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估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s,AIs)对绝经后乳腺癌患者骨密度(bonemineral density,BMD)的影响。方法利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203例绝经后乳腺癌妇女进行腰椎正位(L1-L4)、左侧股骨颈以及左侧全髋的BMD测定,其中103例患者接受了AIs治疗,对照组为100例同年龄段未接受AIs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结果接受AIs治疗患者的腰椎、左股骨颈和左侧全髋三个部位的BM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中有67例(65.0%)被诊断为骨量减少,24例(23.3%)被诊断为骨质疏松;对照组中有60例(60.0%)被诊断为骨量减少,19例(19.0%)被诊断为骨质疏松。病例组患者中骨质疏松加骨量减少的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芳香化酶抑制剂对乳腺癌患者的骨密度具有负面影响,对接受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应当定期监测其骨密度和采取适当的预防性骨质疏松治疗,以减少骨质疏松和骨折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s,AI)对绝经后乳腺癌患者骨折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AI治疗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70例为治疗组,未接受任何内分泌治疗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89例为对照组。收集骨折相关资料,并以5年用药期为界,比较两组患者骨折发生率及风险。同时,在治疗组患者中,分析相关临床风险因素对骨折发生的影响。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总骨折发生率分别为12.86%(9/70)和1.12%(1/89),5年用药期间的骨折发生率分别为10.00%(7/70)和1.12%(1/89),5年用药期过后,治疗组8例患者中有2例发生骨折,而对照组19例患者无一例发生骨折。治疗组患者的骨折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03,0.018,0.026)。治疗组患者总骨折发生风险和5年用药期间的骨折发生风险高于对照组(P=0.008,0.026)。治疗组患者中,个人骨折史和骨折家族史是增加骨折发生的临床风险因素。结论接受AI治疗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的骨折发生率和骨折发生风险明显增加。因此,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在使用AI防治乳腺癌时,要全面评估骨折发生的风险,必要时应采取有效的临床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芳香化酶抑制剂在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已成为乳腺癌的重要治疗手段,芳香化酶抑制剂为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主要药物,目前共有3代产品,其作用机理已基本明了。现今,第1、2代芳香化酶抑制剂已逐渐被第3代产品所替代,本文重点对第3代芳香化酶抑制剂在乳腺癌术前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芳香化酶是细胞色素P450酶家族中一个成员,在体内将睾酮、雄烯二酮、16-α-羟雄烯二酮转化成雌酮和雌二醇。绝经后妇女外周循环中的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但乳腺癌组织里有高表达的芳香化酶,可能导致乳腺癌局部的高雌激素环境而促使肿瘤增殖。临床上根据这一特有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应用芳香化酶抑制剂抑制乳腺癌组织内高表达的芳香化酶活性,减少雌激素的合成,治疗乳腺癌。  相似文献   

5.
芳香化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肾上腺、脂肪及乳腺癌等组织中的芳香化酶,阻止雄烯二酮及睾酮转化为雌激素,使血液中雌激素水平下降,抑制雌激素依赖性癌细胞生长。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1]。绝经后妇女的雌激素主要来源于雄激素前体物质在外周组织的芳香化,因此芳香化酶抑制剂特别适用于绝经后雌激素受体(ER)和(或)孕激素受体(PR)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使复发、转移的危险性减少,5年、10年生存率明显提高。1非特异性芳香化酶抑制剂代表药物如氨鲁米特(Aminoglutethi mide,AG)为第1代芳香化酶抑制剂,对绝经后晚期乳腺癌有效率为30%,…  相似文献   

6.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包括激素受体阳性及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激素受体阳性、HER-2阳性乳腺癌两条信号通路共同作用促进肿瘤细胞增殖,且两条信号通路之间存在交互作用,这部分病人新辅助化疗联合靶向治疗的病理完全缓解(pCR)率低于激素受体阴性病人.针对这部分病人新辅助治疗的强化及优化可以从以下三个...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芳香化酶抑制剂(AI)治疗初期骨代谢标志物和骨密度(BMD)的变化。 方法:选择55~65岁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患者均已完成手术和/或辅助放化疗、拟做AI辅助治疗。分别在AI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时,检测血清骨形成标志物I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INP)、N端骨钙素(N-MID)和骨吸收标志物I型胶原羧基端肽β(β-CTx),同时测量腰椎、髋部BMD(T值)。 