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瓣膜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类型,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0-01—2013-12我院收治的房颤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37例患者具备完整的病历资料。根据房颤类型分为瓣膜性房颤和非瓣膜性房颤,分别纳入瓣膜组和非瓣膜组,观察2组患者脑卒中类型和相关发病因素,筛选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瓣膜组以大脑动脉主干梗死型最常见,发生率75.9%;分水岭梗死、腔隙性梗死、其他梗死较少见。非瓣膜组以分水岭梗死较常见,发生率48.1%,主干梗死发生率约24.1%,腔隙性梗死及其他类型梗死较少见。瓣膜组主干梗死发生率高于非瓣膜组,而分水岭梗死发生率低于瓣膜组(P0.05)。瓣膜性房颤患者频速型房颤发生率约79.3%,且93.1%患者INR为2~3,均显著高于非瓣膜性房颤组;非瓣膜性房颤组高血压(71.3%)、糖尿病(30.6%)、颈动脉斑块(52.8%)、高脂血症(47.2%)发生率均高于瓣膜性房颤组(P0.05)。结论瓣膜性房颤与非瓣膜性房颤引起脑梗死的临床分型、发病机制不同,应根据不同的风险因素针对性的开展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2.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常见病、多发病。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尤以非瓣膜性房颤为著。房颤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临床常见,且病情重、出血转化率高、复发率高,给治疗带来一定的难度。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是目前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最有效的药物,可减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口服抗凝药可减少房颤相关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抗血小板治疗对房颤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也有一定的二级预防作用。鉴于房颤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所特有的临床特征,选择适宜的药物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出血转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和非随机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4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卒中中心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4. 5 h)患者211例,依据是否有房颤病史分为脑卒中合并房颤组(63例)和非房颤组(148例)。溶栓后复查头颅CT,观察有无出血转化发生。通过单因素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房颤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出血转化的关系。结果 211例患者中,发生出血转化33例,无出血转化178例。其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房颤组患者出血转化的发生率为30. 2%(19/63例),高于非房颤组(9. 5%,14/148例),组间比较P 0. 001。结论房颤可能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后发生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与急性缺血性卒中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致出血转化的相关性,分析房颤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147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将入选病例分为非房颤组与房颤组,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HT)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房颤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 147例入组患者中房颤患者66例,非房颤患者81例,房颤组HT与非房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27%(18/66)与14.81%(12/81),χ2=3.071,P=0.028],房颤组症状性HT与非房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12.12%(8/66)与3.70%(3/81),χ2=3.798,P=0.01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伴发房颤的患者基线收缩压高(OR=11.285,95%CI 1.576-68.377,P=0.035)、基线NIHSS评分较高(OR=2.608,95%CI 1.072-4.380,P=0.013)、早期头部CT有缺血改变(OR=1.595,95%CI 1.164-3.258,P=0.023)、起病-溶栓时间(OTT)较长(OR=93.114,95%CI 7.385-177.972,P=0.006)、溶栓24h内血压变异性大(收缩压变异性OR=18.638,95%CI 1.433-65.634,P=0.004;舒张压变异性OR=21.449,95%CI 1.528-56.420,P=0.003)与溶栓后发生HT显著相关。结论房颤与静脉溶栓后HT具有相关性。基线收缩压高、基线NIHSS评分较高、早期头部CT有缺血改变、OTT较长、溶栓24h内血压变异性大是房颤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HT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并发脑梗死出血转化(HT)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1月286例NVAF并发脑梗死患者,有出血转化的31例,从255例无出血转化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24例组成病例组与对照组1:4的样本进行分析。对HT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出血转化(OR=144.244,95%CI=6.175~3369.658,P=0.002),出现失语的患者也更容易发生出血转化(OR=6.020,95%CI=1.077~33.640,P=0.041)。而双侧脑梗死的患者发生出血转化的风险较低(OR=0.165,95%CI=0.028~0.973,P=0.047),女性患者相比男性患者发生出血转化的风险较低(OR=0.017,95%CI=0.002~0.164,P0.001)。此外,尿酸较高的患者发生出血转化的风险较低(OR=0.988,95%CI=0.981~0.996,P=0.003)。结论大面积脑梗死、失语分别是NVAF并发HT的危险因素,而双侧脑梗死、女性、高尿酸患者是NVAF并发HT风险性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Gal-3)水平联合CHA2DS2-VASc评分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22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根据随访将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纳入到脑卒中组(32例),将未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纳入到无脑卒中组(194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常规指标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Gal-3的水平,记录所有患者的CHA2DS2-VASc评分。