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检查斑秃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经植物血凝素(PHA)刺激后IL-17A、IL-25、IL-35、IL-10 mRNA相对表达水平及其培养上清液中的分子水平,探讨其在斑秃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qRT-PCR、ELISA法,分别检测32例斑秃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组PBMCs中IL-17A、IL-25、IL-35(EBI3、p35)、IL-10 mRNA相对表达水平及其在PBMCs培养上清液中分子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重型斑秃患者PBMCs中IL-17A、IL-35(EBI3)、IL-10 mRNA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轻型斑秃IL-35(p35)、IL-10 mRNA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轻型斑秃均高于重型(P<0.05);各组斑秃患者IL-25 mRNA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活动期斑秃患者IL-35(EBI3)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培养上清液中各组斑秃患者IL-25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斑秃患者IL-17表达水平稳定期组高于正常对照及活动期斑秃组(P<0....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梅毒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转录因子FOXP3 m RNA的表达水平。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70例未治疗的梅毒患者PBMCs中转录因子FOXP3 m RNA的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以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血清固定组梅毒患者外周血中FOXP3 m 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6,P0.01)。而潜伏梅毒患者、妊娠梅毒、RPR阴转组患者外周血中FOXP3 m RNA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0.99,0.10,0.06,P0.05)。结论梅毒患者外周血中FOXP3 m RNA表达增高造成的免疫抑制可能在梅毒血清固定的发生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Treg/Th17细胞在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89例CSU患者分为活动期组48例,静止期组41例,同期我市社区医院健康体检者48例作为对照组。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FOXP3、RORγt mRNA的表达水平。 结果 活动期组PBMC FOXP3 mRNA表达水平(0.57 ± 0.19)显著高于静止期组(0.11 ± 0.21)和健康对照组(0.13 ± 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活动期组PBMC RORγt mRNA表达水平(0.43 ± 0.39)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0.87 ± 0.43)和静止期组(0.89 ± 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调控Treg细胞的相关转录因子FOXP3表达水平升高,调控Th17细胞的相关转录因子RORγt表达降低,两种基因的相互作用导致Treg/Th17细胞失衡可能是 CSU 发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T细胞因子在斑秃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T细胞因子与斑秃发病的关系,比较活动期和稳定期斑秃患者血清T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并探讨斑秃患者的Th1和Th2免疫功能状况。方法107例斑秃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分为活动期和稳定期,采用夹心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Sandwich,ELISA)检测活动期和稳定期组斑秃患者血清的IFN-γ、IL-2、IL-4、IL-10和IL-16水平,并分析脱发严重程度与血清细胞因子的关系,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检验。结果稳定期组血清IFN-γ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活动期组血清IFN-γ水平与健康对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2、IL-16水平比较,活动期组、稳定期组、健康对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4、IL-10水平比较,稳定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活动期组显著低于稳定期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脱发面积占头皮面积百分比增加,患者血清IFN-γ升高(P均<0.05),IL-2、4、10、16水平的改变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FN-γ参与斑秃稳定期免疫反应,可能与诱导斑秃发病无关;IL-4和IL-10与病情活动有关;IL-2和IL-16可能与斑秃发病无关;IFN-γ可能与斑秃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转录因子Aiolo smRNA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SYBR Green实时定量PCR法检测20例SLE患者PBMCs中Aiolos mRNA的表达情况,并与20例正常人作比较。结果 SLE患者的PBMCs中Aiolos 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SLE活动期组和稳定期组也均低于正常对照组;而且活动期组低于稳定期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另外,SLE患者PBMCs中Aiolos mRNA的表达与SLEDAI评分呈负相关(P<0.01)。结论 SLE患者Aiolos基因表达降低,且与SLE活动指数呈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斑秃患者血清甲状腺自身抗体、促甲状腺素(TSH)及甲状腺激素的水平,探讨斑秃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斑秃患者157例,选择15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斑秃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血清中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anti-TPOAb)、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nti-TGAb)、TSH及甲状腺激素[三碘甲腺原氨酸(T3)、四碘甲腺原氨酸(T4)]的水平。结果:斑秃患者血清中anti-TPOAb、anti-TGAb、TSH及T3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T4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其中斑秃活动期组、稳定期组和轻型组的anti-TPOAb、anti-TGAb、TSH及T3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重型组的anti-TPOAb、anti-TGAb及T3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重型组的TSH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斑秃活动期组、稳定期组、重型组和轻型组的T4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7),活动期组与稳定期组、重型组的T4水平与轻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7)。斑秃患者组anti-TPOAb和anti-TGAb阳性率(17.8%、8.9%)与正常对照组(2.0%、1.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187,P=0.000;χ~2=8.931,P=0.003)。结论:斑秃患者anti-TPOAb和anti-TGAb阳性率高,斑秃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对斑秃患者,检测甲状腺自身抗体、TSH及甲状腺激素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转录因子Aiolos的表达水平。方法 采用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19例SLE活动期患者及13例SLE稳定期患者PBMC中转录因子Aiolos蛋白的表达水平,并以30例健康志愿者作对照。