结果:共纳入患者113例,平均58.9岁。全组PINP水平在治疗前已高于正常参考值,治疗后较治疗前进一步上升(P<0.05);而N-MID水平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β-CTx水平在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腰椎、髋部T值在治疗前已为负值,治疗后负值均进一步增加,但与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6个月后,除髋部T值与N-MID间未达统计学相关外(P>0.05),腰椎、髋部T值与各骨形成指标、骨吸收指标均明显呈负相关(均P<0.05)。 结论:55~65岁的乳腺癌绝经患者已经出现轻度骨丢失,AI治疗6个月时,骨转换活动进一步增强,应补给骨形成物质和抗骨吸收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对芳香化酶抑制剂辅助治疗乳腺癌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评估了102例绝经后临床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I-III A期患者术后12个月内腰椎和双侧股骨颈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改变。患者术后接受芳香酶抑制剂作为辅助治疗且患有骨质疏松症(腰椎或双侧股骨颈BMD,相当于T值分类≤-2. 5)的女性。患者12个月内接受补充钙、维生素D和5 mg静脉注射唑来膦酸治疗。结果腰椎骨密度在6个月和12个月时分别增加了4. 9%和6. 6%。右股骨颈和左股骨颈的BMD分别为3. 3%和4. 1%。在该研究中未观察到低钙血症、颌骨坏死和非创伤性临床骨折。结论本研究表明,接受佐剂芳香酶抑制剂治疗的妇女接受一次唑来膦酸治疗后BMD大幅增加,无论其芳香酶抑制剂治疗的历史如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后5年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AI)辅助内分泌治疗过程中的骨丢失情况,为骨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入组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接受股骨颈、全髋和腰椎L1-L4等部位的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AI辅助内分泌治疗前进行基线骨密度检查,治疗期间每年检查骨密度1次。分析AI治疗过程中骨密度变化以及骨质疏松发生率。结果 2013年11月至2016年8月共纳入131例患者,中位年龄60岁,中位绝经年龄50岁,AI治疗时间60~100个月。中位随访86个月,AI治疗5年期间患者腰椎、股骨颈、全髋骨密度逐年下降,5年骨密度总下降率分别为6.90%、5.68%、7.14%,其中第1年骨密度下降最快,第2~5年骨密度平稳下降。腰椎骨密度第1年变化率显著高于第2~5年骨密度变化率(P<0.01)。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基线骨密度、年龄以及体质量指数值未影响患者骨密度下降率。5年间共17例(17%)患者新发骨质疏松,其中15例为基线骨量低下患者,76%出现在腰椎(13/17),骨折发生率2%(2/100)。结论 绝经后早期乳腺癌患者5年AI辅助内分泌治疗期间骨密度呈持续下降趋势。应加强AI治疗期间的骨健康管理,早期干预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三苯氧胺 (tamoxifen ,TAM)是最常用的一线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临床大量应用于绝经后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文献报道绝经前雌激素受体 (estrogenreceptor ,ER)阳性乳腺癌患者单用TAM辅助治疗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无瘤生存率 (disease freesurvival,DFS)或总生存率 (overallsur vival,OS) ,但在绝经前ER阳性乳腺癌患者TAM能否进一步提高CMF辅助化疗的疗效一直存在争议[1] ,我们回顾性分析了从 1990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我院 40 2例绝经前ER阳性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分泌治疗对原发灶激素受体(HR)阴性,腋淋巴结转移灶HR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7例原发灶HR阴性,腋淋巴结转移灶HR阳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与对照组(34例),两组术后放化疗方案相同,观察组化疗结束后给予三苯氧胺(绝经前患者)或来曲唑(绝经后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转移及生存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60个月,期间观察组有13例患者出现复发转移,死亡7例;对照组有19例患者出现复发转移,死亡15例;两组复发转移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复发转移死亡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1、3、5年无病生存率(DFS)分别为100%、81.8%、72.7%,1、3、5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100%、90.9%、81.8%(27/33);对照组患者1、3、5年DFS分别为100%、58.8%、47.1%,1、3、5年OS分别为100%、70.6%、58.8%;观察组3、5年DFS和OS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原发灶与腋淋巴结转移灶的分子分型值得重视;术后内分泌治疗可以提高原发灶HR阴性,腋淋巴结转移灶HR阳性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2.