结果 脑卒中组的收缩压、左心房内径(LAD)、Gal-3水平、CHA2DS2-VASc评分均高于无脑卒中组(P<0.05); LAD、Gal-3水平、CHA2DS2-VASc评分过高均是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血清Gal-3水平与空腹血糖、LAD、CHA2DS2-VASc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 ROC分析显示,Gal-3水平与CHA2DS2-VASc评分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均较高,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8和0.797,而二者联合分析可使得预测价值进一步提升。结论 血清Galectin-3水平联合CHA2DS2-VASc评分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重组型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轻度缺血性脑卒中后出现不良预后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分析了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240例轻度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溶栓前DWI特征。以溶栓后90d mRS量表评分≥2分为主要不良预后结局。通过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确定影响轻度脑卒中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91例(37.9%)患者溶栓后90d再次评估的m RS≥2分、表示溶栓后加重神经功能障碍;余149例(62.1%)患者溶栓后90d再次评估的m RS≤1分、表示溶栓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不良预后患者的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发生率(25.3%)显著高于预后良好患者(4.7%,P<0.001),但两组患者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溶栓前DWI检查,不良预后患者的大脑中动脉深穿支梗死伴或不伴周围区域梗死患者的比例(58.2%)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患者(26.8%,P<0.001)。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提示并发糖尿病(OR=3.41,95%CI:1.69~5.03,P=0.015)、入院时NIHSS评分较高(OR=2.11,95%CI:1.35~3.30,P=0.001)、大脑中动脉深穿支梗死(OR=4.19,95%CI:1.63~9.48,P=0.001)是轻度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并发糖尿病史、入院时NIHSS评分较高、脑中动脉深穿支梗死能够有效预测轻度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rt-PA溶栓后发生神经功能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8.
心房颤动(房颤)是一个严重的临床问题,是脑卒中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导致脑卒中风险是窦性心律患者的5倍.根据Framingham研究资料,非瓣膜病房颤引起脑梗死发生的危险是对照组的5.6倍,瓣膜病合并的房颤是对照组的17.6倍.在马长生的北京地区611例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在非抗凝状态下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中也报道,平均70岁的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中,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为5.3%.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影响急性脑梗死后非溶栓患者出血转化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 2013年 12月~2015年 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后非溶栓患者 120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出血转化,分为出血转化组(n=41)和非出血转化组(n=79)。对两组的吸烟史、饮酒史、高脂血症、血压、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出血转化组有吸烟史、饮酒史、高脂血症及心房颤动者多于非出血转化组(χ 2=47.71,24.04,16.38,27.27; P< 0.01);与非出血转化组相比,出血转化组的 LDL-C及空腹血糖水平较高(t=4.65、5.74,P< 0.01),梗死面积较大(χ 2=35.60,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心房颤动(OR=4.14,95%CI=2.06~8.31,P< 0.01)、脑空腹血糖(OR=2.92,95%CI=1.36~6.26,P< 0.01)、LDL-C(OR=4.81,95%CI=2.72~8.49,P< 0.01)及大面积梗死(OR=3.00,95%CI=1.60~5.63,P< 0.01)为急性脑梗死后非溶栓患者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心房颤动、空腹血糖水平、 LDL-C及大面积脑梗死是急性脑梗死后非溶栓患者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心房纤颤与缺血性脑卒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心房纤颤对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表、CT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31例合并心房纤颤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房颤组)与162例不合并心房纤颤的患者(非房颤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房颤组神经功能缺损严重、意识障碍重、上消化道出血多;大面积脑梗死、中线移位、梗死后出血的发生率以及1月内病死率均明显高于非房颤组(P<0.01)。结论 房颤严重影响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及临床及CT改变并影响其预后,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独立和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抗凝治疗是非瓣膜性房颤合并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脑卒中二级预防重要策略,但其最佳启动时机尚无一致性意见。近年的循证医学证据发现急性缺血性卒中后早期启动抗凝治疗较延期抗凝治疗更具优势。本文拟对非瓣膜性房颤合并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抗凝治疗的启动时机进行综述,以期在平衡减少脑卒中复发与降低出血性转化风险的基础上,为此类患者选择更合理的抗凝治疗启动时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出血转化(HT)的预测价值。方法 18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CT复查结果分为HT组和非HT(non-HT)组,同时将HT组分为出血性梗死(HI)亚组和脑实质血肿(PH)亚组。