以饮食干预最为有效并可逐步获得耐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高龄老年病人食物不耐受情况及其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237例高龄老年病人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 G抗体,受试者按照是否患有NAFLD分成NAFLD组和非NAFLD组。结果受试者的食物不耐受总阳性率为62.03%,按Ig G抗体检测阳性率高低排序前三位的食物是:牛奶(29.11%)、鸡蛋(22.78%)、西红柿(18.99%)。NAFLD组与非NAFLD组食物不耐受发生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12.749,P0.01)。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 G抗体中,鳕鱼不耐受(χ~2=5.033,P0.05)、鸡蛋不耐受(χ2=9.750,P0.01)与NAFLD相关。在校正年龄、性别、甘油三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后,NAFLD与体质量指数(OR=1.446,95%CI:1.162~1.799)、总胆固醇(OR=2.106,95%CI:1.162~3.817)及食物不耐受(OR=9.032,95%CI:2.326~35.068)相关。结论高龄老年病人食物不耐受与NAFLD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Meta分析TNF-α水平与不同分期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CKD)的关系。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收集有关CKD患者血清TNF-β水平的文献,采用Rev Man 4.2软件进行Meta分析,合并结果以标准化均数差(SMD)表示。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5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早期CKD组血清TNF-口水平高于正常对照(NC)组[SWD=9.14,95%CI(7.57~10.72),P0.00001]和单纯糖尿病组[SWD=5.17,95%CI(4.27~6.06),P0.00001]。临床期CKD组血清TNF-α水平高于早期CKD组[SWD=11.09,95%CI(8.25~13.93),P0.00001]。结论现有临床研究证据显示,CKD患者血清TNF-α水平增高,且血清TNF-α含量随糖尿病严重程度升高,血清TNF-α测定对判断CKD的病情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在不同疾病中的分布和意义,以及与年龄和性别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566例患者血清中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结果:566例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阳性患者中48.59%表现为皮肤症状,45.76%表现为消化道症状,5.65%表现为其他症状。皮肤、消化系统2组患者中,鸡蛋、螃蟹的不耐受阳性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牛奶的不耐受阳性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性别组中,鸡蛋、螃蟹、大豆、大米的不耐受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牛奶的不耐受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中,鸡蛋、牛奶、螃蟹的不耐受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豆、大米的不耐受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食物不耐受筛查有助于某些病因不明的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不同性别、年龄段对食物不耐受的种类有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