<正>70%的乳腺癌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 HR)阳性。内分泌治疗是HR阳性乳腺癌病人术后辅助治疗的重要手段~([1])。5年他莫昔芬治疗可使HR阳性乳腺癌病人术后15年复发率降低13.2%、死亡率降低9.2%,复发和死亡风险分别降低39%和30%~([2])。对于绝经后病人,相比于5年他莫昔芬治疗,5年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s, AI)治疗可使乳腺  相似文献   

13.
芳香化酶抑制剂为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的常用药物,但可能导致骨关节症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用药依从性,本文从中西医角度对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骨关节症状的定义、病因及治疗现状进行综述,并探索其研究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男性不育的病因复杂多样,且多被归为特发性因素。许多特发性男性不育症患者均表现为体内睾酮(T)水平下降、雌二醇(E2)水平上升、T/E2失调和生精功能障碍等。芳香化酶在男性体内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以来曲唑为代表的芳香化酶抑制剂可有效抑制芳香化酶活性,从而降低E2水平、提升T与促性腺激素水平,提高T/E2,改善生精功能,对提高不育症自然妊娠率与人工辅助生殖的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大样本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将进一步明确其在男性不育症治疗中的地位,并有望成为男性不育症的常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芳香抑制剂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三苯氧胺耐药的老年性局部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既往接受三苯氧胺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失败,后改用芳香化酶抑制剂,且能够评估疗效和记录疾病进展时间的41例老年性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主要观察终点为临床获益率(Clinical benefit rate,CBR)。结果分别接受阿那曲唑(n=16)、伊西美坦(n=14)和来曲唑(n=11)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的三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相似(χ2=1.579,P=0.547),不同的芳香化酶抑制剂均能获得明显改善三苯氧胺治疗失败的老年性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其CBR分别为阿那曲唑62.5%,伊西美坦78.57%和来曲唑72.73%,治疗效果相似(χ2=3.787,P=0.327)。结论芳香化酶抑制剂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三苯氧胺耐药的老年性局部晚期乳腺癌,仍可以获得明显的临床缓解,且不同的芳香化酶抑制剂的CBR相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强骨止痛方对芳香化酶抑制剂致绝经期后乳腺癌患者骨丢失性疼痛的作用。方法: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中并腰背及(或)下肢痛患者54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予强骨止痛方(治疗组)、钙尔奇D(对照组)干预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以视觉标尺法(VAS)评价疼痛,总维生素D(VITD-T)、骨钙素(BGP)、甲状旁腺素(i PTH)、降钙素、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CTx)监测骨代谢、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EXA)监测骨密度,血清CEA、CA153、CA125、E2监测对肿瘤及激素影响,血常规、生化监测安全性。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VAS评分均显著下降[(4.0±0.8)vs(2.0±0.8),(3.9±0.9)vs(2.8±0.8)],治疗组总有效率、显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92.3%vs 81.0%;69.2%vs 33.3%);治疗后两组血清VITD-T含量均升高[治疗组(12.96±4.97)vs(15.47±5.79);对照组(12.38±3.87)vs(14.36±3.78)];分层分析中,在围绝经期组、显效组及低骨量组升高显著。两组血清CTx均较治疗前下降,分层分析中,低骨量组CTx下降显著[(0.78±0.29)vs(0.71±0.30)]。