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发病48 h内血清铁蛋白水平,比较各组血清铁蛋白水平,评估其对HT的预测意义。结果 CT结果显示,18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发生HT者87例(46%),其中HI 66例、PH 21例。HT组血清铁蛋白水平[(175.49±109.09)ng/m L]明显高于non-HT组[(117.25±78.42)ng/m L](P0.01)。PH亚组血清铁蛋白水平[(245.18±103.63)ng/m L]明显高于HI亚组[(153.31±101.84)ng/m L](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铁蛋白水平升高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HT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04,95%CI:1.000~1.008,P=0.029),同时也是发生PH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06,95%CI:1.001~1.011,P=0.021)。血清铁蛋白水平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HT和PH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7(95%CI:0.611~0.763,P0.001)、0.782(95%CI:0.652~0.913,P0.001),预测值分别为131.5 ng/ml、182.0 ng/ml。结论血清铁蛋白水平升高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HT、PH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铁蛋白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HT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肾功能不全与伴非瓣膜性房颤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不良预后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3年1月~2015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66例,使用肾脏病饮食改良(MDRD)简化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按照eGFR将患者分为肾功能不全组(36例)和无肾功能不全组(230例),出院后1年通过电话或门诊随访,观察不良卒中结局,包括全因死亡、卒中复发、联合终点事件(卒中或死亡)、卒中性残疾.结果 (1)肾功能不全组患者中,年龄≥65岁者的比例高于无肾功能不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4%(34/36)比70.0%(161/230),P=0.002];(2)肾功不全组和无肾功能不全组比较,出院后1年不良预后结局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5%比29.6%,P=0.021);(3)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肾功能不全为伴非瓣膜性房颤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年内发生不良卒中结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eGFR下降,患者不良结局事件的发生率增高(OR=1.485,P<0.05).结论 对于伴非瓣膜性房颤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肾功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下降,肾功能不全是伴非瓣膜性房颤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长期不良预后结局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恢复期伴失眠的临床及神经心理学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2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卒中后3个月进行失眠及神经心理学评估。失眠的评估采用标准的失眠问卷,抑郁症状评估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DS),焦虑症状评估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S)。比较失眠及非失眠2组间的临床及神经心理学指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失眠的影响因素。结果 67例(29.8%)存在失眠。失眠患者入院NIHSS评分及HDS评分较非失眠者更高(P0.05),卒中前失眠更常见(52.2%vs.12.7%,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卒中前失眠症状(OR=2.729,95%CI=1.550~4.804,P=0.001)及HDS(OR=1.240,95%CI=1.158~1.327,P0.001)均为缺血性卒中患者伴失眠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缺血性卒中恢复期伴失眠十分常见。卒中前存在失眠症状以及卒中后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是伴失眠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缺血性卒中伴发癫(癎)的危险因素,以加强早期预防并改善预后.方法 根据斯堪地那维亚卒中评分(SSS)对101例发病<24 h的缺血性卒中伴发癫(癎)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同时记录患者性别,年龄,既往史(高血压、冠心病、心房纤颤、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电解质(血清钾、钠、氯),发病状态(安静、活动),缺血性卒中亚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脑栓塞、腔隙性梗死),脑梗死后渗血,病灶部位(脑叶、基底节区),受累大脑半球侧别(左侧、右侧、双侧),脑萎缩及脑白质脱髓鞘病变等临床资料,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与单纯缺血性卒中患者相比,缺血性卒中伴发癫(癎)者缺血性卒中亚型(脑栓塞)、脑梗死后渗血、病灶部位(脑叶,其中额叶所占比例达48.72%)、受累大脑半球侧别(右侧),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SSS评分<30分)均存在明显差异(均P≤0.05);而性别、年龄、既往史、电解质指标、发病时状态、脑萎缩程度、脑白质脱髓鞘病变等因素,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脑栓塞(OR=0.152,95%CI:0.065~0.496;P=0.011)、脑梗死后渗血(OR=0.105,95%CI:0.020~0.549;P=0.008)、脑叶皮质受累(OR=0.099,95%CI:0.044~0.225;P=0.000)、SSS评分<30分(OR=0.145,95% CI:0.062~0.337;P=0.000)等因素为缺血性卒中伴发癫(癎)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右侧大脑半球受累(OR=0.638,95%CI:0.311~1.308;P=0.220)则不增加缺血性卒中伴发癫(癎)的风险.结论 具有脑栓塞、脑梗死后渗血、病灶位于脑叶(特别是额叶)、SSS评分<30分等因素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易伴发癫(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合并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纳入急性脑梗死患者共计350例,其中出现上消化道出血33例(9.4%),未出现上消化道出血317例(90.6%)。