对SLE患者Aiolos蛋白表达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PBMC中转录因子Aiolos蛋白表达相对值正常对照组为0.81 ± 0.09,SLE组为0.56 ± 0.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SLE活动期组(0.52 ± 0.14)与稳定期组(0.65 ± 0.1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SLE患者转录因子Aiolos蛋白的表达与SLEDAI呈显著负相关(r = -0.65,P < 0.01)。结论 SLE患者PBMC中转录因子Aiolos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且与SLE疾病活动指数呈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Th17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免疫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逆转录PCR(RT-PCR)检测12例活动期SLE患者、9例非活动期SLE患者和12例正常人对照PBMC中维A酸相关孤儿核受体γt (RORγt) mRNA表达水平.活动期SLE患者组、非活动期SLE患者组与正常人对照组PBMC中RORγt mRNA表达水平采用近似F检验(Welch方法)和校正的多重比较方法(Dunnett's T3)进行分析.结果 活动期SLE患者、非活动期SLE患者及正常人对照RORγt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06±0.44,0.65±0.25,0.22±0.08,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286,P< 0.01).其中活动期SLE患者组显著高于非活动期患者组(F=2.453,P<0.05)及正常人对照组(F=6.504,P<0.05),非活动期SLE患者组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组(F=3.343,P<0.05).SLE患者RORγt mRNA表达水平和SLEDAI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p=0.623,P< 0.01).结论 证实SLE患者存在Th17细胞极化现象,拮抗调控Th17细胞分化的关键转录因子RORγt能减轻SLE的免疫炎症反应而达到治疗SLE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Th22及其细胞因子在斑秃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8例斑秃患者及38例对照的Th22细胞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检测细胞因子IL-22、IL-17的水平。结果:斑秃患者外周血Th22、Th17、IL-17~+IL-22~+CD4~+、IFN-γ~+IL-22~+CD4~+T及血清IL-22、IL-17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重型斑秃和活动期患者高于轻型斑秃患者和稳定期患者的表达(均P0.05)。结论:Th22及其细胞因子在斑秃患者中表达升高。  相似文献   

10.
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Ⅰ型受体在斑秃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Ⅰ型受体(sTNF-RI)与斑秃的关系。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72例斑秃患者及45例正常人血清中sTNF-RI的含量。结果:斑秃患者血清中sTNF-RI水平高于正常人;活动期与稳定期斑秃血清中sTNF-RI水平均较正常明显增高,但活动期与稳定期患者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斑秃患者存在外周血sTNF-RI水平异常变化,sTNF-RI可能参与斑秃的发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斑秃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Th1型细胞因子(如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如IL-4、IL-10)水平,探讨其在斑秃发病中所起的作用及与病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36例斑秃患者(其中活动期19例、非活动期17例)和2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IFN-γ、IL-4和IL-10水平。结果:活动期斑秃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IFN-γ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和非活动期患者(P<0.05),非活动期患者比正常对照者明显增高(P<0.05);活动期患者产生IL-4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也低于非活动期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活动期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活动期患者产生IL-10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和非活动期患者(P<0.05),非活动期患者与正常对照相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斑秃患者体内可能存在Th1型细胞因子占优势,Th1型细胞因子如IFN-γ在斑秃的免疫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并且与病情活动性有关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Foxp3在早期潜伏梅毒免疫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2例早期潜伏梅毒患者和32例正常人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早期潜伏梅毒患者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为(4.99±3.53),其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1.13±0.5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其与血清RPR滴度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P0.05)。结论转录因子Foxp3的高表达可能在早期潜伏梅毒的免疫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检测斑秃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reg细胞计数、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水平,探讨斑秃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50例未治疗的斑秃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reg细胞的水平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中TGF-β1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以30例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斑秃患者组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占T淋巴细胞的比率和血清TGF-β1浓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且重型患者组显著低于正常对照与局限型患者组(P<0.01),局限型患者组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斑秃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水平,血清中TGF-β1含量均与SALT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566,-0.471;P均<0.01),而两者呈显著正相关(r=0.584,P<0.01)。结论斑秃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reg细胞与血清中TGF-β1呈一定相关性,且两者与斑秃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CD4+CD25+Treg细胞的数量减少和TGF-β1表达降低可能与斑秃的细胞免疫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s)中Th1细胞转录因子T-bet和Th2细胞转录因子GATA-3的基因表达,探讨T-bet和GATA-3在寻常性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中Th1型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白介素(IL)-4的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分析PBMCs中转录因子T-bet和GATA-3的基因表达.