辨证为脾肾亏虚者与肝肾亏虚者比较,股骨骨密度低[(0.83±0.21)vs(1.03±0.15)],BGP高[(35.99±13.38)vs(23.20±8.03)];肝肾亏虚者VITD-T增加[(16.86±5.76)vs(14.99±5.09)]、BGP下降[(21.11±7.92)vs(31.11±13.76)]均优于脾肾亏虚者。结论:强骨止痛方显著改善骨量减少所致疼痛,疗效优于碳酸钙D3,对雌激素无明显影响;其作用与VITD-T、降低BGP、降低CTx有关;围绝经者、低骨量者敏感性优于高龄、骨质疏松者;辨证肝肾亏虚者为早期阶段,干预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绝经后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包括术前内分泌治疗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76例经空芯针穿刺活检或病理组织学确诊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术前激素受体阳性的予以内分泌治疗,受体阴性的予以新辅助化疗(TAC方案)。内分泌组21例,来曲唑2.5 mgqd。TAC组5 5例(紫杉醇1 5 0 mg/m2,表柔比星6 0 mg/m2,CTX 5 0 0 mg/m2,静脉滴入d1)。2~4个周期后观察肿瘤、腋窝淋巴结的变化。结果术前内分泌治疗后达到临床部分缓解(PR)10例,有效率4 7.6 2%;新辅助化疗后临床完全缓解(CR)4例,PR 3 6例,共4 0例有效,有效率为7 2.7 3%。内分泌治疗组疾病进展(PD)11例,占52.38%;腋窝淋巴结肿大者16例,PR 7例,有效率43.75%。新辅助化疗组疾病进展15例,占27.27%;腋窝淋巴结肿大者42例,临床CR 4例,PR 20例,有效率57.14%。结论绝经后新辅助治疗可有效缩小肿瘤原发病灶和腋窝淋巴结,降低肿瘤分期,增加保乳手术或手术切除的机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接受芳香化酶抑制剂(AIs)治疗的乳腺癌患者ERα基因rs9340799、rs2234693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AIs所致骨代谢异常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160名接受AIs治疗的乳腺癌术后患者,排除影响骨代谢的疾病,提取全基因组DNA并进行PCR扩增,对rs9340799、rs2234693位点进行单向测序;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腰椎(L1-4)骨密度(BMD)。结果 ERα基因rs9340799位点各基因型受试者的腰椎BMD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A/A型高于A/G型及G/G型(P0.01);rs2234693位点各基因型间的腰椎BMD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T/T型、C/T型均高于C/C型(P0.01)。去除绝经年数的影响,两位点各基因型受试者间腰椎BMD的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接受AIs治疗时间分层分析,两位点SNPs与服药1年内受试者的腰椎BMD相关(P0.01),在服药1年及以上的受试者中,rs9340799位点SNP与腰椎BMD相关(P0.05)。结论 ERα基因rs9340799、rs2234693位点SNPs与接受AIs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的腰椎BMD存在显著性关联。与纯合基因型A/A型、T/T型相比,杂合基因型A/G型、C/T型及纯合基因型G/G型、C/C型更具有发生骨代谢异常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激素受体变化对术后内分泌治疗及远期生存的影响。方法:收集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215例。观察新辅助化疗前后激素受体的表达差异,其中59例手术后确认已达到病理完全缓解,剩余156例患者中63例出现新辅助化疗前后激素受体表达的不一致。63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39例,于手术、化疗结束后接受标准内分泌治疗5年;B组24例,因无法耐受内分泌治疗药物或其他原因拒绝内分泌治疗。结果:A组、B组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3例在新辅助化疗后出现激素受体表达改变的患者,其中ER、PR表达发生改变的分别是37例(23.7%)、48例(30.8%)。A组的3年无病生存率(74.4%)与B组(54.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的5年生存率(74.3%)与B组(45.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结论 :接受新辅助化疗的患者即使在化疗前后出现激素受体变化,也应该接受标准的5年内分泌治疗。  相似文献   

20.
芳香化酶抑制剂是通过抑制体内雄激素向雌激素转化过程中的关键酶起作用的,所以,在理论上它对所有雌激素依赖的疾病都有治疗价值.随着人们对雌激素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作用的深入认识,芳香化酶抑制剂被认为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一种新的途径.本文主要对芳香化酶抑制剂在良性前列腺增生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