比较两组各种危险因素的发生率,最后确定引起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上消化道出血组患者在入院时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明显高于对照组[20 (2,32)vs. 5(0,31)](P0.001),后循环梗死(36.4%vs. 16.7%)和双侧梗死(33.3%vs. 8.9%)的发生率均明显升高(P0.01)。高NIHSS(OR=1.256,P0.001)、双侧梗死(OR=9.452,P0.001)为急性脑梗死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高NIHSS、双侧梗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给予足够重视,尽可能避免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以减轻其对于脑梗死患者预后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观察微出血后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01—2012-12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通过MRI鉴定分为CMB组和非CMBD组(对照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考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微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比较2组患者之间的认知功能差异,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考察CMB分级与认知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CMB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史、冠心病史、糖尿病史、脑白质疏松改变程度、腔隙性梗死灶数和高脂血症(P0.05);与对照组比较,CMB组注意力、抽象思维降低、执行能力和总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54,P0.05;t=2.348,P0.05;t=6.864,P0.01;t=13.985,P0.01);CMB分级与注意力、抽象思维、执行能力、总分呈负相关(r=-0.348,P0.01;r=-0.344,P0.01;r=-0.896,P0.01;r=-0.889,P0.01)。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史、冠心病史、糖尿病史、脑白质疏松改变程度、腔隙性梗死灶数和高脂血症,患者注意力、抽象思维降低,执行能力等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急诊科住院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合并脑梗死(CI)患者继发出血转化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5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急诊病房及急诊ICU收治住院的155例诊断为NVAF的患者,分为非脑出血转化组(n=120)和脑出血转化组(n=35),比较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特征。结果脑出血转化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非脑出血转化组(P=0.042,P=0.027);脑出血转化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HISS)相较于非脑出血转化组更高(P=0.015),而既往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预防CI的比例较后者更低(P=0.041),两组患者中CHA2DS2-VASc≥2分者接受抗凝治疗(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比例仅为7.38%(11/149);在影像学检查上,脑出血转化组的患者以出血性梗死表现为主(30/35,85.71%),大面积脑梗死、前循环梗死及皮质梗死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脑出血转化组的患者(分别为P<0.01,P=0.022,P<0.01)。结论糖尿病是NVAF患者并发出血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两组CI的NVAF患者的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率低,脑出血转化组的患者在发病前接受此项干预治疗率更低且病情更严重;大面积脑梗死、前循环梗死、皮质梗死为脑出血转化常合并的影像学特点,早期识别及严密监测能避免患者病情的持续恶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肾功能、炎症及凝血指标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合并脑卒中的相关性,寻找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纳入于2018-08-10-2019-10-30入住安徽省立医院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患者214例,按患者是否合并脑卒中分为单纯心房颤动组和心房颤动合并脑卒中组,记录患者相关资料,如一般情况、既往史等,同时测量2组肾功能、凝血象、心功能等相关指标,记录出院时情况,对比2组相关指标,筛选出NVAF伴脑卒中的相关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NVAF合并脑卒中组129例,年龄(74.46±9.78)岁;NVAF合并脑卒中组年龄、既往抗凝史、C反应蛋白(CRP)、超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C、肌钙蛋白I、BNP、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较未合并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示,超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C、D-二聚体是NVAF合并脑卒中的危险因素(P0.05);与疾病严重程度明显相关的因素为NT-proBNP、纤维蛋白原(P0.05)。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C、D-二聚体为NVAF合并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NT-proBNP及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合并脑卒中疾病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心房颤动(AF)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24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24例患者中,42例并发房颤,发病率18.6%,经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筛选出年龄(OR=2.421)、家族性房颤史(OR=1.814)、糖尿病(OR=1.243)、高血压(OR=3.184)、大面积梗死(OR=2.793)、LAD(OR=1.733)、心功能分级(OR=1.113)是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房颤的高危因素,而发病前日常服用ACEI或ARB药物(OR=0.837)为保护因素.结论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心房颤动的发病率较高,其发病与高龄、家族性房颤史、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梗死面积、心功能分级及左房内径、是否服用ACEI或ARB药物密切相关,应当根据这些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