结果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中IFN-γ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IL-4的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患者PBMCs中转录因子T-bet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GATA-3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患者血清IFN-γ浓度与T-bet表达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803,P<0.05),与GATA-3的表达水平无相关性(r=-0.5244,P>0.05);血清IL-4浓度与T-bet和GATA-3的表达水平均无显著相关性(r分别为-0.072,0.452,P均>0.05).结论 Th1特异性转录因子T-bet可能通过调节Th1型细胞因子IFN-γ的产生,介导寻常性银屑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水平与宫颈癌增殖、侵袭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重庆市云阳县人民医院诊治的120例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6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CIN组)及5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三组血清Nrf2水平;采用RT-PCR法检测宫颈癌组和CIN组患者病灶组织中增殖[β-连环蛋白(β-catenin)、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转录因子FOXP3]、侵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神经-钙粘素(N-cadherin)和高尔基体磷蛋白3(GOLPH3)]基因mRNA水平。并采用Spearman检验分析血清Nrf2和增殖及侵袭基因的相关性。结果宫颈癌组血清Nrf2水平(3.75±0.15)显著高于CIN组(2.81±0.31)和对照组(2.34±0.18)(P0.05);宫颈癌组β-catenin、ANGPTL4和FOXP3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CIN组(P0.05);宫颈癌组MMP-9、N-cadherin、GOLPH3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CIN组(P0.05);血清Nrf2和β-catenin、ANGPTL4和FOXP3均呈显著正相关(r=0.761,r=0.660,r=0.657,P0.05);血清Nrf2和MMP-9、N-cadherin、GOLPH3均呈显著正相关(r=0.721,r=0.701,r=0.729,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血清Nrf2的表达升高,且与下游增殖、侵袭基因的过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转录因子T-bet和GATA3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转录因子T-bet和GATA3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情的关系,探讨T细胞在SLE中的发病机制.方法 利用半定量PCR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活动期SLE患者、稳定期SLE患者、正常人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T-bet和GATA3mRNA表达状况.结果 GATA3实时荧光定量PCR△Ct值:活动期(8.92±1.29)明显低于稳定期(12.20±1.18)和正常人(11.80±0.80),所以活动期患者GATA3mRNA表达明显高于稳定期患者和正常人,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半定量PCR显示活动期(0.15±0.15)也明显高于稳定期(0.04±0.05)和正常人(0.03±0.03),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种方法均显示稳定期患者与正常人GATA3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T-bet实时荧光定量PCR△Ct值:活动期为10.52±0.82,稳定期为9.93±1.13,正常人为10.23±1.32;半定量PCR:活动期为0.30±0.23,稳定期为0.28±0.14,正常人为0.22±0.11,两种方法均显示活动期患者、稳定期患者、正常人T-bet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调控Th2细胞的转录因子GATA3的升高可能与SLE活动有关,而调控Th1细胞的转录因子T-bet可能与SLE活动无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与Th17细胞的特异性转录因子及相关细胞因子mRNA水平的变化,初步探讨其在梅毒血清固定现象中的作用。方法:梅毒血清固定患者28例,同时以2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方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中Treg和Th17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及相关细胞因子叉状头转录因子(FOX)P3、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CTLA)-4、白介素(IL)-10、转化生长因子(TGF)-β和孤独核受体(ROR)γt、IL-17 mRNA的表达。结果: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FOXP3、CTLA-4、IL-10、TGF-βmRNA水平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RORγt和IL-17的mRNA水平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FOXP3/RORγt mRNA水平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Treg与Th17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及相关细胞因子mRNA水平的表达异常可能在梅毒血清固定现象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浆内皮素 (ET)和血清一氧化氮 (NO)在斑秃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和Greiss法测定 2 3例斑秃活动期患者、1 1例斑秃稳定期患者以及 2 5例正常人血浆ET和血清NO值。结果 :斑秃活动期患者ET水平和ET/NO比值显著高于正常人 (P <0 0 5 ) ,但其NO水平与正常人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斑秃稳定期ET和NO水平以及ET/NO比值与正常人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结论 :斑秃活动期患者ET水平和ET/NO比值可能与斑秃的活动性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简称Treg细胞)与Th17细胞在寻常型银屑病(PV)中的表达。方法:34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18例正常人作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reg细胞、FOXP3~+Treg细胞及Th17细胞的表达水平。结果:PV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比例和FOXP3~+Treg细胞比例分别为(3.68±1.22)%和(0.53±0.19)%,低于正常对照组的(6.63±1.00)%和(0.76±0.14)%(P0.05)。Th17细胞比例为(2.20±0.78)%,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65±0.22)%(P0.05)。PV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的表达与FOXP3~+Treg细胞的表达呈正相关(r=0.563,P0.05),而Treg细胞的表达与Th17细胞的表达呈负相关(r=-0.522,P0.05);Treg细胞和Th17细胞二者与PASI评分无相关性,与病程亦无相关性。结论:Treg细胞表达的减少及Th17细胞应答的增强,可能是导致PV免疫失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白癜风患者血清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放射免疫法检测66例白癜风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血清MIF和TNF-α的表达.结果 寻常型白癜风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MIF水平分别为(9.56±1.65) μg/L和(5.18±0.81) μg/L,TNF-α水平分别为(2.38±0.37) μg/L和(1.78±0.21) μg/L,寻常型白癜风患者组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值均< 0.01).寻常型白癜风患者血清MIF和TNF-α水平呈正相关(r=0.89,P< 0.05).节段型白癜风患者组血清MIF和TNF-α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期白癜风患者血清MIF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期(P<0.01).结论 MIF和TNF-α可能在白癜风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MIF与寻常型白癜风的活动性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